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净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19246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污水净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提供一种污水净化设备,其不需要控制清洗运转的控制装置,能够实现减少制造成本。污水净化设备具有:生物处理部(A),所述生物处理部(A)对被处理水进行生物处理;载体过滤槽(B),所述载体过滤槽(B)对在生物处理部(A)被处理后的被处理水进行过滤;载体(23),所述载体(23)填充于载体过滤槽(B)并且比重比水大;以及空气升液泵(P),所述空气升液泵(P)将载体(23)与被处理水一起从槽底部吸入至抽水路(25)并回流至载体过滤槽(B)的槽上部。
【专利说明】污水净化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净化设备,所述污水净化设备具有对被处理水进行生物处理的生物处理部和过滤通过所述生物处理部处理了的被处理水的载体过滤槽。
【背景技术】
[0002]上述污水净化设备中,为了清洗填充于载体过滤槽的载体,以往,在载体过滤槽内设有载体清洗用的散气管,由该散气管喷出的空气搅拌被处理水,从而能够清洗载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0003]该载体的清洗在对载体过滤槽的被处理水的过滤产生不好的影响的可能性较低的特定的时间段,例如流入被处理水的可能性较低的夜间等时间段进行。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 - 61705号公报
[0006]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7]因此,需要设置控制装置进行控制,以使载体的清洗运转在特定的时间段进行,污水净化设备的制造成本有可能变高。另外,如果在清洗载体的时间段流入被处理水,被处理水有可能流入清洗运转中的载体过滤槽而不能适当地过滤。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水净化设备,其不需要控制清洗运转的控制装置,能够实现减少制造成本。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0]本发明的污水净化设备的第I特征结构是具有:生物处理部,所述生物处理部对被处理水进行生物处理;载体过滤槽,所述载体过滤槽对在所述生物处理部被处理后的被处理水进行过滤;载体,所述载体填充于所述载体过滤槽并且比重比水大;以及空气升液泵,所述空气升液泵将所述载体与被处理水一起从槽底部吸入抽水路并回流至该载体过滤槽的槽上部。
[0011]本结构的污水净化设备具有空气升液泵,所述空气升液泵将被填充于载体过滤槽并且比重比水大的载体和被处理水一起从槽底部吸入抽水路并回流至该载体过滤槽的槽上部。[0012]因此,不会对载体过滤槽中的被处理水的过滤产生不好的影响,能够一边过滤被处理水,一边将填充于载体过滤槽的载体通过抽水路内的被处理水的上升流从槽底部吸入抽水路并回流至槽上部,从而使其在载体过滤槽的槽底部与槽上部之间循环移动。
[0013]随着在载体过滤槽的槽底部与槽上部之间的循环移动而从槽底部被吸入抽水路的载体,通过与供给于抽水路的空气的碰撞而被清洗,回流至载体过滤槽的槽上部。
[0014]抽水路内的空气通过与载体的碰撞被微细化并分散于被处理水中,维持载体过滤槽内的好氧环境并促进被处理水的好氧分解。[0015]因此,本结构的污水净化设备,对载体过滤槽中的被处理水的过滤不产生不好的影响,能够一边过滤被处理水,一边使载体在槽底部与槽上部之间循环移动而清洗。其结果,不需控制清洗运转的控制装置,能够实现减少制造成本。
[0016]另外,能够促进载体过滤槽中的被处理水的好氧分解。
[0017]本发明的第2特征结构是,所述生物处理部具有与所述载体过滤槽连通并对被处理水进行好氧处理的好氧处理槽,所述污水净化设备具有移送部,所述移送部将从所述抽水路排出的被处理水的一部分移送至除所述好氧处理槽以及所述载体过滤槽以外的槽。
[0018]本结构中,在好氧处理槽中被处理的被处理水包含的浮游物质(SS)与被处理水一起移流至载体过滤槽后,通过载体过滤槽的载体被捕捉。然后,通过载体的清洗从载体剥离的生物膜等的剥离污泥、随着被处理水的好氧分解而增大的载体过滤槽中的被处理水中的浮游物质(SS),被移送至除好氧处理槽以及载体过滤槽以外的槽。其结果,滞留在好氧处理槽以及载体过滤槽的被处理水中的浮游物质减少,能够提高载体过滤槽中的过滤效率。
[0019]另外,即使被处理水的流入负荷增大,浮游物质与被处理水一起被排出至污水净化设备的外部的可能性也较小。
[0020]本发明的第3特征结构是具有:一次处理槽,所述一次处理槽处理从外部流入的污水;好氧处理槽,所述好氧处理槽对在所述一次处理槽被处理后的被处理水进行好氧处理;以及被处理水循环单元,所述被处理水循环单元将在所述好氧处理槽被处理后的被处理水移送至所述一次处理槽。
