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涡旋流混凝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32906阅读:748来源:国知局
微涡旋流混凝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微涡旋流混凝沉淀池,包括微涡旋流混合装置、微涡翼片折板絮凝装置和复合斜板沉淀装置。该技术适用于电力、化工、市政等原水预处理和污水深度处理等领域,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对低温低浊水、汛期高浊水以及微污染水等特殊水质有很好的处理效果。池子占地面积小,无机械转动部件,运行稳定,成套设备处理效率高,制水成本低,运行管理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池子可适用于改造工程,改造后水量可在原来实际运行水量的基础上提高25%~80%。运行参数如下:混合时间3~5秒,絮凝时间12~15分钟,从进水至出水整个处理过程只需30~40分钟,排泥时间1?3分钟,沉淀后出水浊度2NTU,一般可稳定在1NTU左右。
【专利说明】
微涡旋流混凝沉淀池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工艺及设备领域,尤其涉及微涡旋流混凝沉淀池。
【背景技术】
[0002]原水通过一系列净水工艺可以得到生活生产用水,现经常使用的净水工艺及构筑物主要为平流沉淀池、机械搅拌澄清池、水利循环澄清池等。但这些工艺及构筑物在净水处理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的缺点。平流池占地面积很大,且土建费用较高。机械搅拌澄清池装有机械搅拌机和刮泥机,耗电量高、易损坏、且必须建备用池,投入成本较高;水利循环澄清池处理水量小、受进水水质变化影响大、运行不稳定;澄清池水处理,出水水质浊度20NTU,因此,需要增建滤池,进一步过滤才能达到使用水的标准,基建投资较大,运行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微涡旋流混凝沉淀池,以解决现有净水处理技术中存在的土地占用面积大,投资成本高、运行不稳定,出水质量较差的技术问题。
[0004]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微涡旋流混凝沉淀池,包括微涡旋流混合装置、微涡翼片折板絮凝装置和复合斜板沉淀装置,所述微涡翼片折板絮凝装置和所述复合斜板沉淀装置的底部设有排泥装置;所述微涡翼片折板絮凝装置连接有进水管,所述微涡旋流混合装置设于所述进水管上;
[0006]所述微涡旋流混合装置包括加药管和多个混合挡片,多个混合挡片将所述微涡旋流混合装置分为多段,所述加药管位于所述微涡旋流混合装置内部前端;
[0007]所述微涡翼片折板絮凝装置包括多个纵向设置的通道,多个所述通道通过水流孔洞依次首尾相通,位于一端的所述通道与所述进水管连接,另一端的所述通道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与过渡段连接,过渡段与所述沉淀装置连接,所述通道内设有微涡翼片折板;
[0008]所述复合斜板沉淀装置包括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侧壁与所述过渡段连接,所述沉淀池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过渡段连接的穿孔花墙,所述沉淀池的顶部设有清水区,所述清水区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有矩形斜板沉淀组件,所述矩形斜板沉淀组件包括多套呈矩形的斜板,所述矩形斜板沉淀组件的顶部设有多个与所述沉淀池连接的集水槽;
[0009]所述排泥装置包括多根排泥管,多根所述排泥管分别设于所述通道及所述沉淀池的底部。
[0010]进一步的,所述微涡旋流混合装置的两端设有连接法兰,所述加药管位于所述微涡旋流混合装置内部前端。
[0011]进一步的,每个所述通道内设有多级微涡翼片折板;
