压力过滤脱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96298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压力过滤脱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力过滤脱水装置,具有多个滤板,其可在压接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移动地支承在前框架与后框架之间;环形滤布,其在各滤板间被支承成滤面相对;驱动辊,其在分离状态下使滤布行走;以及清洗机构,其对滤布进行清洗。
背景技术
以往,在对净水厂和污水处理厂所产生的污泥进行脱水而分离成滤液和滤饼的污泥处理工序、或碳制品和钛制品等制造工序中所需的固液分离工序等各种领域,使用压力过滤脱水装置以进行固液分离。图6表示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以往的滤布行走式压力过滤脱水装置80。压力过滤脱水装置80构成为多个滤板84可在压接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滑动地配设在侧框架83 上,该侧框架83被架设在前框架81与后框架82之间,随着设置在前框架81上的液压缸86 的推进动作,各滤板84借助与该液压缸86连接的推压构件85而转移成被推向后框架82 的压接状态,随着该液压缸86的后退动作,各滤板84转移成互相分离的分离状态。在滤板84间配设有环形的滤布,该环形滤布由支承机构87支承成滤面相对,处理对象物即泥浆被压入由滤布88划分的空间即过滤室中,所述滤布88在压接状态下被各滤板84夹持,或者,在该状态下使滤板84所具备的隔膜膨胀,由此泥浆被固液分离,当各滤板 84转移成分离状态时,脱水滤饼从滤布88上剥离落下。在前框架81与后框架82之间即各滤板84的上方空间架设有上框架89,在该上框架89上设置有使形成各过滤室的环形滤布88行走的驱动辊90、对由驱动辊90卷起的滤布88进行清洗的清洗机构91、对清洗后的滤布88赋予规定张力的张紧机构92、以及对张紧后的滤布88的宽度方向行走位置进行限制的摆动修正机构93,摆动修正后的滤布88再次向滤板84进行循环行走。各滤板84 —旦转移成分离状态,就由驱动辊90卷起规定距离,然后再转移成压接状态,重复泥浆的固液分离。清洗机构91具有将清洗水吹向卷起的滤布88的喷嘴、容纳由喷嘴供给的清洗水并将其排出的清洗槽、以及将清洗槽盖住不使清洗水从清洗槽向外部飞散的盖体等。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5-15710号公报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上述的压力过滤脱水装置在利用驱动辊将滤布卷起时,残留于滤布表面的脱水滤饼等的残渣会附着堆积在驱动辊上,沿驱动辊宽度方向作用于滤布的输送力有可能产生变动。例如,在残渣附着堆积在驱动辊上的区域输送量变大,沿宽度方向输送量产生变动,或相反,在附着堆积残渣的区域滤布产生滑动,沿宽度方向输送量产生变动。在利用对滤布作用最大张力的驱动辊将滤布卷起时,若这种输送力发生变动,则滤布产生较大的摆动、发生褶皱的可能性较大,不仅不能利用摆动修正机构对滤布的宽度方向行走位置进行适当限制,而且有滤布的寿命变短的问题,万一不能利用摆动修正机构对滤布的宽度方向行走位置进行适当限制,那么还有处理对象物从过滤室漏出的问题、以及不均勻张力长期作用于滤布而可能使其寿命变短破损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力过滤脱水装置,可避免残渣附着于滤布而引起滤布产生褶皱或摆动等问题,可长期稳定地进行工作。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压力过滤脱水装置,如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所述,具有多个滤板,其可在压接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移动地支承在前框架与后框架之间;环形滤布,其在各滤板间被支承成滤面相对;驱动辊,其在所述分离状态下使所述滤布行走;以及清洗机构,其对所述滤布进行清洗,该压力过滤脱水装置的结构特点是,所述驱动辊沿所述滤布的行走路径设置在所述清洗机构的下游侧。