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膜刮板式多管蒸发浓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12835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降膜刮板式多管蒸发浓缩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医药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膜刮板式多管蒸发浓缩装置。
背景技术
前述降膜刮板式多管蒸发浓缩装置属于降膜式薄膜蒸发器范畴,并且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化工乃至食品添加剂等生产行业,在已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关于降膜式薄膜蒸发器的技术信息,如授权公告号CN2125439U推荐有“板式加热降膜蒸发器”,该专利方案是由设置在筒体内的一组空心薄板代替先有技术中的无缝钢管,每枚空心薄片具有容腔,并且配接有蒸汽进口管和冷凝水排出口。通过对该专利的说明书正文第2页最后一段至第4页第2行的析读可知,具有液体停留时间短、传热系数大、易清洗并且设备成本廉价等长处;CN101791484B提供有“降膜刮板式多管蒸发浓缩器”,该专利在筒体(专利称外壳)内设置一组蒸汽插管,并且将刮板设计为对称的活页式刮板,活页式刮板通过铰链轴连接在由动力带动的搅拌轴上,并且两刮板之间可通过设置的弹簧进行调节(具体可参见说明书0019栏)。该专利方案能够兑现其说明书0011栏所称的技术效果;CN101804261B揭示有“降膜式薄膜蒸发器”,该专利方案克服了 CN2155262Y (活动式外流自由降膜板式蒸发器)的欠缺,对成膜均匀并提高蒸发效果、避免刮膜部件磨损而造成物料污染并且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有建树。但是,并非限于上面例举的专利方案存在以下通弊:一是由于在筒体(通常称浓缩罐罐体)直径相同的前提下换热面积难以甚至根本无法扩展,因此只能以增加设备的数量和/或增大筒体的体积弥补,但是,增加浓缩装置的数量不仅导致设备投资量大,并且需增加操作人员,而增大筒体的体积同样会造成设备投资增大,并且对设备的管护难度也相应增大,此外,不论是增加浓缩装置的数量还是增大体积,均不利于节约钢材资源;二是为了确保单位时间内对物料的浓缩效率,无法将浓缩装置设计成小型化,从而不利于节约蒸汽和电能消耗;三是由于包括上述专利在内的公知技术,浓缩装置的换热面积通常小于二十平方米,而如果要使换热 面积达到四十、六十或八十平方米甚至更大,目前业界只能以增加浓缩装置的数量予以满足。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本申请人作长期而有益的探索与设计,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并且在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下在本申请人厂区经模拟试验,结果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在相同容积的浓缩罐罐体状况下有助于显著增大换热面积而藉以减少投用设备的数量并且减少操作人员的投入、有利于提高浓缩效率而藉以满足工业化放大生产要求;有益于缩小体积而藉以节约占用生产场所的空间并且节约用于制造设备的材料消耗和有便于体现节能而藉以与目前崇尚的节约型节能型经济精神相适应的降膜刮板式多管蒸发浓缩装置。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降膜刮板式多管蒸发浓缩装置,包括一浓缩罐罐体,在该浓缩罐罐体的罐腔内设置有一上封板和一下封板,由上封板和下封板将所述的罐腔分隔为布料腔、蒸汽加热腔和出料腔,其中:布料腔位于上封板的上方,蒸汽加热腔位于上、下封板之间,而出料腔位于下封板的下方,并且在所述浓缩罐罐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料接口、二次蒸汽弓I出接口、蒸汽引入接口、冷凝液引出接口和浓缩液引出管,进料接口和二次蒸汽引出接口与所述布料腔相通,蒸汽引入接口和冷凝液引出接口与所述蒸汽加热腔相通,浓缩液引出管与所述出料腔相通;一动力传动机构,该动力传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