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或半自动真空氮气平行蒸发浓缩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73007阅读:596来源:国知局
全自动或半自动真空氮气平行蒸发浓缩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溶剂蒸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全自动或半自动真空氮气平行蒸发浓缩仪
【背景技术】
:
[0002]目前真空旋转蒸发和氮吹浓缩仪器作为通用的实验设备广泛的应用到实验室,旋转蒸发主要可以用来大体积溶剂浓缩,而氮吹浓缩仪恰是旋转蒸发的一种补充,可以用作小体积溶解浓缩。但是真空旋转蒸发一般只能一次旋转蒸发一个样品,效率十分低,且容易产生爆沸,产生交叉污染。氮吹浓缩仪虽然一次能出来10-30个样品,但是一般情况溶液体积不大于10ml,且随着溶剂体积减少,氮气气流不足以吹到液面时,还需要调节钢针的高低。整个氮吹过程气流不很好控制,液体溶液飞溅,造成样品浓度损失。而且由于飞溅极易造成样品间的交叉污染。并且每次操作完之后,要彻底清洗钢针,以免污染接下来要氮吹的样品,操作繁琐。
[0003]最近几年,国外对于平行蒸发也在探索,其中比较成功的有两家BUCHI真空平行浓缩仪,采用真空和加热相结合的技术,但由于蒸发效率不理想,不能单独控制,且存在交叉污染的可能而应用并不广;另外一种以英国Genevac ez_2真空离心浓缩仪,采用真空,温度和离心原理相结合实现平行蒸发,但对于大体积蒸发通量还是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全自动或半自动真空氮气平行蒸发浓缩仪,它通过氮气、加热系统、真空系统和膜过滤系统的巧妙结合,利用压力差作为氮气的动力,膜过滤系统作为气液间的“自动阀门”,当压力差达到一定值,阀门自动开启,氮气泡从样品溶液底部持续上行至液面顶部,这种氮气主动均匀冒泡的过程类似于溶剂微沸,所以可以避免爆沸现象,避免交叉污染,且这种设计容易进行批量大体积溶剂浓缩。
[0005]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蒸发浓缩仪本体、下氮气腔体、上样品舱、密封支撑板、样品管、加液装置、膜过滤系统、接收管、涡旋震动模块,所述的蒸发浓缩仪本体的下端设置有涡旋震动模块,蒸发浓缩仪本体的中设置有密封支撑板,密封支撑板将蒸发浓缩仪本体内部分成下氮气腔体和上样品舱,上样品舱内部设置有数个样品管,样品管的上端设置有加液装置,样品管穿过密封支撑板与膜过滤系统连接,膜过滤系统的下端放置接收管。
[0006]所述的下氮气腔体的右侧设置有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所述的上样品舱右侧设置有第三阀体和三通阀,第一阀体与氮气发生器连接,第二阀体通过连接管三通阀连接。
[0007]所述的三通阀右侧连接冷凝装置,冷凝装置的下端设置有接收瓶,冷凝装置的上端连接到真空泵。
[000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0009]一、溶剂蒸发:
[0010]1、将样品管和过滤膜系统连接在仪器上,打开氮气发生器或钢瓶,使得氮气模块舱体内充满氮气,并保持一定的压力。
[0011]2、将待浓缩的溶液加入样品管,盖上样品舱盖,打开温控模块,设定所需温度。关闭第三阀体12,打开三通阀13,打开真空泵,开始溶剂蒸发浓缩。
[0012]二、溶剂过滤时:
[0013]1、将所需体积的溶液通过加液模块(全自动)或是手动(半自动)加入样品管,开启祸旋震动t吴块,祸旋一定时间,关闭;
[0014]2、将第一阀体关闭,第二阀体、第三阀体打开,三通阀切换到连接第二阀体通路;
[0015]3、打开真空泵,由于压力差,浓缩复溶的样品浓缩液通过膜过滤收集到接收管中(或是样品瓶中)。
[00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它通过氮气、加热系统、真空系统和膜过滤系统的巧妙结合,利用压力差作为氮气的动力,膜过滤系统作为气液间的“自动阀门”,设计出全自动或半自动真空氮气平行蒸发浓缩仪;由于此设计原理不同于真空离心浓缩仪,所以在大体积溶剂浓缩方面局限较小;由于整个溶剂蒸发过程都是氮气主动形成气泡而进行蒸发,所以可以避免爆沸现象;并且还考虑到当蒸发溶剂和再次溶解所用溶液温度不同时,可以通过全自动的加液系统(全自动)或手工加液(半自动)和震摇系统来完成,因为浓缩过程中,样品管壁上会残留一定量的目标化合物,通过震摇可以充分的溶解样品管壁上的目标分析物,从而提尚回收率。
【附图说明】
: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蒸发浓缩仪本体1、下氮气腔体2、上样品舱3、密封支撑板4、样品管5、加液装置6、膜过滤系统7、接收管8、涡旋震动模块9、第一阀体10、第二阀体11,、第三阀体12、三通阀13、冷凝装置14、接收瓶15。
【具体实施方式】