[0021 ] 本结构中,被处理水总是流入好氧处理槽,所以好氧处理槽中的浮游物质(SS)总是被移送至载体过滤槽,与载体过滤槽的浮游物质一起被排出槽外。其结果,能够不断地减少好氧处理槽的下游侧的浮游物质量。因此,即使大量的被处理水流入好氧处理槽,也能减少浮游物质向排出水混入的混入量。
[0022]本发明的第4特征结构是,所述移送部将从所述抽水路排出的所述被处理水的一部分移送至配设于所述生物处理部的处理槽中的配设于所述好氧处理槽的上游侧的处理槽。
[0023]本结构中,从载体过滤槽被移送的处理水中的污泥、浮游物质储存在配设于生物处理部的处理槽中的配设于所述好氧处理槽的上游侧的处理槽,能够对被处理水进行再次生物处理。因此,不需另设用于储存从载体过滤槽被移送的处理水中的污泥、浮游物质的储存槽。
[0024]本发明的第5特征结构是具有使被处理水在所述好氧处理槽与所述载体过滤槽之间进行循环的循环路。
[0025]本结构中,能够使好氧处理槽的被处理水流入至载体过滤槽,并且使浮游物质较少的载体过滤槽的被处理水流入至好氧处理槽。因此,能够减少滞留于好氧处理槽的被处理水的浮游物质。
[0026]本发明的第6特征结构是,所述好氧处理槽具有曝气用散气部,所述污水净化设备具有区划所述好氧处理槽与所述载体过滤槽的隔壁,所述循环路构成为设有:上部移流口,所述上部移流口形成于所述隔壁中的被处理水的水面附近的隔壁部分;以及下部移流口,所述下部移流口形成于所述隔壁中的比所述上部移流口低的位置的隔壁部分。
[0027]本结构中,通过从曝气用散气部吹出的空气使好氧处理槽中的被处理水产生上升流。利用该上升流,使好氧处理槽的被处理水从上部移流口流入载体过滤槽,并且使载体过滤槽的被处理水从下部移流口流入至好氧处理槽,能够使被处理水在好氧处理槽与载体过滤槽之间进行循环。从而,不需在好氧处理槽与载体过滤槽之间设置用于使被处理水循环
的栗等。
[0028]本发明的第7特征结构是,所述下部移流口面对所述载体过滤槽中的所述载体的滞留部分地形成。
[0029]本结构中,从好氧处理槽移流至载体过滤槽的被处理水,通过载体滞留的部分除去浮游物质,该从被处理水除去了浮游物质的过滤水能够返回好氧处理槽。
[0030]本发明的第8特征结构是,所述上部移流口与所述下部移流口形成于与所述曝气用散气部相对的隔壁部分。
[0031 ] 本结构中,好氧处理槽与载体过滤槽之间的被处理水的循环能够沿着好氧处理槽中的由曝气用散气部产生的被处理水的上升流高效率地产生。
[0032]本发明的第9特征结构,在形成所述抽水路的水路壁的外周侧的下方,形成有越往下端侧越远离所述抽水路的一侧的水路侧倾斜面,在所述槽底部,形成有越往下端侧越靠近所述抽水路的吸入口下方的槽侧倾斜面,所述水路侧倾斜面的下端配设于比所述槽侧倾斜面的上端高的位置,所述空气升液泵将从所述水路侧倾斜面的下端与槽内表面之间通过的载体吸入至所述抽水路。
[0033]本结构中,形成有越往下端侧越远离抽水路的一侧的水路侧倾斜面,所以能够使从槽上部降下的载体滞留于水路侧倾斜面的上方,并沿水路侧倾斜面向着槽内表面的一侧慢慢地沉降移动。
[0034]另外,在槽底部,形成有越往下端侧越靠近抽水路的吸入口下方的槽侧傾斜面,所以能够使从水路侧傾斜面的下端与槽内表面之间通过的载体沿槽侧傾斜面向着抽水路的吸入口下方移动。
[0035]因此,从滞留于水路侧倾斜面的上方的载体中沉降至较低位置的载体开始依次被吸入抽水路,容易没有遗漏地清洗滞留于水路侧倾斜面的上方的全部载体。
[0036]进一步,水路侧倾斜面的下端配设于比槽侧倾斜面的上端高的位置,所以要从水路侧倾斜面的下端与槽内表面之间通过的载体不易产生阻塞,容易将载体顺利地吸入至抽水路。
[0037]本发明的第10特征结构是,所述载体形成为大致球形,将所述水路侧倾斜面的下端与所述槽侧倾斜面的上端在铅垂方向的间隔设定为所述载体的半径以上。
[0038]本结构中,载体从水路侧倾斜面的下端与槽内表面之间通过时,在载体的至少下半部分通过之前,该载体与槽侧倾斜面接触的可能性较低。,容易可靠地防止载体的阻塞。
[0039]本发明的第11特征结构是,所述间隔被设定为所述载体的直径以上。
[0040]本结构中,载体从水路侧倾斜面的下端与槽内表面之间通过时,在载体的整体通过之前,该载体与槽侧倾斜面接触的可能性较低。因此,容易进一步可靠地防止载体的阻塞。
[0041]本发明的第12特征结构是,将所述水路侧倾斜面的下端与所述槽侧倾斜面的最小间隔设定为比所述水路侧倾斜面的下端与槽内表面的沿水平方向的间隔大的间隔。
[0042]本结构中,从水路侧倾斜面的下端与槽内表面之间通过的载体阻塞于水路侧倾斜面的下端与槽侧倾斜面之间的可能性较低。
[0043]本发明的第13特征结构是,使所述槽侧倾斜面的下端部分进入所述抽水路的吸入口下方。
[0044]本结构中,使从水路侧倾斜面的下端与槽内表面之间通过的载体沿槽侧倾斜面移动至抽水路的吸入口下方,从而容易可靠地吸入。
[0045]本发明的第14特征结构是,具有限制通过所述移送部被移送的被处理水的移送量的移送量限制部。
[0046]本结构中,限制溶解氧量较多的被处理水向一次处理槽移送的移送量,从而能够防止一次处理槽中的厌氧处理效率的下降。
