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二氧化碳原料气自动再生的干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57390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二氧化碳原料气自动再生的干燥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干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二氧化碳原料气自动再生的干燥系统。
【背景技术】
[0002]二氧化碳气体经过压缩后需要进行干燥除水工序将气体中的含水量降低到1PPm以内,才能进入下一个工序,一般采用分子筛或硅胶作为干燥剂,吸附饱和后切出系统用250°C的热氮气加热再生,但这样会耗费了大量的氮气和热能,且近年来,由于能源和公用工程的价格上扬,使生产成本明显增加,基于此,设计一种用二氧化碳原料气自动再生的干燥系统还是很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用二氧化碳原料气自动再生的干燥系统,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大大降低了气体消耗成本和加热能耗,减少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二氧化碳原料气自动再生的干燥系统,包括FA型除油除尘过滤器、FT型除油除尘过滤器、第一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和第二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FA型除油除尘过滤器的一端为湿气体进口,FA型除油除尘过滤器的另一端分别接第一切换阀、第二切换阀至第一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第二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的下端,第一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第二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的下端分别接第三切换阀、第四切换阀至消音器,第一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第二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之间设置有控制柜,第一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的上端依次接第一止回阀、第二止回阀至第二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的上端,第一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的上端还依次接第三止回阀、第四止回阀至第二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的上端,第三止回阀与第四止回阀之间通过管路接再生气调节阀至加热器的进口,第三止回阀与第四止回阀之间还通过管路接至FT型除油除尘过滤器,第一止回阀与第二止回阀之间通过管路接加热器的出口。
[0005]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A、第二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B的塔体进口与出口均安装有可清洗的不锈钢气流扩散器,防止隧道效应。
[0006]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止回阀和第二止回阀之间、第三止回阀和第四止回阀之间反向连接,第一止回阀、第二止回阀、第三止回阀、第四止回阀均采用对夹式蝶阀,流阻系数低,安全可靠。
[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再生气源不再使用氮气,仅采用二氧化碳原料气,使干燥后的一小部分仅经过微微加热对切出的备台进行吹扫再生,大大降低了气体消耗成本和加热能耗,应用价值高。
【附图说明】
[000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流程不意图;
[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配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12]参照图1-2,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二氧化碳原料气自动再生的干燥系统,包括FA型除油除尘过滤器1、FT型除油除尘过滤器2、第一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A和第二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B,FA型除油除尘过滤器I的一端为湿气体进口,FA型除油除尘过滤器I的另一端分别接第一切换阀Al、第二切换阀BI至第一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A、第二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B的下端,第一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A、第二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B的下端分别接第三切换阀A2、第四切换阀B2至消音器5,第一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A、第二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B之间设置有控制柜9,第一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A的上端依次接第一止回阀3、第二止回阀4至第二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B的上端,第一止回阀3、第二止回阀4之间反向连接,第一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A的上端还依次接第三止回阀6、第四止回阀7至第二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B的上端,第三止回阀6、第四止回阀7之间反向连接,第三止回阀6与第四止回阀7之间通过管路接再生气调节阀8至加热器10的进口,第三止回阀6与第四止回阀7之间还通过管路接至FT型除油除尘过滤器2,第一止回阀3与第二止回阀4之间通过管路接加热器10的出口。
[0013]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的第一止回阀3、第二止回阀4、第三止回阀6、第四止回阀7均采用对夹式蝶阀,止回阀安装在管路系统,靠介质压力自动启闭,其主要作用是防止介质倒流,对夹式蝶阀采用薄型轻巧设计,结构紧凑,可在水平、垂直两个方向任意安装;阀瓣为对偶设计,大大缩短关闭行程,关闭动作快速安静,蝶式止回阀流阻系数低,安全可靠。
[0014]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的消音器5主要材料采用吸声频率性能好、耐温高的超细吸音玻璃棉为主体,以及经特殊处理的消音滤材和其它材料组合而制成,通过消音器5可降低噪音30分贝以上,完全达到进口产品的相同效果,该系列产品适宜于1.0MPa工作压力的吸干机配套。