浓缩罐罐体的顶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布料腔的上方对布料腔封闭;一组外围浓缩筒,该组外围浓缩筒围绕所述蒸汽加热腔的圆周方向间隔排列,各外围浓缩筒的上端与所述上封板固定并且探入所述布料腔内,而下端与所述下封板固定,在各外围浓缩筒的所述上端的筒壁上并且围绕筒壁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用于向外围浓缩筒的外围浓缩筒腔内引入物料的一组第一泄料槽孔,该组第一泄料槽孔与所述布料腔相通,在外围浓缩筒腔内转动地设置有一第一刮膜机构,该第一刮膜机构与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传动连接;一个或以上的并且由所述的一组外围浓缩筒包围的中心浓缩筒,该中心浓缩筒的上端与所述上封板固定并探入所述布料腔内,而下端与所述下封板固定,在中心浓缩筒的上端的筒壁上并且围绕筒壁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用于向中心浓缩筒的中心浓缩筒腔内引入物料的一组第二泄料槽孔,该组第二泄料槽孔与所述布料腔相通,在中心浓缩筒腔内转动地设置有第二刮膜机构,该第二刮膜机构与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传动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浓缩罐罐体的外壁上设置有保温层,并且在浓缩罐罐体的底部配接有一浓缩罐罐体支承座,而在浓缩罐罐体的侧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布料腔的位置设置有一视镜。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进料接口与所述的二次蒸汽引出接口彼此呈对角设置,其中:二次蒸汽引出接口位于上方,而进料接口位于下方;所述的蒸汽引入接口与所述的冷凝液引出接口相互形成对角关系,其中:蒸汽引入接口位于上方,而冷凝液引出接口位于下方。
在本实用 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包括电机、减速箱、主轴、大、小齿轮箱体、大齿轮和小齿轮,大齿轮箱体与所述浓缩罐罐体的顶部固定,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布料腔的上方对布料腔封闭,该大齿轮箱体构成有一大齿轮箱体腔,该大齿轮箱体腔的顶部由大齿轮箱体盖蔽护,小齿轮箱体固定在所述大齿轮箱体腔内,并且位于大齿轮箱体腔的中央部位,该小齿轮箱体构成有一小齿轮箱体腔,电机与减速箱传动配合,并且由减速箱连同电机固定在所述的大齿轮箱体盖上,主轴的上端转动地支承在大齿轮箱体盖上并且与减速箱的减速箱输出轴连接,主轴的下端伸展到小齿轮箱体的小齿轮箱体腔内并且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的大齿轮箱体的底板上,大齿轮位于所述大齿轮箱体腔内并且与主轴的中部固定,而小齿轮位于小齿轮箱体腔内并且与主轴的所述下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外围浓缩筒的所述外围浓缩筒腔内的所述第一刮膜机构与所述大齿轮传动连接,而设置在所述中心浓缩筒的所述中心浓缩筒腔内的所述第二刮膜机构与所述的小齿轮传动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刮膜机构包括第一限位盘、第一刮板轴、第一刮板和第一刮板轴齿轮,第一限位盘位于所述外围浓缩筒腔内,并且与外围浓缩筒腔的腔口部位相配合,第一刮板轴与第一限位盘的中央位置固定,该第一刮板轴的上端探出外围浓缩筒腔并且在途经所述布料腔后伸展到所述的大齿轮箱体腔内,而第一刮板轴的下端位于外围浓缩筒腔内,第一刮板轴齿轮位于大齿轮箱体腔内并且与第一刮板轴的所述上端固定,该第一刮板轴齿轮与所述大齿轮相啮合,第一刮板位于外围浓缩筒腔内并且构成于第一刮板轴的所述下端。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刮膜机构包括第二限位盘、第二刮板轴、第二刮板和第二刮板轴齿轮,第二限位盘位于所述中心浓缩筒腔内,并且与中心浓缩筒腔的腔口部位相配合,第二刮板轴与第二限位盘的中央位置固定,该第二刮板轴的上端探出中心浓缩筒腔并且在途经所述布料腔后伸展到所述的小齿轮箱体腔内,而第二刮板轴的下端位于中心浓缩筒腔内,第二刮板轴齿轮位于小齿轮箱体腔内并且与第二刮板轴的所述上端固定,该第二刮板轴齿轮与所述小齿轮相啮合,第二刮板位于中心浓缩筒腔内并且构成于第二刮板轴的所述下端。