[0047]本发明的第15特征结构是,所述移送量限制部设置为能够调整所述移送量。
[0048]本结构中,被处理水的循环量能够根据硝化反硝化处理的处理能力来调整。
[0049]本发明的第16特征结构是,所述移送量限制部设置为能够阻止所述载体向所述移送部通过。
[0050]本结构中,不需设置用于阻止载体向移送部通过的其他手段。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51 ] 图1是表示净化槽的内部的俯视图。
[0052]图2是表示净化槽的内部的侧视图。
[0053]图3是图1的II1-1 II线剖视图。
[0054]图4是图1的IV — IV线剖视图。
[0055]图5是图1的V — V线剖视图。
[0056]图6是表示载体流动槽以及载体过滤槽的内部的立体图,Ca)表示载体过滤槽中收纳有载体的状态,(b)表示为容易理解载体过滤槽的内部而省略了载体的状态。
[0057]图7是表示载体过滤槽的内部的侧视图。
[0058]图8是表示移送量限制部的立体图。
[0059]图9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净化槽的内部的俯视图。
[0060]图10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净化槽的内部的侧视图。
[0061]图11是图10的XI — XI线剖视图。
[0062]图12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净化槽的内部的侧视图。
[0063]图13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载体过滤槽的内部的侧视图。
[0064]图14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载体过滤槽的内部的侧视图。
[0065]图15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载体过滤槽的内部的侧视图。
[0066]图16是表示第7实施方式的载体过滤槽的内部的侧视图。
[0067]图17是表示第8实施方式的载体过滤槽的内部的侧视图。
[0068]图18是表示第9实施方式的载体过滤槽的内部的侧视图。
[0069]图19是表示第10实施方式的移送量限制部的立体图。
[0070]图20是表示第11实施方式的移送量限制部的立体图。
[0071]符号说明
[0072]7 隔壁[0073]13上部移流口
[0074]22曝气用散气部
[0075]23 载体
[0076]25抽水路
[0077]26水路壁
[0078]29水路侧倾斜面
[0079]31槽侧倾斜面
[0080]32 吸入口
[0081 ]34水路侧倾斜面的下端
[0082]35槽侧倾斜面的上端
[0083]36槽内部
[0084]37移送部
[0085]38移送量限制部
[0086]A生物处理部
[0087]Al 一次处 理槽
[0088]40循环路
[0089]41下部移流口
[0090]A2好氧处理槽
[0091]B载体过滤槽
[0092]El 槽
[0093]F被处理水循环单元
[0094]G水路侧倾斜面的下端与槽侧倾斜面的上端在铅垂方向的间隔
[0095]Hl水路侧倾斜面的下端与槽侧倾斜面的最小间隔
[0096]H2水路侧倾斜面的下端与槽侧倾斜面的沿水平方向的间隔
[0097]A2好氧处理槽
[0098]P空气升液泵
[0099]WL 水面
【具体实施方式】
[0100]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0101]第I实施方式:
[0102]图1-图5表示作为本发明的污水净化设备的一例的将生活排水(污水)作为被处理水进行净化处理的净化槽。
[0103]如图1、图2所示,净化槽的槽内被区划为:对被处理水进行生物处理的生物处理槽(生物处理部)A、过滤在生物处理槽A中被处理的被处理水的移动床式载体过滤槽B、暂时储存在载体过滤槽B中被过滤的被处理水的处理水槽C、对储存于处理水槽C中的被处理水进行消毒的消毒槽D。
[0104]生物处理槽A被区划为:接收从外部流入的被处理水(原水)并进行厌氧处理的一次处理槽(厌氧处理槽)A1、以及作为对被处理水进行好氧处理的好氧处理槽A2的载体流动槽。
[0105]厌氧处理槽Al被区划为:沉淀分离槽El以及厌氧滤床槽E2。
[0106]来自外部的被处理水(原水)从流入部I流入至沉淀分离槽E1,在消毒槽D中被消毒了的被处理水从排出部2排出至外部。
[0107]通过第I横隔壁4前后地区划出沉淀分离槽El与厌氧滤床槽E2,通过第2横隔壁5前后地区划出厌氧滤床槽E2、与载体流动槽A2以及载体过滤槽B。
[0108]通过纵隔壁7左右地区划出载体流动槽A2、与载体过滤槽B以及处理水槽C,通过区划壁8前后地区划出载体过滤槽B与处理水槽C,在载体流动槽A2的内侧上部区划出消
毒槽D。
[0109]如图3、图4所示,第I横隔壁4上设有开口于水面部的第I移流口 11,该第I移流口 11使被处理水从沉 淀分离槽El移流至厌氧滤床槽E2,并且该第I横隔壁4上安装有第I挡板17和第2挡板19。
