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态胺互穿网络多孔氨基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文档序号:10695172阅读:6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固态胺互穿网络多孔氨基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态胺互穿网络多孔氨基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独特地将聚丙烯酸类直接引入多孔氨基树脂中制备得到互穿网络多孔氨基树脂,经进一步胺化处理,得到对CO2能实现物理与化学协同吸附的固态胺互穿网络多孔氨基树脂,从而显著提高吸附量。在制备互穿网络多孔氨基树脂的过程中无需加致孔剂、催化剂及引发剂等,直接在较低温度下溶剂热聚合而成,产品稳定性强,操作简单易行,可大量生产,且无不愉快气味及有毒气体产生,后处理简单,符合绿色生产理念;重要的是引入丙烯酸类后,其溶胀性较多孔氨基树脂大大增加,且直接用水即可快速溶胀,这也增加了胺化试剂的接枝量,实现了材料对CO2的物理与化学的协同高效吸附。
【专利说明】
一种固态胺互穿网络多孔氨基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材料合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固态胺互穿网络多孔氨基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0002]氨基树脂是含有氨基的化合物,如尿素、三聚氰胺与甲醛和醇类经缩聚而成的树脂的总称,其中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简称MF)是重要的氨基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是以三聚氰胺和甲醛为原料合成的一类含有刚性三嗪环和氮杂环结构的高综合性能高分子材料,近几年来,其相关研究与应用得到迅速发展,MF在药物附载、金属离子检测、多相催化及气体选择吸附等领域得到广泛运用,尤其在CO2气体吸附分离方面的应用更为显著。目前通常用模板法和溶剂热法制备多孔氨基树脂,用模板法制备的多孔氨基树脂比表面积较小(小于250 m2/g),而以溶剂热法制备的多孔氨基树脂,虽然比表面积有大幅提高,但是其制备条件苛刻,需高温长时间水热(170°C,72h),溶剂二甲基亚砜在高温下会分解生成甲醛以及二甲基硫等硫化物,产生的硫化物等有毒气体不仅会产生不愉快的气味,人体长期吸入也会造成极大伤害,而且使样品后处理复杂,不符合绿色生产的理念。再者虽然上述方法制备的多孔氨基树脂都对CO2表现出一定的吸附性能,但其是通过物理吸附实现的;据报道,物理吸附材料只有在低温下表现出良好的CO2吸附性能,且材料对CO2的选择性比较低,再加上水的存在能大大干扰材料对CO2的吸附,使现有的多孔氨基树脂还无法大规模用于烟道气中的C02吸附。
[0003]研究发现低交联的聚丙烯酸类聚合物由于其较好的溶胀性可以吸附自身重量几百倍的水,由此可见,材料要获得更大的吸附量必须具备一定的溶胀性。为此,研究者合成了一些低交联的含烷烃链的聚合物,当用有机溶剂进行溶胀时发现其吸附量得到极大的提高。但是这些可溶胀的材料不仅不是孔材料,且对溶胀时间及溶胀的有机物极性都有一定要求。由此可见,低温合成负载量大、高稳定性、具有丰富孔隙、可简单快速溶胀且溶胀性能好的多孔吸附材料是开发领域的一个挑战和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0004]互穿聚合物网络(IPN)是通过物理缠结不同性质或不同功能的聚合物而形成的一种有效的聚合物,由于其独特有效的兼容性可以很好地稳定聚合物,使其被广泛运用于增强橡胶、增韧塑料、阻尼材料、涂料及功能材料等领域。申请号为201510409083.4的发明专利“一种疏水/亲水性后交联互贯聚合物网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公开了通过悬浮聚合制得氯甲基化聚苯乙烯/聚甘油酯互贯聚合物网络,再通过Friedel-Crafts反应将第一网即氯甲基化聚苯乙烯交联,并将第二网即聚甘油酯胺化,即得一种同时具有疏水聚合物和亲水聚合物的后交联互贯聚合物网络,其可应用于选择性吸附水中的极性芳香性有机化合物,特别是对水中的水杨酸和/或对羟基苯甲酸选择性吸附明显。申请号为200810210453.1的发明专利“一种原位酯交换法制备的互穿网络及其应用”公开了烯类单体经聚合形成的聚合物骨架和羟基与硅氧烷形成的聚合物骨架共同构成互穿网络,可作为形状记忆材料使用,尤其适合于智能材料自动拆卸领域。