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第一限位盘的圆周方向的侧壁上固定有一第一耐磨圈,该第一耐磨圈与所述外围浓缩筒腔的腔壁相接触,并且在第一限位盘上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一组用于将外围浓缩筒腔内的蒸发气引出至所述布料腔内的第一蒸发气引出孔。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刮板在所述第一刮板轴的下端构成螺旋状并且与所述外围浓缩筒腔的腔壁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第二限位盘的圆周方向的侧壁上固定有一第二耐磨圈,该第二耐磨圈与所述中心浓缩筒腔的腔壁相接触,并且在第二限位盘上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一组用于将中心浓缩筒腔内的蒸发气引出至所述布料腔内的第二蒸发气引出孔。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刮板在所述第二刮板轴的下端构成螺旋状并且与所述中心浓缩筒腔的腔壁接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相同容积的浓缩罐罐体的状况下,由于在蒸汽加热腔内设置了一组外围浓缩筒以及一个或以上的中心浓缩筒,因此换热面积为所有外围浓缩筒与中心浓缩筒的面积之和,从而使浓缩罐罐体的有效换热面积显著增大,可由一个本实用新型装置起到已有技术中的多个浓缩装置的作用,不仅可以减少设备数量、节约人力投入,而且可提高浓缩效率并且节约能源;此外,由于换热面积可成倍增加,因而可以缩小浓缩罐罐体的体积,节约空间占用并且节省购置设备费用和节省制造设备的原材料。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图2为图1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实施例1:请参见图1和图2,给出了一圆筒状的浓缩罐罐体1,在该浓缩罐罐体I的罐腔11内并且位于罐腔11的高度方向的偏上部固定有一上封板12,而罐腔11的近底部固定有一下封板13。由图所示,由前述的上封板12和下封板13将罐腔11的高度方向自上而下分隔成布料腔111 (也可称喂料腔)、蒸汽加热腔112和出料腔113,更确切地讲:布料腔111位于上封板12的上方,蒸汽加热腔112位于上、下封板12、13之间,而出料腔113位于下封板13的下方。在浓缩罐罐体I的侧壁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布料腔111的位置设置有一个进料接口 14a和一个二次蒸汽引出接口 14b,该进料接口 14a与二次蒸汽引出接口 14b彼此形成对角设置的位置关系,其中:二次蒸汽引出接口 14b位于上方,而进料接口 14a位于下方。由于进料接口 14a以及二次蒸汽引出接口 14b均与布料腔111相通,因此由进料接口 14a将有待于浓缩的物料引入布料腔111内,并且弥散到上封板12上,由二次蒸汽引出接口 14b将布料腔111内的二次蒸汽引出。在浓缩罐罐体I的侧壁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蒸汽加热腔112的位置设置有一蒸汽引入接口 15a和一冷凝液引出接口 15b,该蒸汽引入接口 15a与冷凝液引出接口 15b相互形成对角设置的位置关系,其中:蒸汽引入接口 15a位于上方,而冷凝液引出接口 15b位于下方。由于蒸汽引入接口 15a以及冷凝液引出接口 15b均与蒸汽加热腔112相通,因此由蒸汽引入接口 15a将高温蒸气引入蒸汽加热腔112内,而蒸汽冷凝后形成的冷凝液即冷凝水由冷凝液引出接口 15b引出蒸汽加热腔112。在前述的浓缩罐罐 体I的底部配设有一浓缩液引出管16,该浓缩液引出管16与前述的出料腔113相通,优选地,在浓缩液引出管16的管路上配设有一放料阀161。在浓缩罐罐体I的外壁上设置有保温层17,藉由该保温层17起到对浓缩罐罐体I的保温作用,防止热传递而损耗热量,以体现节约能源。在浓缩罐罐体I的底部还设置有一浓缩罐罐体支承座18,前述的浓缩液引出管16穿过该浓缩罐罐体支承座18上的让位孔181。藉由浓缩罐罐体支承座18而使浓缩罐罐体I相对于使用场所的地坪而处于腾空状态。优选地,在浓缩罐罐体I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的布料腔111的位置设置有一视镜19,供操作者观察布料腔111内的情形。