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类中药材超微粉体的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79836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植物类中药材超微粉体的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兽用中药材超微粉体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将含糖类丰富的植物类中药材超微粉体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0002]植物类中药材是各类天然中草药经过干燥后的综合,含有纤维、木质素、淀粉和糖类等复杂成分。通过超微粉碎破壁技术,能将植物类中药材内部干枯的细胞壁粉碎,直接用于配方,不必煎煮,可大大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有效提高其药用价值。与中药传统处理方法相比,超微粉碎破壁技术可使中药材的某些有效成分得以最大限度的保留,能减少中药材的用量,间接减少药材的采掘,使中药制剂化程度得到显著提高,节约宝贵的中药资源,有利于保护中草药资源和生态环境。该技术既保持了中药传统方剂能适应辩证论治、随症加减的优点,又克服了其煎煮麻烦、服用不变的缺点;不仅具有高效免煎、节省药材、便于配伍、质量可控、方便卫生、原汁原味的优点,还能改善中药材制剂的均匀度,增加中药材粉末的细度,提高药物的有效成分含量及其在机体内的释放速度,增强药物的疗效。
[0003]一般的植物类中药材都易实现超微粉碎,而含糖类物质丰富的中药材是众多中药材中的一类特殊品种。这类含糖类物质丰富的中药材在粉碎时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I)常温粉碎过程中细胞破裂使得胞内大量糖类物质散发出来,中药材粉末粘结成块,造成粉碎机内部粘附,粉碎过程难以进行;(2)药粉粒径达不到超微粉碎要求的1-75 μπι范围;(3)中药材粉末缺乏均匀度,有效成分释放不充分,影响中药的疗效;(4)粉碎时间长,易导致重金属超标;(5)含糖类物质丰富的中药材要实现超微粉碎,一般需要在低温条件下进行,而低温粉碎时,增加电力能耗,提高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糖类物质丰富的中药材超微粉体的加工工艺,该工艺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含糖类物质丰富的中药材粉碎时的粘结、粒径达不到要求、缺乏均匀度、重金属超标以及尚生广成本等冋题。
[0005]实现本发明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植物类中药材超微粉体的加工工艺,步骤如下:先将含糖类物质丰富的植物类中药材和艾叶粉碎成20?80目的最粗粉,所述的含糖类物质丰富的植物类中药材包括:生地黄、麦冬、天冬、党参、肉苁蓉、黄精,然后按照药材最粗粉:艾叶最粗粉1:0.2?1:1的重量比例将药材最粗粉和艾叶最粗粉混合,再采用超微粉碎设备,介质体积填充率60%?80%,在常温状态下粉碎15?45分钟成为超微粉体,超微粉体中粉体粒径D5tl^ 35 μπι,D90^ 75 μ m,细胞破壁率不低于90 %。
[0007]生地黄最粗粉与艾叶最粗粉的重量比例为1:0.4?1:0.9,在常温下粉碎20?35分钟。
[0008]麦冬最粗粉与艾叶最粗粉的重量比例为1:0.2?1:0.8,在常温下粉碎25?45分钟。
[0009]天冬最粗粉与艾叶最粗粉的重量比例为1:0.4?1:1,在常温下粉碎15?25分钟。
[0010]党参最粗粉与艾叶最粗粉的重量比例为1:0.3?1:1,在常温下粉碎15?30分钟。
[0011]肉苁蓉最粗粉与艾叶最粗粉的重量比例为1:0.3?1:0.8,在常温下粉碎20?30分钟。
[0012]黄精最粗粉与艾叶最粗粉的重量比例为1:0.2?1:1,在常温下粉碎25?45分钟。
[0013]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含糖类物质丰富的植物类中药材常温下难以粉碎的问题,选择加入适当的艾叶作为粉碎助剂,解决含糖类物质丰富的植物类中药材难以粉碎的技术问题。艾叶作为植物叶类中药材,含糖类物质少,植物纤维丰富,具有独特的药性和药理作用,可用于中兽药多种方剂。艾叶的加入可吸附糖类物质,避免中药粉体粘结成块,减少粉碎机内部粘附,可使得超微粉碎过程顺利进行,且常温条件下进行粉碎,减少了低温粉碎时的能耗,降低了生产成本。根据需要,进行合理的配比,粉碎出来的中药材混合粉体可直接用于中兽药方剂配伍。采用该技术可使含糖类物质丰富的植物类中药材细胞破壁率达90%以上,促进了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和吸收,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且能够缩短粉碎时间,减少中药材各活性成分的破坏,避免长时间的粉碎带来的重金属超标和高生产成本的冋题。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具体的说明,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15]实施例1
[0016]本实施例中,先将生地黄和艾叶粉碎成20?80目的最粗粉,然后按照生地黄最粗粉:艾叶最粗粉1:0.4的重量比例将生地黄最粗粉和艾叶最粗粉混合,再采用超微粉碎设备,中药材含水率< 6 %,介质体积填充率60 %?80 %,在常温状态下粉碎35分钟成为超微粉体,超微粉体中粉体粒径D5tl彡35 μm,D9tlS 75 μm,(D 5(l彡35 μπι表示粒径彡35 μπι的中药材颗粒达到50%以上,D90^ 75 μm表示粒径彡75 μπι的中药材颗粒达到90%以上),细胞破壁率不低于90%。
[0017]实施例2
