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用膜组件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20342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水处理用膜组件单元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处理用膜组件单元,其可以简化分别与多个螺旋膜组件的两端部共用地连接的歧管构造,可靠且容易地进行与螺旋膜组件的集水管的可靠性高的水密连接。该目的通过其特征在于如下的水处理用膜组件单元来实现,即:包括与多个螺旋膜组件(2)的两端部共用地连接、且在其与外部之间进行原水的流出流入的歧管(3、4),歧管(3、4)各自可分割成包含连接螺旋膜组件(2)的侧面(32a、42a)的第一部件(3a、4a)、包含与该侧面(32a、42a)不同的侧面(32b、42b)的第二部件(3b、4b)而构成,在集水管(21)的端部开口的至少任一歧管(3、4)的内部设有由配管(51、52)形成的一个处理水流路(5),集水管(21)的端部分别与处理水流路(5)连接。
【专利说明】水处理用膜组件单元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用膜组件单元,更详细地,涉及螺旋膜组件和歧管的连接构造 被改良的膜组件单元。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正在进行通过膜处理而去除船舶压载水中的微生物的尝试。特别是像油船 那样的巨大船舶,由于压载箱的容量也非常大,因此对压载水进行膜处理时,需要在短时间 内处理庞大的量的压载水,并因此需要在船舶内设置庞大的数量的膜。
[0003] 因此,本申请的 申请人:提出了对构成原水的流路的歧管连接有多个螺旋膜组件的 构造的水处理用膜组件单元(专利文献1)。
[0004] 螺旋膜组件具有将通过在集水管的外周卷绕多个封筒状膜而形成的构造体的外 周用外筒覆盖的构造,通过将多个螺旋膜组件的端部与一个歧管连接以可进行原水的流出 流入,由此构成一个水处理用膜组件单元。
[0005] 图7是表示该水处理用膜组件单元的要部剖视图。图中,100是螺旋膜组件、200 是与螺旋膜组件1〇〇的一端部连接的第一歧管、300是与螺旋膜组件100的另一端部连接的 第二歧管。
[0006] 螺旋膜组件100在中心轴部分配置有一端被封闭、仅另一端开口的集水管103,在 该集水管103的外周卷绕有多个封筒状膜102。在该集水管103的外周卷绕有多个封筒状 膜102而形成的构造体按照集水管103的纵向方向与外筒101的纵向方向一致的方式被容 纳在该外筒101内。
[0007] 第一歧管200内部具有共用于多个膜组件100的原水室201,在壁面形成有导入原 水的原水导入口 202和用于连接螺旋膜组件100的外筒101的一端的多个安装开口部203。
[0008] 第二歧管300内部具有共用于多个螺旋膜组件100的洗净废液室(原水浓缩 液)301和相对于该洗净废液室301被区分开且共用于多个螺旋膜组件100的处理水室 302。各螺旋膜组件100的集水管103的开口端和处理水室302连接。在壁面形成有排出 处理水室302内的处理水的处理水排出口 303、排出洗净废液室301内的废液的废液排出口 304、用于连接螺旋膜组件100的外筒101的另一端的多个安装开口部305。
[0009] 这些第一歧管200及第二歧管300和螺旋膜组件100的外筒101经由0形环等密 封部件嵌合在一起,通过例如用粘接剂进行固着,或贯穿第一歧管200和第二歧管300架起 螺栓(未图示)而进行连接,并且通过使集水管103的开口端与第二歧管300的处理水室 302的壁面贯通,使得该集水管103的内部和处理水室302连通。
[0010] 根据这种水处理用膜组件单元,具有能够并列地进行大量的压载水的膜处理且非 常有效,且能够实现省空间化等很多优点。