请继续见图1和图2,示出了一动力传动机构2,该动力传动机构2设置在前述浓缩罐罐体I的顶部,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布料腔111的上方对布料腔111实施封闭。前述动力传动机构2的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结构如下:包括电机21、减速箱22、主轴23、大、小齿轮箱体24、25、大齿轮26和小齿轮27,大齿轮箱体24的下部构成有一下法兰边243,该下法兰边243用一组间隔分布的下法兰边固定螺钉2431与浓缩罐罐体I的顶部的浓缩罐罐体法兰边固定。由图所示,大齿轮箱体24的底板244实质上起到了浓缩罐罐体I顶盖的作用,并且由该底板244对布料腔111的上方封闭,即对布料腔111的腔口封闭。前述的下法兰边243实质上由底板244扩展而成。大齿轮箱体24的大齿轮箱体腔241的顶部由大齿轮箱体盖242蔽护,具体是:采用一组大齿轮箱体盖固定螺钉2421将大齿轮箱体盖242与大齿轮箱体24上部的上法兰边245固定。构成有小齿轮箱体腔251的小齿轮箱体25固定在大齿轮箱体腔241内,并且位于大齿轮箱体腔241的中央部位,也即对应于罐腔11的直径的居中位置。具体是在小齿轮箱体25的底部并且围绕小齿轮箱体25的圆周方向构成有一小齿轮箱体固定法兰边252,用一组间隔分布的法兰边固定螺钉2521将该小齿轮箱体固定法兰边252与前述的大齿轮箱体24的底板244固定。电机21与减速箱22传动配合,并且由减速箱22连同电机21固定在减速箱座222上,而减速箱座222用一组减速箱座固定螺钉2221与大齿轮箱体盖24的中央位置固定。主轴23的上端(凡涉及上、下、左、右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概念均是以目前由图示的位置状态而言的,以下同)通过第一主轴轴座231转动地支承在大齿轮箱体盖242上,并且该主轴23的上端探入减速箱座222的减速箱座腔2222内通过主轴联轴节232与减速箱22的减速箱输出轴221连接。主轴23的下端伸展到小齿轮箱体腔251内,并且通过第二主轴轴座233转动地支承在大齿轮箱体24的底板244上。大齿轮26位于前述的大齿轮箱体腔241内,并且与主轴23的中部固定(优选采用平键固定),小齿轮27位于小齿轮箱体腔251内并且优选采用平键与主轴23的下端固定。 给出了一组外围浓缩筒3,该组外围浓缩筒3围绕前述的蒸汽加热腔112的圆周方向等距离间隔排列,各外围浓缩筒3的上端与上封板12固定并且探入到布料腔111内,而下端与下封板13固定,在各外围浓缩筒3的上端的筒壁上即探入布料腔111内的筒壁上并且围绕筒壁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一组用于将进入布料腔111内的有待于浓缩的物料引入外围浓缩筒3的外围浓缩筒腔31内的第一泄料槽孔32,该一组第一泄料槽孔32既与布料腔111相通,又与外围浓缩筒腔31相通,而外围浓缩筒腔31与前述的出料腔113相通。在各外围浓缩筒3的外围浓缩筒腔31内转动地设置有一第一刮膜机构4,第一刮膜机构4与前述动力传动机构2的大齿轮26传动连接。依据公知常识,前述的外围浓缩筒腔31即为蒸发腔。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一组第一泄料槽孔32的数量为三条,并且彼此等距离间隔,如果将一组第一泄料槽孔32的形状变为一组圆孔或矩形孔,那么应当视为等效替代而依然属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内容范畴。上面提及的第一刮膜机构4包括第一限位盘41、第一刮板轴42、第一刮板43和第一刮板轴齿轮44,第一限位盘41位于前述外围浓缩筒3的外围浓缩筒腔31内,并且对应于外围浓缩筒腔31的腔口部位,即与该腔口部位相配合(转动配合)。为了增强第一限位盘41的强度,避免过早磨损,因此在第一限位盘41的圆周方向的侧壁上固定有一第一耐磨圈411,该第一耐磨圈411与外围浓缩筒腔31的腔壁(内壁)接触。并且在第一限位盘41上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一组第一蒸发气引出孔412,由该一组第一蒸发气引出孔412将外围浓缩筒腔31内的物料在蒸发过程中产生的诸如溶剂或类似的物质(业界通常称为蒸余气)引至布料腔111,由前述的二次蒸汽引出接口 14b引出。