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气体水分自动分离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制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气体水分自动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已成为医疗机构用氧的新选择,因其较传统的供氧方式(瓶装氧和液氧)具有不可比拟的综合优势,目前正成为现代医院的新一代医用氧源。所述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是以沸石分子筛为吸附剂,以空气为原料,在常温低压的条件下,利用沸石分子筛加压时对空气中的氮气(吸附质)的吸附容量增加,减压时对空气中的氮气(吸附质)的吸附容量减少的特征,形成加压吸附,减压解吸的快速循环过程,使空气中的氧和氮气得以分离,从而制造出符合国家标准的医用氧气,氧气浓度高达90%以上。然而,目前市场在用的分子筛制氧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所制备的氧气浓度普遍达不到医用氧标准,氧气浓度下降的原因主要是过高水分随气体进入制氧机,而沸石分子筛的极性对水分具有很强的吸附力和亲和力,大量的水分导致沸石分子筛粉化和性能降低,久而久之使制氧效率和氧气产品质量下降,出现氧气浓度达不到医用氧标准。
【发明内容】
[0003]有鉴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存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新型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气体水分自动分离装置。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5]本发明的新型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气体水分自动分离装置,包括设置在制氧设备上的控制系统模块、气体水分传感器、数据处理器和水分过滤器;所述水分过滤器一侧设置有进气接口,另一侧设置有出气接口,所述出气接口与制氧机进气管相连接;所述气体水分传感器安装设置于所述水分过滤器底部的排污口处,所述排污口上设置有排污阀;所述气体水分传感器、排污阀各引出一根电极连线,两根电极连线均与控制系统模块、数据处理器相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水分过滤器的进气接口和出气接口分别与气体管路接口、制氧机进气管螺牙紧固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水分过滤器包括外壳部件、内壳部件和排污阀;所述排污阀设置于气体水分传感器下方;所述内壳部件设置于外壳部件内;所述外壳部件呈U型设置。
[0008]进一步的,所述内壳部件包括与外壳部件相固定的固定件和水分隔离层;所述水分隔离层呈U型设置。
[0009]进一步的,所述水分隔离层的U型两端口部分别与固定件、外壳部件可拆卸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水分隔离层内外两侧各设有一块圆状微孔不锈钢板,两块大小不一的圆状微孔不锈钢板之间采用棉絮纤维或PRC发泡材料紧固缠绕,U型水分隔离层顶端和底端分别用PRC塑板卡固,水分隔离层的U型顶端设有外牙接口,以便于U型水分隔离层的拆卸和更换。
[0011]进一步的,所述外壳部件与排污阀采用螺牙紧固相连接,排污口与排污管采用卡式连接。
[00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1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线运行的能够实时监测、拦截、排放的气体水分自动分离装置,本分离装置有效保护了制氧机内分子筛的性能以及延长了分子筛的使用寿命,并且具有结构简单、效果可靠、成本低廉、保养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发明新型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气体水分自动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气体管路接口I;进气接口2;外牙接口3;制氧机进气管4;水分隔离层5;外壳部件6;固定件7;出气接口 8;气体水分传感器9;排污阀1;排污管11;电极线12;电极线13;数据处理器14;控制系统模块15。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7]实施例
[0018]本发明的新型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气体水分自动分离装置,包括设置在制氧设备上的控制系统模块15、气体水分传感器9、数据处理器14和水分过滤器。
[0019]所述水分过滤器包括外壳部件6、内壳部件和排污阀10;所述排污阀10设置于气体水分传感器9下方;所述内壳部件设置于外壳部件6内;所述外壳部件6呈U型设置,以便于水分向底部集中形成压力;通过外壳部件6底部气体水分传感器9感应,将信号传递给数据处理器14,数据传送给控制系统模块15从而控制排污阀10的开启,水分由排污管11排出。
[0020]所述气体水分传感器9与排污阀10置于水分过滤器下端内部,并引出两条电极线,与数据处理器和控制系统模块实行电连接。气体水分传感器9引出的为电极线13,排污阀10引出的为电极线12。
[0021 ]所述水分过滤器一侧设置有进气接口 2,另一侧设置有出气接口 8,所述水分过滤器上端的进气接口 2和出气接口 8分别与制氧设备气体管路紧固连接而构成整体的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系统。所述进气接口2与气体管路接口 I螺牙紧固方式连接,所述出气接口8与制氧机进气管4螺牙紧固方式连接;所述气体水分传感器9安装设置于所述水分过滤器底部的排污口处,所述排污口上设置有排污阀10。