[0018]本实施例中,先将麦冬和艾叶粉碎成20?80目的最粗粉,然后按照麦冬最粗粉:艾叶最粗粉1:0.3的重量比例将麦冬最粗粉和艾叶最粗粉混合,再采用超微粉碎设备,中药材含水率< 6 %,介质体积填充率60 %?80 %,在常温状态下粉碎40分钟成为超微粉体,超微粉体中粉体粒径D5tlS 35 μπι, D 9。彡75 μm,细胞破壁率不低于90%。
[0019]实施例3
[0020]本实施例中,先将天冬和艾叶粉碎成20?80目的最粗粉,然后按照天冬最粗粉:艾叶最粗粉1:0.5的重量比例将天冬最粗粉和艾叶最粗粉混合,再采用超微粉碎设备,中药材含水率< 6%,介质体积填充率60%?80%,在常温状态下粉碎15分钟成为超微粉体,超微粉体中粉体粒径D5tlS 35 μ m,D 9。彡75 μ m,细胞破壁率不低于90%。
[0021]实施例4
[0022]本实施例中,先将党参和艾叶粉碎成20?80目的最粗粉,然后按照党参最粗粉:艾叶最粗粉1:0.6的重量比例将党参最粗粉和艾叶最粗粉混合,再采用超微粉碎设备,中药材含水率< 6 %,介质体积填充率60 %?80 %,在常温状态下粉碎20分钟成为超微粉体,超微粉体中粉体粒径D5tlS 35 μ m,D 9。彡75 μ m,细胞破壁率不低于90%。
[0023]实施例5
[0024]本实施例中,先将肉苁蓉和艾叶粉碎成20?80目的最粗粉,然后按照肉苁蓉最粗粉:艾叶最粗粉1:0.8的重量比例将肉苁蓉最粗粉和艾叶最粗粉混合,再采用超微粉碎设备,中药材含水率< 6 %,介质体积填充率60 %?80 %,在常温状态下粉碎20分钟成为超微粉体,超微粉体中粉体粒径D5tl彡35 μ m,D 9Q彡75 μ m,细胞破壁率不低于90%。
[0025]实施例6
[0026]本实施例中,先将黄精和艾叶粉碎成20?80目的最粗粉,然后按照黄精最粗粉:艾叶最粗粉1:1的重量比例将黄精最粗粉和艾叶最粗粉混合,再采用超微粉碎设备,中药材含水率< 6 %,介质体积填充率60 %?80 %,在常温状态下粉碎25分钟成为超微粉体,超微粉体中粉体粒径D5tlS 35 μ m,D 9。彡75 μ m,细胞破壁率不低于90%。
【主权项】
1.一种植物类中药材超微粉体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先将含糖类物质丰富的植物类中药材和艾叶粉碎成20?80目的最粗粉,所述的含糖类物质丰富的植物类中药材包括:生地黄、麦冬、天冬、党参、肉苁蓉、黄精,然后按照药材最粗粉:艾叶最粗粉1:0.2?1:1的重量比例将药材最粗粉和艾叶最粗粉混合,再采用超微粉碎设备,介质体积填充率60%?80%,在常温状态下粉碎15?45分钟成为超微粉体,超微粉体中粉体粒径D5。彡35 μ m,D 90^Ξ 75 μ m,细胞破壁率不低于90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类中药材超微粉体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生地黄最粗粉与艾叶最粗粉的重量比例为1:0.4?1:0.9,在常温下粉碎20?35分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类中药材超微粉体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麦冬最粗粉与艾叶最粗粉的重量比例为1:0.2?1:0.8,在常温下粉碎25?45分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类中药材超微粉体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天冬最粗粉与艾叶最粗粉的重量比例为1:0.4?1:1,在常温下粉碎15?25分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类中药材超微粉体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党参最粗粉与艾叶最粗粉的重量比例为1:0.3?1:1,在常温下粉碎15?30分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类中药材超微粉体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肉苁蓉最粗粉与艾叶最粗粉的重量比例为1:0.3?1:0.8,在常温下粉碎20?30分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类中药材超微粉体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黄精最粗粉与艾叶最粗粉的重量比例为1:0.2?1:1,在常温下粉碎25?45分钟。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植物类中药材超微粉体的加工工艺,步骤如下:先将含糖类物质丰富的植物类中药材和艾叶粉碎成20~80目的最粗粉,所述的含糖类物质丰富的植物类中药材包括:生地黄、麦冬、天冬、党参、肉苁蓉、黄精,然后按照药材最粗粉:艾叶最粗粉1:0.2~1:1的重量比例将药材最粗粉和艾叶最粗粉混合,再采用超微粉碎设备,介质体积填充率60%~80%,在常温状态下粉碎15~45分钟成为超微粉体,超微粉体中粉体粒径D50≤35μm,D90≤75μm,细胞破壁率不低于90%。该工艺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含糖类物质丰富的中药材粉碎时的粘结、粒径达不到要求、缺乏均匀度、重金属超标以及高生产成本等问题。
【IPC分类】B02C19-00
【公开号】CN104801410
【申请号】CN201510214546
【发明人】孙国平, 赵青松, 范博文, 吴正荣, 陈义杰
【申请人】湖北博大高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公开日】2015年7月29日
【申请日】2015年4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