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均匀水处理系统澄清池泥渣层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均匀水处理系统澄清池泥渣层的方法。本发明是在配水管底部侧面设置若干导流管,导流管处于泥渣层中;导流管的安装方向一致,使导流管的出水对泥渣层起推动作用,使得悬浮的泥渣层在澄清池内部产生缓慢的横向运动,并与上流式水流形成错流,从而保证泥渣层在澄清池内部的均匀性。这种泥渣层的均匀性,避免了澄清池内部泥渣层短流现象的产生,既确保澄清池出水的均匀性,又确保澄清池的出水水质。
【专利说明】一种均匀水处理系统澄清池泥渣层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水处理系统澄清工艺,尤其涉及一种均匀澄清池泥渣层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水和废水的混凝处理工艺包括水和药剂的混合、反应及絮凝体与水的分离三个阶段。澄清池就是完成上述三个过程于一体的专门设备。早在20世纪30年代,利用接触絮凝原理去除水中悬浮物的澄清池在国际上开始应用,至今已成为水厂设计中主要絮凝工艺手段之一。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采用水力循环澄清池,由于澄清池构造简单,投资小,无需复杂的机电设备,因而在我国中小城镇水厂中使用广泛。但这种池型存在以下问题:反应室容积小,反应时间短,泥渣回流量难以控制,使得回流泥渣接触、絮凝作用发挥受到影响,加之泥渣层不稳定,沉淀效率低,因而处理效果不稳定,处理水量有限,一般不超过7500吨/天,已经不能适应城镇需水量的增加以及水质标准提高的需要。名称为一种高效澄清水处理装置,专利号为ZL200720068336.7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澄清工艺,该设计采用网格反应强化了加药之后的絮凝反应,采用斜管强化了沉淀效果,但仍存在泥渣层的稳定性问题。澄清池如果出水量大于5000吨/天,池子占地面积较大,澄清池中的泥渣层所占具的面积较大,受水力条件的影响,系统内的泥渣层难以均匀,容易出现短流而影响出水水质,因而澄清池中泥渣层的均匀性问题直接涉及到澄清池运行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均匀澄清池泥渣层的方法,以保证澄清池运行的稳定性。
[0004]如图1所示,一般地,在水处理系统中,在澄清池运行时,澄清池I内设有配水管3,进水通过配水管(进水管)3进入澄清池底部,分散分配至沉淀区7,因沉淀区7的水流速度比配水管3中水流速度小很多,使得进水中带有的大颗粒悬浮物在池的下部沉降并形成泥渣层2。当悬浮的泥渣层积泥较多时,通过底部排泥管4排出澄清池1,出水经过集水管5收集后排出澄清池。在常规澄清工艺中,悬浮的泥渣层2内泥渣的浓度不稳定,在澄清池出水面积较大时,易发生短流,导致部分悬浮物经集水管5排出澄清池,从而影响澄清池的出水水质。
[0005]本发明提供的均匀澄清池泥渣层的方法是这样实现的:在配水管3底部侧面设置若干导流管6,导流管6处于泥渣层2中;导流管6的安装方向一致,使导流管的出水对泥渣层起推动作用,使得悬浮的泥渣层在澄清池内部产生缓慢的横向运动,并与上流式水流形成错流,从而保证泥渣层在澄清池内部的均匀性。
[0006]本发明中,导流管6可由两段短的管子连接组成,两段短管的轴线夹角为O — 60度。
[0007]本发明中,导流管6的开口总面积可为配水管3面积的1%?18%。[0008]在澄清池运行时,澄清池的进水通过配水管3进水,进水不仅由澄清池底部分散至沉淀区7,而且经过安装在配水管3底部的导流管6进入泥渣层2中,因为导流管6的安装方向一致,导流管6的出水对泥渣层2起到一个推动作用,使得悬浮的泥渣层2在澄清池内部产生缓慢的横向运动,从而保证了泥渣层2在澄清池I内部的均匀性。这种泥渣层的均匀性,避免了澄清池内部泥渣层短流现象的产生,从而保证了澄清池出水的均匀性。
[0009]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澄清池的泥渣层处于运动状态,避免了泥渣层的穿透和短流,从而保证了澄清池的出水水质。同时,因为泥渣层处于运动状态,使得大水量澄清池的应用称为可能,因为水量越大,澄清池的面积越大,泥渣层越不容易均匀,从而影响澄清池的出水水质。采用本发明工艺后,单个澄清池的产水量可由原来的5000吨/天~10000吨/日扩大到25000吨/日,澄清池的出水水质不受泥渣层面积扩大的影响。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发明的澄清池示意图。
[0011]图2是导流管安装示意图。
[0012]图3导流管夹角示意图。
[0013]图中标号:I是澄清池,2是泥渣层,3是配水管(进水管),4是排泥管,5是集水管,6是导流管,7是沉淀区;a和b是导流管两短管道中心线,M是a和b的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图2是本发明的导流管安装示意图,在配水管3的底部区域,安装有导流管6,数量若干,导流管6的开口总面积为配水管3面积的1%~18%。图3是导流管6的安装夹角,安装夹角M为0-60度之间为宜。
·[0015]实施例1将本工艺用于某自来水厂的改造,水厂原有的工艺为312.5吨/小时的水力循环澄清池,采用本发明工艺进行改造,配水管3的面积为2.54m2,下部安装有导流管12根,直径为DN200,导流管的面积总和为0.3768m2,是配水管3面积的14.8%。导流管的夹角M安装角度为30度。安装后,澄清池运行稳定,在澄清池进水浊度为6(Tl80NTU的情况下,出水浊度稳定在5NTU以内。
[0016]实施例2
一新建规模为2万吨/日的自来水厂,采用本发明工艺,配水管3的面积为6.65m2,下部安装有导流管16根,直径为DN200,导流管的面积总和为0.5024m2,是配水管3面积的7.6%。导流管的夹角M安装角度为30度。安装后,澄清池运行稳定,在澄清池进水浊度为8(Tl50NTU的情况下,出水浊度稳定在8NTU以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均匀水处理系统澄清池泥渣层的方法,在水处理系统的澄清池内设有配水管,进水通过配水管进入澄清池底部,分散分配至沉淀区,在沉淀区中大颗粒悬浮物在池的下部沉降并形成泥渣层;悬浮的泥渣层积泥较多时,通过底部排泥管排出澄清池,出水经过集水管收集后排出澄清池;其特征在于: 在配水管底部侧面设置若干导流管,导流管处于泥渣层中;导流管的安装方向一致,使导流管的出水对泥渣层起推动作用,使得悬浮的泥渣层在澄清池内部产生缓慢的横向运动,并与上流式水流形成错流,从而保证泥渣层在澄清池内部的均匀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匀水处理系统澄清池泥渣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导流管由两段短的管子连接组成,两段短管的轴线夹角为O — 6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均匀水处理系统澄清池泥渣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导流管的开口总面积为配水管面积的1%?18%。
【文档编号】B01D21/24GK103623623SQ201310546514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7日
【发明者】何坚, 刁小莉 申请人:泰兴市睿济科技有限公司, 复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