申请号为201510500739.3的发明专利“一种互穿网络结构聚丙烯酸酯多元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公开了利用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氧化还原体系)与过氧化苯甲酰复配作为引发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与OP-1O复配作为乳化剂,二乙烯基苯或三烯基甲基三异氰脲酸酯作交联剂,采用平衡溶胀法制备互穿网络结构聚丙烯酸酯多元共聚物,制备得到的互穿网络结构聚丙烯酸酯多元共聚物作为发泡调节剂应用于低发泡PVC木塑复合材料,可以使PVC木塑复合材料具有较低的密度、较好的发泡性能、优异的力学性能及加工性。另外,研究发现二甲基亚砜在高温下会分解生成甲醛、水和二甲基硫等具有致孔作用的小分子物质,这些为低温制备出溶胀性能好且对CO2可实现物理与化学协同吸附的高稳定性高负载量的多孔氨基树脂提供了思路。但是,具体在酸性气体吸附材料领域内,目前尚未见有相关的研究和报道。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制备多孔材料需高温长时间水热,无法实现物理与化学协同吸附、多孔材料溶胀性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对CO2实现高效吸附的互穿网络多孔氨基树脂的简单、低温的制备方法,是以二甲基亚砜和低沸点溶剂为共溶剂,三聚氰胺和甲醛为聚合单体,在合成过程中直接把丙烯酰胺预聚体弓I入氨基树脂纳米孔内形成一种物理缠结的互穿网络结构,再经过胺化后即可制备得到了一种可快速溶胀且对CO2实现物理与化学协同高效吸附的固态胺互穿网络多孔氨基树脂材料。
[0006]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上述方法得到的固态胺互穿网络多孔氨基树脂材料。
[0007]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所述固态胺互穿网络多孔氨基树脂材料在高效吸附CO2等酸性气体方面的应用。
[0008]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固态胺互穿网络多孔氨基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1.将三聚氰胺和多聚甲醛加入到二甲基亚砜与低沸点溶剂的共溶剂体系中,形成三聚氰胺甲醛溶液,搅拌溶解获得三聚氰胺与多聚甲醛的预聚体;
52.将丙烯酸类单体溶于水,搅拌回流,获得丙烯酸类单体的预聚体;
53.将丙烯酸类单体的预聚体倒入三聚氰胺与多聚甲醛的预聚体,调节pH值为5.0?7.0,后在90?149°C下水热反应2?45h,反应后洗涤、烘干得互穿网络多孔氨基树脂;
54.将互穿网络多孔氨基树脂置于多胺试剂中进行胺化反应,即得固态胺互穿网络多孔氣基树脂。
[0009]优选地,步骤SI的具体步骤为:将三聚氰胺和多聚甲醛加入到二甲基亚砜与低沸点溶剂的共溶剂体系中,形成一定摩尔浓度的三聚氰胺甲醛溶液,在50?100°C,搅拌溶解,待溶液澄清后继续搅拌0.5?5h,得到三聚氰胺与甲醛的预聚体。
优选地,步骤S2的具体步骤为:将丙烯酸类单体溶于一定量的水溶剂(丙烯酸类单体的质量和水的体积的比例为1:1?20)中,在40?100 °C回流I?90min,获得丙烯酸类单体的预聚体。
[0010]优选地,步骤SI所述三聚氰胺和多聚甲醛的摩尔比为1:1?5,所述三聚氰胺和多聚甲醛的摩尔总数与共溶剂体系的体积的比例为I?5:1。
[0011]优选地,步骤S2所述丙烯酸类单体的质量和水的体积的比例为1:1?20。
[0012]优选地,步骤SI所述三聚氰胺与步骤S2所述丙烯酸类单体的摩尔比为1:0.1?4。
[0013]优选地,步骤SI所述三聚氰胺甲醛溶液的单体总浓度为I?5mmol/mL。
[0014]优选地,步骤SI所述二甲基亚楓与低沸点溶剂的体积比为I?4。
[0015]优选地,步骤SI所述低沸点溶剂选自水、乙醇、甲醇、I,4-二氧六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0016]优选地,步骤S2所述丙烯酸类单体为含有胺化活性位点且可自聚的单体;具体地,所述丙烯酸类单体选自丙烯酰胺或者丙烯酸甲酯。
[0017]优选地,步骤S3所述洗涤、烘干是将水热反应后的产物用丙酮、四氢呋喃和乙醇洗涤,然后在真空干燥箱中烘干,真空干燥温度为50?1000C,干燥时间为I?20h。
[0018]优选地,步骤S4所述胺化反应的条件为:互穿网络多孔氨基树脂的重量和多胺试剂的体积比例为1:1O?50,多胺试剂的浓度为5?80wt%,反应温度为90?130 °C,反应时间为2?12h;胺化反应使得互穿网络多孔氨基树脂中的丙烯酰胺与多胺试剂进行酰胺取代,反应结束后,水洗涤除去多余的多胺试剂,60°C烘箱真空干燥,得到终产物固态胺互穿网络多孔氣基树脂。
[0019]优选地,步骤S4所述多胺试剂选自乙二胺、二乙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四乙烯五胺或聚乙烯亚胺。
[0020]另外,优选地,步骤SI所述pH的调节是通过pH调节剂完成的。优选地,所述pH调节剂选自盐酸、硫酸、草酸、硼酸及醋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地,所述PH调节剂为盐酸。