[0012]进一步的,所述排泥装置还包括多个排泥斗,所述排泥斗分别设于所述通道及所述沉淀池的底部,所述排泥斗呈倒锥状,所述排泥斗的底部设有与所述排泥管连接的排泥立管,所述排泥管设于所述收排泥斗的下方,且与所述排泥立管连接;
[0013]每根所述排泥管的一端封闭,另一端连接至排泥渠。
[0014]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包括多根平行设置的工字钢,所述工字钢的两端与所述沉淀池固定连接,所述工字钢上支撑有多根均匀分布的镀锌钢管,所述矩形斜板沉淀组件设于所述镀锌钢管上。
[0015]进一步的,所述集水槽的底部连接有工字钢,所述工字钢的两端与所述沉淀池固定连接,所述集水槽的侧壁上设有集水孔(15)。
[0016]进一步的,所述排泥管位于所述排泥渠的一端设有控制阀门;
[0017]所述控制阀门包括手动蝶阀和气/电动蝶阀。
[0018]进一步的,多个所述集水槽的一端设有集水渠,所述集水槽与所述集水渠连接,所述集水渠上设有出水管。
[00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涡旋流混凝沉淀池,使用时,在进水管道上安装微涡旋流混合装置,药剂由混合设备前端的加药管加入水中。药剂与水在设备中产生亚微观微小涡旋,再进入旋流段,穿过网格混合段,药剂与水的混合更加充分,之后,通过管式涡流段进入到微涡翼片折板絮凝装置,经过与药剂充分混合的水在微涡翼片折板的作用下充分絮凝,矾花迅速长大,大部分大粒径矾花沉到絮凝装置底部,由下方排泥管排出,少部分小粒径矾花在碰撞中随着水流通过穿孔花墙进入到复合斜板沉淀装置继续反应,矾花在沿复合矩形斜板向上流的过程中进行进一步得沉淀,并由沉淀装置底部下方的排泥管排出,上层清水区的水经集水槽汇集到集水渠中,然后从出水管出水即完成整个水处理过程。
[0020]该微涡旋流混凝沉淀池,处理后的出水浊度< 2NTU,一般稳定在INTU左右,可直接用作工业生产用水。如作为饮用水,可增建快滤池或V型滤池等过滤系统进行进一步处理,消毒后可达到饮用水标准。根据不同水量可采用钢结构一体化设备池型,也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池型。该微涡旋流混凝沉淀池适用领域广泛,且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对低温低浊水、汛期高浊水以及微污染水等特殊水质有很好的处理效果。该微涡旋流混凝沉淀池占地面积小,无机械转动部件,噪音小,运行稳定,成套设备处理效率高,制水成本低,运行管理简单,费用省,自动化程度高。该微涡旋流混凝沉淀池适用于改造工程,改造后水量可在原来实际运行水量的基础上提高25%?80 %。
【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微涡旋流混凝沉淀池的俯视图;
[0022]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微涡旋流混凝沉淀池的仰视图;
[0023]图3是图1中1-1剖视图;
[0024]图4是图1中2-2剖视图;
[0025]图5是图1中3-3剖视图;
[0026]图6是图1中4-4剖视图;
[0027]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微涡旋流混凝沉淀池的矩形斜板沉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微涡旋流混凝沉淀池的集水槽的侧视图;
[0029]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微涡旋流混凝沉淀池的进水管的剖视图;
[0030]图10是图9中1-1剖视图;
[0031]图11是图9中Π-Π剖视图;
[0032]图12是图9中m-m剖视图。
[0033]图中:
[0034]1、进水管;2、加药管;3、混合挡片;4、通道;5、沉淀池;6、穿孔花墙;7、支撑架;8、矩形斜板沉淀组件;9、集水槽;10、排泥管;11、法兰;12、排泥斗;13、排泥渠;14、工字钢;15、集水孔;16、手动蝶阀;17、气/电动蝶阀;18、集水渠;19、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36]实施例1
