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玻璃熔炉的膜富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15132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於玻璃熔炉的膜富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由富氧膜产生富氧空气,用在玻璃熔炉上的装置,属于强化燃烧的一种设备。
生产玻璃制品的核心设备是熔化玻璃液的熔炉,用的燃料一般是油或煤气,直接与普通空气混合燃烧。这种设备和生产方法耗能很高,我国单耗是每公斤玻璃常大于2000大卡,而热利用率只有20~30%,对环境还造成较重的污染。因此,世界各国都在研究改进玻璃熔炉的设备和生产方法。使用富氧空气就是一个重要途径。
我国从1983年开始着手开发膜富氧技术,1987年,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制成功LTV-PS富氧膜组件。其原理是在聚砜多孔支撑膜上涂复LTV富氧膜,当膜的两面有压力差时,空气穿过复合膜,穿过膜的一面收集起来的空气含氧量相对提高,没有穿过富氧膜的空气含氧量下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应用已经成熟的膜富氧技术,设计和制造出一种装置,用在玻璃熔炉上,有利于节约燃料,提高单位熔池的熔化率,还可以减少烟气的污染。
以上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图1是适用于玻璃熔炉上的富氧空气发生器,即膜富氧装置。它有一个横卧圆筒作主体〔2〕,上有净化空气导入管〔1〕。空气由外圆向内圆渗透,富氧膜组件〔3〕作成圆筒状,让空气尽量多地穿过去,向圆心方向集中。最内层圆筒是富氧空气收集管〔6〕,实际上就是一根带许多小眼的钢管,将气体收集起来,从中心导出管〔5〕引出去。没有穿进中心导出管的空气,含氮高,含氧量下降,分布在外圈,作为尾气,由导出管〔4〕排出去。
氧化膜组件〔3〕由三层物质合在一起所构成。图2是氧化膜组件〔3〕的展开放大图,分为〔A〕、〔B〕、〔C〕三层。〔A〕是最外层,为一种无纺布,起保护稳定作用;〔C〕是内层,为聚砜多孔支撑膜,“聚砜”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在这里也是起支架作用;真正起作用的是在〔C〕上涂复的LTV富氧膜〔B〕,其主要成分是二甲基硅氧烷,这层膜的厚度只有0.2毫米左右。产生富氧的原理是利用高分子薄膜对氧气、氮气选择性透过的特性,即透过氧气多,透过氮气少。这种透过气体的特性称为薄膜的透气性,属于高分子薄膜重要的物理特性。一旦膜的两边有较大的压差,就可以将空气分离成富氧和富氮两部份,从而加以利用。有关部门研究的结果,空气富氧度可达29~30%以上,我们用在这里选用的指标是23~29%。
为使膜富氧装置很好地在生产中使用,应根据鼓风量选择一个或多个并联,然后再串联在送风系统中,如图3所示。膜富氧装置的前面需要配置空气净化塔,除去空气中的尘土和油类等杂质,以免堵塞富氧膜或起化学变化,使之不在短时期内失效。膜富氧装置的后面,最好利用熔炉蓄热室墙散出来的热量对富氧空气进行预热,以便更有效地助燃,进一步提高热效率。
下面再对附图进一步说明。
图1、膜富氧装置结构图图2、膜富氧组件展开放大图图3、膜富氧装置实用系统图实施例1重油玻璃熔炉熔池面积为45.9米2,熔化率1.8吨/米2·天,每天出料82~83吨,每吨玻璃耗油150~160公斤。富氧发生器由4个组件并联,外壳采用φ108×4毫米的无缝钢管,长1000毫米。
权利要求1.一种由富氧膜产生富氧空气,即膜富氧技术用于玻璃熔炉上的装置,包括空气导入管[1]、壳体[2]、富氧膜组件[3]、尾气导出管[4]、富氧空气导出管[5]、富氧收集管[6]等,其特征是富氧产生装置呈园筒形结构,中心的富氧空气有导管引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富氧装置,其特征是富氧膜组件〔3〕系三层合一,即无纺布〔A〕、LTV富氧膜(主要成份二甲基硅氧烷)〔B〕、和聚砜多孔支撑膜〔C〕叠在一起,生成的富氧空气含量23~29%。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富氧装置,其特征是富氧膜技术的组装结构为先并联,然后再串接在送风系统中,富氧膜装置前连接一个空气净化塔。
专利摘要一种由富氧膜产生富氧空气用于玻璃熔炉上的装置,采用圆筒形结构,让空气由外圆向中心集中,再由导管引出去。空气穿过聚砜多孔支撑膜、涂覆LTV富氧膜,从而得到富氧空气,送入玻璃熔炉助燃。这种装置可以节约燃料,提高熔化率。
文档编号B01D53/22GK2091861SQ9020618
公开日1992年1月1日 申请日期1990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1990年5月14日
发明者卫德沛, 赵宝泉 申请人:北京玻璃六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