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处理设备用纳米薄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71337阅读:1517来源:国知局
空气处理设备用纳米薄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纳米薄膜,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处理设备用纳米薄膜。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工业化时代,高能耗资源型的发展使得空气质量日趋恶化,工业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越来越严重,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健康,空气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室内空气质量,由于室外空气质量的整体下降,尤其在雾霾天气,室内的空气质量也十分糟糕,为了提高室内的空气质量不少人开始使用空气净化设备,这就促使了除尘净化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目前,室内空气净化是通过空气净化器来实现的,在室内安装空气净化器,空气净化器将室内的空气吸入进行过滤、吸附净化,有的净化器还具有杀菌消毒功能,由此实现对室内空气的吸附、过滤和消毒,将空气内的污染物留在各层滤网上,得到清新的空气。这种空气净化器不仅价格高,而且使用成本高,滤网、活性吸附材料等耗材需要定时更换,使用不方便,同时耗材费用高。
[0003]近年来,虽然空气净化器已经逐步被人们所认识,但空气净化器中都采用无纺布或纸质过滤颗粒粉尘、活性炭吸附有害气味等模式,虽然这种净化方法理论上是有效的,但这类材料的物理特性决定了它们具有固有的缺陷,例如活性炭一旦与空气中的水分子结合,就会丧失吸附能力,纸质滤芯受潮后透气性能会大幅度下降,因此,现有的空气净化过滤网,吸附能力差、使用寿命短,净化效果不理想。
[0004]因此,期待能够提供一种吸附能力强、使用寿命高和具有高净化效果的吸附材料的出现。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强吸附能力、高使用寿命和高净化效果的空气净化设备用纳米薄膜。
[0006]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处理设备用纳米薄膜,所述空气空气处理设备包括壳体,所述纳米薄膜通过载体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纳米薄膜至少包括由纳米材料形成的第一薄膜和第二薄膜,所述第一薄膜与所述第二薄膜连接,所述第二薄膜固定在所述载体上。
[0008]优选地,形成所述第一薄膜和所述第二薄膜的纳米材料不相同。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薄膜形成在纱网基材上,由固化胶体和纳米纤维短切丝组成,所述纳米纤维短切丝纵横交错的粘接在固化胶体上,形成直径为0.1微米?2.0微米的微孔。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薄膜上的微孔直径为90?800nm。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薄膜以胶粘固化咬合方式固定在所述纱网基材上。
[0012]优选地,所述第二薄膜至少包括两层结构。
[0013]优选地,所述第二薄膜由两个形状相同而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组成,且小长方体叠放在大长方体的内部构成内外双层结构。
[0014]优选地,所述第二薄膜的内层和外层之间使用镀锌板和密封圈密闭连接。
[0015]优选地,所述第二薄膜的内层材料为纳米级二氧化钛和银离子复合物,所述第二薄膜的外层材料为二氧化钛和铜离子复合物。
[0016]优选地,所述第二薄膜通过螺丝或卡槽固定在所述壳体中。
[0017]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处理设备用纳米薄膜的有益效果包括:
[0018](I)包括由纳米材料形成的至少两层薄膜,能够对空气中的灰尘和有害物质进行多次过滤处理,从而能够提高空气净化效果;
[0019](2)第一薄膜由纵横交错的纳米纤维短切丝粘接在固化胶体上,形成纳米微孔膜,在纳米微孔膜的表面上形成了直径为0.1微米?2.0微米的微孔,纳米微孔膜通过固化胶体以胶粘固化咬合方式固定在纱网基材上,这样,当外界空气通过这种纳米微孔空气净化网进入室内时,空气中漂浮的PM2.5固体颗粒物被有效地阻挡在室外;同时如此小的微孔还能有效隔离花粉,花粉捕捉率达99%,能避免花粉过敏患者在室内发生花粉过敏症状;
[0020](3)第二薄膜可由螺丝或卡槽固定在空气处理设备上,便于拆卸清理使用双层,且使用长方体设置,既增大了处理面积,又实行了多次净化,净化除尘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处理设备用纳米薄膜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处理设备用纳米薄膜的第一薄膜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处理设备用纳米薄膜的第二薄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出风口组件进行详细介绍。
[002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处理设备用纳米薄膜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处理设备用纳米薄膜的第一薄膜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处理设备用纳米薄膜的第二薄膜的结构示意图。