采用上述结构,在各滤板的分离状态下被驱动辊卷起的滤布被供给到清洗机构而被清洗,能够在附着于滤布的残渣被去除后再由驱动辊输送。因此,当因驱动辊41而对滤布作用有较大的张力时,由于驱动辊上不会附着脱水滤饼的残渣,因此可将因该残渣的附着堆积引起的较大摆动或褶皱的产生等不良现象的发生防患于未然。第二结构特点是,如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二所述,除了上述第一结构特点外,所述清洗机构具有将所述滤布送出的导辊,由所述清洗机构清洗后的所述滤布以覆盖所述清洗机构上方空间的状态架设在所述导辊与所述驱动辊之间。由于滤布架设在从清洗机构送出清洗后的滤布的导辊与驱动辊之间,且导辊设置成使利用导辊从清洗机构送出的滤布覆盖清洗机构的上方空间,因此,即使在清洗水从清洗机构向上方飞散的场合,也由覆盖该上方空间的滤布来阻止清洗水的飞散,因此不必另外设置对清洗水从清洗机构的飞散进行抑制用的盖体等,可减少构成清洗功能的零件个数。另外,由于由滤布来阻挡落向清洗机构的尘埃等,因此也不必另外设置外装盖体。第三结构特点是,如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三所述,除了上述第一或第二结构特点外, 在所述前框架与后框架中任一方的框架上,设置有使所述滤板移动成所述压接状态或所述分离状态的进退机构和所述驱动辊,在处于所述压接状态时承接所述滤板的另一方的框架上设置有所述清洗机构,由所述清洗机构清洗后的所述滤布以覆盖所述滤板上方空间的状态架设在所述清洗机构与所述驱动辊之间。利用设置在前框架或后框架中任一方的进退机构,使多个滤板压接成由另一方的框架承接,利用与进退机构相同地设置于框架的驱动辊,从分离状态的各滤板送出环形的滤布。从各滤板送出的滤布由设置于另一方框架的清洗机构清洗后,以覆盖滤板上方空间的状态架设在驱动辊上,故不必在各滤板的上方空间设置任何的支承框架。因此,只要取下滤布,就可将滤板提起到无障碍物的滤板的上方空间,可非常容易地对装置进行维护保养。另外,由于利用架设在清洗机构与所述驱动辊之间的滤布来阻挡从压力过滤装置的上方空间落下的尘埃等,因此也不必另外设置外装盖体。另外,在图6所示的以往的压力过滤脱水装置中,由于在前框架81与后框架82之间即在架设于各滤板84上方空间的上框架89上设置有驱动辊90、清洗机构91和张紧机构92等,因此,为了将滤板提起到滤板的上方空间,不仅不得不进行取下这些机构或部件的极其繁杂的作业,而且必须准备长度与滤板84的设置片数相对应的上框架89,是繁杂的。第四结构特点是,如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四所述,除了上述第一至第三中任一个结构特点外,在所述清洗机构与所述驱动辊之间,设置有对所述滤布的宽度方向行走位置进行限制的摆动修正机构。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可利用摆动修正机构以将张力维持合适的状态对由清洗机构清洗后的滤布进行摆动修正,因此,在被矫正为适当的输送姿势后,可以由驱动辊以稳定的姿势向下游侧输送。第五结构特点是,如权利要求书的权利要求5所述,除了上述的第一至第四中任一个结构特点外,在所述驱动辊的下游侧设置有对所述滤布赋予规定张力的张紧机构。为了由驱动辊稳定地输送滤布,在驱动辊的前后必须作用足够的张力,采用上述结构,在对滤布的张力较小的驱动辊的下游侧,滤布的张力通过张紧机构被调整为适当的值,因此,滤布稳定地由驱动辊驱动,并被向设置在其下游侧的滤板输送。相反,在图6所示的以往的压力过滤脱水装置中,为了对滤布赋予稳定的张力,不得不在清洗机构的下游侧设置张紧机构,因设置在驱动辊下游侧的清洗机构而使滤布稍许拉伸,在此影响下,难以在驱动辊的前后对滤布赋予稳定的张力。发明的效果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采用本发明,可提供一种避免残渣附着在滤布上而使其产生褶皱或摆动等问题、可长期稳定工作的压力过滤脱水装置。


图1是本发明的压力过滤脱水装置的概略图。图2是过滤装置的说明图。