[0110]如图5所示,第2横隔壁5上设有使被处理水从厌氧滤床槽E2移流至载体流动槽A2的第2移流口 12。
[0111]也如图6所示,在纵隔壁7中的被处理水的水面附近的隔壁部分,从比水面WL高的位置至比水面WL低的位置设有第3移流口 13,所述第3移流口 13使被处理水从载体流动槽A2流入至载体过滤槽B。
[0112]在载体过滤槽B与处理水槽C的区划壁8的下端部,设有使被处理水从载体过滤槽B移流至处理水槽C的第4移流口 14。
[0113]第3移流口 13和第4移流口 14由许多的狭缝孔形成,以使收容于载体流动槽A2、载体过滤槽B的载体21、23不会流出。
[0114]沉淀分离槽E1、厌氧滤床槽E2也可以具有作为暂时地储存朝夕等时间段中的高峰流入时的被处理水的流量调整部的功能。
[0115]因此,从流入部I流入的被处理水依次移流至沉淀分离槽E1、厌氧滤床槽E2、载体流动槽A2、载体过滤槽B、处理水槽C、消毒槽D,然后从排出部2排出至外部。
[0116]从流入部I流入的被处理水,固体部分在沉淀分离槽El被沉淀分离,被第I挡板17引导并沿第I横隔壁4上升,从设置于第I横隔壁4的第I移流口流入至厌氧滤床槽E2。
[0117]厌氧滤床槽E2具有保持厌氧性微生物的厌氧滤床18。
[0118]从第I移流口 11流入至厌氧滤床槽E2的被处理水,被第2挡板19引导并沿第I横隔壁4下降,向上地通过厌氧滤床18,进行厌氧处理且浮游物质被捕捉。然后,固体物质几乎被分解的被处理水被第3挡板20引导,从设置于第2横隔壁5的第2移流口 12流入至载体流动槽A2的槽上部。
[0119]也如图6所示,载体流动槽A2,收纳有许多保持好氧性微生物的流动载体21,并且所述流动载体21能够与被处理水一起流动,在槽底部设有曝气用散气部22。
[0120]流入载体流动槽A2的被处理水,一边通过来自散气部22的气泡供给接受氧气一边与流动载体21 —起流动并进行好氧处理后,与浮游物质(污泥)一起,总是从设于纵隔壁7的第3移流口 13流入至载体过滤槽B,载体流动槽A2的浮游物质(污泥)减少。
[0121]如图6、图7所示,比重比水大的许多大致球形的过滤载体23由于自重下沉以堆积的状态滞留并填充于载体过滤槽B的下部。[0122]载体过滤槽B具有空气升液泵P,空气升液泵P通过将过滤载体23与被处理水一起从槽底部吸入抽水路25而回流至该载体过滤槽B的槽上部,从而总是对过滤载体23进行清洗。
[0123]抽水路25形成于圆筒状的水路壁26的内侧,所述水路壁26沿上下方向固定于第2横隔壁5与纵隔壁7交叉的角部。
[0124]总是向抽水路25供给空气升液用空气的空气供给管27安装于纵隔壁7的载体流动槽A2侧,其空气喷出部27a向水路壁26的内侧开口。
[0125]水路壁26被设置为,吐出口 28 (抽水路25的上端部)比载体过滤槽B中的被处理水的液面高。
[0126]在水路壁26的外周侧下方形成有越往下端侧越远离抽水路25的一侧的两个扁平的水路侧倾斜面29。
[0127]将包围水路壁26的二片平板状的倾斜板30设置为裙子状(角锥状),水路侧倾斜面29是由这些倾斜板30的向上的面形成的。
[0128]在载体过滤槽B的槽底部,形成有越往下端侧越靠近抽水路25的吸入口下方的两个扁平的槽侧倾斜面31,这些槽侧倾斜面31的下端部分进入抽水路25的吸入口 32的下方。
[0129]载体过滤槽B的底壁33形成为向下的角锥台状,槽侧倾斜面31是由其向上的面形成的。
[0130]如图7所示,水路侧倾斜面29,其下端34配置在与水路壁26的下端相同的高度位置,并且,配置在比槽侧倾斜面 31的上端35高的位置。因此,载体过滤槽B的内壁的水平横截面积向着水路侧倾斜面29的下端34变窄,所以沉降至槽内的过滤载体23在水路侧倾斜面29的上部滞留而形成滞留部分,并沿着水路侧倾斜面29向槽内表面36的一侧慢慢地沉降移动。该水路侧倾斜面29的上部的过滤载体23的滞留部分形成过滤被处理水的过滤层。
[0131]将水路侧倾斜面29的下端34与槽侧倾斜面31的最小间隔Hl设定为比水路侧倾斜面29的下端34与槽内表面36的沿水平方向的间隔H2大的间隔。
[0132]从水路侧倾斜面29的下端34与位于比槽侧倾斜面31的上端35高的位置的槽内表面36之间沉降的过滤载体23,沿槽侧倾斜面31移动至吸入口 32的下方,从吸入口 32与被处理水一起被吸入抽水路25。
[0133]在抽水路25的吐出口侧设有移送部37,所述移送部37总是将从吐出口 28排出的处理水的一部分与浮游物质(污泥)一起移送至除载体流动槽A2以及载体过滤槽B以外的槽。
[0134]空气升液泵P以及移送部37构成被处理水循环单元F,在载体流动槽(好氧处理槽)A2被处理后通过了载体过滤槽B的被处理水通过配置于载体过滤槽B的空气升液泵P以及移送部37移送至沉淀分离槽El。
[0135]通过使被处理水从载体流动槽A2移送循环到厌氧处理槽(一次处理槽),促进被处理水的硝化反硝化处理。
[0136]如图8所示,移送部37设有将被处理水的一部分移送(返送)至配置于生物处理槽A的处理槽中的沉淀分离槽El的移送导水管而构成,所述沉淀分离槽El配置在载体流动槽A2的上游侧。
[0137]移送导水管(移送部)37配置为,其移送始端部面对抽水路25的吐出口 28的附近,并被第2横隔壁支撑,使从吐出口 28排出的被处理水的一部分流入并移送至沉淀分离槽E1。