[0011] 现有技术文献
[0012] 专利文献
[001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 - 92824号公报
[0014] 发明概述
[0015]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16] 本发明人为进一步提高该水处理用膜组件单元的性能进行了锐意研究,结果发现 了以下新的课题。
[0017] 第一,由于来自螺旋膜组件的处理水通过集水管在一端部收集,因此仅在分别与 螺旋膜组件的两端部连接的歧管中的一歧管中设有独立的处理水室。由此,使歧管构造大 型化、复杂化,而且必须使歧管各自形成不同的构造。尤其是将水处理用膜组件搭载在船舶 上以用于压载水的处理的情况,要想能够有效利用有限的船舶内的空间,必要条件就是紧 凑化。因此,希望螺旋膜组件的两端部的各歧管可以小型化、简单化,并且可以使歧管构造 共用化。
[0018] 第二,螺旋膜组件的集水管所开口的端部侧和歧管的连接除了将螺旋膜组件的外 筒与歧管以水密的方式进行连接以外,还必须按照使集水管的端部和歧管内的处理水室连 通的方式相对于该处理水室的隔壁以水密的方式进行连接。因为需要避免处理水中混入原 水(原水浓缩液)。但是,集水管在歧管的内部按照贯通处理水室的隔壁的方式连接,所以 不能直接确认集水管的端部和隔壁的连接状态。因此,希望可以容易地确认集水管的端部 的连接状态(密封状态)。
[0019] 第三,集水管的端部按照贯通形成于歧管内的处理水室的壁部的方式被连接,因 此,需要可靠地进行集水管的端部和隔壁的水密。但是,如上所述,与不能直接确认集水管 的端部和隔壁的连接状态的情况赶在一起,难以形成可靠性高的水密构造。因此,希望可以 通过可靠性高的水密构造连接集水管的端部。
[0020] 于是,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可以简化与多个螺旋膜组件的两端部分别共用地 连接的歧管构造,并且能够可靠且容易地与螺旋膜组件的集水管进行可靠性高的水密连接 的水处理用膜组件单元。
[0021]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课题通过以下记载就会明白。
[0022]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23] 上述课题通过以下各发明来解决。
[0024] 1.
[0025] -种水处理用膜组件单元,包括:螺旋膜组件,所述螺旋膜组件在外筒内容纳集水 管和卷绕在该集水管的外周的多个封筒状膜,并且将相邻的所述封筒状膜之间作为原水流 路;和歧管,所述歧管与多个所述螺旋膜组件的两端部分别共用地连接,且在与各外部之间 进行原水的流出流入,其中,在所述螺旋膜组件的所述原水流路和两个所述歧管的内部之 间能够进行原水的流出流入,
[0026] 并且其中,所述歧管各自是可分割成包含连接所述螺旋膜组件的侧面的第一部件 和包含与所述侧面不同的侧面的第二部件而构成的,
[0027] 在所述集水管的端部开口的至少任一个所述歧管的内部,设有由配管形成的一个 处理水流路,并且所述集水管的端部分别与所述处理水流路连接。
[0028] 2.
[0029] 根据上述1所述的水处理用膜组件单元,其特征在于,
[0030] 所述集水管仅一个端部开口,所有所述螺旋膜组件的所述集水管仅在两个所述歧 管中的任一个歧管开口,且仅在该一个歧管的内部设有所述处理水流路。
[0031] 3.
[0032] 根据上述1所述的水处理用膜组件单元,其特征在于,
[0033] 所述集水管仅一个端部开口,所有所述螺旋膜组件的所述集水管分别在两个所述 歧管处分开而开口,在两个所述歧管的内部分别设有所述处理水流路。
[0034] 4.
[0035] 根据上述1所述的水处理用膜组件单元,其特征在于,
[0036] 所述集水管的两端部分别开口,所有所述螺旋膜组件的所述集水管在两个所述歧 管分别开口,且在两个所述歧管的内部分别设有所述处理水流路。
[0037] 5.