图3是摆动修正机构的说明图。图4是滤板的拆卸作业的说明图。图5是表示另一实施形态的说明图。图6是以往的压力过滤脱水装置的说明图。符号说明10 压力过滤脱水装置11 前框架12 后框架13 侧框架14 滤布15:链节机构20 过滤装置21 滤板22:隔膜23 支承机构23a 上部辊
23b 下部辊23c 导辊24 加压水流路30 进退机构31 -M32 推压构件33 液压缸40 驱动机构41 驱动辊50 清洗机构51 导辊52 喷嘴53 清洗槽54 导辊55:导辊60 摆动修正机构61 摆动修正辊62 支承部63 导轨64 气缸70 张紧机构71:固定辊72 移动辊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滤布行走式压力过滤脱水装置。如图1所示,压力过滤脱水装置10具有前框架11、后框架12、以及架设在前框架 11与后框架12之间的一对侧框架13。一对侧框架13上支承有可滑动的多个滤板21,通过设置于前框架11的进退机构 30对各滤板21进行驱动,使得各滤板21在压接状态与分离状态之间移动自如。在前框架11的上部配置有将环形的滤布14送出的驱动辊41,在后框架12的上部配置有对滤布14进行清洗的清洗机构50。由驱动辊41送出的滤布14,在被同样设置于前框架11的张紧机构70调整为规定的张力后,通过设置在各滤板21上下的支承机构23架设成滤面相对,在从各滤板21送出后被导入清洗机构50。在各滤板21的正面及背面侧,上下突设有一对结合销,相邻的一对滤板21的结合销之间通过与形成于作为连接件的链节机构15的长孔配合而连接。并且,图1中的左端的滤板21与后框架12连接,右端的滤板21与进退机构30连接。进退机构30由杆31顶端具有推压构件32的液压缸33构成。当利用液压缸33使杆31作推进动作时,各滤板21借助推压构件32而转移成被向后框架12推压的压接状态,当使杆31作后退动作时,各滤板21向前框架11移动,转移成以形成于连接件的长孔所规定的距离分离的分离状态。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各滤板21上,沿排列方向在一个面安装有隔膜22, 由该隔膜22和与该隔膜22相邻的滤板21背面所隔开的空间形成滤室。支承机构23具有上部辊23a和下部辊23b,上部辊23a和下部辊2 支承在固定于各滤板21的托架上,通过两辊23a、23b,滤布14被沿上下方向架设在相邻的滤板21间。在上部辊23a的附近具有导辊23c,该导辊23c在滤板21的分离状态下,将滤布 14导向成不与滤板21和隔膜22接触。当滤板21利用进退机构30而转移成压接状态时,在滤室内由滤布14隔开的空间成为过滤室。在各滤板21上的沿其厚度方向贯通形成的贯通孔上设有接头,并构成为,在压接状态下,各滤板21的贯通孔通过接头连通。并且,在压接状态下,处理对象物从后框架12 所具备的供给口供给到该贯通孔中,处理对象物借助形成于接头的分支路而充填在各过滤室内。在本实施例中,从各滤板21下方所具备的加压水流路M供给加压水,使安装在滤板21上的隔膜22向滤室侧膨胀,由此处理对象物被压榨。返回到图1,上述的压力过滤脱水装置10,在进退机构30作推进动作后的压接状态下,处理对象物被充填在各过滤室内。并且,在脱水处理后,在进退机构30作后退动作后的分离状态下,实行利用驱动辊41使滤布14行走规定距离的行走处理,以使脱水滤饼从滤布14上脱离,然后,进退机构 30作推进动作,重复同样的处理。另外,驱动辊41通过减速机构与驱动电动机驱动连接,由驱动辊41、减速机构和驱动电动机构成驱动机构40。从最后段的过滤单元20送出的滤布14在由后框架12所具备的清洗机构50清洗后,经由摆动修正机构60而架设在驱动辊41上。也就是说,由于驱动辊41沿滤布14的行走路径而设置在清洗机构40的下游侧, 且滤布14在清洗机构40中事先得到清洗,因此,脱水滤饼的残渣不会附着在驱动辊41上, 当因驱动辊41的输送而对滤布14作用有较大的张力时,可将因该残渣的附着堆积引起的较大摆动或褶皱的产生等不良现象的发生防患于未然。清洗机构50具有容纳清洗水的清洗槽53、使从最后段的过滤单元20送出的滤布14调头并导入清洗槽53内的导辊51、在清洗槽53内将滤布14折返的导辊M、将清洗水喷向折返后的滤布14的两面的喷嘴52、以及将清洗后的滤布14从清洗槽53送出的导辊 55。导辊55配置在清洗槽53的上部左端部,清洗后的滤布14架设在导辊55与驱动辊41之间。也就是说,由于由清洗机构50清洗后的滤布14以覆盖清洗机构50特别是清洗槽 53上方空间的状态架设在导辊55与驱动辊41之间,因此,即使是清洗水从清洗机构50向上方空间飞散的场合,清洗水的飞散也被覆盖该上方空间的滤布14阻止,故不必另外设置对清洗水从清洗机构50的飞散进行抑制用的盖体等,可减少构成清洗功能的零件个数。