[0037]如图1-12所示,微涡旋流混凝沉淀池,包括微涡旋流混合装置、微涡翼片折板絮凝装置和复合斜板沉淀装置,微涡旋流混凝沉淀池前设有进水管I,微涡翼片折板絮凝装置与进水管I连接,微涡旋流混合装置设于进水管上I,在微涡翼片折板絮凝装置和复合斜板沉淀沉淀装置的底部设有排泥装置。
[0038]微涡旋流混合装置包括加药管2和多个混合挡片3,多个混合挡片3将微涡旋流混合装置分为多段,加药管2位于微涡旋流混合装置内部前端;
[0039]微涡翼片折板絮凝装置包括多个纵向设置的通道4,多个通道4通过水流孔洞依次首尾相通,位于一端的通道4与进水管I连接,另一端的通道4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与过渡段连接,过渡段与沉淀装置连接,通道4内设有微涡翼片折板;
[0040]复合斜板沉淀装置包括沉淀池5,沉淀池5的侧壁与过渡段连接,沉淀池5的侧壁上设有与过渡段连接的穿孔花墙6,沉淀池5的顶部设有清水区,清水区包括支撑架7,支撑架7上设有矩形斜板沉淀组件8,矩形斜板沉淀组件8包括多套呈矩形的斜板,矩形斜板沉淀组件8的顶部设有多个与沉淀池5连接的集水槽9;
[0041]排泥装置包括多根排泥管10,多根排泥管10分别设于通道4及沉淀池5的底部。
[0042]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微涡旋流混凝沉淀池,使用时,在进水管道I上安装微涡旋流混合装置,药剂由混合设备前端的加药管2加入水中。药剂与水在设备中产生亚微观微小涡旋,再进入旋流段,穿过网格混合段,药剂与水的混合更加充分,之后,通过管式涡流段进入到微涡翼片折板絮凝装置,经过与药剂充分混合的水在微涡翼片折板的作用下充分絮凝,矾花迅速长大,大部分大粒径矾花沉到絮凝装置底部,由下方的排泥管10排出,少部分小粒径矾花在碰撞中随着水流通过穿孔花墙6进入到复合斜板沉淀装置继续反应,矾花在沿复合矩形斜板向上流的过程中进行进一步的沉淀,并由沉淀装置底部下方的排泥管10排出,上层清水区的水经集水槽9汇集到集水渠中,然后从出水管出水即完成整个水处理过程。该微涡旋流混凝沉淀池,处理后的出水浊度3NTU,一般稳定在INTU左右,可直接用作工业生产用水。如作为饮用水,可增建快滤池或V型滤池等过滤系统进行进一步处理,消毒后可达到饮用水标准。该微涡旋流混凝沉淀池占地面积小,无机械转动部件,噪音小,运行稳定,成套设备处理效率高,制水成本低,运行管理简单,费用省,自动化程度高。该微涡旋流混凝沉淀池适用于改造工程,改造后水量可在原来实际运行水量的基础上提高25 %?80%。运行参数如下:混合时间3?5秒,絮凝时间12?15分钟,从进水至出水整个处理过程只需30?40分钟,排泥时间1-3分钟,沉淀后出水浊度2NTU,一般可稳定在INTU左右。
[0043]实施例2
[0044]如图1-12所示,微涡旋流混凝沉淀池,包括微涡旋流混合装置、微涡翼片折板絮凝装置和复合斜板沉淀装置。微涡旋流混凝沉淀池前设有进水管1,微涡旋流混合装置设于所述进水管上I;
[0045]微涡旋流混合装置包括加药管2和多个混合挡片3,混合挡片3将微涡旋流混合装置分为多段,加药管2位于微涡旋流混合装置内部前端;
[0046]微涡翼片折板絮凝装置包括多个纵向设置的通道4,多个纵向设置的通道4通过水流孔洞依次首尾相通,位于一端的通道4与进水管I连接,另一端的通道4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与过渡段连接,过渡段与沉淀装置连接,通道内4设有微涡翼片折板;
[0047]复合斜板沉淀装置包括沉淀池5,沉淀池5的侧壁与过渡段连接,沉淀池5的侧壁上设有与过渡段连接的穿孔花墙6,沉淀池5的顶部设有清水区,清水区包括支撑架7,支撑架7上设有矩形斜板沉淀组件8,矩形斜板沉淀组件8包括多套呈矩形的斜板,矩形斜板沉淀组件8的顶部设有多个与沉淀池5连接的集水槽9;
[0048]排泥装置包括多根排泥管10,多根排泥管10分别设于通道4及沉淀池5的底部。
[0049]微涡旋流混合装置内设有多个混合挡片3,多个混合挡片3间隔设置,微涡旋流混合装置的两端设有连接法兰11。
[0050]混合挡片3的作用是使药剂和水混合得更充分,因此,混合挡片3可以采用多种结构,如:在加药管2的后端,依次设置涡旋状的混合挡片3、方格网状的混合挡片3、多管束的混合挡片3等,药剂与水混合后,依次通过上述混合挡片3,可使药剂与水混合的更加充分。
