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芯棒表面抗硬质加工处理的喷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64503发布日期:2021-12-08 13:28阅读:50来源:国知局
用于芯棒表面抗硬质加工处理的喷涂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芯棒加工领域,涉及芯棒表面处理技术,尤其是一种用于芯棒表面抗硬质加工处理的喷涂装置。


背景技术:

2.芯棒属于长轴工件,是无缝钢管生产中的变形工具,长度较长,并且是在高温、高压的极恶劣条件下使用的工件,因此要求较高加工技术。为了提高芯棒在使用过程中的耐磨、耐压性,需要对芯棒表面进行抗硬质加工处理,在芯棒表面的抗硬质加工处理中,需要要求芯棒表层在热应力和压力的作用下不变形、不脱落,通常需要对芯棒表面进行喷涂处理以达到较高的技术参数要求标准。
3.喷涂处理主要是通过溶液在通电正负电极的迁移下在芯棒表面形成涂膜以实现抗硬质的加工工艺,现有的喷涂设备比较传统,分流效果差,使用过程中存在喷涂不均匀及溶液槽易堵塞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设计科学合理、结构使用高效,可以有效满足芯棒表面喷涂处理的用于芯棒表面抗硬质加工处理的喷涂装置。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一种用于芯棒表面抗硬质加工处理的喷涂装置,包括箱本体,在箱本体内设置有若干喷涂液入口,在每个喷涂液入口上端连接电喷阴极,每个喷涂液入口下端连接缓冲管,在缓冲管的下端连接喷涂管。
7.而且,在喷涂管上设置有若干蜂窝通孔。
8.而且,在所述箱本体两端的芯棒入口与出口处均设置有密封橡胶圈。
9.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0.本实用新型设计科学合理,与传统的芯棒喷涂装置相比将单一的喷涂液入口创新改成若干喷涂液入口,且在每个喷涂液入口下端连接缓冲管,减小单一喷涂液入口喷涂液流量大易堵塞的问题,更将喷涂管设置成蜂窝通孔结构,有利于喷涂液的均匀分布,有效提高喷涂效率;另外,在箱本体两端的芯棒入口与出口处均设置有密封橡胶圈,有效避免喷涂液泄漏的问题,绿色环保,是一种高效环保的芯棒表面抗硬质处理加工装置。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局部剖);
12.图2为图1中a部局部放大图;
13.图3为图1的俯视图;
14.图4为图2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
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6.一种用于芯棒表面抗硬质加工处理的喷涂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箱本体6,在箱本体内设置有若干喷涂液入口2,在每个喷涂液入口上端连接电喷阴极1,每个喷涂液入口下端连接缓冲管3,在缓冲管的下端连接喷涂管,如图2所示,在喷涂管上设置有若干蜂窝通孔5

1。
17.如图3所示,在所述箱本体两端的芯棒入口与出口处均设置有密封橡胶圈4。
18.如图4,使用时将芯棒7从箱本体的入口传送入,从出口传出,本实用新型与传统的芯棒喷涂装置相比将单一的喷涂液入口创新改成若干喷涂液入口,且在每个喷涂液入口下端连接缓冲管,减小单一喷涂液入口喷涂液流量大易堵塞的问题,更将喷涂管设置成蜂窝通孔结构,有利于喷涂液的均匀分布,有效提高喷涂效率。
19.另外,在箱本体两端的芯棒入口与出口处均设置有密封橡胶圈,有效避免喷涂液泄漏的问题,绿色环保。
20.尽管为说明目的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和附图,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及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各种替换、变化和修改都是可能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局限于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芯棒表面抗硬质加工处理的喷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本体,在箱本体内设置有若干喷涂液入口,在每个喷涂液入口上端连接电喷阴极,每个喷涂液入口下端连接缓冲管,在缓冲管的下端连接喷涂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芯棒表面抗硬质加工处理的喷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喷涂管上设置有若干蜂窝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芯棒表面抗硬质加工处理的喷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箱本体两端的芯棒入口与出口处均设置有密封橡胶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芯棒表面抗硬质加工处理的喷涂装置,包括箱本体,在箱本体内设置有若干喷涂液入口,在每个喷涂液入口上端连接电喷阴极,每个喷涂液入口下端连接缓冲管,在缓冲管的下端连接喷涂管。本实用新型设计科学合理,与传统的芯棒喷涂装置相比将单一的喷涂液入口创新改成若干喷涂液入口,且在每个喷涂液入口下端连接缓冲管,减小单一喷涂液入口喷涂液流量大易堵塞的问题,更将喷涂管设置成蜂窝通孔结构,有利于喷涂液的均匀分布,有效提高喷涂效率;另外,在箱本体两端的芯棒入口与出口处均设置有密封橡胶圈,有效避免喷涂液泄漏的问题,绿色环保,是一种高效环保的芯棒表面抗硬质处理加工装置。芯棒表面抗硬质处理加工装置。芯棒表面抗硬质处理加工装置。


技术研发人员:黄平 刘海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滨海龙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06
技术公布日:2021/1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