[0022]所述内壳部件包括与外壳部件相固定的固定件7和水分隔离层5;所述水分隔离层5呈U型设置;所述水分隔离层5的U型两端口部分别与固定件7、外壳部件6可拆卸连接。
[0023]所述水分隔离层5内外两侧各设有一块圆状微孔不锈钢板,两块大小不一的圆状微孔不锈钢板之间采用棉絮纤维或PRC发泡材料紧固缠绕,U型水分隔离层5顶端和底端分别用PRC塑板卡固,水分隔离层的U型顶端中心设有外牙接口 3,以便于U型水分隔离层5的拆卸和更换。所述U型水分隔离层5通过底部聚集作用,U型设计增强水分过滤能力,所聚集的水分在自身的重力和0.7-0.8mpa气体压力的作用下经排污口排出。
[0024]所述外壳部件6与排污阀10采用螺牙紧固相连接,排污口与排污管11采用卡式连接。
[0025]当制氧设备系统运行时,压缩空气通过进气接口2源源不断地进入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的气体水分自动分离装置,含水分的高压气体进入水分过滤器变为低压的气体流动,被设置在水分过滤器的U型水分隔离层5所拦截而聚集,随着水分不断的拦截和聚集,气体中水分在水分隔离层5形成液态水,由于液态水的重力和气体压力的作用,液态水向水分隔离层5下端汇集滴落到外壳部件6底部,气体水分传感器9将信号传输到数据处理器14,转换的水分数据显示在控制系统显示屏,控制系统模块15接到水分数据后指示放电打开排污阀10,液态水在自身重力和0.7-0.8MPa气体压力的作用下,向排污管11排放。而经水分隔离处理后的无水分气体向水分隔离层5的圆状空心空间流动,再经水分隔离层5顶部出口流出,气体最终由出气接口 8进入制氧机进气管路。
[0026]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主权项】
1.一种新型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气体水分自动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制氧设备上的控制系统模块、气体水分传感器、数据处理器和水分过滤器;所述水分过滤器一侧设置有进气接口,另一侧设置有出气接口,所述出气接口与制氧机进气管相连接;所述气体水分传感器安装设置于所述水分过滤器底部的排污口处,所述排污口上设置有排污阀;所述气体水分传感器、排污阀各引出一根电极连线,两根电极连线均与控制系统模块、数据处理器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气体水分自动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分过滤器的进气接口和出气接口分别与气体管路接口、制氧机进气管螺牙紧固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气体水分自动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分过滤器包括外壳部件、内壳部件和排污阀;所述排污阀设置于气体水分传感器下方;所述内壳部件设置于外壳部件内;所述外壳部件呈U型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气体水分自动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部件与排污阀采用螺牙紧固相连接,排污口与排污管采用卡式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气体水分自动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部件包括与外壳部件相固定的固定件和水分隔离层;所述水分隔离层呈U型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气体水分自动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分隔离层的U型两端口部分别与固定件、外壳部件可拆卸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新型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气体水分自动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分隔离层内外两侧各设有一块圆状微孔不锈钢板,两块大小不一的圆状微孔不锈钢板之间采用棉絮纤维或PRC发泡材料紧固缠绕,U型水分隔离层顶端和底端分别用PRC塑板卡固,水分隔离层的U型顶端设有外牙接口,以便于U型水分隔离层的拆卸和更换。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制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新型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气体水分自动分离装置,包括设置在制氧设备上的控制系统模块、气体水分传感器、数据处理器和水分过滤器;所述水分过滤器一侧设置有进气接口,另一侧设置有出气接口,所述出气接口与制氧机进气管相连接;所述气体水分传感器安装设置于所述水分过滤器底部的排污口处,所述排污口上设置有排污阀;所述气体水分传感器、排污阀各引出一根电极连线,两根电极连线均与控制系统模块、数据处理器相连接。本发明在制氧设备中设置了气体水分自动分离装置,使进入制氧机的气体水分得到有效分离与排放,保护了制氧机内分子筛的性能、延长了分子筛的使用寿命,制得的氧气符合医用氧的要求。
【IPC分类】B01D46/00, C01B13/02
【公开号】CN105536364
【申请号】CN201610066958
【发明人】张晓平
【申请人】广州市科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4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