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分离器及具有其的粉尘分离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粉尘分离器及具有其的粉尘分离系统。该粉尘分离器包括壳体(10),壳体(10)设置有粉尘出口,粉尘分离器还包括第一端穿入壳体(10)内的辅助除尘管线(20),辅助除尘管线(20)上设置有向壳体(10)内提供流体的流体出口。辅助除尘管线可以引入流体,通过流体扰动粉尘避免粉尘结块,同时流体的流动有助于粉尘排出。
【专利说明】粉尘分离器及具有其的粉尘分离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煤化工加工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粉尘分离器及具有其的粉尘分离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粉尘分离器上具有排粉出口以排出粉尘分离器中沉淀的粉尘,输送风中携带的粉尘在粉尘分离器内被分离,并沉积在粉尘分离器的底部,积累后靠重力排出分离器。粉尘分离器运行中细微颗粒的粉尘因为粘度、湿度等原因结块不能从排粉出口排出,积聚在粉尘分离器内,使粉尘分离器内粉尘浓度增大,有粉尘爆炸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粉尘分离器及具有其的粉尘分离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粉尘分离器内的粉尘容易结块堆积而无法排出粉尘分离器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粉尘分离器,该粉尘分离器包括壳体,壳体设置有粉尘出口,还包括第一端穿入壳体内的辅助除尘管线,辅助除尘管线上设置有向壳体内提供流体的流体出口。
[0005]进一步地,流体出口朝向粉尘出口设置。
[0006]进一步地,壳体包括:筒形周壁;锥形底壁,固定连接在筒形周壁的底部,沿远离筒形周壁的方向逐渐收缩,粉尘出口设置在锥形底壁的小截面端。
[0007]进一步地,辅助除尘管线的第一端穿过筒形周壁,并伸入壳体内。
[0008]进一步地,辅助除尘管线包括:主引流管,第一端穿过筒形周壁并伸入壳体内;一个或多个支流管,连接在主引流管伸入壳体内的部分上,流体出口设置在支流管的末端。
[0009]进一步地,各支流管的末端均设置有分流头,各分流头均具有扩流段,扩流段沿远离支流管的方向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流体出口设置在扩流段末端。
[0010]进一步地,各分流头的流体出口处均设置有分流网,流体从分流网的网眼处流出。
[0011]进一步地,各支流管的末端设置有分流网,流体从分流网的网眼处流出。
[0012]进一步地,粉尘分离器还包括旋转阀,旋转阀对应粉尘出口设置在锥形底壁外。
[00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粉尘分离系统,包括多个粉尘分离器,粉尘分离器为上述的粉尘分离器,各粉尘分离器的辅助除尘管线连接在流体管路中。
[0014]进一步地,各粉尘分离器串联设置,各粉尘分离器上的辅助除尘管线根据粉尘分离系统中的各粉尘分离器的排列顺序依次连接。
[0015]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粉尘分离器包括壳体,壳体设置有粉尘出口,粉尘分离器还包括第一端穿入壳体内的辅助除尘管线,辅助除尘管线上设置有向壳体内提供流体的流体出口。从辅助除尘管线内弓I入流体,通过流体扰动壳体内的粉尘,避免粉尘结块,同时通过流体的流动可以推动粉尘使粉尘能够顺利从粉尘出口排出。【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粉尘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示出了根据图1的粉尘分离器的辅助除尘管线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0019]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粉尘分离器的分流网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10、壳体;11、筒形周壁;12、锥形底壁;20、辅助除尘管线;21、主引流管;22、支流管;23、分流头;24、分流网;25、控制阀;30、旋转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2]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粉尘分离器包括壳体10,壳体10设置有粉尘出口,粉尘分离器还包括第一端穿入壳体10内的辅助除尘管线20,辅助除尘管线20上设置有向壳体10内提供流体的流体出口。通过辅助除尘管线20可以将流体引入壳体10内,进而通过流体的流动来扰动粉尘以避免粉尘结块,同时流体流动产生的推力有助于粉尘从粉尘出口排出,最终能够保证粉尘从粉尘分离器内排出,防止粉尘分离器内的粉尘浓度过大,避免粉尘爆炸,保证生产安全。
[0023]优选地,流体出口朝向粉尘出口设置,这样能够直接有效地扰动粉尘,同时可以利用流体的流动将粉尘吹出。
[0024]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包括筒形周壁11和固定连接在筒形周壁11的底部的锥形底壁12。该锥形底壁12沿远离筒形周壁11的方向逐渐收缩,粉尘出口设置在锥形底壁12的小截面端。
[0025]筒形周壁11与锥形底壁12围成除尘腔,除尘腔内设置有袋式除尘器,输送风中携带的粉尘通过袋式除尘器除尘,除尘后的输送风从筒形周壁11上的输送风出口流出,粉尘则聚集到锥形底壁12的底部,之后在重力的作用下从粉尘出口排出。锥形底壁12有助于聚集粉尘,也便于粉尘排出。根据不同的除尘量的需要可以在筒形周壁11内设置不同数量的袋式除尘器。
[0026]优选地,在位于壳体10的锥形底壁12外对应粉尘出口的位置处设置一个旋转阀30,旋转阀30在电机或其它驱动件的驱动下旋转,进而可以在粉尘出口处制造一个负压区,这样更加有利于粉尘的排出,粉尘可以在流体的推力、粉尘自身的重力和负压区的吸力的作用下更加方便地从粉尘出口流入旋转阀30,进而从旋转阀30内流出。
[0027]结合参见图2,在本实施例中,辅助除尘管线20的第一端穿过筒形周壁11,并伸入壳体10内。在其它实施例中,辅助除尘管线20可以从任何合适的位置穿过壳体10。辅助除尘管线20包括主引流管21和一个或多个支流管22,主引流管21的第一端穿过筒形周壁11并伸入壳体10内,各支流管22连接在主引流管21伸入壳体10内的部分上。各支流管22的末端均设置有流体出口。
[0028]主引流管21沿筒形周壁11的径向延伸,且位于袋式除尘器的下方,以避免通入的流体干扰输送风的流动和袋式除尘器的除尘,主引流管21的直径可以根据粉尘分离器的除尘量确定。各支流管22沿垂直于主引流管21的轴线的方向设置,并朝向粉尘出口的方向延伸。从其它工序中引入的流体,例如工厂风或水从流体出口流出。工厂风可以是生产过程中其它工序中的风,也可以是自然风或者通过风扇排风机等制造的风。工厂风能够扰动堆积在锥形底壁12中的粉尘,避免它们结块,并产生推动力推动粉尘从粉尘出口排出。同样地,水流也可以冲刷粉尘并使粉尘从粉尘出口流出。