[0138]在移送导水管37的移送开始部,设有限制移送至沉淀分离槽El的被处理水的移送量的移送量限制部38。
[0139]移送量限制部38设有堰板而构成,该堰板能够使被处理水与污泥一起通过,并且形成有阻止过滤载体23通过的许多狭缝孔38,这些狭缝孔38在狭缝宽度方向上排列。
[0140]堰板(移送量限制部)38在移送导水管37的移送开始侧端部被导向框39在上下方向能够滑动移动地支撑,所述导向框39设于第2横隔壁5,堰板38被设置成通过堰板38的滑动移动能够调整被处理水向沉淀分离槽El的移送量。
[0141]如图6所示,在对载体流动槽A 2与载体过滤槽B进行区划的纵隔壁7上设置有循环路40,被处理水在所述循环路40中在载体流动槽A2与载体过滤槽B之间循环。
[0142]循环路40设有:作为上部移流口的第3移流口 13,所述第3移流口 13形成于纵隔壁7 ;以及作为下部移流口的第5移流口 41,所述第5移流口形成于纵隔壁7中的比第3移流口 13低的位置的隔壁部分。
[0143]第5移流口 41设有许多阻止过滤载体23通过的狭缝孔而构成。
[0144]循环路40被设置为,以 载体过滤槽B中的被处理水从第5移流口(下部移流口 )41流入至载体流动槽A 2,载体流动槽A 2中的被处理水从第3移流口(上部移口)流入至载体过滤槽B的状态使被处理水循环。
[0145]第5移流口 41面对载体过滤槽B中的过滤载体23的滞留部分地形成,第3移流口 13与第5移流口 41,在与载体流动槽A 2的曝气用散气部22相对的隔壁部分,在上向方向上错开位置地形成。
[0146]通过循环路40,即使在没有被处理水从厌氧滤床槽E2向载体流动槽A2流入的时间段,载体流动槽A2中的被处理水中的浮游物质也在载体过滤槽B中被捕捉,载体过滤槽B所捕捉的浮游物质在通过空气升液泵P清洗过滤载体23的同时被移送至沉淀分离槽El。
[0147]因此,能够不断地减少载体流动槽A2的下游侧的浮游物质量。另外,即使向载体流动槽A2移流大量的被处理水,也能减少排出水中的浮游物质的混入。
[0148]第5移流口 41中,流动的是通过了过滤载体23的滞留部分的被处理水,所以能够减少浮游物质混入载体流动槽A2中。第5移流口 41面对过滤载体23的滞留部分,但也可以使其靠近滞留部分的下方。
[0149]在载体过滤槽B中被过滤的被处理水,通过形成于区划壁8的第4移流口 14移流至处理水槽C并暂时储存后,移流至消毒槽D,进行消毒并排出至外部。
[0150]第2实施方式:
[0151]图9-图11表不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
[0152]本实施方式中,载体过滤槽B、处理水槽C、消毒槽D配置于净化槽的宽度方向的中央位置,在载体过滤槽B的左右两侧设有载体流动槽A2。
[0153]左右的载体流动槽A2与载体过滤槽B以及处理水槽C的下部相互连通。
[0154]对应左右的载体流动槽A2,各自设有使厌氧滤床槽E2中的处理水流入载体流动槽A2的槽上部的第2移流口 12和第3挡板20。
[0155]载体过滤槽B具有空气升液泵P,所述空气升液泵P具有形成抽水路25的圆筒状的水路壁26,空气升液泵P设置在净化槽的宽度方向的中央位置并且沿第2横隔壁5在上下方向上设置。
[0156]第4移流口 14形成于对载体过滤槽B与处理槽C进行区划的区划壁8的下部。
[0157]在左右的载体流动槽A2的各自的槽底部设有曝气用散气部22,这些散气部22分别与区划出载体过滤槽B的左右的纵隔壁7相对。
[0158]在每个纵隔壁7上,第3移流口 13与第5移流口 41是在上下方向上错开位置地形成的,并设有两个使处理水在载体流动槽A2与载体过滤槽B之间循环的循环路40。
[0159]水路侧倾斜面29形成为,越往下端侧越远离抽水路25的一侧的圆锥台状,槽侧倾斜面31形成为,越往下端侧越接近抽水路25的吸入口下方的向下的角锥状。
[0160]其他的结构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
[0161]第3实施方式:
[0162]图12表不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
[0163]本实施方式中,设有具有空气吹出部27a的空气供给管27,所述空气吹出部27a开口于载体过滤槽B的被槽侧倾斜面31的下端边缘包围的槽底部分50,构成为从空气吹出部27a供给空气升液泵P的空气升液用空气。
[0164]空气供给管27沿区划壁8的处理水槽C的一侧配置。
[0165]根据上述结构,通过空气吹出部27a供给的空气,能够扬起载体过滤槽B的槽底部的过滤载体23、沉降污泥,并引导至抽水路25的吸入口 32。因此,与将空气供给管27连接于空气升液泵P的抽水路25的情况相比,能防止过滤载体23、污泥滞留于槽底部。
[0166]另外,为了容易地将过滤载体23引导至抽水路25的下方,使槽侧倾斜面31的上端向下方远离水路侧倾斜面29的下端34,或者,使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变大,即使载体过滤槽B的槽底很深,也能容易地将过滤载体23、污泥引导至抽水路25。
