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纯四氯化碳色质的组合式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53532发布日期:2022-02-19 11:14阅读:52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提高高纯四氯化碳色质的组合式过滤器。


背景技术:

2.四氯化碳精馏装置设备、管道及中间储槽材质全部是碳钢,加上四氯化碳本身易分解产生氯化氢的的特性,从而腐蚀设备与管道,使得四氯化碳产品带有一定的机械杂质和色度,不能满足高端用户对高纯四氯化碳色质与机械杂质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提高高纯四氯化碳色质的组合式过滤器,它不但过滤效果好,滤筒容易处理、更换,而且具有脱色和过滤双重功能。
4.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提高高纯四氯化碳色质的组合式过滤器,它主要包括筒体,筒体的顶部设有封盖,筒体的底部设有底盖,在筒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上层腔室、上过滤层、中层腔室、下过滤层和下层腔室,所述的上层腔室位于封盖与上过滤层之间,中层腔室位于上过滤层和下过滤层之间,下层腔室位于下过滤层与底盖之间,在筒体外表面的下部设有进口管,进口管与下层腔层内相连通,在筒体外表面的上部设有出口管,出口管与上层腔室内相连通,在封盖的上部设有排空口,在底盖的下部设有排污口。
5.所述的上过滤层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上压板、上不锈钢丝网ⅰ、上玻璃棉和下不锈钢丝网ⅰ,上不锈钢丝网ⅰ和下不锈钢丝网ⅰ将上玻璃棉夹紧,在上不锈钢丝网ⅰ的上部设有上压板。
6.所述的下过滤层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上不锈钢丝网ⅱ、下玻璃棉、下不锈钢丝网ⅱ和下压板,上不锈钢丝网ⅱ和下不锈钢丝网ⅱ将下玻璃棉夹紧,在上不锈钢丝网ⅱ的底部设有下压板。所述的中层腔室内填充有吸液层。所述的吸液层设置为脱脂棉层。所述的上不锈钢丝网ⅰ的两侧分别设有左截流板ⅰ和右截流板ⅰ,左截流板ⅰ和右截流板ⅰ安装在筒体的内壁上,上不锈钢丝网ⅰ的两端分别放置在左截流板ⅰ和右截流板ⅰ上通过螺栓ⅰ固定。所述的下不锈钢丝网ⅰ的两侧分别设有左截流板ⅱ和右截流板ⅱ,左截流板ⅱ和右截流板ⅱ安装在筒体的内壁上,下不锈钢丝网ⅰ的两端分别放置在左截流板ⅱ和右截流板ⅱ上通过螺栓ⅱ固定。
7.所述的上不锈钢丝网ⅱ的两侧分别设有左截流板ⅲ和右截流板ⅲ,左截流板ⅲ和右截流板ⅲ安装在筒体的内壁上,上不锈钢丝网ⅱ的两端分别放置在左截流板ⅲ和右截流板ⅲ上通过螺栓ⅲ固定。所述的下不锈钢丝网ⅱ的两侧分别设有左截流板ⅳ和右截流板ⅳ,左截流板ⅳ和右截流板ⅳ安装在筒体的内壁上,下不锈钢丝网ⅱ的两端分别放置在左截流板ⅳ和右截流板ⅳ上通过螺栓ⅳ固定。
8.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物料由筒体下部的进口管进入,然后经过下过滤层、中层腔室和上过滤层的过滤后对产品中的机械杂质具有拦截作用以及中层腔室内的脱脂棉形成滤饼提高过滤效果,经过滤和脱色后的高透
明度四氯化碳产品从筒体上部的出口管流出,这样可以具提高色质与过滤机械杂质双重作用,物料由筒体的底部进入,上部流出,最大限度提高过滤效率,而且易清洗、更换,具有脱色和过滤的功能。本实用新型的上不锈钢丝网ⅰ安装在左截流板ⅰ和右截流板ⅰ上,下不锈钢丝网ⅰ安装在左截流板ⅱ和右截流板ⅱ上,上不锈钢丝网ⅱ安装在左截流板ⅲ和右截流板ⅲ上,下不锈钢丝网ⅱ安装在左截流板ⅳ和右截流板ⅳ上,这样可以提高四个不锈钢丝网的安装稳定性,提高过滤的效果。
附图说明
