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新风净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40314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节能新风净化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节能新风净化机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设备,尤其是指一种节能新风净化机。
技术背景[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学习、娱乐等活动更多的转入室内进行。一些“空调病”、“现代文明病”的发病率也随之逐渐上升。究其原因有很大一部分疾病的由不良的室内空气质量所导致的。因此新风机得以广泛应用。[0003]然而现有传统的新风机多采用通风机送风或抽风的方式,一方面由于单向送风或抽风很快会使室内形成较大的正压或负压,排风阻力增大,效果不好。另一方面噪音较大, 采暖或制冷时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随着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对新风机的节能、热回收性能也有了要求,因此市面上出现了叉板式、转轮式等结构的节能新风机,对热回收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都没有对新风进行除尘与杀菌,对于公路边、闹市区的房屋,引进的新风含大量的细菌与灰尘,尤其是冬天,送风口更是细菌的温床;无法达到室内外空气进行充分交换的目的。实用新型内容[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了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具备杀菌能力且结构简单合理的节能新风净化机。[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节能新风净化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壳体、热回收净化滤芯、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及放电针;所述热回收净化滤芯具有两组通风道, 热回收净化滤芯设置在壳体中,壳体中对应热回收净化滤芯的两组通风道分别形成有进风通道与排风通道,壳体上分别设置有室外进风口、室外排风口、室内进风口与室内排风口; 所述进风通道两端联通室外进风口、室内排风口 ;所述排风通道两端联通室内进风口、室外排风口 ;所述放电针设置于进风通道中;所述进风通道中设置第一风机;所述排风通道中设置第二风机;[0006]上述结构中,所述热回收净化滤芯主要由固定边框、第一瓦楞形板、隔板、第二瓦楞形板及盖板组成;所述固定边框由导柱围成,固定边框两端密封有盖板,固定边框的两端盖板间叠放第一瓦楞形板和第二瓦楞形板,在两瓦楞形板间还设有隔板;所述第一瓦楞形板、第二瓦楞形板表面呈波浪形,两瓦楞形板的波浪形互呈交叉设置,第一瓦楞形板、第二瓦楞形板与隔板间的空间分别形成两组通风道;[0007]上述结构中,所述第一瓦楞板与第二瓦楞板为金属材料制成;[0008]上述结构中,所述壳体于室外进风口处还设有滤网;[0009]上述结构中,所述放电针分别于进风通道的热回收净化滤芯两侧设置;[0010]上述结构中,所述放电针为锯齿形放电针,放电针间隔热回收净化滤芯设置;[0011]上述结构中,所述壳体中通过隔板对应热回收净化滤芯的每组通风道形成进风通道与排风通道;3[0012]上述结构中,所述壳体内设有卡槽,所述热回收净化滤芯滑动套接于卡槽中;[0013]上述结构中,所述热回收净化滤芯设有提手。[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整体结构简单,可通过热回收净化滤芯所产生的吸附与高压杀菌、电离分解功能,将空气中的尘埃和细菌等吸附于热回收净化滤芯上,并将细菌、有害物质、气体分解、利用所产生的高压将细菌杀死,进一步的,热回收净化滤芯以传热效果好的金属制成还可提高热回收效率,实现节能目的。


[0015]
以下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热回收净化滤芯结构示意图。[0018]1-壳体;2-第一风机;3-第二风机;4-卡槽;5-放电针;6_热回收净化滤芯;7_电源;8-滤网;10-室外进风口 ;11-室内排风口 ;12-室内进风口 ;13-室外排风口 ;61-固定边框;62-第一瓦楞形板;63-隔板;64-第二瓦楞形板;65-盖板;66-提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0020]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新风净化机,它包括壳体1、第一风机2、第二风机3、放电针5、热回收净化滤芯6及电源7,其中电源7。[0021]上述热回收净化滤芯6设置在壳体1中,较佳的,壳体1内设有卡槽4,从而使得热回收净化滤芯6可滑动套接于卡槽中,方便将其取出清洗。进一步的,热回收净化滤芯6具有两组通风道,壳体1中通过隔板对应热回收净化滤芯6的每组通风道形成有进风通道与排风通道,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可将热回收净化滤芯6设置于壳体1中部,再有壳体1中的隔板、卡槽4固定热交换净化滤芯6,从而直接实现将壳体1内空间隔开,形成进风通道与排风通道的目的。在壳体1的进风通道中设置第一风机2,而排风通道中设置第二风机3,壳体1上则分别设置有室外进风口 10、室外排风口 13、室内进风口 12与室内排风口 11,而后壳体1中形成的进风通道两端联通室外进风口 10、室内排风口 11,而排风通道两端联通室内进风口 12、室外排风口 13,对应的,较佳情况下上述第一风机2和第二风机3分别安装在壳体1内室内排风口 11及室外排风口 13。而后在进风通道还放置放电针5,较佳的,放电针 5设置于热回收净化滤芯6的两侧,且放电针5可为锯齿形放电针,放电针5与热回收净化滤芯6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放置,从而通过电源7将直流高压施加于放电针5与热回收净化滤芯6上,使热回收净化滤芯6形成高压电场。