[0167]另外,空气供给管27未配置于载体流动槽A2的一侧,所以不会由于空气供给管27阻碍载体流动槽A2内的被处理水的循环,使好氧处理能力下降的可能性小。
[0168]另外,空气供给管27不仅穿过处理水槽C内向槽底部分50配设,而且不需与抽水路25连接,所以容易制造。
[0169]其他的结构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
[0170]第4实施方式:
[0171]图13表不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
[0172]本实施方式中,将水路侧倾斜面29的下端34与槽侧倾斜面31的上端35在铅垂方向的间隔G设定为过滤载体23的半径以上。
[0173]所述间隔G设定为过滤载体23的半径以上,所以过滤载体23从水路侧倾斜面29的下端34与槽内表面36之间通过时,至少在下半部分通过之前,与槽侧倾斜面31接触的可能性较小,另外,通过空气升液泵P的吸力对过滤载体23作用朝向抽水路25的下方空间的力。其结果,过滤载体23不易在水路侧倾斜面29的下端34产生阻塞。
[0174]其他的结构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
[0175]第5实施方式:[0176]图14表不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
[0177]本实施方式中,将水路侧倾斜面29的下端34与槽侧倾斜面31的上端35在铅垂方向的间隔G设定为过滤载体23的直径以上。
[0178]其他的结构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
[0179]第6实施方式:
[0180]图15表不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
[0181]本实施方式中,将水路侧倾斜面29设置为,其下端34配设在比水路壁26的下端42高的位置,并且,配设在比槽侧倾斜面31的上端35高的位置。
[0182]其他的结构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
[0183]第7实施方式:
[0184]图16表不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
[0185]本实施方式中,将水路侧倾斜面29设置为,其下端34配设在比水路壁26的下端42高的位置,并且,配设在比槽侧倾斜面31的上端35高的位置,进一步,设有从水路侧倾斜面29的下端34至水路壁26的下端42的向下的倾斜面43。
[0186]其他的结构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
[0187]第8实施方式: [0188]图17表不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
[0189]本实施方式中,将水路侧倾斜面29设置为,其下端34配设在比水路壁26的下端42高的位置,并且,配设在比槽侧倾斜面31的上端35高的位置,进一步,延设有从水路侧倾斜面29的下端34至与水路壁26的下端42相同高度位置的铅垂面44。
[0190]其他的结构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
[0191]第9实施方式:
[0192]图18表不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
[0193]本实施方式中,将水路侧倾斜面29设置为,其下端34配设在比水路壁26的下端42低的位置,并且,配设在比槽侧倾斜面31的上端35高的位置。
[0194]其他的结构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
[0195]第10实施方式:
[0196]图19表不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
[0197]本实施方式中,堰板(移送量限制部)38,在上下方向上能够滑动移动地支撑于导向框39,该导向框39被固定于移送导水管37的移送开始侧端部。
[0198]另外,为减小与构成移送量限制部的堰板38的单位滑动移动量对应的移送量的变化量,形成于堰板38的许多的狭缝孔38是,以越往板宽度方向中央侧狭缝孔38a的下端侧越处于较低的位置的V字状排列形成的。
[0199]根据本实施方式,容易通过堰板38的滑动移动细微地调整移送量。
[0200]其他的结构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
[0201]第11实施方式:
[0202]图20表不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