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0.在图1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提高高纯四氯化碳色质的组合式过滤器,它主要包括筒体1,筒体1为碳钢材料,筒体1的顶部设有封盖2,封盖2为碳钢材料,筒体1的底部设有底盖3,底盖3为碳钢材料,在筒体1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上层腔室4、上过滤层5、中层腔室6、下过滤层7和下层腔室,所述的上层腔室4位于封盖2与上过滤层5之间,中层腔室6位于上过滤层5和下过滤层7之间,下层腔室位于下过滤层7与底盖3之间,在筒体1外表面的下部设有进口管8,进口管8与下层腔室内相连通,在筒体1外表面的上部设有出口管9,出口管9与上层腔室4内相连通,在封盖2的上部设有排空口10,在底盖3的下部设有排污口11,所述的上过滤层5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上压板12、上不锈钢丝网ⅰ13、上玻璃棉14和下不锈钢丝网ⅰ15,上不锈钢丝网ⅰ13和下不锈钢丝网ⅰ15将上玻璃棉14夹紧,在上不锈钢丝网ⅰ13的上部设有上压板12,所述的下过滤层7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上不锈钢丝网ⅱ17、下玻璃棉18、下不锈钢丝网ⅱ19和下压板20,上不锈钢丝网ⅱ17和下不锈钢丝网ⅱ19将下玻璃棉18夹紧,在上不锈钢丝网ⅱ17的底部设有下压板20,所述的中层腔室6内填充有吸液层,吸液层设置为脱脂棉层21,所述的上不锈钢丝网ⅰ13的两侧分别设有左截流板ⅰ22和右截流板ⅰ23,左截流板ⅰ22和右截流板ⅰ23安装在筒体1的内壁上,上不锈钢丝网ⅰ13的两端分别放置在左截流板ⅰ22和右截流板ⅰ23上通过螺栓ⅰ固定,所述的下不锈钢丝网ⅰ15的两侧分别设有左截流板ⅱ24和右截流板ⅱ25,左截流板ⅱ24和右截流板ⅱ25安装在筒体1的内壁上,下不锈钢丝网ⅰ15的两端分别放置在左截流板ⅱ24和右截流板ⅱ25上通过螺栓ⅱ固定,所述的上不锈钢丝网ⅱ17的两侧分别设有左截流板ⅲ26和右截流板ⅲ27,左截流板ⅲ26和右截流板ⅲ27安装在筒体1的内壁上,上不锈钢丝网ⅱ17的两端分别放置在左截流板ⅲ26和右截流板ⅲ27上通过螺栓ⅲ固定,所述的下不锈钢丝网ⅱ19的两侧分别设有左截流板ⅳ28和右截流板ⅳ16,左截流板ⅳ28和右截流板ⅳ16安装在筒体1的内壁上,下不锈钢丝网ⅱ19的两端分别放置在左截流板ⅳ28和右截流板ⅳ16上通过螺栓ⅳ固定。
11.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为:物料由筒体1下部的进口管8进入,然后经过下过滤层7、中层腔室6和上过滤层5的过滤后对产品中的机械杂质具有拦截作用以及中层腔室6内的脱脂棉形成滤饼提高过滤效果,经过滤和脱色后的高透明度四氯化碳产品从筒体1上部的出口管9流出。


技术特征:
1.提高高纯四氯化碳色质的组合式过滤器,其特征是它主要包括筒体(1),筒体(1)的顶部设有封盖(2),筒体(1)的底部设有底盖(3),在筒体(1)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上层腔室(4)、上过滤层(5)、中层腔室(6)、下过滤层(7)和下层腔室,所述的上层腔室(4)位于封盖(2)与上过滤层(5)之间,中层腔室(6)位于上过滤层(5)和下过滤层(7)之间,下层腔室位于下过滤层(7)与底盖(3)之间,在筒体(1)外表面的下部设有进口管(8),进口管(8)与下层腔室内相连通,在筒体(1)外表面的上部设有出口管(9),出口管(9)与上层腔室(4)内相连通,在封盖(2)的上部设有排空口(10),在底盖(3)的下部设有排污口(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高纯四氯化碳色质的组合式过滤器,其特征是所述的上过滤层(5)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上压板(12)、上不锈钢丝网ⅰ(13)、上玻璃棉(14)和下不锈钢丝网ⅰ(15),上不锈钢丝网ⅰ(13)和下不锈钢丝网ⅰ(15)将上玻璃棉(14)夹紧,在上不锈钢丝网ⅰ(13)的上部设有上压板(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