: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00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1]参看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下技术方案:它包含蒸发浓缩仪本体1、下氮气腔体2、上样品舱3、密封支撑板4、样品管5、加液装置6、膜过滤系统7、接收管8、涡旋震动模块9,所述的蒸发浓缩仪本体I的下端设置有涡旋震动模块9,蒸发浓缩仪本体I的中设置有密封支撑板4,密封支撑板4将蒸发浓缩仪本体I内部分成下氮气腔体2和上样品舱3,上样品舱3内部设置有数个样品管5,样品管5的上端设置有加液装置6,样品管5穿过密封支撑板4与膜过滤系统7连接,膜过滤系统7的下端放置接收管8。
[0022]所述的下氮气腔体2的右侧设置有第一阀体10和第二阀体11,所述的上样品舱3右侧设置有第三阀体12和三通阀13,第一阀体10与氮气发生器连接,第二阀体11通过连接管三通阀13连接。
[0023]所述的三通阀13右侧连接冷凝装置14,冷凝装置14的下端设置有接收瓶15,冷凝装置14的上端连接到真空泵。
[002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0025]—、溶剂蒸发:
[0026]1、将样品管和过滤膜系统连接在仪器上,打开氮气发生器或钢瓶,使得氮气模块舱体内充满氮气,并保持一定的压力。
[0027]2、将待浓缩的溶液加入样品管,盖上样品舱盖,打开温控模块,设定所需温度。关闭第三阀体12,打开三通阀13,打开真空泵,开始溶剂蒸发浓缩。
[0028]二、溶剂过滤时:
[0029]1、将所需体积的溶液通过加液模块(全自动)或是手动(半自动)加入样品管,开启祸旋震动t吴块,祸旋一定时间,关闭;
[0030]2、将第一阀体10关闭,第二阀体11、第三阀体12打开,三通三通阀13切换到连接第二阀体11通路;
[0031]3、打开真空泵,由于压力差,浓缩复溶的样品浓缩液通过膜过滤收集到接收管中(或是样品瓶中)。
[003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它通过氮气、加热系统、真空系统和膜过滤系统的巧妙结合,利用压力差作为氮气的动力,膜过滤系统作为气液间的“自动阀门”,设计出全自动或半自动真空氮气平行蒸发浓缩仪;由于此设计原理不同于真空离心浓缩仪,所以在大体积溶剂浓缩方面局限较小;由于整个溶剂蒸发过程都是氮气主动形成气泡而进行蒸发,所以可以避免爆沸现象;并且还考虑到当蒸发溶剂和再次溶解所用溶液温度不同时,可以通过全自动的加液系统(全自动)或手工加液(半自动)和震摇系统来完成,因为浓缩过程中,样品管壁上会残留一定量的目标化合物,通过震摇可以充分的溶解样品管壁上的目标分析物,从而提尚回收率。
[0033]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如增加液位传感模块等其他智能模块)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主权项】
1.全自动或半自动真空氮气平行蒸发浓缩仪,其特征在于它包含蒸发浓缩仪本体(I)、下氮气腔体(2)、上样品舱(3)、密封支撑板(4)、样品管(5)、加液装置¢)、膜过滤系统(7)、接收管(8)、涡旋震动模块(9),所述的蒸发浓缩仪本体(I)的下端设置有涡旋震动模块(9),蒸发浓缩仪本体(I)的中设置有密封支撑板(4),密封支撑板(4)将蒸发浓缩仪本体(I)内部分成下氮气腔体(2)和上样品舱(3),上样品舱(3)内部设置有数个样品管(5),样品管(5)的上端设置有加液装置¢),样品管(5)穿过密封支撑板(4)与膜过滤系统(7)连接,膜过滤系统(7)的下端放置接收管(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或半自动真空氮气平行蒸发浓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氮气腔体(2)的右侧设置有第一阀体(10)和第二阀体(11),所述的上样品舱(3)右侧设置有第三阀体(12)和三通阀(13),第一阀体(10)与氮气发生器连接,第二阀体(11)通过连接管三通阀(1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或半自动真空氮气平行蒸发浓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通阀(13)右侧连接冷凝装置(14),冷凝装置(14)的下端设置有接收瓶(15),冷凝装置(14)的上端连接到真空泵。
【专利摘要】全自动或半自动真空氮气平行蒸发浓缩仪,它涉及溶剂蒸发技术领域。所述的蒸发浓缩仪本体(1)的下端设置有涡旋震动模块(9),蒸发浓缩仪本体(1)的中设置有密封支撑板(4),密封支撑板(4)将蒸发浓缩仪本体(1)内部分成下氮气腔体(2)和上样品舱(3),上样品舱(3)内部设置有数个样品管(5),样品管(5)的上端设置有加液装置(6),样品管(5)穿过密封支撑板(4)与膜过滤系统(7)连接,膜过滤系统(7)的下端放置有接收管(8)。它通过氮气、真空系统和膜过滤系统的巧妙结合,利用压力差作为氮气的动力,膜过滤系统作为气液间的“自动阀门”,所以可以避免爆沸现象,且在大体积溶剂浓缩方面局限性较小。
【IPC分类】B01J19-14, B01D1-30, B01D1-00
【公开号】CN204582571
【申请号】CN201520211126
【发明人】张凤鸿
【申请人】张凤鸿
【公开日】2015年8月26日
【申请日】2015年4月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