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木马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14539阅读:10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行进木马的制作方法
本创作系关于一种行进木马,特别是该木马可行进及转向,且生动有趣,极具趣味性及教育性。
按,习知木马之技术手段早为人们所熟知,该木马系利用使用者之重心前后偏移及惯性作用而产生前倾、后仰动作,藉以模仿马匹奔跑动作。惟习知木马仅能于原地动作而无法进行,其一再重复之摇摆动作,久之令人感到单调,缺乏动感。针对习用木马之缺点所为之改良设计,如装设轮子于木马底部,藉电动马达驱动该轮子使木马前进者,然而,该改良设计之构造过于复杂,且重量增加,不便携带,对儿童使用上而言,既不易操作且安全性不佳。
为增加木马之真实性及趣味性之相关技术中,如申请号码台湾第75210363号国内专利申请案,揭示一种可行进及转弯之木马,其技术系于习用木马之二前腿处分别装设一活动脚及一脚踏板操纵杆杆,其中各该脚踏板控制各该活动脚,使木马前后摇摆时得以被该活动脚顶高而悬空前进以及转弯,各该活动脚之前进方式如同手拐杖一般骑乘者将受到上下振动而不适。
当该木马后仰时,各该活动脚离地或略触地面,而由弹簧拉回原位,并无前进效果,且其前进需顶高、悬空十分费力其动作有如独脚人挟持一双拐杖鼎地悬空倾进实缺生动及趣味转弯时使用者需踩踏该脚踏板惟时有踩踏不到或误踏现象显然其转动作上亦非方便者。
申请人有 于习用及上述木马使用上之种种不便,乃苦思细索积极研究,加以从事多年之娱乐用品设计、制造经验,并经不断之试验改良,终于发展出本创作。
本创作之目的在提供一种行进木马,该木马重量轻、结构简单且易于操作。
本创作之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行进木马,该木马之底部前后端具有若干步行装置及转向装置,可由木马头部控制行进、转向或原地摇摆,如同拉缰绳动作一般,较具真实感且前进功效确实,无论前倾或后仰可圆顺撑划前进,极为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性且安全性佳。
有关本创作为达成上述及其他目的,其所采用之技术手段、元件及其功效,兹取一具体实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


图1系本创作之立体外见图。
图2系局部立体图,揭示该步行装置之配置情形。
图3系部分立体图。揭示该握棒、轴杆及弹簧片之配置情形。
图4系本创作之侧视图,揭示该木马前倾行进情形。
图5系对应于图4,揭示该木马后仰情形。
图6系图解说明本创作之行进位移情形。
请参见各图式,本创作之木马1包含一主体10、一对固接于该主体10足部弧形板11、若干横向枢设于各该弧形板11上之步行装置12及一对用以拉引各该步行装置12之转向装置13。以下详细说明本创作之构造及其功能。
参见图1及图3,该主体10呈马状,其内部形成预定空间。该主体10头部两侧各设有一长孔14及一穿入各该长孔14之握棒15;各该握棒15近中段处设有一枢孔16,各该枢孔16分别由一固接于该主体10头部内壁之连杆17穿入,各该握棒15得以各该连杆17为心轴而转动。各该握棒15分别由二弧形弹簧片18、19夹持,其中该二弹簧片18、19之两端共同固定于该主体10内侧,二弹簧片18,19之间形成若干概呈圆形之预定空间,供各该握棒15穿入。当各该握棒15之外侧段,即伸出该主体10外者被向后按握时,各该握棒15之内侧段即沿该二弹簧片18、19间移动并卡入各该圆形空间内,使各该握棒15得以定位。
参见图1及图2,该对弧形板11系固接于该主体10两侧足部各该弧形板11顶面近前、后端处分别钉设一狭长片20,各该狭长片20上横向具有一概呈半圆筒状之凸起21。各该弧形板11上对应该凸起21处设一半筒状凹槽22,藉以夹设该步行装置12。各该弧形板11外侧面近前后端处固设有具适当强度之止动栓23,用以挡阻该步行装置12,而其内侧面枢设若干滚轴24(ROLLER)各该滚轴24上备有一环状槽24A,供该转向装置13之绳具31定位及固定张力。
参见图2,该步行装置12架设于该对弧形板11上,系由一承臂25及一对分别枢接于该承臂25两端之矩形块26组成其中该承臂25呈倒U字形,其水平段架设于该弧形板11之凹槽22内,并由该狭长片20盖合,使该承臂25得以枢设于各该弧形板11之前、后侧。各该矩形块26系金属制成以增加其惯性,其顶部固设二枢耳27,藉穿入一销28而接设于该承臂25之垂直段;各该矩形块26底部贴设一矩形橡胶片29,该橡胶片29具适当之弹性,其底面形成颗粒状,藉以增加该矩形块26着地时之稳定性及摩擦力,防止滑动摩擦再生。
各该步行装置12静止时,其承臂25,系受各该止动栓23挡阻,使承臂25中心垂直线于水平线之夹角得以保持略大于90°。当木马前倾或后仰时,藉各该步行装置12之撑顶,该木马1可做步行前进且不致后退。