[0021]另外,根据上述方法获得的固态胺互穿网络多孔氨基树脂,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2]上述固态胺互穿网络多孔氨基树脂在吸附和/或分离酸性气体方面的应用,也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3]优选地,所述酸性气体为C02。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固态胺互穿网络多孔氨基树脂的制备方法,独特地将丙烯酸类预聚体直接引入多孔氨基树脂中制备得到互穿网络多孔氨基树脂,经胺化处理,得到固态胺互穿网络多孔氨基树脂,实现材料对CO2的物理与化学协同吸附,从而显著提高吸附量。
[0025]本发明的方法在制备互穿网络多孔氨基树脂的过程中,无需加致孔剂、催化剂及引发剂等,直接在较低温度下溶剂热聚合而成,产品稳定性强,操作简单易行,可大量生产,且无不愉快气味及有毒气体产生,后处理简单,符合绿色生产理念。
[0026]另外,重要的是,在引入丙烯酸类后,其溶胀性较多孔氨基树脂大大增加,且直接用水即可快速溶胀,溶胀时间短,并不存在溶胀溶剂的选择,这也增加了胺化试剂的接枝量,从而提高材料对CO2的吸附量,不仅实现了材料对CO2的物理与化学的协同吸附,也达到了制备高吸附量材料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实施例1中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和互穿网络多孔氨基树脂(MF-1PN)溶胀性能对比。
[0028]图2是本实施例1中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和固态胺互穿网络多孔氨基树脂(MF-1PN-PEI)吸附性能对比。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内容,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对本发明方法、步骤、条件所作的修改或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若无特别说明,实施例中所用的实验方法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方法和技术,试剂或材料均为通过商业途径得到。
[0030]实施例1
1、制备固态胺互穿网络多孔氨基树脂,步骤如下:
(I)取三聚氰胺18mmoI,多聚甲醛45mmoI,将二者加入到20ml的二甲基亚砜(DMSO)和水的混合溶液(其中DMSO与H2O的体积比为3:1)中,形成单体总浓度为3.15mmo I /ml的三聚氰胺甲醛溶液,升温至80°C搅拌溶解。当溶液澄清后,继续搅拌lh,得到三聚氰胺与甲醛的预聚体,冷却至室温,备用。
[0031](2)取1.4g丙烯酰胺溶于5ml水中,于45°C搅拌回流lOmin,得到丙烯酰胺预聚体,冷却至室温备用;将丙烯酰胺预聚体倒入三聚氰胺与甲醛的预聚体中,后加入一定量的盐酸调节其PH至6,搅拌均匀后移入反应釜,升温至140°C水热反应20h。产品用丙酮、四氢呋喃和乙醇洗涤,然后在真空70°C干燥箱中烘干10h,得到丙烯酰胺/氨基树脂的互穿网络多孔氨基树脂(MF-1PN)。
[0032](3)取Ig IPN放入10%的30ml聚乙烯亚胺(PEI)水溶液中,于80°C回流6h后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至洗涤液呈中性,并在60°C下干燥至恒重,得终产物固态胺互穿网络多孔氨基树脂(MF-1PN-PEI)。
[0033]2、性能测定
(I)将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与本实施例的方法制得的互穿网络多孔氨基树脂(MF-1PN)溶胀性能作对比,实验分别取Ig MF与Ig MF-1PN置于等量的水中溶胀一段时间,可以看出MF-1PN的高度明显高于MF,表明MF-1PN的溶胀性能比MF的溶胀性能要好(如图1所示)。
[0034](2)将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与本实施例的方法制得的固态胺互穿网络多孔氨基树脂(MF-1PN-PEI)吸附性能作对比,实验过程为首先将0.5 g吸附剂在80°C下真空干燥12h,随后装入吸附柱(Φ = 1.3 cm)中,然后通入流速为30 mL/min的干燥氮气,保持30 min以除去吸附柱中的空气。紧接着将干燥的模拟气流(C02:3 mL/ min; N2:27 mL/min)引入柱中。使用气相色谱(Agilent 6820)测定CO2的出口浓度。
[0035]以此方法测出的MF的吸附容量为0.29mmo I /g,而MF-1PN-PEI的吸附容量达2.82mmol/g,是MF的10倍(如图2所示),说明提高材料的溶胀性能有益于胺化试剂的引入,实现材料对CO2的物理与化学协同吸附,从而提高其吸附量。
[0036]实施例2
1、制备固态胺互穿网络多孔氨基树脂,步骤如下:
(I)取三聚氰胺12mmol,多聚甲醛30mmol,将二者加入到20ml的二甲基亚砜(DMSO)和水的混合溶液(其中DMSO与H2O的体积比为3:1)中,形成单体总浓度为2.lmmol/ml的三聚氰胺甲醛溶液,升温至90°C搅拌溶解。当溶液澄清后,继续搅拌lh,得到三聚氰胺与甲醛的预聚体,冷却至室温,备用。