如此,由于使环形滤布14循环、可利用配置于滤布行走路径的一处的清洗机构50 对滤布进行清洗来消除网孔堵塞,因此,不必采用每个滤室都具有清洗机构的庞大的结构, 清洗水飞散减少,而且能用单个清洗机构以较少的清洗水对滤布14进行清洗。另外,由于由清洗机构50清洗后的滤布14以覆盖滤板21上方空间的状态架设在清洗机构50与驱动辊41之间,因此,只要取下滤布14,就能将滤板21提起到无障碍物的滤板21的上方空间,能够非常容易地对装置进行维护保养作业。另外,由于由架设在清洗机构50与驱动辊41之间的滤布14来阻挡从压力过滤装置10的上方空间落下的尘埃等,因此,也不必另外设置外装盖体。清洗机构50与驱动辊41之间所具备的摆动修正机构60是对滤布14的宽度方向的行走位置进行限制的机构,设置在被安装于前框架11上部的支承框架上。如图3所示,摆动修正机构60具有一对摆动修正辊61、对一对摆动修正辊61的两端予以支承的支承部62、使支承部62沿导轨63变位的气缸64、对滤布14的宽度方向的摆动量进行检测的传感器、以及根据传感器所检测出的摆动量对空气供给于气缸64的供给量进行控制的控制部。控制部根据摆动量来控制气缸64,通过使摆动修正辊61沿其轴线方向移动,从而调整滤布14的宽度方向位置。利用摆动修正机构60以维持足够张力的状态对由清洗机构50清洗后的滤布14 进行摆动修正,矫正为适当的输送姿势后,以稳定的姿势由驱动辊41向下游侧输送。再次返回图1,对张紧机构70进行说明。张紧机构70具有固定在前框架11上的多个固定辊71,与固定辊71接近、分离的多个移动辊72,以及将张力施加于移动辊72并使其移动的移动机构。在本实施例中,设有三段移动辊72和固定辊71的组合,但也可根据滤布的长度设置适当的段数,另外,只要适当设定固定辊71与移动辊72之间的距离即可。通过使移动辊72相对于固定辊71接近、分离,从而将规定的张力赋予滤布14。所谓规定的张力,是指驱动辊41与滤布14不滑动的可稳定行走的张力。为了使滤布14由驱动辊41稳定地输送,必须在驱动辊41的前后作用足够的张力,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在对滤布14的张力变小的驱动辊41的下游侧,滤布的张力被张紧机构70调整成适当的值,因此,滤布14能够稳定地由驱动辊41驱动,并向设置在该下游侧的滤板21输送。另外,在图6所示的以往压力过滤脱水装置中,由于紧跟在清洗机构91之后设置张紧机构92,因此,滤布88含有清洗水而稍许拉伸,故张紧机构92所赋予的张力有时变得不稳定。相反,在本发明的压力过滤脱水装置10中,由于能够确保滤布14的、从后框架12 所具备的清洗机构50至前框架11所具备的张紧机构70的足够的行走距离,因此,在此期间滤布14的含水量减少,可消除过分的拉伸状态,张紧机构70可赋予稳定的张力。另外,在图6所示的以往的压力过滤脱水装置80中,由于对驱动辊90、清洗机构 91、张紧机构92和摆动修正机构93等进行支承的上框架89架设在前框架81与后框架82 之间,因此,在进行维护保养等必须将滤板84从压力过滤脱水装置80拆下的情况下,必须取下上框架89,使各滤板84的上方空间开放,维护保养作业非常繁杂、费功夫。但是,本发明的压力过滤脱水装置10的过滤单元20的上方空间没有那样的障碍物,因此,只要去除滤布14就能容易地将过滤单元20向上方拆卸,可高效地进行维护保养作业。图4表示在滤布14去除后将过滤单元20向上方拆卸时的状态。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压力过滤脱水装置的另一实施形态。如图5所示,清洗机构50也可构成为在利用导辊51将滤布14导入清洗机构50 内后,通过将清洗水喷向滤布14的单面或两面的喷嘴52对滤布14进行清洗,然后在清洗槽53内使对滤布14经过使其折返的导辊M,利用导辊55将滤布14从清洗槽53送出。另外,摆动修正机构60的设置位置,不必是如图1所示那样的清洗机构50与驱动辊41的大致中央位置,也可以如图5所示,设置在驱动辊41附近的上游侧。此时,由于能够获得宽阔的过滤装置20的上方空间,故在维护保养作业中,容易进行过滤装置20的拆卸。