[0026]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处理设备用纳米薄膜,安装在空气净化设备的壳体内(未图示),用于对空气进行净化处理,至少包括由纳米材料形成的第一薄膜I和第二薄膜2 (图中仅示出了第一薄膜I和第二薄膜2),第一薄膜I与第二薄膜2连接,第二薄膜固定在载体上,以与空气空气处理设备的壳体连接,进而固定在空气处理设备上。在本实用新型中,形成第一薄膜I和第二薄膜2的纳米材料可不相同,第一薄膜I和第二薄膜2可通过粘接或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0027]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薄膜I可形成在纱网基材3上,由固化胶体和纳米纤维短切丝组成,纳米纤维短切丝纵横交错的粘接在固化胶体上,形成直径为0.1微米?2.0微米的微孔,该微孔的直径可为90?800nm,优选可为150nm。第一薄膜以胶粘固化咬合方式固定在纱网基材上。由于第一薄膜I由纵横交错的纳米纤维短切丝粘接在固化胶体上,形成纳米微孔膜,在纳米微孔膜的表面上形成了直径为0.1微米?2.0微米的微孔,纳米微孔膜通过固化胶体以胶粘固化咬合方式固定在纱网基材上,这样,当外界空气通过这种纳米微孔空气净化网进入室内时,空气中漂浮的PM2.5固体颗粒物被有效地阻挡在室外;同时如此小的微孔还能有效隔离花粉,花粉捕捉率达99%,能避免花粉过敏患者在室内发生花粉过敏症状;此外,经试验纳米纤维短切丝不仅能遮蔽紫外线,紫外线遮蔽率达到51 %,而且具有优异的挡水性能,纳米微孔膜不易结露,即使雨水飘落在纳米微孔膜也不会被风吹入室内,因此下雨时也能开窗通风。纳米微孔膜还具有优异的抗灰尘吸附性能,灰尘不容易粘附在纳米微孔膜上,平时清洗时,无需拆卸,直接用水喷撒或者用吹风机从室内向室外吹就能轻易吹掉吸附在纳米微孔膜上的灰尘,下雨天雨水飘落在纳米微孔膜上能自动清洁。
[0028]第二薄膜2至少包括两层结构,如图3所示,第二薄膜2由两个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的长方体21和22叠在一起(小长方体22放在大长方体21的内部)组成,第二薄膜2的内层(小长方体22)材料可为纳米级二氧化钛和银离子复合物,外层(大长方体21)材料可为二氧化钛和铜离子复合物,长方体21、22之间使用镀锌板和密封圈密闭连接。两个长方体各空着一面,两个空着面的重合面由空气处理设备的壳体的固定基座(未图示)将第二薄膜2固定,可通过螺丝或卡槽将第二薄膜2固定固定基座上,进而将纳米薄膜固定在空气处理设备上。
[0029]流入空气处理设备内的空气流先经第一薄膜I上的纳米微孔膜进行过滤处理(一次过滤),经处理后的空气首先经过第二薄膜2的内层进行再次过滤(二次过滤),由它的五个面流出;再经第二薄膜2的外层进行再次过滤(三次过滤),由它的五个面流出,然后将风送至蒸发器,从而达到高效净化除尘的目的。
[00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空气处理设备用纳米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空气处理设备包括壳体,所述纳米薄膜通过载体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纳米薄膜至少包括由纳米材料形成的第一薄膜和第二薄膜,所述第一薄膜与所述第二薄膜连接,所述第二薄膜固定在所述载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空气处理设备用纳米薄膜,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第一薄膜和所述第二薄膜的纳米材料不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用纳米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膜形成在纱网基材上,由固化胶体和纳米纤维短切丝组成,所述纳米纤维短切丝纵横交错的粘接在固化胶体上,形成直径为0.1微米?2.0微米的微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空气处理设备用纳米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膜上的微孔直径为90?800nm。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用纳米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膜以胶粘固化咬合方式固定在所述纱网基材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空气处理设备用纳米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膜至少包括两层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用纳米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薄膜由两个形状相同而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组成,且小长方体叠放在大长方体的内部构成内外双层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用纳米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薄膜的内层和外层之间使用镀锌板和密封圈密闭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用纳米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薄膜的内层材料为纳米级二氧化钛和银离子复合物,所述第二薄膜的外层材料为二氧化钛和铜离子复合物。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用纳米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薄膜通过螺丝或卡槽固定在所述壳体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气处理设备用纳米薄膜,所述空气处理设备包括壳体,所述纳米薄膜通过载体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纳米薄膜至少包括由纳米材料形成的第一薄膜和第二薄膜,所述第一薄膜与所述第二薄膜连接,所述第二薄膜固定在所述载体上。本实用新型的纳米薄膜过滤性强,能高效杀灭空气中细菌病毒和有害物质,且拆装方便。
【IPC分类】B01D46/12, B01D46/54
【公开号】CN204723939
【申请号】CN201520388558
【发明人】郭玉鹏, 武秀梅
【申请人】杭州利赞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28日
【申请日】2015年6月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