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提高脱硫喷枪式氧化空气利用率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提高脱硫喷枪式氧化空气利用率的系统,在现有喷枪式氧化风管布置的基础上,通过一根均布气孔的管道联接相邻两根喷枪,覆盖喷枪式氧化管道的盲区,且均布气孔产生的氧化空气泡细密,利于脱硫石膏的氧化吸收,提升氧化空气利用率约30%。包括:一吸收塔,盛装石膏浆液;若干氧化喷枪管道,其下部具有伸入石膏浆液的氧化喷枪口;与所述氧化喷枪管道对应,安装于靠近氧化喷枪口处的若干搅拌器;联接相邻两根氧化喷枪管道的若干联接管道;所述联接管道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小孔。
【专利说明】一种新型提高脱硫喷枪式氧化空气利用率的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领域,尤其涉及湿法烟气脱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提高脱硫喷枪式氧化空气利用率的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石灰石湿法烟气脱硫系统氧化风管布置主要有喷枪式和管网式两种,这两种布置工艺各有利弊。
[0003]( I)喷枪式氧化风管,结构简单,对施工安装工艺要求不高,运行、维护较为简单,不易发生喷枪堵塞和断裂,故障率较低。但是,喷枪式氧化空气管道布置,存在氧化吸收盲区,且鼓入气泡较大,吸收率偏低,只能适应低硫份脱硫工艺。具体来说,一般只能适应入炉煤硫份在1%以内低硫的脱硫工艺;
[0004]如图1、图2所示,喷枪式氧化风管布置的原理是:氧化空气经由喷枪喷射入吸收塔浆液池中,形成翻滚的大气泡,在氧化喷枪口处被快速扰动的搅拌器部分切碎并推入吸收塔中心区域,对吸收塔浆液中的亚硫酸钙进行氧化。
[0005]可知,喷枪式氧化风管布置工艺最大的缺陷是:1)产生氧化空气泡较大,不利用浆液亚硫酸钙吸收;2)存在较为严重的氧化吸收盲区,如图2中阴影区域所示;
[0006](2)管网式氧化风管,相对于喷枪式,结构复杂,施工安装工艺要求较高、维护工作量大,费用高;并且管网喷嘴容易堵塞,由于管网跨度大,振动经常断裂,导致氧化效果骤减,石膏跑稀,脱硫效率下降,严重影响电力环保设施的安全运行。但是如果正常运行,其氧化效果要优于喷枪式,在高硫份脱硫工艺中采用较多。
[0007]由于目前电力煤炭市场变化较大,入炉煤硫份普遍高于脱硫设计值,随着国家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提高,现有脱硫系统很难满足电力运行和环保要求。所以,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通过氧化空气管道局部改造,提高氧化空气利用率,从而提升脱硫效率,使电力企业投入较少改造费用的同时,就可以满足电力运行和环保排放标准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提高脱硫喷枪式氧化空气利用率的系统,在现有喷枪式氧化风管布置的基础上,通过一根均布气孔的管道联接相邻两根喷枪,覆盖喷枪式氧化管道的盲区,且均布气孔产生的氧化空气泡细密,利于脱硫石膏的氧化吸收,提升氧化空气利用率约30%。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10]一种新型提高脱硫喷枪式氧化空气利用率的系统,包括:
[0011]一吸收塔,盛装石膏浆液;
[0012]若干氧化喷枪管道,其下部具有伸入石膏浆液的氧化喷枪口 ;
[0013]与所述氧化喷枪管道对应,安装于靠近氧化喷枪口处的若干搅拌器;
[0014]联接相邻两根氧化喷枪管道的若干联接管道;[0015]所述联接管道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小孔。
[0016]进一步地,所述小孔的孔径为15?20mm,单根联接管道上的所有小孔的面积之和不大于联接管道的截面面积。
[0017]进一步地,所述联接管道的材质与氧化喷枪管道相同。
[0018]进一步地,所述联接管道的内径为氧化喷枪管道内径的1/2 ;联接管道的壁厚不低于氧化喷枪管道壁厚的2/3。
[0019]进一步地,所述联接管道与氧化喷枪管道的联接位置位于氧化喷枪口上部I米。
[0020]进一步地,所述小孔在联接管道底部开设:其在联接管道两端的布置密度小于其在联接管道中部的布置密度。
[0021]进一步地,在所述联接管道布置有若干固定支撑,所述固定支撑同时固定连接于吸收塔的侧壁及底部。
[0022]优选地,所述氧化喷枪管道的数量为4个,所述联接管道的数量为3个。
[0023]优选地,单个联接管道上布置固定支撑的数量为2个,布置的位置在联接管道长度的1/3及2/3处。
[0024]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支撑具有防腐等级不低于吸收塔内壁的防腐涂层。
[0025]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合理覆盖了喷枪式氧化风管的盲区,可提升喷枪式氧化空气布置的氧化吸收率约30%,使现有脱硫系统脱硫效率提高两个百分点,节约石灰石耗量,同时满足了环保排放要求。
[0026]而且,相对于管网式氧化风布置,结构简单,不易发生堵塞和管网断裂。
[0027]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简单可靠,改造费用低及工期短的优点。
[0028]综上,本实用新型是在喷枪式氧化风管布置工艺基础上,结合管网式氧化风管的优势特点,提出新型的布置方式,合理避开两种风管技术存在的缺陷,最大限度提升氧化空气利用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现有技术应用喷枪式氧化风管的吸收塔的示意图。
[0030]图2为图1的俯视剖面图。
[003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