由此即可通过热回收净化滤芯6和放电针 5所产生的吸附与高压杀菌、电离分解功能,将空气中的尘埃和细菌等吸附于热回收净化滤芯上,并将细菌、有害物质、气体分解、利用所产生的高压将细菌杀死,进一步的,热回收净化滤芯以传热效果好的金属制成还可提高热回收效率,实现节能目的。[0022]作为一实施例,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中热回收净化滤芯6主要由固定边框61、第一瓦楞形板62、隔板63、第二瓦楞形板64、盖板65及提手66组成。固定边框61由若干导柱围成,本实施例就有四根导柱围成方形,在固定边框61两端密封有盖板65,且其中一端盖板65上设置有提手66,从而使得热回收净化滤芯6可以通过拉动提手66取下进行清洁保养。在固定边框61的两端盖板65间叠放多组第一瓦楞形板62和第二瓦楞形板64,而在第一瓦楞形板62和第二瓦楞形板64则夹设有隔板63,且第一瓦楞形板62、第二瓦楞形板 64表面呈波浪形,第一瓦楞形板62和第二瓦楞形板64的波浪形互呈交叉设置,从而使得第一瓦楞形板62、第二瓦楞形板64与隔板63间的空间分别形成两组交错的通风道,最佳的, 第一瓦楞形板62、第二瓦楞形板64为金属材料制成,第一瓦楞形板62与相邻的第二瓦楞形板64按波浪形表面方向交叉放置,进入的新风与排除污风分别从紧邻交叉的通风孔中穿过,室外新风与室内污风温差通过传热性良好的瓦楞形金属板进行热交换,从而回收热量。[0023]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可在壳体1的室内进风口 12处设置滤网8,从而可对抽入的室外新风中较大的灰尘纤维等起阻拦作用。[002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节能新风净化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壳体、热回收净化滤芯、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及放电针;所述热回收净化滤芯具有两组通风道,热回收净化滤芯设置在壳体中,壳体中对应热回收净化滤芯的两组通风道分别形成有进风通道与排风通道,壳体上分别设置有室外进风口、室外排风口、室内进风口与室内排风口 ;所述进风通道两端联通室外进风口、 室内排风口 ;所述排风通道两端联通室内进风口、室外排风口 ;所述放电针设置于进风通道中;所述进风通道中设置第一风机;所述排风通道中设置第二风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新风净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回收净化滤芯主要由固定边框、第一瓦楞形板、隔板、第二瓦楞形板及盖板组成;所述固定边框由导柱围成,固定边框两端密封有盖板,固定边框的两端盖板间叠放第一瓦楞形板和第二瓦楞形板,在两瓦楞形板间还设有隔板;所述第一瓦楞形板、第二瓦楞形板表面呈波浪形,两瓦楞形板的波浪形互呈交叉设置,第一瓦楞形板、第二瓦楞形板与隔板间的空间分别形成两组通风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新风净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瓦楞板与第二瓦楞板为金属材料制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新风净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于室外进风口处还设有滤网。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新风净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针分别于进风通道的热回收净化滤芯两侧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新风净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针为锯齿形放电针,放电针间隔热回收净化滤芯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新风净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中通过隔板对应热回收净化滤芯的每组通风道形成进风通道与排风通道。
8.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节能新风净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卡槽,所述热回收净化滤芯滑动套接于卡槽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节能新风净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回收净化滤芯设有提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新风净化机,它包括壳体、热回收净化滤芯、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及放电针;所述热回收净化滤芯具有两组通风道,热回收净化滤芯设置在壳体中,壳体中对应热回收净化滤芯的两组通风道分别形成有进风通道与排风通道;所述放电针设置于进风通道中;所述进风通道中设置第一风机;所述排风通道中设置第二风机。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整体结构简单,可通过热回收净化滤芯所产生的吸附与高压杀菌、电离分解功能,将空气中的尘埃和细菌等吸附于热回收净化滤芯上,并将细菌、有害物质、气体分解、利用所产生的高压将细菌杀死,进一步的,热回收净化滤芯以传热效果好的金属制成还可提高热回收效率,实现节能目的。
文档编号B01D50/00GK202254097SQ201120362528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6日
发明者叶庆杲, 贺文锋 申请人:贺文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