[0037](2)取1.(^丙烯酰胺溶于51111水中,于65°(:搅拌回流301^11,得到丙烯酰胺预聚体,冷却至室温备用;将丙烯酰胺预聚体倒入三聚氰胺与甲醛的预聚体中,后加入一定量的盐酸调节其pH至6.5,搅拌均匀后移入反应釜,升温至140 0C水热20h。产品用丙酮、四氢呋喃和乙醇洗涤,然后在真空70°C干燥箱中烘10h,得到丙烯酰胺/氨基树脂的互穿网络多孔氨基树脂(MF-1PN)。
[0038](3)取Ig IPN放入10%的30ml PEI水溶液中,于80°C回流6h后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至洗涤液呈中性,并在60°C下干燥至恒重,得终产物固态胺互穿网络多孔氨基树脂(MF-1PN-PED0
[0039]2、性能测定结果显示,与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相比,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固态胺互穿网络多孔氨基树脂(MF-1PN-PEI)对CO2的吸附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
[0040]实施例3
1、制备固态胺互穿网络多孔氨基树脂,步骤如下:
(I)取三聚氰胺16mmoI,多聚甲醛40mmoI,将二者加入到20ml的二甲基亚砜(DMSO)和水的混合溶液(其中DMSO与H2O的体积比为3:1)中,形成单体总浓度为2.8mmol/ml的三聚氰胺甲醛溶液,升温至90°C搅拌溶解。当溶液澄清后,继续搅拌lh,得到三聚氰胺与甲醛的预聚体,冷却至室温,备用。
[0041 ] (2)取1.8g丙烯酰胺溶于5ml水中,于55°C搅拌回流60min,得到丙烯酰胺预聚体,冷却至室温备用;将丙烯酰胺预聚体倒入三聚氰胺与甲醛的预聚体中,后加入一定量的盐酸调节其PH至7.0,搅拌均匀后移入反应釜,升温至140°C水热20h。产品用丙酮、四氢呋喃和乙醇洗涤,然后在真空70°C干燥箱中烘10h,得到丙烯酰胺/氨基树脂的互穿网络氨基树脂(MF-1PN)。
[0042](3)取Ig IPN放入5%的30ml PEI水溶液中,于100°C回流1h后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至洗涤液呈中性,并在60°C下干燥至恒重,得终产物固态胺互穿网络多孔氨基树脂(MF-1PN-PED0
[0043]2、性能测定结果显示,与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相比,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固态胺互穿网络多孔氨基树脂(MF-1PN-PEI)对CO2的吸附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
[0044]实施例4
1、制备固态胺互穿网络多孔氨基树脂,步骤如下:
(I)取三聚氰胺14mmol,多聚甲醛35mmol,将二者加入到20ml的二甲基亚砜(DMSO)和水的混合溶液(其中DMSO与H2O的体积比为3:1)中,形成单体总浓度为2.45mmol/ml的三聚氰胺甲醛溶液,升温至90°C搅拌溶解。当溶液澄清后,继续搅拌lh,得到三聚氰胺与甲醛的预聚体,冷却至室温,备用。
[0045](2)取2.6g丙烯酰胺溶于5ml水中,于65°C搅拌回流30min,得到丙烯酰胺预聚体,冷却至室温备用;将丙烯酰胺预聚体倒入三聚氰胺与甲醛的预聚体中,后加入一定量的盐酸调节其pH至6,搅拌均匀后移入反应釜,升温至1400C水热20h。产品用丙酮、四氢呋喃和乙醇洗涤,然后在真空70°C干燥箱中烘10h,得到丙烯酰胺/氨基树脂的互穿网络氨基树脂(MF-1PN)。
[0046](3)取Ig IPN放入15%的30ml PEI水溶液中,于100°C回流8h后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至洗涤液呈中性,并在60°C下干燥至恒重,得终产物固态胺互穿网络多孔氨基树脂(MF-1PN-PED0
[0047]2、性能测定结果显示,与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相比,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固态胺互穿网络多孔氨基树脂(MF-1PN-PEI)对CO2的吸附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
[0048]实施例5
1、制备固态胺互穿网络多孔氨基树脂,步骤如下:
(I)取三聚氰胺1mmol,多聚甲醛25mmol,将二者加入到20ml的二甲基亚砜(DMSO)和水的混合溶液(其中DMSO与H2O的体积比为3:1)中,形成单体总浓度为1.7 5mmo I /ml的三聚氰胺甲醛溶液,升温至90°C搅拌溶解。当溶液澄清后,继续搅拌lh,得到三聚氰胺与甲醛的预聚体,冷却至室温,备用。