[0038] 根据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处理用膜组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水流 路通过将与所述螺旋膜组件的每个所述集水管对应的多个配管部件彼此连接而形成。
[0039] 发明效果
[0040]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可以简化与多个膜组件的两端部分别共用地连接的歧管构 造,并且能够可靠且容易地与膜组件的集水管进行可靠性高的水密连接的膜组件单元。
[0041] 附图简述
[0042] 图1是一个水处理用膜组件单元的立体图;
[0043] 图2是螺旋膜组件的剖视图;
[0044] 图3是图1所示的水处理用膜组件单元的剖视图;
[0045] 图4是表示水处理用膜组件单元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0046] 图5是表示水处理用膜组件单元的再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0047] 图6是表示歧管其他方式的水处理用膜组件单元的立体图;
[0048] 图7是现有水处理用膜单元的剖视图。
[0049] 发明实施方式
[0050] 下面,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
[0051] 图1是一个水处理用膜组件单元的立体图,图2是螺旋膜组件的剖视图,图3是图 1所示的水处理用膜组件单元的剖视图。
[0052] 水处理用膜组件单元(压载处理用膜组件单元(以下简称为单元。))1A具有并排 设成1列的多根螺旋膜组件(以下简称为膜组件。)2、与这些膜组件2的两端部连接且由 这些多根膜组件2共用的第一歧管3及第二歧管4。
[0053] 膜组件2具有收集处理水的集水管21、以卷绕状态设于该集水管21的外周的许多 封筒状膜22、以及覆盖构造体的外周的外筒23,该构造体通过在该集水管21的外周卷绕封 筒状膜22而形成。外筒23为两端开口的圆筒形状的FRP制的筒状体,按照集水管21的纵 向方向与外筒23的纵向方向一致的方式将上述构造体容纳在内部。
[0054] 在各封筒状膜22内维持各封筒状膜22的张设状态,并且在该封筒状膜22的内侧 设有形成透过来的处理水用的空间的透过侧垫片22a。封筒状膜22的内部与集水管21的 内部相连通,可以将透过该封筒状膜22的处理水向集水管21移送。该封筒状膜22放射状 地安装在集水管21的外周面,通过这些封筒状膜22被卷绕在集水管21上且高密度地盘绕 在该集水管21的外周,使得整体呈现以集水管21为轴的大致圆柱状。
[0055] 在相邻的封筒状膜22之间插设有垫片25,该垫片25防止封筒状膜22彼此密接而 使膜面积变窄,并且同时用于在集水管21和外筒23之间的相邻的封筒状膜22间形成原水 流路24。
[0056] 如图3所示,集水管21 -端为封闭的封闭端部21a,另一端形成开口的开口端部 21b,用于排出压载处理水。
[0057] 膜组件2在第一歧管3和第二歧管4之间并设两根以上即可。其数量不做限定, 但优选3?20根的范围,更优选4?15根,进一步优选5?10根。本实施方式中,将6根 膜组件2并设成1列。
[0058] -个第一歧管3呈长方体状的箱型,内部形成有多个膜组件2共用的一个原水室 31。沿着第一歧管3的纵向方向的一个侧面32a是其与多根膜组件2连接的连接面,且并 排设置有从该侧面32a圆筒状突出形成的和膜组件2同数量的连接开口部33。
[0059] 在各膜组件2的一端部,外筒23以水密的方式连接于该连接开口部33。由此,各 膜组件2的内部的原水流路24在一端部侧与第一歧管3内的原水室31相连通,以使原水 可以流出流入。
[0060] 在第一歧管3的纵向方向的一端部,形成有用于在此对原水室31供应原水的供应 口 34,通过与未图示的供应管连接,从而能够向原水室31供应原水。
[0061] 另外,第一歧管3可以分割成两个部件而构成,即包含连接膜组件2的侧面32a的 第一部件3a和包含与该侧面32a相对的侧面32b的第二部件3b。第二部件3b将侧面32b 完全包含,按照沿第一歧管3的纵向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供应口 34在其中的第一部件3a 侧形成。