[0051]通道4中的水呈上下翻腾流动,充分利用空间,避免造成整体设备过大,为了提高絮凝效果,还可以在通道4上可以设置相应的分流通道,即在水通过一个通道区后再分流进入多个通道区,分支中设置不同形式的翼片折板,可以更好的形成矾花,最终,通道区内的水流入到沉淀池5内,如:设置18个用于絮凝反应的通道4,通道区包括6个通道4,每个子通道区分别设置12个通道4,此种结构下,可以处理更多的水量,工作效率更高。
[0052]排泥装置还包括多个排泥斗12,排泥斗12分别设于通道4及沉淀池5的底部,排泥斗12呈倒锥状,排泥斗12的底部设有与排泥管10连接的排泥立管,排泥管10设于排泥斗12的下方,且与排泥立管连接;
[0053]每根排泥管10的一端封闭,另一端连接至排泥渠13。
[0054]排泥斗12对沉淀的污泥具有一定的汇集的作用,排泥斗12将污泥汇集到底部后,通过排泥立管汇入到排泥管10中,多根排泥管10均连接至排泥渠13,将泥水统一排入到排泥渠13中,由排泥渠13排出。
[0055]上述方式利于污泥的收集,避免污泥在工作区域中积存,同时,可采用集中排出的方式,方便对排出的污泥进行统一处理。
[0056]支撑架7包括多根平行设置的工字钢14,工字钢14的两端与沉淀池5固定连接,工字钢14上支撑有多根均匀分布的镀锌钢管,矩形斜板沉淀组件8设于镀锌钢管上。
[0057]使用时,工字钢14和镀锌钢管均采用防锈处理,避免长时间使用而被腐蚀,保证沉淀池5的正常使用。其中,镀锌钢管与工字钢14交叉连接,形成网格状结构,可以确保水位的正常上升。
[0058]集水槽9的底部连接有工字钢14,工字钢14的两端与沉淀池5固定连接,集水槽9的侧壁上设有集水孔15。
[0059]排泥管10位于排泥渠13的一端设有控制阀门;
[0060]控制阀门包括手动蝶阀16和气/电动蝶阀17。
[0061]排泥管10位于排泥渠13的一端设有的控制阀门可以随时进行开关,避免水由排泥管10处流出,选择使用气/电动蝶阀17便于控制流量,调节控制简单快捷。
[0062]多个集水槽9的一端设有集水渠18,集水槽9与集水渠18连接,集水渠18上设有出水管19。
[0063]在沉淀池5上设置多个集水槽9,为了方便对清水的收集、输送,将集水槽9连接集水渠18,在集水渠18上设置出水管19,通过出水管19将清水排出备用。
[0064]该微涡旋流混凝沉淀池,具体使用时,微涡旋流混合装置具有高效的混合效果,充分混合时间只需要3_5s,水头损失小,在微涡翼片折板絮凝装置中,经过与药剂充分混合的水在微涡翼片折板的作用下充分絮凝,矾花迅速长大,大部分大粒径矾花沉到絮凝装置底部,由下方的排泥管10排出,少部分小粒径矾花在碰撞中随着水流通过穿孔花墙6进入到复合斜板沉淀装置继续反应,矾花在沿复合矩形斜板向上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得沉淀,并由沉淀装置底部下方的排泥管10排出,上层清水区的水经集水槽9汇集到集水渠18中,然后从出水管出水即完成整个水处理过程。
[0065]该微涡旋流混凝沉淀池,处理后的出水浊度< 2NTU,一般稳定在INTU左右,可直接用作生产生活用水。如作为饮用水,可增建快滤池或V型滤池等过滤系统进一步处理,消毒后可达到饮用水标准。该微涡旋流混凝沉淀池,适用领域广泛,且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对低温低浊水、汛期高浊水以及微污染水等特殊水质有很好的处理效果。该微涡旋流混凝沉淀池,占地面积小,无机械转动部件、噪音小、运行稳定。成套设备处理效率高,制水成本低,运行管理简单,费用省,自动化程度高。该微涡旋流混凝沉淀池,可根据不同水量可采用钢结构一体化设备池型,也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池型。一般200m3/h的水量的采用钢结构一体化池型,200m3/h的水量以上的采用钢筋混凝土池型,可以做成多个系列,控制水量,开停自如。