高纯四氯化碳色质的组合式过滤器,其特征是所述的下过滤层(7)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上不锈钢丝网ⅱ(17)、下玻璃棉(18)、下不锈钢丝网ⅱ(19)和下压板(20),上不锈钢丝网ⅱ(17)和下不锈钢丝网ⅱ(19)将下玻璃棉(18)夹紧,在上不锈钢丝网ⅱ(17)的底部设有下压板(2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高纯四氯化碳色质的组合式过滤器,其特征是所述的中层腔室(6)内填充有吸液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高高纯四氯化碳色质的组合式过滤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吸液层设置为脱脂棉层(2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高纯四氯化碳色质的组合式过滤器,其特征是所述的上不锈钢丝网ⅰ(13)的两侧分别设有左截流板ⅰ(22)和右截流板ⅰ(23),左截流板ⅰ(22)和右截流板ⅰ(23)安装在筒体(1)的内壁上,上不锈钢丝网ⅰ(13)的两端分别放置在左截流板ⅰ(22)和右截流板ⅰ(23)上通过螺栓ⅰ固定。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高纯四氯化碳色质的组合式过滤器,其特征是所述的下不锈钢丝网ⅰ(15)的两侧分别设有左截流板ⅱ(24)和右截流板ⅱ(25),左截流板ⅱ(24)和右截流板ⅱ(25)安装在筒体(1)的内壁上,下不锈钢丝网ⅰ(15)的两端分别放置在左截流板ⅱ(24)和右截流板ⅱ(25)上通过螺栓ⅱ固定。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高纯四氯化碳色质的组合式过滤器,其特征是所述的上不锈钢丝网ⅱ(17)的两侧分别设有左截流板ⅲ(26)和右截流板ⅲ(27),左截流板ⅲ(26)和右截流板ⅲ(27)安装在筒体(1)的内壁上,上不锈钢丝网ⅱ(17)的两端分别放置在左截流板ⅲ(26)和右截流板ⅲ(27)上通过螺栓ⅲ固定。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高纯四氯化碳色质的组合式过滤器,其特征是所述的下不锈钢丝网ⅱ(19)的两侧分别设有左截流板ⅳ(28)和右截流板ⅳ(16),左截流板ⅳ(28)和右截流板ⅳ(16)安装在筒体(1)的内壁上,下不锈钢丝网ⅱ(19)的两端分别放置在左截流板ⅳ(28)和右截流板ⅳ(16)上通过螺栓ⅳ固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提高高纯四氯化碳色质的组合式过滤器,筒体(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有封盖(2)和底盖(3),筒体(1)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上层腔室(4)、上过滤层(5)、中层腔室(6)、下过滤层(7)和下层腔室,上层腔室(4)位于封盖(2)与上过滤层(5)之间,中层腔室(6)位于上过滤层(5)和下过滤层(7)之间,下层腔室位于下过滤层(7)与底盖(3)之间,筒体(1)外表面的下部设有进口管(8),进口管(8)与下层腔室内相连通,筒体(1)外表面的上部设有出口管(9),出口管(9)与上层腔室(4)内相连通,封盖(2)的上部设有排空口(10),底盖(3)的下部设有排污口(11)。底盖(3)的下部设有排污口(11)。底盖(3)的下部设有排污口(11)。


技术研发人员:张亚峰 周巧荣 沈爱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梅兰化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25
技术公布日:2022/2/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