[0033]1-吸收塔2-烟道3-氧化喷枪管道4-搅拌器5-泥浆循环泵6_联接管道7_固定支撑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0035]实施例1:
[0036]如图3所示,应用于2x600MW脱硫机组的吸收塔1,含硫烟气通过烟道2进入吸收塔1,吸收烟气的石膏浆液通过泥浆循环泵5循环使用。将4个搅拌器4对应的氧4个化喷枪管道3用3个联接管道6联接;形成本发明的所述的新型氧化空气布置系统。联接管道6的材质为氧化喷枪管道3同类型材质,一般为玻璃钢材质;联接管道6的内径为氧化喷枪管道3内径的1/2,管道壁厚不低于氧化喷枪管道3壁厚的2/3 ;联接管道6的高度为氧化喷枪口上部I米,即比氧化喷枪口处压力小lOKpa,联接管道6两端联接在氧化喷枪管道3侧壁;联接管道6底部开设若干孔径为15?20_的小孔,开孔数量以所有小孔面积之和不大于联接管道6截面积为原则;联接管道6开孔布置原则为:底部开孔,两端疏中间密集;在每个联接管道6长度1/3、2/3处进行设有同时固定底部及侧部的2个固定支撑7,并进行不低于吸收塔I壁内部防腐等级的全面防腐。
[0037]相对于管网式氧化风布置,结构简单,不易发生堵塞和管网断裂。
[0038]应用本例的结构后,合理覆盖了喷枪式氧化风管的盲区,提升了喷枪式氧化空气布置的氧化吸收率约30%,使现有脱硫系统脱硫效率提高两个百分点,节约石灰石耗量,同时满足了环保排放要求。提高氧化效率30%,降低剩余CaC03含量为1.5%,年节约石灰石粉3500吨,节约费用50多万元。
[0039]此工艺简单可靠,改造费用低,工期短。改造一台氧化风管费用仅约5.5万元,工期在5天以内。
[0040]本实用新型的氧化喷枪管道3和搅拌器4的数量并不限于图3所示的4个,可以是3至8个,相应的,联接管道6的数量对应的,可以是2至7个。固定支撑7的数量不限于图3所示的每个联接管道上设置2套,可以是3套或者更多;其设置的位置一般是均布在联接管道上。
[0041]虽然本实用新型以前述的实施例描述如上,但其并不能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做些许的改动与修饰,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提高脱硫喷枪式氧化空气利用率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吸收塔,具有盛装石膏浆液的空间; 若干氧化喷枪管道,其下部具有伸入石膏浆液的氧化喷枪口 ; 与所述氧化喷枪管道对应,安装于靠近氧化喷枪口处的若干搅拌器; 联接相邻两根氧化喷枪管道的若干联接管道; 所述联接管道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小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提高脱硫喷枪式氧化空气利用率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孔的孔径为15?20mm,单个联接管道上的所有小孔的面积之和不大于联接管道的截面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提高脱硫喷枪式氧化空气利用率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管道的材质与氧化喷枪管道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提高脱硫喷枪式氧化空气利用率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管道的内径为氧化喷枪管道内径的1/2 ;联接管道的壁厚不低于氧化喷枪管道壁厚的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提高脱硫喷枪式氧化空气利用率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管道与氧化喷枪管道的联接位置位于氧化喷枪口上部I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提高脱硫喷枪式氧化空气利用率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孔在联接管道底部开设:其在联接管道两端的布置密度小于其在联接管道中部的布置密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提高脱硫喷枪式氧化空气利用率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喷枪管道的数量为4个,所述联接管道的数量为3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提高脱硫喷枪式氧化空气利用率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联接管道布置有若干固定支撑,所述固定支撑同时固定连接于吸收塔的侧壁及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提高脱硫喷枪式氧化空气利用率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单个联接管道上布置固定支撑的数量为2个,布置的位置在联接管道长度的1/3及2/3处。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任一项所述的新型提高脱硫喷枪式氧化空气利用率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撑具有防腐等级不低于吸收塔内壁的防腐涂层。
【文档编号】B01D53/96GK203777930SQ201320843316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9日
【发明者】李启全, 竺森林, 牛林兴 申请人:大唐科技产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