第一刮板轴42与第一限位盘41的中央部位固定,该第一刮板轴42的上端探出外围浓缩筒腔31并且在途经前述的布料腔111后伸展到大齿轮箱体腔241内,而第一刮板轴42的下端位于外围浓缩筒腔31内,第一刮板轴齿轮44位于大齿轮箱体腔241内并且与第一刮板轴42的前述上端固定,该第一刮板轴齿轮44与前述的大齿轮26相卩齿合。第一刮板43位于外围浓缩筒腔31内并且构成于第一刮板轴42的前述下端。由图所示,第一刮板43在第一刮板轴42的下端构成螺旋状,并且与外围浓缩筒腔31的腔壁接触,用于对附着于外围浓缩筒腔31的内壁上的蒸除了蒸除物后的料即浓缩物液膜刮落并进入到前述的出料腔113内。[0031]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在前述第一刮板轴42的上端配接一副轴421,并且将该副轴421的上端通过副轴上轴承座4211转动地支承于前述的大齿轮箱体盖242上,副轴421的中部通过副轴下轴承座4212转动地支承在前述的底板244上,而副轴421的下端通过副轴联轴节4213与前述第一刮板轴42的上端连接。在该情形下,前述的第一括板轴齿轮44固定在副轴421的上端部。当然,如果摒弃副轴421,那么可直接将第一刮板轴42的上端分别转动地支承于大齿轮箱体盖242和底板244上,在该状态下,副轴上轴承座4211和副轴下轴承座4212实质上分别演变为第一刮板轴42的第一刮板轴上轴承座和第一刮板轴下轴承座。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一组外围浓缩筒3的数量为十个,因此第一刮膜机构4的数量出同样为十个,但是并不受到该数量的限制,任何增加或减少外围浓缩筒3的数量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请依然见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给出了四个中心浓缩筒5,该四个中心浓缩筒5处于前述的一组外围浓缩筒3的内侧,即由一组外围浓缩筒3包围。中心浓缩筒5的上端与前述上封板12固定并且探入布料腔111内,而下端与下封板13固定,中心浓缩筒5的中心浓缩筒腔51与前述的出料腔113相通,在中心浓缩筒腔51内转动地设置有第二刮膜机构6,第二刮膜机构6与前述的小齿轮27传动连接(传动配合)。由图所示,在中心浓缩筒5的上端的筒壁上即探入布料腔111内的筒壁上并且围绕筒壁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一组用于将进入布料腔111内的有待于浓缩的物料引入中心浓缩筒5的中心浓缩筒腔51内的第二泄料槽孔52,该一组第二泄料槽孔52既与布料腔111相通,又与中心浓缩筒腔51相通。同样依据公知常识,前述的中心浓缩筒腔51即为蒸发腔。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一组第二泄料槽孔52的数量为三条,并且彼此等距离间隔,如同对第一泄料槽孔32的描述:如果将一组第二泄料槽孔52的形状变为一组圆孔或矩形孔,那么应当视为等效替代。又,第二泄料槽孔52的数量不受三条的限制,前述的第一泄料槽孔32同例。上面提及第二刮膜机构6包括第二限位盘61、第二刮板轴62、第二刮板63和第二刮板轴齿轮64,第二限位盘61位于前述中心浓缩筒5的中心浓缩筒腔51内,并且对应于中心浓缩筒腔51的腔口部位,即与该腔口部位相配合(转动配合)。为了增强第二限位盘61的强度,避免过早磨损,因此在第二限位盘61的圆周方向的侧壁上固定有一第二耐磨圈611,该第二耐磨圈611与中心浓缩筒腔51的腔壁(内壁)接触。并且在第二限位盘61上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一组第二蒸发气引出孔612,由该一组第二蒸发气引出孔612将中心浓缩筒腔51内的物料在蒸发过程中产生的诸如溶剂或类似的物质(业界通常称为蒸余气)引至布料腔111,由前述的二次蒸汽引出接口 14b引出。第二刮板轴62与第二限位盘61的中央部位固定,该第二刮板轴62的上端探出中心浓缩筒腔51并且在途经前述的布料腔111后伸展到小齿轮箱体腔251内,由图所示,第二刮板轴62的上端转动地支承在第一轴承座621和第二轴承座622上,第一轴承座621固定在前述小齿轮箱体25的顶部,而第二轴承座622固定在前述底板244上,并且第一、第二轴承座621、622彼此上下对应。第二刮板轴62的下端位于中心浓缩筒腔51内,第二刮板 轴齿轮64位于小齿轮箱体腔251内并且与第二刮板轴62的前述上端固定,该第二刮板轴齿轮64与前述的小齿轮27相啮合。第二刮板63位于中心浓缩筒腔51内并且构成于第二刮板轴62的前述下端。由图所示,第二刮板63在第二刮板轴62的下端构成螺旋状,并且与中心浓缩筒腔51的腔壁接触,用于对附着于中心浓缩筒腔51的内壁上的蒸除了蒸除物后的料即浓缩物液膜刮落并进入到前述的出料腔113 内。