[0203]本实施方式中,移送导水管37能够连接地被分割为移送端部分37a与主体部分37b,移送端部分37a与空气升液泵P的水路壁26的上部连接,移送端部分37a上设置有堰板(移送量限制部)38。
[0204]移送端部分37a —体地具有:能够滑动移动地支撑堰板38的导向框39、以及外嵌于水路壁26的上部的筒状的连接部42。
[0205]而且,构成为,以使连接于水路壁26的移送端部分37a的上边缘部43进入形成于主体部分37b的上缘部的向下的槽部分37c的状态,将主体部分37b插入移送端部分37a的外周侧,由此主体部分37b与移送端部分37a能够连接。
[0206]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容易地定位空气升液泵P与移送导水管37的相对位置,另外,即使在空气升液泵P的水路壁26上产生振动等,也能够使被处理水向移送导水管37稳定地移流。
[0207]其他的结构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
[0208]其它实施方式:
[0209]1.本发明的污水净化设备也可以具有将从抽水路被排出的被处理水的一部分移送至设置在生物处理部以外的槽、设置在污水净化设备的系统外的槽的移送部。
[0210]2.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由空气升液泵P和移送部37构成被处理水循环单元F。但是,被处理水循环单元能将好氧处理后的被处理水移送至一次处理槽即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不同于空气升液泵P的被处理水移送泵(空气升液泵、抽水泵)配置于好氧处理槽A2、载体过滤槽B、处理槽C,并连接于向厌氧处理槽Al移送的移送部。
[0211]3.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一次处理槽示出了由沉淀分离槽和厌氧滤床槽构成的延期处理槽,但是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一次处理槽也可以是进行固液分离、厌氧处理的槽的一个,或者,多个的组合。另外,一次处理槽也可以是在流入部具有曝气槽等的好氧处理槽与厌氧处理槽的组合 。
[0212]4.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载体流动槽A2与载体过滤槽B之间的被处理水的循环路40构成为,在对载体流动槽A2与载体过滤槽B进行区划的纵隔壁7形成有:作为上部移流口的第3移流口 13以及作为下部移流口的第5移流口 41。但是,只要使被处理水在载体流动槽A2与载体过滤槽B之间循环的结构即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构成为设有移流管,该移流管使被处理水从载体流动槽A2移流至载体过滤槽B,或从载体过滤槽B移流至载体流动槽A2,或者双向移流,该移流管与泵连接。
[0213]5.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作为好氧处理槽采用载体流动槽的例子,但是好氧处理槽也可以是未设置滤材的曝气槽、设有固定滤材的接触曝气槽。
[0214]6.本发明的污水净化设备也可以具有将从抽水路被排出的被处理水的一部分移送至设置在污水净化设备的系统外的槽的移送部。
[0215]7.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水路侧倾斜面29由两片包围水路壁26的平板状的倾斜板30形成,但不限定于此。例如,水路侧倾斜面29也可以形成为通过三片以上的板包围水路壁26,或者,也可以是圆锥面状。
[0216]另外,槽侧倾斜面31由扁平的倾斜面形成,但不限定于此。例如,槽侧倾斜面31也可以形成为圆弧状的面的组合,或者,圆锥面状。
[0217]8.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生物处理部由沉淀分离槽、厌氧滤床槽以及载体流动槽构成的例子,但是不限定于此。例如,生物处理部也可以组合进行固液分离、厌氧处理、好氧处理的槽而构成。
【权利要求】
1.一种污水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 生物处理部,所述生物处理部对被处理水进行生物处理; 载体过滤槽,所述载体过滤槽对在所述生物处理部被处理后的被处理水进行过滤;载体,所述载体填充于所述载体过滤槽并且比重比水大;以及空气升液泵,所述空气升液泵将所述载体与被处理水一起从槽底部吸入抽水路并回流至该载体过滤槽的槽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物处理部具有与所述载体过滤槽连通并对被处理水进行好氧处理的好氧处理槽, 所述污水净化设备具有移送部,所述移送部将从所述抽水路排出的被处理水的一部分移送至除所述好氧处理槽以及所述载体过滤槽以外的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 一次处理槽,所 述一次处理槽处理从外部流入的污水; 好氧处理槽,所述好氧处理槽对在所述一次处理槽被处理后的被处理水进行好氧处理;以及 被处理水循环单元,所述被处理水循环单元将在所述好氧处理槽被处理后的被处理水移送至所述一次处理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污水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送部将从所述抽水路排出的所述被处理水的一部分移送至配设于所述生物处理部的处理槽中的配设于所述好氧处理槽的上游侧的处理槽。