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混凝沉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39027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海水混凝沉淀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水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海水混凝沉淀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进行反渗透法海水淡化前,需要将海水中悬浮的泥沙、浮游生物、胶体、油污等物质去除。在对海水净化处理过程中,原海水经过加絮凝剂和助凝剂等药剂后,需要经混凝沉淀设备去除污泥,先是进入絮凝池絮凝,然后进入沉淀池沉淀,并排出污泥和清水。目前, 絮凝池和沉淀池通常是在两个独立的反应器中进行,工序复杂,基建成本较高。公告号CN201923872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式混凝沉淀装置,它包括箱体,箱体底部设置支脚;箱体分为上部的搅拌池与下部的沉淀池两部分,沉淀池侧壁设置排泥管,搅拌池侧壁上部设置出水管;搅拌池内设置反应室,反应室外侧设置中心布水管,反应室顶部设置减速机,减速机连接反应室内的搅拌轴,搅拌轴前端设置搅拌叶轮,反应室的侧壁上设置进水管与反应室排空管,进水管设置在反应室排空管上方。该一体式混凝沉淀装置的搅拌池主要起混凝效果,且没有排泥装置,可能会造成污泥的淤积而难以处理,同时由于起混凝作用的搅拌装置工作形式较为单一,将会导致混凝反应不完全,混凝效果较差, 混凝后的水直接进入沉淀池,沉淀池未具有增强沉淀效果的结构,进入沉淀池的水流不利于沉淀,导致沉淀池的处理效果不佳,出水水质无法满足后续工艺的需要,此外该一体式混凝沉淀装置不适用于海水的净化,特别是高浊度海水的净化。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海水混凝除浊的一体化混凝沉淀装置,它将絮凝池和沉淀池合二为一,简化了海水净化的工序, 节约了成本,此外本实用新型对海水的除浊能力强,能有效净化混合入絮凝剂和助凝剂后的海水,使得海水水质能满足后续工艺的需要。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海水混凝沉淀装置,所述的混凝沉淀装置包括絮凝单元、沉淀单元和排污单元,絮凝单元为由依次连接的异向折板区、同向折板区和直板区组成的回廊式结构,沉淀单元包括配水区、排水区和沉淀区,排水区设于配水区之上,沉淀区由上部的集水区和下部的斜管沉淀区组成,配水区通过配水孔与斜管沉淀区连通,集水区与排水区连通,絮凝单元通过底部穿孔与沉淀单元的配水区连通,排污单元横贯絮凝单元和沉淀单元底部。混合入絮凝剂和助凝剂后的高浊度海水通过混凝沉淀装置入水口首先进入絮凝单元,依次进入异向折板区、同向折板区、直板区,水流在折板区依次上下翻转,再从底部穿孔进入配水区,然后进入斜管沉淀区,最后由上部的集水区流入排水区并经出水口排出,絮凝单元、沉淀单元产生的污泥由排污单元的排泥管进入污泥收集管然后排至排泥池。斜管沉淀区上部设有若干平行设置的斜管,斜管的倾斜角度为45° -60°,斜管沉淀区下部为进水缓冲区,斜管利于污物沉淀,水流从下往上经过斜管区域,污物易于沉淀。[0007]作为优选,配水区为长方体形的通道,排水区为一截面为U形的排水槽,集水区由若干平行设置的集水槽组成,集水槽截面为U形,集水槽与排水槽垂直连接,集水槽的两侧壁上均开有若干集水孔。集水孔以收集净化后的海水进入集水槽,再由集水槽送至排水槽排出。作为优选,排污单元由若干个排泥装置组成,排泥装置包括排泥管、污泥收集管和排泥阀,排泥管横贯絮凝单元和沉淀单元底部,排泥管下部的两侧各开有若干排泥孔,排泥管的两端分别与污泥收集管连接,排泥阀与污泥收集管的排泥口连接。排泥阀为电磁阀,利于自动化控制。作为优选,排泥装置有三个,每个排泥装置均具有一组由左、右两个排泥阀组成的排泥阀组,三组排泥阀组依次循环开启,排泥阀组开启间隔时间为0. 5^1. 5小时。三组排泥阀组一组接着一组依次循环开启,一组开启时,另外两组是关闭的。若三组排泥阀组同时开启,这样排泥量容易过大,没有过多的泥可以排,这样变成排海水了,不利于净化和装置的连续运行,三组排泥阀组间隔开启,这样使得排泥阀排泥量保持在一个适当的范围,不会无泥可排,也不会使污泥积累过多,又可确保装置的连续运行。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絮凝池和沉淀池合二为一,简化了海水净化的工序,节约了成本,此外本实用新型对海水的除浊能力强,能有效净化混合入絮凝剂和助凝剂后的海水,使得海水水质能满足后续工艺的需要。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一种A-A剖视图;图3是图1的一种B-B剖视图;图4是图1的一种C-C剖视图;图5是图1的一种D-D剖视图;图6是图1的一种E-E剖视图;图7是图1的一种F-F剖视图;图8是图1的一种G-G剖视图。图中1、絮凝单元,11、异向折板区,12、同向折板区,13、直板区,2、沉淀单元, 21、配水区,22、排水区,23、集水区,231、集水槽,232、集水孔,24、斜管沉淀区,3、底部穿孔, 4、配水孔,5、混凝沉淀装置的入水口,6、混凝沉淀装置的出水口,7、排泥管,8、污泥收集管, 9、排泥阀,10、污泥。