实施例2:图略,仅将一组外围浓缩筒3的数量改为六个,相应的第一刮膜机构4的数量也为六个;将中心浓缩筒5的数量改为一个,相应的第二刮膜机构6的数量也为一个。其余均同对实施例1的描述。申请人:结合图1和图2并且依据实施例1的说明而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由蒸汽源如锅炉产生的高温蒸汽经管路自蒸气引入接口 15a引入到罐腔11的蒸汽加热腔112内,同时,有待于浓缩的物料经管路自进料接口 14a引入布料腔111内。由于一组外围浓缩筒3的外围浓缩筒腔31通过第一泄料槽孔32与布料腔111相通,因此布料腔111内的物料自第一泄料槽孔32进入外围浓缩筒腔31,并且沿着外围浓缩筒腔31的内壁流淌,同时,由于中心浓缩筒5的中心浓缩筒腔51通过第二泄料槽孔52与布料腔111相通,因此布料腔111内的物料自第二泄料槽孔52进入中心浓缩筒腔51,并且沿着中心浓缩筒腔51的内壁流淌。此时,在动力传动机构2的工作下,由电机21带动减速箱22,由减速箱22减速,并且经减速箱输出轴221带动主轴23,由于大齿轮26和小齿轮27均固定于主轴23上,因此由主轴23同时带动大、小齿轮26、27运动。由于大齿轮26与第一刮膜机构4的第一刮板轴齿轮44相哨合,又由于小齿轮27与第二刮膜机构6的第二刮板轴齿轮64相哨合,因此由大、小齿轮26、27分别带动第一、第二刮板轴齿轮44、64旋转。进而由第一刮板轴齿轮44带动第一刮板轴42旋转,并且由第二刮板轴齿轮64带动第二刮板轴62旋转。又进而由第一刮板轴42带动第一刮板43,由第一刮板43将外围浓缩筒腔31的腔壁上的浓缩物即液膜刮落,同时由第二刮板轴62带动第二刮板63,由第二刮板63将中心浓缩筒腔51的腔壁上的浓缩物即液 膜刮落。刮落的浓缩物进入出料腔113 (出料腔也可称为储料腔)内,最终由浓缩液引出管16引出,引出时则开启配设在浓缩液引出管16上的放料阀161,反之则关闭放料阀161。在上述过程中,蒸汽加热腔112内的由蒸汽冷凝转化而成的冷凝液自冷凝液引出口 15b引出,而在蒸发过程中即自物料中蒸除的诸如前述的溶剂之类的蒸发气(即蒸余气)分别由第一、第二蒸发引出孔412、612进入布料腔111,并且由二次蒸汽引出接口 14b引出。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客观地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欠缺,成功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兑现了本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所述的技术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降膜刮板式多管蒸发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浓缩罐罐体(1),在该浓缩罐罐体(1)的罐腔(11)内设置有一上封板(12)和一下封板(13),由上封板(12)和下封板(13)将所述的罐腔(11)分隔为布料腔(111)、蒸汽加热腔(112)和出料腔(113),其中:布料腔(111)位于上封板(12)的上方,蒸汽加热腔(112)位于上、下封板(12、13)之间,而出料腔(113)位于下封板(13)的下方,并且在所述浓缩罐罐体(I)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料接口(14a)、二次蒸汽引出接口(14b)、蒸汽引入接口(15a)、冷凝液引出接口 (15b)和浓缩液引出管(16),进料接口(14a)和二次蒸汽引出接口(14b)与所述布料腔(111)相通,蒸汽引入接口(15a)和冷凝液引出接口(15b)与所述蒸汽加热腔(112)相通,浓缩液引出管(16)与所述出料腔(113)相通;一动力传动机构(2),该动力传动机构(2)设置在所述浓缩罐罐体(I)的顶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布料腔(111)的上方对布料腔(111)封闭;一组外围浓缩筒⑶,该组外围浓缩筒(3)围绕所述蒸汽加热腔(112)的圆周方向间隔排列,各外围浓缩筒(3)的上端与所述上封板(12)固定并且探入所述布料腔(111)内,而下端与所述下封板(13)固定,在各外围浓缩筒(3)的所述上端的筒壁上并且围绕筒壁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用于向外