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用双螺旋冷凝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33985阅读:9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验用双螺旋冷凝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实验用双螺旋冷凝管,包括外管,所述外管内设有内管,内管呈圆柱状螺旋线分布,内管的轴线与外管的轴线重合;所述外管上还设有进水管,进水管上设有螺旋部,螺旋部呈圆柱状螺旋线分布,螺旋部的螺旋方向与内管的螺旋方向相同,螺旋部的管径大小与内管的管径大小相等,螺旋部的轴线与内管的轴线重合,螺旋部的管体与内管的管体相间分布,螺旋部的下端开口,螺旋部的下端设在外管的下部;本实用新型装置可降低水流速度,增加对流面积,防止了爆管的发生,提高了冷凝的效率,比现有的冷凝管冷凝效果提高8倍以上。
【专利说明】
一种实验用双螺旋冷凝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验用双螺旋冷凝管,属于教学用具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冷凝管是一种用作促成冷凝作用的实验室设备,通常由一里一外两条玻璃管组成,其中较小的玻璃管贯穿较大的玻璃管。它是利用热交换原理使冷凝性气体冷却凝结为液体的一种玻璃仪器。有直形、球形、蛇形三种,规格以长度(mm)表不,有150?350多种。
[0003]冷凝管的内管两端有驳口,可连接实验装置的其他设备,让较热的气体或液体流经内管而冷凝。外管则通常在两旁有一上一下的开口,接驳运载冷却物质(如水)的塑胶管。使用时,外管的下开口通常接驳到水龙头,因为水在冷凝管中会遇热而自动流往上方,达至较大的冷却功效。
[0004]现有的冷凝管因对流面积小,导致冷凝效率低,冷凝效果差,容易出现爆管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实验用双螺旋冷凝管,具有降低水流速度、增加对流面积、防止爆管发生和提高冷凝效率的优点。
[0006]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种实验用双螺旋冷凝管,包括外管,所述外管内设有内管,内管呈圆柱状螺旋线分布,内管的轴线与外管的轴线重合;
[0008]所述外管上还设有进水管,进水管上设有螺旋部,螺旋部呈圆柱状螺旋线分布,螺旋部的螺旋方向与内管的螺旋方向相同,螺旋部的管径大小与内管的管径大小相等,螺旋部的轴线与内管的轴线重合,螺旋部的管体与内管的管体相间分布,螺旋部的下端开口,螺旋部的下端设在外管的下部;
[0009]所述螺旋部的管体上设有若干个圆孔,若干个圆孔均匀分布在螺旋部的管体上,圆孔的管径从螺旋部的内管壁向外管壁逐渐变小,圆孔的孔壁呈圆弧状;
[0010]所述圆孔的孔壁上设有若干个卡块,若干个卡块沿圆孔的轴线均匀分布,卡块倾斜向上设置,上下相邻的两个卡块之间的垂直距离相等,卡块的下端与圆孔孔壁的切线夹角为30?45°,卡块的下端与圆孔孔壁的切线夹角从下到上逐渐变大。
[0011]以下是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
[0012]所述进水管包括位于外管外侧的进水口,进水口位于进水管的下端。
[0013]所述进水口靠近外管的一端设有水平部,水平部水平设置,水平部位于外管的内部。
[0014]所述水平部远离进水口的一端设有垂直部,垂直部设在外管的轴线上,垂直部垂直设置,垂直部远离水平部的一端设在外管的上方,垂直部插入到内管中,内管螺旋环绕在垂直部的外端,垂直部的上端设有螺旋部。
[0015]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装置可降低水流速度,增加对流面积,防止了爆管的发生,提高了冷凝的效率,比现有的冷凝管冷凝效果提高8倍以上。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7]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2是圆孔的剖视图;
[0019]图中,
[0020]1-外管,2-内管,3-进水管,31-进水口,32-水平部,33-垂直部,34-螺旋部,35-圆孔,36-卡块,4-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实施例,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实验用双螺旋冷凝管,包括外管I,外管I内设有内管2,内管2呈圆柱状螺旋线分布,内管2的轴线与外管I的轴线重合;