[0062] 这些第一部件3a和第二部件3b夹着未图示的密封部件而接合,利用未图示的安 装螺栓等可装卸地一体化,由此构成箱型状的第一歧管3。因此,第一歧管3可以根据需要 将第二部件3b卸下,由此将原水室31开放,以便能够直接确认内部的状态,例如与各膜组 件2的外筒23的连接状态及密封状态。
[0063] 另一个第二歧管4也呈长方体状的箱型,由和第一歧管3相同的构造构成。在内 部形成有多个膜组件2共用的一个原水室41。第二歧管4的沿着纵向方向的一个侧面42a 是其与多根膜组件2的连接面,并排设置有从该侧面42a圆筒状突出形成的且与膜组件2 相同数量的连接开口部43。
[0064] 各膜组件2的另一端部相对于该连接开口部43以水密的方式连接有外筒23。由 此,各膜组件2的内部的原水流路24在另一端部侧也和第一歧管3同样与第二歧管4内的 原水室41相连通,以便能够使原水流出流入。
[0065] 在第二歧管4的纵向方向的一端部形成有排出口 44,用于在此排出原水室41内的 原水(膜组件2进行处理后的原水浓缩液),并且通过与未图示的排出管连接,能够将原水 室41内的原水浓缩液排出。
[0066] 另外,第二歧管4的结构也可以分割成两个部件而构成,即包含连接有膜组件2的 侧面42a的第一部件4a和包含与该侧面42a相对的侧面42b的第二部件4b。第二部件4b 将侧面42b完全包含,按照沿第二歧管4的纵向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排出口 44在其中的 第一部件4a侧形成。
[0067] 这些第一部件4a和第二部件4b夹着未图示的密封部件而接合,利用未图示的安 装螺栓等可装卸地一体化,由此构成箱型状的第二歧管4。因此,第二歧管4可以根据需要 将第二部件4b卸下,由此将原水室41开放,以便能够直接确认内部的状态,例如与各膜组 件2的外筒23的连接状态及密封状态、后述的集水管21和处理水流路5的连接状态及密 封状态。
[0068] 各膜组件2的集水管21的开口端部21b分别从该第二歧管4的连接开口部43面 对内部的原水室41内。而且,在该原水室41内,各集水管21的开口端部21b分别与共用 的一条处理水流路5连接。
[0069] 处理水流路5通过将多个配管51、52进行连接而形成。配管51由L字状的肘形管 构成,一端与配置在最端部侧(图3中的上端侧)的膜组件2的集水管21的开口端部21b 连接,另一端朝向第二歧管4的纵向方向开口。
[0070] 另外,其他配管52全部由同一形状的T字管构成,与和上述配管51连接的膜组件 2以外的膜组件2的集水管21连接。配管52的中央的连接口与膜组件2的集水管21的开 口端部21b连接,两端的连接口中的一方与上述配管51的另一端连接,另一方朝向第二歧 管4的纵向方向开口,与和相邻的膜组件2的集水管21连接的配管52的两端中的一方的 连接口连接。
[0071] 第二歧管4内的处理水流路5通过这些一个配管51和五个配管52互相连接,构 成收集被各膜组件2的集水管21引入的处理水的流路。在和第二歧管4的排出口 44相反 的纵向方向的另一端部形成有开口部45,处理水流路5与以水密的方式贯通连接于该开口 部45的处理水排出管53连接。开口部45在第二歧管4的第一部件4a侧形成。
[0072] 在这种单元1A中,各集水管21和处理水流路5的连接如下进行,S卩,在将各膜组 件2的外筒23经由密封部件分别与形成于第二歧管4的第一部件4a的连接开口部43连 接之后,保持将第二部件4b卸下的状态,在各集水管21的开口端部21b连接各个配管51、 52。配管51、52相对于各集水管21的连接操作可以一边直接目视确认一边进行,因此可以 容易地确认连接状态及密封状态,能够进行可靠的连接和密封。之后,将第二部件4b接合, 即可完成内部具有处理水流路5的第二歧管4。
[0073] 这样,由于是利用构成处理水流路5的配管51、52进行各集水管21的连接,所以 与目前仅与壁面贯通的连接构造相比,可以形成可靠性高的水密构造。
[0074] 另外,处理水流路5虽然仅在第二歧管4内形成,但是能够将第一歧管3和第二歧 管4设定成完全相同的构造,因此既可以简化零部件管理,也能够实现低成本化。
[0075] 而且,处理水流路5由与第二歧管4分开的独立的配管51、52构成,因此不需要像 目前那样将第二歧管内部利用隔壁隔开而形成室,能够相应地使歧管小型化。
[0076] 予以说明,在与第二歧管4的开口部45对应的第一歧管3的同一部位也形成有开 口部35,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不需要,因此利用闭塞部件36以水密的方式闭塞。