在上述的实施形态中,对在前框架11上具有驱动辊41、进退机构30、摆动修正机构60和张紧机构70并且在后框架12上具有清洗机构50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在前框架11上具有清洗机构50并且在后框架12上具有驱动辊41、进退机构30、摆动修正机构60和张紧机构70的结构。无论在哪种情况下,只要沿滤布14的行走路径依次具有如下的机构和构件即可 具有将清洗水喷向滤布14的喷嘴52的清洗机构50、在各滤板21的分离状态下使滤布14 行走的驱动辊41、以及将规定的张力赋予滤布的张紧机构70。S卩,也可以在前框架与后框架中任一方的框架上设置驱动辊,在处于压接状态时承接滤板的另一方的框架上设置清洗机构,将由清洗机构清洗后的滤布以覆盖滤板上方空间的状态架设在清洗机构与驱动辊之间。使滤板21在压接状态与分离状态之间移动的机构,不限于由上述的具有液压缸的进退机构30所构成的机构,也可是这样的结构将各滤板21悬架在链条上,而链条配设于前框架11与后框架12所设置的链轮间,通过驱动链轮使链条移动,使悬架在该链条上的各滤板21在压接状态与分离状态之间移动。上述的实施形态都是本发明的一个例子,本发明并不受该记载限定,不言而喻,各部的具体结构在能够达到本发明作用效果的范围内可适当变更设计。
权利要求
1.一种压力过滤脱水装置,具有多个滤板,其可在压接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移动地支承在前框架与后框架之间;环形滤布,其在各滤板间被支承成滤面相对;驱动辊,其在所述分离状态下使所述滤布行走;以及清洗机构,其对所述滤布进行清洗,该压力过滤脱水装置的特征在于,沿所述滤布的行走路径,所述驱动辊设置在所述清洗机构的下游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过滤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机构具有将所述滤布送出的导辊,由所述清洗机构清洗后的所述滤布以覆盖所述清洗机构上方空间的状态架设在所述导辊与所述驱动辊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过滤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框架与后框架中任一方的框架上,设置有使所述滤板移动成所述压接状态或所述分离状态的进退机构和所述驱动辊,在处于所述压接状态时承接所述滤板的另一方的框架上设置有所述清洗机构,由所述清洗机构清洗后的所述滤布以覆盖所述滤板上方空间的状态架设在所述清洗机构与所述驱动辊之间。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压力过滤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清洗机构与所述驱动辊之间,设置有对所述滤布的宽度方向行走位置进行限制的摆动修正机构。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压力过滤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驱动辊的下游侧设置有对所述滤布赋予规定张力的张紧机构。
全文摘要
一种压力过滤脱水装置(10),具有多个滤板(过滤装置(20)),其可在压接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移动地支承在前框架(11)与后框架(12)之间;环形滤布(14),其在各滤板间被支承成滤面相对;驱动辊(41),其在所述分离状态下使所述滤布(14)行走;以及清洗机构(50),其对所述滤布(14)进行清洗,所述驱动辊(41)沿所述滤布(14)的行走路径设置在所述清洗机构(50)的下游侧。本发明可避免残渣附着在滤布上而引起滤布产生褶皱和摆动等问题,可长期稳定地工作。
文档编号B01D25/34GK102462987SQ20111032750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日
发明者伊能二郎, 伊藤祯泰, 安堂豪, 水谷太, 辻野博 申请人:株式会社久保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