[0049](2)取0.6g丙烯酰胺溶于5ml水中,于65°C搅拌回流30min,得到丙烯酰胺预聚体,冷却至室温备用;将丙烯酰胺预聚体倒入三聚氰胺与甲醛的预聚体中,后加入一定量的盐酸调节其pH至6.5,搅拌均匀后移入反应釜,升温至140 0C水热20h。产品用丙酮、四氢呋喃和乙醇洗涤,然后在真空70°C干燥箱中烘10h,得到丙烯酰胺/氨基树脂的互穿网络氨基树脂(MF-1PN)。
[0050](3)取Ig IPN放入10%的30ml PEI水溶液中,于100°C回流6h后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至洗涤液呈中性,并在60°C下干燥至恒重,得终产物固态胺互穿网络多孔氨基树脂(MF-1PN-PED0
[0051]2、性能测定结果显示,与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相比,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固态胺互穿网络多孔氨基树脂(MF-1PN-PEI)对CO2的吸附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
【主权项】
1.一种固态胺互穿网络多孔氨基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51.将三聚氰胺和多聚甲醛加入到二甲基亚砜与低沸点溶剂的共溶剂体系中,形成三聚氰胺甲醛溶液,搅拌溶解获得三聚氰胺与多聚甲醛的预聚体; 52.将丙烯酸类单体溶于水,搅拌回流,获得丙烯酸类单体的预聚体; 53.将丙烯酸类单体的预聚体倒入三聚氰胺与多聚甲醛的预聚体,调节pH值为5.0?7.0,后在90?149°C下水热反应2?45h,反应后洗涤、烘干得互穿网络多孔氨基树脂; 54.将互穿网络多孔氨基树脂置于多胺试剂中进行胺化反应,即得固态胺互穿网络多孔氣基树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胺互穿网络多孔氨基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I所述三聚氰胺和多聚甲醛的摩尔比为1:1?5,所述三聚氰胺和多聚甲醛的摩尔总数与共溶剂体系的体积的比例为I?5:1;步骤S2所述丙烯酸类单体的质量和水的体积的比例为1:1?20,步骤SI所述三聚氰胺与步骤S2所述丙烯酸类单体的摩尔比为1:0.1?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胺互穿网络多孔氨基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所述胺化反应的条件为:互穿网络多孔氨基树脂的重量和多胺试剂的体积比例为1:10?50,多胺试剂的浓度为5?80wt%,反应温度为90?130 °C,反应时间为2?12h。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胺互穿网络多孔氨基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I所述三聚氰胺甲醛溶液的单体总浓度为I?5mmo I /mL。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胺互穿网络多孔氨基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I所述二甲基亚楓与低沸点溶剂的体积比为I?4。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胺互穿网络多孔氨基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I所述低沸点溶剂选自水、乙醇、甲醇、I,4_二氧六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胺互穿网络多孔氨基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所述丙烯酸类单体为含有胺化活性位点且可自聚的单体。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胺互穿网络多孔氨基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所述多胺试剂选自乙二胺、二乙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四乙烯五胺或聚乙烯亚胺。9.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方法获得的固态胺互穿网络多孔氨基树脂。10.权利要求9所述固态胺互穿网络多孔氨基树脂在吸附和/或分离酸性气体方面的应用。
【文档编号】B01D53/02GK106064082SQ201610530872
【公开日】2016年11月2日
【申请日】2016年7月7日
【发明人】陈水挟, 阴凤琴, 许腾
【申请人】中山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