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污水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 具有使被处理水在所述好氧处理槽与所述载体过滤槽之间进行循环的循环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好氧处理槽具有曝气用散气部, 所述污水净化设备具有区划所述好氧处理槽与所述载体过滤槽的隔壁, 所述循环路构成为设有:上部移流口,所述上部移流口形成于所述隔壁中的被处理水的水面附近的隔壁部分;以及下部移流口,所述下部移流口形成于所述隔壁中的比所述上部移流口低的位置的隔壁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污水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部移流口面对所述载体过滤槽中的所述载体的滞留部分地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或者7所述的污水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移流口与所述下部移流口形成于与所述曝气用散气部相对的隔壁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的任一项所述的污水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所述抽水路的水路壁的外周侧的下方,形成有越往下端侧越远离所述抽水路的一侧的水路侧倾斜面, 在所述槽底部,形成有越往下端侧越靠近所述抽水路的吸入口下方的槽侧倾斜面, 所述水路侧倾斜面的下端配设于比所述槽侧倾斜面的上端高的位置, 所述空气升液泵将从所述水路侧倾斜面的下端与槽内表面之间通过的载体吸入至所述抽水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污水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体形成为大致球形, 将所述水路侧倾斜面的下端与所述槽侧倾斜面的上端在铅垂方向的间隔设定为所述载体的半径以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污水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间隔设定为所述载体的直径以上。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污水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水路侧倾斜面的下端与所述槽侧倾斜面的最小间隔设定为比所述水路侧倾斜面的下端与槽内表面的沿水平方向的间隔大的间隔。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2的任一项所述的污水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槽侧倾斜面的下端部分进入所述抽水路的吸入口下方。
14.根据权利要求3至8的任一项所述的污水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 具有限制通过所述移送部移送的被处理水的移送量的移送量限制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污水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送量限制部设置为能够调整所述移送量。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者15所述的污水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送量限制部设置为能够阻止所述载体向所述移送部通过。
【文档编号】B01D24/00GK103459331SQ201280015521
【公开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31日
【发明者】西川信彦 申请人:株式会社久保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