[0077] 在该单元1A中,也可以向第二歧管4供应原水。这种情况下,排出口 44作为原水 的供应口发挥作用,第一歧管3的供应口 34作为原水浓缩液的排出口发挥作用。
[0078] 图4表示单元的另一实施方式。在和图3为相同结构的部位附带相同的符号。
[0079] 在该单元1B中,各膜组件2的集水管21的两端部形成开口端部21b。各集水管 21的开口端部21b分别面对第一歧管3及第二歧管4内的原水室31、41,在这些第一歧管 3及第二歧管4内分别与相同构造的处理水流路5连接。因而,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歧管 3的开口部36也以水密的方式贯通连接处理水排出管53,单元1B整体成为图示左右对称 的构造。
[0080] 该单元1B也是在将第一歧管3的第一部件3a连接于各膜组件2的一端部,并且 将第二歧管4的第一部件4a连接在另一端部之后,在各集水管21的开口端部21b分别连 接由配管51、52构成的处理水流路5,然后,分别接合第二部件3b、4b即可。
[0081] 根据该单元1B,除了具有和上述单元1A相同的效果以外,由于第一歧管3及第二 歧管4中任一方都具有处理水流路5,因此从哪一个都能够引出处理水。而且,从第一歧管 3及第二歧管4哪一个都能够进行原水的供应及原水浓缩液的排出。因此,将多个单元并排 设置而构成单元集合体的情况下,在图3所示的单元1A中,必须使处理水排出管53按照向 同一侧对齐的方式并排设置,而在该单元1B中,在第一歧管3及第二歧管4中任一个都设 有处理水排出管53,因此,在并排设置时不需要倾注注意力来使方向一致。
[0082] 图5表示单元的再一实施方式。在和图3相同结构的部位附带有相同的符号。
[0083] 在该单元1C中,各膜组件2的集水管21和图3 -样,仅一端部形成开口端部21b, 并且在每一膜组件2中,开口端部21b在第一歧管3侧和第二歧管4侧分开配置。在此,在 相邻的膜组件2中,在第一歧管3侧和第二歧管4侧交替配置。
[0084] 因此,在该单元1C中,在第一歧管3及第二歧管4内分别具有与集水管21的开口 端部21b连接的处理水流路5,在第一歧管3及第二歧管4中分别贯通连接有处理水排出管 53〇
[0085] 第一歧管3内的处理水流路5由配管51a和配管52a构成。配管51a由L字状的 肘形管构成,配管52a由T字管构成,虽然在这一点上和图3所示的配管51、52是相同的, 但都是一端的长度较长地形成。
[0086] 第二歧管4内的处理水流路5具有和上述相同的配管51a和配管52a,但仅仅与处 理水排出管53连接的部分的配管52与图3所示的配管52为同一构造。
[0087] 该单元1C也可以和单元1B同样地进行各膜组件2和第一歧管3及第二歧管4的 连接。
[0088] 另外,在该单元1C中,除了具有和图3所示的单元1A相同的效果以外,还能够将 和该单元1A相同的处理水量分成第一歧管3侧的处理水流路5和第二歧管4侧的处理水 流路5并引出,因此与单元1A相比可以减少流过各处理水流路5内的处理水的流量。由此 与单元1A相比,可以使处理水流路5的直径变细。通过使处理水流路5的直径变细,能够 减小第一歧管3及第二歧管4的容积,可以进一步实现紧凑化。
[0089] 另外,与单元1A相比,构成一个歧管内的处理水流路5的配管数减少,因此还具有 如下效果,即,能够容易地进行歧管内的集水管21和配管51a、52a、52的连接操作及配管彼 此的连接操作。
[0090] 在这些单元1A、1B、1C中,同一构造的单元,即单元1A彼此、单元1B彼此或单元1C 彼此进行多个组合而构成单元集合体,由此能够在短时间内处理压载水等大量的原水。
[0091] 聚集起来的各单元1A、1B或1C也可以分别在供应口 34、排出口 44单独地连接原 水的供应管、原水浓缩液的排出管,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将这些供应口 34、排出口 44与相 邻的其他单元ΙΑ、1B或1C的开口部35、45以水密的方式连接,而在多个单元ΙΑ、1B或1C之 间按照原水室31、41成为连通状态的方式构成单元集合体。这种情况下,处理水流路5可 以使用T字管代替由肘形管构成的配管51,通过贯通其他单元ΙΑ、1B或1C内的处理水流路 5和开口部35、45的未图示的连接用配管被连结。
[0092] 在以上说明的单元1A、1B、1C中,将原水的供应口 34(44)、原水浓缩液的排出口 44(34)设于第一歧管3及第二歧管4的纵向方向的端部,但例如也可以设于第一歧管3及 第二歧管4的第一部件3a、4a的部位。
[0093] 另外,同样地,处理水排出管53也可以设于第一歧管3及第二歧管4的第一部件 3a、4a的部位。
