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颜料永固红生产用加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58806发布日期:2020-11-19 21:03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机颜料永固红生产用加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有机颜料永固红生产用加料装置,属于有机颜料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重氮化反应及偶合反应是制备永固红颜料主要的生产方法,而重氮盐的制备又是一个放热反应,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对传热的要求相当高,重氮化一般用釜式反应器(反应釜),需要不断向反应釜加料口内添加冰片或冰块对反应进行降温,在加冰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冰片会粘附加料口内壁,形成水渍,在反应中需要加入其他粉料助剂(如分散剂、稳定剂、消泡剂等)时,粉料会在加料口内壁上被水渍吸附,若用毡布直接擦掉出去,即使较微量的反应物料缺失也会影响加入量准确度,若用水等溶剂清洗冲入釜内也会影响反应过程。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颜料永固红生产用加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有机颜料永固红生产用加料装置,包括反应釜,反应釜顶端设有上封头,上封头具有竖直的加料口,加料口内中心处悬空设有竖直的加料筒,加料筒外表面通过至少2个的短杆与加料口内壁焊接,加料口上端伸出加料口外,加料口下端伸入反应釜内部。

加料筒上端焊接有喇叭形的喂料口。

加料筒上端焊接有喇叭形的出料口,有助于对下落冰片的阻挡分散。

每根短杆上垂直焊接有若干个顶部带尖的楔形杆,有助于将下落的大块冰片刺碎,使冰块快速分散。

上封头上还设有加液口,加液口内壁上固定有加液管,加液管下端伸入反应釜内部,加液管有助于通入液体原料。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原有的加料口内悬空设有加料筒,加料筒与加料口之间形成加入冰片的环形口,粉状物料在加料筒内加入,使冰片加入与物料加入分离,有效避免了冰片对加料口内壁的沾污水渍对物料的吸附;

(2)本实用新型制造时在原有的反应釜上即可实现改造,简单易行,实际生产的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圈内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2中a-a截面图;

图中:1.反应釜,2.加液管,3.加液口,4.上封头,5.喂料口,6.加料口,7.加料筒,8.出料口,9.楔形杆,10.短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有机颜料永固红生产用加料装置,包括反应釜1,反应釜1顶端设有上封头4,上封头4具有竖直的加料口6,加料口6内中心处悬空设有竖直的加料筒7,加料筒7外表面通过至少2个的短杆10与加料口6内壁焊接,加料口6上端伸出加料口6外,加料口6下端伸入反应釜1内部。

加料筒7上端焊接有喇叭形的喂料口5。

加料筒7上端焊接有喇叭形的出料口8。

每根短杆10上垂直焊接有若干个顶部带尖的楔形杆9。

上封头4上还设有加液口3,加液口3内壁上固定有加液管2,加液管2下端伸入反应釜1内部。

本实用新型在原有的加料口6内悬空设有加料筒7,加料筒7与加料口6之间形成加入冰片的环形口,粉状物料在加料筒7内加入,使冰片加入与物料加入分离,有效避免了冰片对加料口6内壁的沾污水渍对物料的吸附。



技术特征:

1.一种有机颜料永固红生产用加料装置,包括反应釜(1),反应釜(1)顶端设有上封头(4),上封头(4)具有竖直的加料口(6),其特征在于:加料口(6)内中心处悬空设有竖直的加料筒(7),加料筒(7)外表面通过至少2个的短杆(10)与加料口(6)内壁焊接,加料口(6)上端伸出加料口(6)外,加料口(6)下端伸入反应釜(1)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颜料永固红生产用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加料筒(7)上端焊接有喇叭形的喂料口(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颜料永固红生产用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加料筒(7)上端焊接有喇叭形的出料口(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颜料永固红生产用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根短杆(10)上垂直焊接有若干个顶部带尖的楔形杆(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颜料永固红生产用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封头(4)上还设有加液口(3),加液口(3)内壁上固定有加液管(2),加液管(2)下端伸入反应釜(1)内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有机颜料永固红生产用加料装置,属于有机颜料生产技术领域,包括反应釜,反应釜顶端设有上封头,上封头具有竖直的加料口,加料口内中心处悬空设有竖直的加料筒,加料筒外表面通过至少2个的短杆与加料口内壁焊接,加料口上端伸出加料口外,加料口下端伸入反应釜内部。本实用新型在原有的加料口内悬空设有加料筒,加料筒与加料口之间形成加入冰片的环形口,粉状物料在加料筒内加入,使冰片加入与物料加入分离,有效避免了冰片对加料口内壁的沾污水渍对物料的吸附。

技术研发人员:陈盼盼;路振明;郭海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济宁阳光化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25
技术公布日:2020.11.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