参见图1及图2,该对转向装置13系设于各该弧形板11之内侧面,分别具有一设于该弧形板11内侧前端之弹簧30及一绳具31;其中该弹簧30以一端固定于弧形板11,另端接设绳具31该绳具31上紧接钩具32,用以钩住各该承臂25之垂直段,并向后延伸穿入该主体10内部,其另端紧于该握棒15之内侧段,该绳具31系藉各该滚轴24之顶张而保持其张力。
当使用者同时按握该对棒15时,藉该绳具31同步拉钩各该步行装置12同时向后升高,因此,使用者可骑乘该木马1做前后摇摆运动;若使用者前推该握棒15,该弹簧30即藉其弹性命该步行装置12及该绳具31恢复原位。
参见图4至图6,若使用骑乘该木马1且不按握该对握棒15,当该木马1摇摆前倾,使该前端之步行装置12着地,此时,该木马1以该前端之步行装置12为支撑,并因反作用力而向前撑移,使各该承臂25呈较大幅度倾斜,其动作如同撑划行进。当该木马1后仰时,各该后端之步行装置12着地,使该木马1得支撑,各该步行装置12底部贴紧地面不滑移,而其承臂25因反作用力而向后倾斜及顶撑木马1向前,因此,该木马1后仰时藉步行装置12顶撑而前移。
使用者骑乘且摇摆该木马1时,若其仅按握一握棒15,例如该右侧者,则右侧之各该步行装置12被拉钩异高而离地,即该木马1之右侧系以该弧形板11为支点,而该木马1左侧则可藉左侧之各该步行装置12前进,因此,该木马1得以向右转。同理,若使用仅按握左侧之握棒15,则该木马1可向左转,此种动作如同拉缰绳(REIN)以控制马转向,藉以增加其真实性及趣味性。
综上所述,本创作行进木马不仅结构简单、易于携带,且操作方便、安全性佳,更可于木马前后摇摆时做出行进、转弯动作,其实用性应已母庸置疑,况且本案所揭示之技术手段未见于习知者,并确有增进功效之事实,具已合乎新颖性及进步性规定,受依法提出申请。惟本案上述所学实例仅为说明方便而学,当不能以之限制其基本意义即大凡依下列申请专利范围所为之各种交换设计,均应包含于本案之请求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行进木马,其中包括一主体,其内部形成预定空间,颈部两侧各设有一长孔及一穿入各该长孔之握棒,用以控制该木马行进及转向;一对弧形板,固接于该主体之足部;若干步行装置,枢设于各该弧形板上近前、后端处,用以撑划该木马行进;及一对转向装置,分别设于各该步行装置离地;当该木马前后摇摆时,藉各该步行装置着地以顶撑该木马做向前滑移,同时利用各该转向装置控制该木马转向。
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行进木马,其中各该握棒近中段处设有枢孔,并由一固接于该主体颈部内之连杆穿入;各该握棒末段由二弧形弹簧片夹持,该二弹簧片之两端共同固定于该主体内壁,其间形成若干概呈圆形且得以供各该握棒定位之预定空间。
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行进木马,其中各该弧形板顶面近前、后端处分别固设有狭长片,各该狭长片上形成一横向且概呈半圆筒状之凸起,各该弧形板上对应各该凸起设有半筒状凹槽。
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行进木马,其中各该弧形板外侧面于各该步行装置之前侧处固设具适当强度之止动栓,其内侧面枢设若干滚轴,各该滚轴上借有环状槽。
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行进木马,其中各该步行装置系由一承臂及一对分别枢接于该承臂两端之矩形块所组成。
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之行进木马,其中该承臂呈倒U字形其水平段架设于该弧形板之凹槽内,并由该狭长片盖合;各该矩形块系重物制成,其顶部固设二枢耳,藉穿入一销而接设于该承臂之垂直段。
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之行进木马,其中各该矩形块底部贴一矩形橡胶片,该橡胶片具适当弹性,其底面形成颗粒状。
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行进木马,其中各该转向装置具有一设于各该弧形板内侧前端之弹簧及一绳具;该弹簧以一端固定于各该弧形板,另端接设该绳具;各该绳具上紧接钩具,用以钩拉各该承臂之垂直段,且向后伸入该主体内,其另端接设于各该握棒之末端;该绳具系藉各该滚轴之顶紧而保持其张力。
全文摘要
一种行进木马,具有一主体,用以控制该木马转向;一对弧形板,固接于该主体底部;若干枢设于该对弧形板近前、后端之步行装置;一对设于各该弧形板内侧面之转向装置,用以拉引各该步行装置离地当该木马前后摇摆时,藉各该步行装置着地以顶撑该木马前移,并藉各该转向装置使该木马可做原地摇摆或转向。
文档编号B01D53/14GK1049293SQ89106178
公开日1991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1989年8月5日 优先权日1989年8月5日
发明者陈庆洲 申请人:陈庆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