[0029]优选地,在各支流管22的末端设置有分流头23,分流头23用于将支流管22内的流体分流,使流体流出的面积更大,以具有更好的除尘效果,同时节省通入流体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分流头23具有扩流段,扩流段沿远离支流管22的方向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流体出口设置在扩流段末端。
[0030]优选地,各分流头23的流体出口处设置有分流网24,流体从分流网24的网眼处流出。分流网24可以有效地对流体进行分流,分流网24的网眼大小和网眼数量可以根据除尘量确定。在其它实施例中,分流网24可以直接设置在支流管22的末端,而省略分流头23。支流管22上也可以省略分流网24,只需延长通入流体的时间即可保证粉尘受到扰动,避免结块并顺利排出粉尘分离器。
[0031]优选地,在辅助除尘管线20的位于壳体10外的部分上设置有控制流体通断的控制阀。
[003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另一方面,粉尘分离系统包括多个粉尘分离器,该粉尘分离器为上述的粉尘分离器,各粉尘分离器的辅助除尘管线20连接在流体管路中。
[0033]多个粉尘分离器可以串联设置,也可以并列设置。多个粉尘分离器的辅助除尘管线20可以根据粉尘分离系统中的各粉尘分离器的排列顺序依次连接,也即通过一根流体管路引入流体,各辅助除尘管线20之间为串联设置。多个粉尘分离器的辅助除尘管线20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接头连接在工厂的流体管路上,进而分别引入流体,也即各辅助除尘管线20之间是并联设置。
[0034]本实用新型的粉尘分离器的工作过程如下:
[0035]从粉尘分离器的侧面开孔引入辅助除尘管线20,辅助除尘管线20的管线直径和流体出口数量可以根据粉尘分离器的具体除尘能力确定,通过辅助除尘管线20往粉尘分离器内引入工厂风,排粉前,先往粉尘分离器内通入工厂风,使粉尘分离器内的粉尘扰动,不再结块,保证粉尘分离器工作排粉时粉尘能够顺利从粉尘出口排出。
[0036]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在粉尘分离器侧壁开孔,引辅助除尘管线进入粉尘分离器内部,辅助除尘管线的底部有流体出口,可以通过辅助除尘管线引入工厂风,利用工厂风搅动粉尘避免粉尘结块,进而保证粉尘能够从粉尘出口排出。流体出口的设置位置处于旋转阀的正上方,流体出口处设置类似淋浴用喷淋头的分流网,使气流能够分散,在短时间内让更大面积的粉尘能够受力扰动,实现更好的吹扫效果。通入工厂风扰动粉尘,保证了粉尘不会结块,靠重力能够顺利进入旋转阀排出粉尘分离器,降低了粉尘分离器内粉尘爆炸的风险。
[0037]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粉尘分离器,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设置有粉尘出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端穿入所述壳体(10)内的辅助除尘管线(20),所述辅助除尘管线(20)上设置有向所述壳体(10)内提供流体的流体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尘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出口朝向所述粉尘出口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尘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包括:筒形周壁(11); 锥形底壁(12 ),固定连接在所述筒形周壁(11)的底部,沿远离所述筒形周壁(11)的方向逐渐收缩,所述粉尘出口设置在所述锥形底壁(12 )的小截面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粉尘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除尘管线(20)的第一端穿过所述筒形周壁(11),并伸入所述壳体(10)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粉尘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除尘管线(20)包括: 主引流管(21),第一端穿过所述筒形周壁(11)并伸入所述壳体(10)内; 一个或多个支流管(22),连接在所述主引流管(21)伸入所述壳体(10)内的部分上,所述流体出口设置在所述支流管(22)的末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粉尘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支流管(22)的末端均设置有分流头(23 ),各所述分流头(23 )均具有扩流段,所述扩流段沿远离所述支流管(22 )的方向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所述流体出口设置在所述扩流段末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粉尘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分流头(23)的所述流体出口处均设置有分流网(24),所述流体从所述分流网(24)的网眼处流出。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粉尘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支流管(22)的末端设置有分流网(24),所述流体从所述分流网(24)的网眼处流出。
9.根据权利要求3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粉尘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粉尘分离器还包括旋转阀(30 ),所述旋转阀(30 )对应所述粉尘出口设置在所述锥形底壁(12 )外。
10.一种粉尘分离系统,包括多个粉尘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粉尘分离器为权利要求I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粉尘分离器,各所述粉尘分离器的辅助除尘管线(20)连接在流体管路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粉尘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粉尘分离器串联设置,各所述粉尘分离器上的辅助除尘管线(20)根据所述粉尘分离系统中的各所述粉尘分离器的排列顺序依次连接。
【文档编号】B01D46/48GK203724910SQ201420087062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7日
【发明者】张宏峰, 伍杰 申请人: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 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榆林化工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