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法烟气脱硫并协同除尘吸收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12259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湿法烟气脱硫并协同除尘吸收塔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湿法烟气脱硫并协同除尘吸收塔,包括吸收塔筒体、多级除雾器、若干层喷淋层、若干层持液板、浆液池及烟气进口通道,多级除雾器、喷淋层及浆液池自上到下依次设于吸收塔筒体内,吸收塔筒体的顶部设有净烟气出口,吸收塔筒体的侧面设有与烟气进口通道相连通的烟气进口,烟气进口位于浆液池与喷淋层之间,持液板位于各喷淋层的底部及各喷淋层之间。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提高脱硫系统的效率,实现高效脱除SO2,同时协同脱除粉尘,达到超净排放的要求。
【专利说明】
一种湿法烟气脱硫并协同除尘吸收塔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大气污染烟气治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湿法烟气脱硫并协同除尘吸收塔。
【背景技术】
[0002]国家环境保护部于2011年颁布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提高了二氧化硫的排放标准。标准中规定,自2014年7月I日起,新建燃煤锅炉尾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限值为100mg/Nm3,重点区域排放限值为5011^/_3。2013年之后,随着雾霾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越来越受到重视,各地环保部门纷纷对燃煤电厂的二氧化硫及粉尘排放限值做出了更严格的限值。2015年12月11日印发的《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全国所有具备改造条件的燃煤电厂力争实现超低排放(即在基准氧含量6%条件下,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0、35、50!^/_3)。
[0003]此外,现阶段烟气脱硫技术多偏重于达标排放的“粗放型”总量控制,难以满足现有大气环境质量的污染物控制需求。尤其是在不同经济水平、环境条件的地区,更是需要适应当地特色的环保技术,以较小代价、针对性地解决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
[0004]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需要应用精细化的高效脱硫并协同除尘技术才能满足新标准要求,从而最终提高脱离系统的效率,实现高效脱除S02,同时协同脱除粉尘,达到超净排放要求,然而现有技术中没有类似的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湿法烟气脱硫并协同除尘吸收塔,该吸收塔能够有效提高脱硫系统的效率,实现高效脱除S02,同时协同脱除粉尘,达到超净排放的要求。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湿法烟气脱硫并协同除尘吸收塔包括吸收塔筒体、多级除雾器、若干层喷淋层、若干层持液板、浆液池及烟气进口通道,多级除雾器、喷淋层及浆液池自上到下依次设于吸收塔筒体内,吸收塔筒体的顶部设有净烟气出口,吸收塔筒体的侧面设有与烟气进口通道相连通的烟气进口,烟气进口位于浆液池与喷淋层之间,持液板位于各喷淋层的底部及各喷淋层之间。
[0007]多级除雾器包括自上到下依次分布设置的多级精除雾单元及一级粗除雾单元。
[0008]持液板的层数小于等于喷淋层的层数相同,且每层持液板均分布于喷淋层之间。
[0009]持液板的数量为2层,其中一层持液板位于最上面的第一层喷淋层与第二层喷淋层之间,另一层持液板位于所有喷淋层的下方。
[0010]持液板的数量为2层,其中一层持液板位于最上面的第二层喷淋层与第三层喷淋层之间,另一层持液板位于所有喷淋层的下方。
[0011]持液板的数量为2层,2层持液板均位于所有喷淋层的下方。
[0012]持液板的数量为2层,其中,一层持液板位于最底层的两层喷淋层之间,另一层持液板位于所有喷淋层的下方。
[0013]持液板的数量为2层,其中,一层持液板位于喷淋层之间,另一层持液板位于所有喷淋层的下方。
[0014]烟气进口通道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20°。
