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型滴定管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81784发布日期:2018-11-27 21:55阅读:516来源:国知局
一种稳定型滴定管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工产品实验仪器,特别提供了一种稳定型滴定管夹。



背景技术:

甲醛产品生产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实验检测,检测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滴定管,而滴定管需要由固定装置或夹具固定在滴定架上,现有固定装置主要采取蝴蝶夹、弹簧夹、螺旋夹紧、磁铁吸附固定等方式对滴定管进行固定,这些现有的固定方式大都存在升降不方便,松紧不好控制,不稳定,拿取不方便等不足。

因此,如何对现有的滴定管夹进行结构上的改进,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型滴定管夹,以解决现有滴定管夹稳定性差、松紧度不好控制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稳定型滴定管夹,包括:主体、沿主体两侧延伸的定夹臂、通过弹性固定机构与主体相连的动夹臂、第一夹套和第二夹套,其中,所述定夹臂与动夹臂的端部分别固定设置有定夹臂夹紧柱和动夹臂夹紧柱,定夹臂夹紧柱和动夹臂夹紧柱一一对应设置,定夹臂夹紧柱和动夹臂夹紧柱的外壁均设置有沿其轴向设置的外卡接条纹,第一夹套和第二夹套的内周分别设置有与定夹臂夹紧柱和动夹臂夹紧柱上的外卡接条纹配合的内卡接条纹,第一夹套和第二夹套的外壁分别固定连接第一夹持弧面和第二夹持弧面,所述第一夹持弧面和第二夹持弧面的高度均大于定夹臂夹紧柱和动夹臂夹紧柱的直径且可形成一夹持空间,所述主体的中部还设置有沿滴定管架立杆上下移动并可定位连接的紧固机构。

优选,第一夹持弧面和第二夹持弧面的内侧均设置有橡胶防滑面。

进一步优选,所述动夹臂的端部设有扳手。

进一步优选,所述位于主体一侧的动夹臂呈“八”字形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稳定型滴定管夹可实现对滴定管的稳定夹持,具体地:将第一夹套和第二夹套配合插入定夹臂夹紧柱和动夹臂夹紧柱,并保证第一夹套和第二夹套上固定设置的第一夹持弧面和第二夹持弧面相对设置且其轴线与滴定管的轴线平行,将滴定管依次插入由第一夹持弧面和第二夹持弧面形成的上下两个夹持空间,第一夹持面和第二夹持面均与滴定管至少有两处线接触,增加了接触面积,提高了夹持的稳定性,另外,第一夹套和第二夹套分别与定夹臂夹紧柱和动夹臂夹紧柱卡接,可以通过预先调整,保证第一夹持弧面及第二夹持弧面的轴线与滴定管的轴线平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稳定型滴定管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夹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方案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解释,但并不局限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稳定型滴定管夹,包括:主体1、沿主体1两侧延伸的定夹臂2、通过弹性固定机构与主体1相连的动夹臂3、第一夹套4和第二夹套,其中,所述定夹臂2与动夹臂3的端部分别固定设置有定夹臂夹紧柱21和动夹臂夹紧柱31,定夹臂夹紧柱21和动夹臂夹紧柱31一一对应设置,定夹臂夹紧柱21和动夹臂夹紧柱31的外壁均设置有沿其轴向设置的外卡接条纹,第一夹套4和第二夹套的内周分别设置有与定夹臂夹紧柱21和动夹臂夹紧柱31上的外卡接条纹配合的内卡接条纹,第一夹套4和第二夹套的外壁分别固定连接第一夹持弧面41和第二夹持弧面,所述第一夹持弧面41和第二夹持弧面的高度均大于定夹臂夹紧柱21和动夹臂夹紧柱31的直径且可形成一夹持空间,所述主体1的中部还设置有沿滴定管架立杆上下移动并可定位连接的紧固机构11,所述紧固机构11为现有结构,可以包括固定于主体背面的固定套和由主体前端面旋入固定套内的蝶形螺栓,其中,所示弹性固定机构为现有结构,用于实现定夹臂夹紧柱与动夹臂夹紧柱之间的夹紧。

该稳定型滴定管夹可实现对滴定管的稳定夹持,具体地:将第一夹套和第二夹套配合插入定夹臂夹紧柱和动夹臂夹紧柱,并保证第一夹套和第二夹套上固定设置的第一夹持弧面和第二夹持弧面相对设置且其轴线与滴定管的轴线平行,将滴定管依次插入由第一夹持弧面和第二夹持弧面形成的上下两个夹持空间,第一夹持面和第二夹持面均与滴定管至少有两处线接触,增加了接触面积,提高了夹持的稳定性,另外,第一夹套和第二夹套分别与定夹臂夹紧柱和动夹臂夹紧柱卡接,可以通过预先调整,保证第一夹持弧面及第二夹持弧面的轴线与滴定管的轴线平行。

为进一步提高夹持的稳定性,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第一夹持弧面41和第二夹持弧面的内侧均设置有橡胶防滑面(图中未示出)。

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如图1所示,所述动夹臂3的端部设有扳手32,便于扳动动夹臂。

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如图1所示,所述位于主体1一侧的动夹臂3呈“八”字形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是按照递进的方式进行撰写的,着重强调各个实施方案的不同之处,其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见。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