围浓缩筒(3)的外围浓缩筒腔(31)内引入物料的一组第一泄料槽孔(32),该组第一泄料槽孔(32)与所述布料腔(111)相通,在外围浓缩筒腔(31)内转动地设置有一第一刮膜机构(4),该第一刮膜机构(4)与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2)传动连接;一个或以上的并且由所述的一组外围浓缩筒(3)包围的中心浓缩筒(5),该中心浓缩筒(5)的上端与所述上封板(12)固定并探入所述布料腔(111)内,而下端与所述下封板(13)固定,在中心浓缩筒(5)的上端的筒壁上并且围绕筒壁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用于向中心浓缩筒(5)的中心浓缩筒腔(51)内引入物料的一组第二泄料槽孔(52),该组第二泄料槽孔(52)与所述布料腔(111)相通,在中心浓缩筒腔(51)内转动地设置有第二刮膜机构(6),该第二刮膜机构(6)与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2)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膜刮板式多管蒸发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浓缩罐罐体(I)的外壁上设置有保温层(17),并且在浓缩罐罐体(I)的底部配接有一浓缩罐罐体支承座(18),而在浓缩罐罐体(I)的侧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布料腔(111)的位置设置有一视镜(1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膜刮板式多管蒸发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料接口(14a)与所述的二次蒸汽引出接口(14b)彼此呈对角设置,其中:二次蒸汽引出接口(14b)位于上方,而进料接口(14a)位于下方;所述的蒸汽引入接口(15a)与所述的冷凝液引出接口(15b)相互形成对角关系,其中:蒸汽引入接口(15a)位于上方,而冷凝液引出接口(15b)位于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膜刮板式多管蒸发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2)包括电机(21)、减速箱(22)、主轴(23)、大、小齿轮箱体(24、25)、大齿轮(26)和小齿轮(27),大齿轮箱体(24)与所述浓缩罐罐体(I)的顶部固定,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布料腔(111)的上方对布料腔(111)封闭,该大齿轮箱体(24)构成有一大齿轮箱体腔(241),该大齿轮箱体腔(241)的顶部由大齿轮箱体盖(242)蔽护,小齿轮箱体(25)固定在所述大齿轮箱体腔(241)内,并且位于大齿轮箱体腔(241)的中央部位,该小齿轮箱体(25)构成有一小齿轮箱体腔(251),电机(21)与减速箱(22)传动配合,并且由减速箱(22)连同电机(21)固定在所述的大齿轮箱体盖(242)上,主轴(23)的上端转动地支承在大齿轮箱体盖(242)上并且与减速箱(22)的减速箱输出轴(221)连接,主轴(23)的下端伸展到小齿轮箱体(25)的小齿轮箱体腔(251)内并且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的大齿轮箱体(24)的底板(244)上,大齿轮(26)位于所述大齿轮箱体腔(241)内并且与主轴(23)的中部固定,而小齿轮(27)位于小齿轮箱体腔(251)内并且与主轴(23)的所述下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外围浓缩筒(3)的所述外围浓缩筒腔(31)内的所述第一刮膜机构(4)与所述大齿轮(26)传动连接,而设置在所述中心浓缩筒(5)的所述中心浓缩筒腔(51)内的所述第二刮膜机构(6)与所述的小齿轮(27)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降膜刮板式多管蒸发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刮膜机构(4)包括第一限位盘(41)、第一刮板轴(42)、第一刮板(43)和第一刮板轴齿轮(44),第一限位盘(41)位于所述外围浓缩筒腔(31)内,并且与外围浓缩筒腔(31)的腔口部位相配合,第一刮板轴(42