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实施例如图1所示的一种海水混凝沉淀装置,包括絮凝单元1、沉淀单元2和排污单元, 絮凝单元1为由依次连接的异向折板区11 (图2)、同向折板区12 (图3、图4)和直板区13(图5)组成的回廊式结构,沉淀单元2包括配水区21、排水区22和沉淀区,排水区22位于配水区21之上(图6),沉淀区由上部的集水区23和下部的斜管沉淀区M组成,配水区21 通过配水孔4与斜管沉淀区M连通(图8),集水区23与排水区22连通,絮凝单元1通过底部穿孔3与沉淀单元2的配水区21连通,排污单元横贯絮凝单元1和沉淀单元2底部。配水区21为长方体形的通道,排水区22为一截面为U形的排水槽,集水区23由若干平行设置的集水槽231组成,集水槽231截面为U形,集水槽231与排水槽垂直连接(图7),集水槽 231的两侧壁上均开有若干集水孔232 (图6),以收集净化后的海水。斜管沉淀区M上部为设有若干平行设置的斜管的斜管区域,下部为进水缓冲区(即能进水,同时也是污泥沉淀积聚区域),斜管的倾斜角度为45°,斜管利于污物沉淀,水流从下往上经过斜管区域,污物易于沉淀。污泥10沉淀积聚于絮凝单元1、沉淀单元2底部。排污单元由若干个排泥装置组成,排泥装置包括圆形的排泥管7、污泥收集管8和排泥阀9,排泥管7横贯絮凝单元1和沉淀单元2底部,排泥管7下部的两侧各开有若干排泥孔,排泥管7的两端分别与污泥收集管8连接,排泥阀9 一端与污泥收集管8的排泥口连接,排泥阀9另一端与连接外部管路连接。排泥装置有三个,每个排泥装置均具有一组由左、右两个排泥阀9组成的排泥阀组,排泥阀为电磁阀,排泥阀9可与PLC控制器连接实现自动化控制,三组排泥阀组依次循环开启,每隔0. 5^1. 5小时开启一组排泥阀组排泥。三组排泥阀组一组接着一组依次循环开启,一组开启时,另外两组是关闭的。若三组排泥阀组同时开启,这样排泥量容易过大,没有过多的泥可以排,这样变成排海水了,不利于净化和装置的连续运行,三组排泥阀组间隔开启,这样使得排泥阀排泥量保持在一个适当的范围,不会无泥可排,也不会使污泥积累过多。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混合入絮凝剂和助凝剂后的高浊度海水通过混凝沉淀装置的入水口 5首先进入絮凝单元1,依次进入异向折板区11、同向折板区12、直板区13, 水流在折板区依次上下翻转,再从底部穿孔进入配水区21,然后进入斜管沉淀区M,最后由上部的集水区23流入排水区22并经混凝沉淀装置的出水口 6排出,絮凝单元1、沉淀单元2产生的污泥由排污单元的排泥管7进入污泥收集管8然后排至排泥池。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权利要求1.一种海水混凝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凝沉淀装置包括絮凝单元(1)、沉淀单元(2)和排污单元,絮凝单元(1)为由依次连接的异向折板区(11)、同向折板区(12)和直板区(13)组成的回廊式结构,沉淀单元(2)包括配水区(21)、排水区(22)和沉淀区,排水区(22)设于配水区(21)之上,沉淀区由上部的集水区(23)和下部的斜管沉淀区(24)组成,配水区(21)通过配水孔(4)与斜管沉淀区(24)连通,集水区(23)与排水区(22)连通, 絮凝单元(1)通过底部穿孔(3)与沉淀单元(2)的配水区(21)连通,排污单元横贯絮凝单元(1)和沉淀单元(2)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水混凝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配水区为长方体形的通道,排水区02)为一截面为U形的排水槽,集水区03)由若干平行设置的集水槽031) 组成,集水槽(231)截面为U形,集水槽031)与排水槽垂直连接,集水槽031)的两侧壁上均开有若干集水孔(23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海水混凝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排污单元由若干个排泥装置组成,排泥装置包括排泥管(7)、污泥收集管(8)和排泥阀(9),排泥管(7)横贯絮凝单元和沉淀单元底部,排泥管(7)下部的两侧各开有若干排泥孔,排泥管(7)的两端分别与污泥收集管(8 )连接,排泥阀(9 )与污泥收集管(8 )的排泥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水混凝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排泥装置有三个,每个排泥装置均具有一组由左、右两个排泥阀(9)组成的排泥阀组,三组排泥阀组依次循环开启,排泥阀组开启间隔时间为0. 5^1. 5小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水净化技术领域,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海水混凝除浊的一体化海水混凝沉淀装置,它将絮凝池和沉淀池合二为一,简化了海水净化的工序,节约了成本,对海水的除浊能力强,能有效净化混合入絮凝剂和助凝剂后的海水,使得海水水质能满足后续工艺的需要。本实用新型包括絮凝单元、沉淀单元和排污单元,絮凝单元为由依次连接的异向折板区、同向折板区和直板区组成的回廊式结构,沉淀单元包括配水区、排水区和沉淀区,排水区设于配水区之上,沉淀区由上部的集水区和下部的斜管沉淀区组成,配水区通过配水孔与斜管沉淀区连通,集水区与排水区连通,絮凝单元通过底部穿孔与沉淀单元的配水区连通,排污单元横贯絮凝单元和沉淀单元底部。
文档编号B01D21/24GK202223939SQ20112030731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3日
发明者孙保库, 孙兆栋, 张海春, 王波, 范会生, 郁小芬, 陆阿定 申请人: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