[0015]除雾器与净烟气出口之间的间距为3_5m。
[0016]持液板上开设有若干通孔,持液板的开孔率为20%~50% ,通孔的孔径为20-40mm。
[0017]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湿法烟气脱硫并协同除尘吸收塔包括吸收塔筒体、多级除雾器、若干层喷淋层及若干层持液板,各持液板位于喷淋层之间及所有喷淋层的底部,有效的提高吸收塔内烟气流动的均匀性,增强石灰石浆液与烟气的接触时间,显著提高烟气的脱硫效率,含尘烟气经过喷淋层时,被高效雾化的浆液洗涤,落在持液板上的浆液与穿过持液板的含尘烟气剧烈接触,形成大量微小泡沫,增加液滴的比表面积,提高液滴对粉尘的捕集概率,实现脱硫同时协同脱除烟气中的粉尘。
[0019]进一步,若干层喷淋层及若干层持液板的不同组合,可使吸收塔在不同阻力要求下,均能显著提高脱硫效率及协同除尘效果,达到超净排放的要求。
[0020]进一步,粗除雾单元与多级精除雾单元组合,有效减少烟气携带的雾滴,并进一步去除粉尘。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意图;
[002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0028]其中,I为吸收塔筒体、2为多级除雾器、3为喷淋层、4为持液板、5为浆液池、6为烟气进口通道、7为净烟气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湿法烟气脱硫并协同除尘吸收塔包括吸收塔筒体1、多级除雾器2、若干层喷淋层3、若干层持液板4、浆液池5及烟气进口通道6,多级除雾器2、喷淋层3及浆液池5自上到下依次设于吸收塔筒体I内,吸收塔筒体I的顶部设有净烟气出口 7,吸收塔筒体I的侧面设有与烟气进口通道6相连通的烟气进口,烟气进口位于浆液池5与喷淋层3之间,持液板4位于各喷淋层3的底部及各喷淋层3之间。
[0031]需要说明的是,烟气进口通道6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20°;除雾器2与净烟气出口7之间的间距为3-5m;持液板4上开设有若干通孔,持液板4的开孔率为20%-50%,通孔的孔径为20-40mm;多级除雾器2包括自上到下依次分布设置的多级精除雾单元及一级粗除雾单元。烟气进口通道6的烟气流速为10?15m/s,烟气进入吸收塔筒体I的倾角为O?20° ;最底层持液板4距离烟气进口通道6上沿1.0?3.0m;最上部精除雾单元与净烟气出口 7下沿的间距为3?5m,粗除雾单元与最上层喷淋层3的距离为2.5?4m。
[0032]实施例一
[0033]持液板4的层数小于等于喷淋层3的层数相同,且每层持液板4均分布于喷淋层3之间。,喷淋层3与相邻的持液板4及喷淋层3之间的间距为1.5?2.5m。
[0034]实施例二
[0035]持液板4的数量为2层,其中一层持液板4位于最上面的第一层喷淋层3与第二层喷淋层3之间,另一层持液板4位于所有喷淋层3的下方,喷淋层3与相邻的持液板4或喷淋层3之间的间距为1.5?2.5m。
[0036]实施例三
[0037]持液板4的数量为2层,其中一层持液板4位于最上面的第二层喷淋层3与第三层喷淋层3之间,另一层持液板4位于所有喷淋层3的下方,喷淋层3与相邻的持液板4或喷淋层3之间的间距为1.5?2.5m。
[0038]实施例四
[0039]持液板4的数量为2层,2层持液板4均位于所有喷淋层3的下方,喷淋层3与相邻的持液板4或喷淋层3之间的间距为1.5?2.5m。
[0040]实施例五
[0041]持液板4的数量为2层,其中,一层持液板4位于最底层的两层喷淋层3之间,另一层持液板4位于所有喷淋层3的下方,喷淋层3与相邻的持液板4或喷淋层3之间的间距为1.5?2.5m ο
[0042]实施例六
[0043]持液板4的数量为2层,其中,一层持液板4位于喷淋层3之间,另一层持液板4位于所有喷淋层3的下方,喷淋层3与相邻的持液板4或喷淋层3之间的间距为1.5?2.5m。
[0044]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为:
[0045]烟气通过烟气进口通道6进入吸收塔筒体I后,经过高效雾化的喷淋浆液的洗涤,而落在持液板4上的浆液与穿过持液板4上通孔的含尘烟气剧烈接触,形成激烈的湍流,浆液被穿过持液板4通孔的高速烟气冲击,形成大量微小泡沫,增加气、液两相的接触面积,提尚了两相的传质效率,进而提尚石灰石楽■液的脱硫效率,同时提尚液滴对粉尘的捕集概率,实现脱硫同时协同脱除烟气中的粉尘。
[0046]烟气经过喷淋层3和持液板4后完成脱硫并协同除尘,但高速气流会携带大量浆液进入烟囱,产生石膏雨,本实用新型通过粗除雾单元与多级精除雾单元相组合有效减少烟气携带的雾滴,并进一步去除粉尘。