)与第一限位盘(41)的中央位置固定,该第一刮板轴(42)的上端探出外围浓缩筒腔(31)并且在途经所述布料腔(111)后伸展到所述的大齿轮箱体腔(241)内,而第一刮板轴(42)的下端位于外围浓缩筒腔(31)内,第一刮板轴齿轮(44)位于大齿轮箱体腔(241)内并且与第一刮板轴(42)的所述上端固定,该第一刮板轴齿轮(44)与所述大齿轮(26)相哨合,第一刮板(43)位于外围浓缩筒腔(31)内并且构成于第一刮板轴(42)的所述下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降膜刮板式多管蒸发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刮膜机构(6)包括第二限位盘(61)、第二刮板轴(62)、第二刮板(63)和第二刮板轴齿轮(64),第二限位盘¢1)位于所述中心浓缩筒腔(51)内,并且与中心浓缩筒腔(51)的腔口部位相配合,第二刮板轴¢2)与第二限位盘¢1)的中央位置固定,该第二刮板轴¢2)的上端探出中心浓缩筒腔(51)并且在途经所述布料腔(111)后伸展到所述的小齿轮箱体腔(251)内,而第二刮板轴(62)的下端位于中心浓缩筒腔(51)内,第二刮板轴齿轮(64)位于小齿轮箱体腔(251)内并且与第二刮板轴(62)的所述上端固定,该第二刮板轴齿轮(64)与所述小齿轮(27)相哨合,第二刮板(63)位于中心浓缩筒腔(51)内并且构成于第二刮板轴(62)的所述下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降膜刮板式多管蒸发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一限位盘(41)的圆周方向的侧壁上固定有一第一耐磨圈(411),该第一耐磨圈(411)与所述外围浓缩筒腔(31)的腔壁相接触,并且在第一限位盘(41)上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一组用于将外围浓缩筒腔(31)内的蒸发气引出至所述布料腔(111)内的第一蒸发气引出孔(412)。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降膜刮板式多管蒸发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刮板(43)在所述第一刮板轴(42)的下端构成螺旋状并且与所述外围浓缩筒腔(31)的腔壁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降膜刮板式多管蒸发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二限位盘(61)的圆周方向的侧壁上固定有一第二耐磨圈(611),该第二耐磨圈(611)与所述中心浓缩筒腔(51)的腔壁相接触,并且在第二限位盘(61)上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一组用于将中心浓缩筒腔(51)内的蒸发气引出至所述布料腔(111)内的第二蒸发气引出孔(612)。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降膜刮板式多管蒸发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刮板(63)在所述第二刮板轴(62)的下端构成螺旋状并且与所述中心浓缩筒腔(51)的腔壁接触。
专利摘要一种降膜刮板式多管蒸发浓缩装置,属于生物医药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浓缩罐罐体,在浓缩罐罐体的罐腔内设有上、下封板,由上、下封板将罐腔分隔为布料腔、蒸汽加热腔和出料腔;一动力传动机构,设置在浓缩罐罐体的顶部;一组外围浓缩筒,围绕蒸汽加热腔的圆周方向间隔排列,各外围浓缩筒的上端与上封板固定并且探入布料腔内,下端与下封板固定,在外围浓缩筒腔内设置有与动力传动机构传动连接的第一刮膜机构;一个或以上的中心浓缩筒,上端与上封板固定并探入所述布料腔内,而下端与下封板固定,在中心浓缩筒腔内设有与动力传动机构传动连接的第二刮膜机构。优点在相同容积的浓缩罐罐体下,使浓缩罐罐体的换热面积显著增大。
文档编号B01D1/22GK203090506SQ20132008937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27日
发明者吕鸣冈, 张建龙 申请人:常熟市龙宇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