[0066]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微涡旋流混凝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微涡旋流混合装置、微涡翼片折板絮凝装置和复合斜板沉淀装置,所述微涡翼片折板絮凝装置和所述复合斜板沉淀装置的底部设有排泥装置,所述微涡翼片折板絮凝装置连接有进水管(I ),所述微涡旋流混合装置设于所述进水管(I)上; 所述微涡旋流混合装置包括加药管(2)和多个混合挡片(3),多个所述混合挡片(3)将所述微涡旋流混合装置分为多段,所述加药管(2)位于所述微涡旋流混合装置内部前端; 所述微涡翼片折板絮凝装置包括多个纵向设置的通道(4),多个所述通道(4)通过水流孔洞依次首尾相通,位于一端的所述通道(4)与所述进水管(I)连接,另一端的所述通道(4)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与过渡段连接,过渡段与所述沉淀装置连接,所述通道(4)内设有微涡翼片折板; 所述复合斜板沉淀装置包括沉淀池(5),所述沉淀池(5)的侧壁与所述过渡段连接,所述沉淀池(5)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过渡段连接的穿孔花墙(6),所述沉淀池(5)的顶部设有清水区,所述清水区设有支撑架(7),所述支撑架(7)上设有矩形斜板沉淀组件(8),所述矩形斜板沉淀组件(8)包括多套呈矩形的斜板,所述矩形斜板沉淀组件(8)的顶部设有多个与所述沉淀池(5)连接的集水槽(9); 所述排泥装置包括多根排泥管(10),多根所述排泥管(10)分别设于所述通道(4)及所述沉淀池(5)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涡旋流混凝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涡旋流混合装置的两端设有连接法兰(11),所述加药管(2)位于所述微涡旋流混合装置内部前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涡旋流混凝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通道(4)内设有多级微涡翼片折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涡旋流混凝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装置还包括多个排泥斗(12),所述排泥斗(12)分别设于所述通道(4)及所述沉淀池(5)的底部,所述排泥斗(12)呈倒锥状,所述排泥斗(12)的底部设有与所述排泥管(10)连接的排泥立管,所述排泥管(10)设于所述排泥斗(12)的下方,且与所述排泥立管连接; 每根所述排泥管(10)的一端封闭,另一端连接至排泥渠(1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涡旋流混凝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7)包括多根平行设置的工字钢(14),所述工字钢(14)的两端与所述沉淀池(5)固定连接,所述工字钢(14)上支撑有多根均匀分布的镀锌钢管,所述矩形斜板沉淀组件(8)设于所述镀锌钢管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涡旋流混凝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9)的底部连接有工字钢(14),所述工字钢(14)的两端与所述沉淀池(5)固定连接,所述集水槽(9)的侧壁上设有集水孔(15)。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涡旋流混凝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管(10)位于所述排泥渠(13)的一端设有控制阀门; 所述控制阀门包括手动蝶阀(16)和气/电动蝶阀(17)。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涡旋流混凝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集水槽(9)的一端设有集水渠(18),所述集水槽(9)与所述集水渠(18)连接,所述集水渠(18)上设有出水管(19)。
【文档编号】B01D21/26GK205516672SQ201620328641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8日
【发明人】李昱辰, 王玉清
【申请人】中地加荷(北京)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