[0047]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点为:优化设计吸收塔内部布置方式,设置多层持液板4,采用多种持液板4与喷淋层3的组合方式,在不同阻力要求下,有效提高吸收塔筒体I内烟气流场均匀性,增强石灰石浆液与烟气的接触,显著提高脱硫效率及协同除尘效果,达到超净排放的要求。
【主权项】
1.一种湿法烟气脱硫并协同除尘吸收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收塔筒体(I)、多级除雾器(2)、若干层喷淋层(3)、若干层持液板(4)、浆液池(5)及烟气进口通道(6),多级除雾器(2)、喷淋层(3)及浆液池(5)自上到下依次设于吸收塔筒体(I)内,吸收塔筒体(I)的顶部设有净烟气出口(7),吸收塔筒体(I)的侧面设有与烟气进口通道(6)相连通的烟气进口,烟气进口位于浆液池(5)与喷淋层(3)之间,持液板(4)位于各喷淋层(3)的底部及各喷淋层(3)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法烟气脱硫并协同除尘吸收塔,其特征在于,多级除雾器(2)包括自上到下依次分布设置的多级精除雾单元及一级粗除雾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法烟气脱硫并协同除尘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持液板(4)的层数小于等于喷淋层(3)的层数相同,且每层持液板(4)均分布于喷淋层(3)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法烟气脱硫并协同除尘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持液板(4)的数量为2层,其中一层持液板(4)位于最上面的第一层喷淋层(3)与第二层喷淋层(3)之间,另一层持液板(4)位于所有喷淋层(3)的下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法烟气脱硫并协同除尘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持液板(4)的数量为2层,其中一层持液板(4)位于最上面的第二层喷淋层(3)与第三层喷淋层(3)之间,另一层持液板(4)位于所有喷淋层(3)的下方。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法烟气脱硫并协同除尘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持液板(4)的数量为2层,2层持液板(4)均位于所有喷淋层(3)的下方。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法烟气脱硫并协同除尘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持液板(4)的数量为2层,其中,一层持液板(4)位于最底层的两层喷淋层(3)之间,另一层持液板(4)位于所有喷淋层(3)的下方。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法烟气脱硫并协同除尘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持液板(4)的数量为2层,其中,一层持液板(4)位于喷淋层(3)之间,另一层持液板(4)位于所有喷淋层(3)的下方。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法烟气脱硫并协同除尘吸收塔,其特征在于,烟气进口通道(6)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 -20°,除雾器(2)与净烟气出口( 7)之间的间距为3-5m。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法烟气脱硫并协同除尘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持液板(4)上开设有若干通孔,持液板(4)的开孔率为20 %~50% ,通孔的孔径为20_40mm。
【文档编号】B01D53/78GK205495319SQ201620257133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3月30日
【发明人】王少亮, 邹乔, 陶明, 余福胜, 何育东, 牛拥军, 雷鸣, 石振晶, 郭浩然, 何仰朋, 王定邦, 李兴华, 赵彩虹, 张方庚, 孟令海, 刘海培, 金鑫
【申请人】西安西热锅炉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