[0094] 此外,以上说明的第一歧管3及第二歧管4都可以分割成两个部件而构成,即包含 连接膜组件2的侧面32a、42a的第一部件3a、4a和包含与该侧面32a、42a相对的侧面32b、 42b的第二部件3b、4b,但第二部件3b、4b只要由与连接膜组件2的侧面32a、42a不同的侧 面形成即可。因此,如图6所示,第二部件3b、4b也可以按照包含与连接膜组件2的侧面 32a、42a相邻的侧面的方式形成。
[0095] 第一歧管3及第二歧管4按照各第二部件3b、4b配置于单元1A的同一侧(例如 图6中的上侧)的方式形成,由此能够对第一歧管3及第二歧管4双方从同一方向进行维 修保养,从而能够提升操作性。
[0096] 予以说明,图6中表示了使用单元1A的情况,其他单元IB、1C也一样。
[0097] 标记说明
[0098] 1 :水处理用膜组件单元(单元)
[0099] 2 :螺旋膜组件(膜组件)
[0100] 21 :集水管
[0101] 21a:封闭端部
[0102] 21b :开口端部22 :封筒状膜
[0103] 22a:透过侧垫片
[0104] 23 :外筒
[0105] 24 :原水流路
[0106] 25 :垫片
[0107] 3 :第一歧管
[0108] 3a:第一部件
[0109] 3b :第二部件
[0110] 31 :原水室
[0111] 32a、32b :侧面
[0112] 33:连接开口部
[0113] 34:供应口
[0114] 4:第二歧管
[0115] 4a:第一部件
[0116] 4b:第二部件
[0117] 41 :原水室
[0118] 42a、42b :侧面
[0119] 43:连接开口部
[0120] 44:供应口
[0121] 45:开口部
[0122] 5:处理水流路
[0123] 51、52、51a、52a :配管
[0124] 53:处理水排出管
【权利要求】
1. 一种水处理用膜组件单元,包括: 螺旋膜组件,所述螺旋膜组件在外筒内容纳集水管和卷绕在该集水管的外周的多个封 筒状膜,并且将相邻的所述封筒状膜之间作为原水流路;和 歧管,所述歧管与多个所述螺旋膜组件的两端部分别共用地连接,且分别与外部之间 进行原水的流出流入, 其中,在所述螺旋膜组件的所述原水流路和两个所述歧管的内部之间能够进行原水的 流出流入, 并且其中,所述歧管各自是可分割成包含与所述螺旋膜组件连接的侧面的第一部件和 包含与所述侧面不同的侧面的第二部件而构成的, 在所述集水管的端部开口的至少任一个所述歧管的内部,设有由配管形成的一个处理 水流路,并且所述集水管的端部分别与所述处理水流路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用膜组件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水管仅一个端部开口, 所有所述螺旋膜组件的所述集水管仅在两个所述歧管中的任一个歧管开口,且仅在该 一个歧管的内部设有所述处理水流路。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用膜组件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水管仅一个端部开口, 所有所述螺旋膜组件的所述集水管分别在两个所述歧管处分开而开口,在两个所述歧 管的内部分别设有所述处理水流路。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用膜组件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水管的两端部分别开口, 所有所述螺旋膜组件的所述集水管在两个所述歧管分别开口,且在两个所述歧管的内 部分别设有所述处理水流路。
5.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处理用膜组件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水流路通过将与所述螺旋膜组件的每个所述集水管对应的多个配管部件彼 此连接而形成。
【文档编号】B01D65/00GK104093477SQ201280065149
【公开日】2014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9日
【发明者】长拓治, 内藤诚, 山崎俊祐 申请人:三井造船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