[0015]此外,所述的第一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A、第二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B内部的吸附剂采用优良的活性氧化铝和分子筛,保证空气出口露点的稳定性。
[0016]本【具体实施方式】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的吸附塔体采用特殊结构,其具有如下特点:(1)为确保吸湿过程的高效率,吸附塔经精心设计,使塔内气体流速为0.2米/秒左右,气流与干燥剂的接触时间为5秒左右,气流与干燥剂有充分的接触,保证了吸湿效果,确保出口露点温度和防止吸附剂磨损。
[0017](2)第一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A、第二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B的塔体进口和出口均安装有可清洗的不锈钢气流扩散器,防止“隧道效应”。
[0018]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采用了变压吸附的原理,高压吸附、低压解析、程序控制以达到连续干燥压缩空气的目的,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是比较成熟和先进的压缩空气干燥设备,节能效果明显,性能稳定。
[0019]本【具体实施方式】利用两台干燥器组,一用一备,如FA型除油除尘过滤器I后通过切换第一切换阀Al进入第一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A吸附干燥后,由上端排出经第三止回阀6、再生气调节阀8后进入加热器10加热排湿,加热后的气体可通过第二止回阀4进入第二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B吸附干燥,如此通过自动程序控制阀门轮换操作实现二氧化碳连续干燥并同时连续再生,湿气体经再生气源不再使用氮气,仅采用二氧化碳原料气,使干燥后的一小部分(总气量的5%)仅经过微微加热对切出的备台进行吹扫再生,大大降低了气体消耗成本和加热能耗,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002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主权项】
1.一种用二氧化碳原料气自动再生的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FA型除油除尘过滤器(I)、FT型除油除尘过滤器(2)、第一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A)和第二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B),FA型除油除尘过滤器(I)的一端为湿气体进口,FA型除油除尘过滤器(I)的另一端分别接第一切换阀(Al)、第二切换阀(BI)至第一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A)、第二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B)的下端,第一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A)、第二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B)的下端分别接第三切换阀(A2)、第四切换阀(B2)至消音器(5),第一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A)、第二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B)之间设置有控制柜(9),第一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A)的上端依次接第一止回阀(3)、第二止回阀(4)至第二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B)的上端,第一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A)的上端还依次接第三止回阀¢)、第四止回阀(7)至第二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B)的上端,第三止回阀(6)与第四止回阀(7)之间通过管路接再生气调节阀⑶至加热器(10)的进口,第三止回阀(6)与第四止回阀(7)之间还通过管路接至FT型除油除尘过滤器(2),第一止回阀(3)与第二止回阀(4)之间通过管路接加热器(10)的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二氧化碳原料气自动再生的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A)、第二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B)的塔体进口与出口均安装有可清洗的不锈钢气流扩散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二氧化碳原料气自动再生的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止回阀(3)、第二止回阀(4)、第三止回阀(6)、第四止回阀(7)均采用对夹式蝶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二氧化碳原料气自动再生的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止回阀(3)、第二止回阀(4)之间反向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二氧化碳原料气自动再生的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止回阀¢)、第四止回阀(7)之间反向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二氧化碳原料气自动再生的干燥系统,它涉及干燥装置技术领域。FA型除油除尘过滤器分别接第一切换阀、第二切换阀至第一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第二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第一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依次接第一止回阀、第二止回阀至第二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第一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还依次接第三止回阀、第四止回阀至第二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第三止回阀与第四止回阀之间通过管路接再生气调节阀至加热器的进口,第一止回阀与第二止回阀之间通过管路接加热器的出口。本实用新型大大降低了气体消耗成本和加热能耗,减少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IPC分类】B01D53/047, C01B31/20, B01D46/00, B01D53/02
【公开号】CN204710054
【申请号】CN201520220783
【发明人】于长青
【申请人】天津联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21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