[0022]外管I上还设有进水管3,进水管3包括位于外管I外侧的进水口31,进水口 31位于进水管3的下端;
[0023]进水口 31靠近外管I的一端设有水平部32,水平部32水平设置,水平部32位于外管I的内部;
[0024]水平部32远离进水口31的一端设有垂直部33,垂直部33设在外管I的轴线上,垂直部33垂直设置,垂直部33远尚水平部32的一端设在外管I的上方,垂直部33插入到内管2中,内管2螺旋环绕在垂直部33的外端;
[0025]垂直部33的上端设有螺旋部34,螺旋部34呈圆柱状螺旋线分布,螺旋部34的螺旋方向与内管2的螺旋方向相同,螺旋部34的管径大小与内管2的管径大小相等,螺旋部34的轴线与内管2的轴线重合,螺旋部34的管体与内管2的管体相间分布,螺旋部34的下端开口,螺旋部34的下端设在外管I的下部。
[0026]螺旋部34的管体上设有若干个圆孔35,若干个圆孔35均匀分布在螺旋部34的管体上,圆孔35的管径从螺旋部34的内管壁向外管壁逐渐变小,圆孔35的孔壁呈圆弧状。
[0027]圆孔35的孔壁上设有若干个卡块36,若干个卡块36沿圆孔35的轴线均匀分布,卡块36倾斜向上设置,上下相邻的两个卡块36之间的垂直距离相等,卡块36的下端与圆孔35孔壁的切线夹角为30?45°,卡块36的下端与圆孔35孔壁的切线夹角从下到上逐渐变大。
[0028]外管I上还设有出水管4,出水管4设在外管I的上部。
[0029]使用时,冷凝水从进水口31进入,流经水平部32、垂直部33和螺旋部34,冷凝水从螺旋部34的出水口和圆孔35中流出,对内管2中物体进行冷凝。
[0030]本实用新型装置可降低水流速度,增加对流面积,防止了爆管的发生,提高了冷凝的效率,比现有的冷凝管冷凝效果提高8倍以上。
[0031]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实验用双螺旋冷凝管,包括外管(I),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I)内设有内管(2),内管(2)呈圆柱状螺旋线分布,内管(2)的轴线与外管(I)的轴线重合; 所述外管(I)上还设有进水管(3),进水管(3)上设有螺旋部(34),螺旋部(34)呈圆柱状螺旋线分布,螺旋部(34)的螺旋方向与内管(2)的螺旋方向相同,螺旋部(34)的管径大小与内管(2)的管径大小相等,螺旋部(34)的轴线与内管(2)的轴线重合,螺旋部(34)的管体与内管(2)的管体相间分布,螺旋部(34)的下端开口,螺旋部(34)的下端设在外管(I)的下部; 所述螺旋部(34)的管体上设有若干个圆孔(35),若干个圆孔(35)均匀分布在螺旋部(34)的管体上,圆孔(35)的管径从螺旋部(34)的内管壁向外管壁逐渐变小,圆孔(35)的孔壁呈圆弧状; 所述圆孔(35)的孔壁上设有若干个卡块(36),若干个卡块(36)沿圆孔(35)的轴线均匀分布,卡块(36)倾斜向上设置,上下相邻的两个卡块(36)之间的垂直距离相等,卡块(36)的下端与圆孔(35)孔壁的切线夹角为30?45°,卡块(36)的下端与圆孔(35)孔壁的切线夹角从下到上逐渐变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用双螺旋冷凝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3)包括位于外管(I)外侧的进水口( 31 ),进水口( 31)位于进水管(3)的下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实验用双螺旋冷凝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31)靠近外管(I)的一端设有水平部(32),水平部(32)水平设置,水平部(32)位于外管(I)的内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实验用双螺旋冷凝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部(32)远离进水口(31)的一端设有垂直部(33),垂直部(33)设在外管(I)的轴线上,垂直部(33)垂直设置,垂直部(33)远离水平部(32)的一端设在外管(I)的上方,垂直部(33)插入到内管(2)中,内管(2)螺旋环绕在垂直部(33)的外端,垂直部(33)的上端设有螺旋部(34)。
【文档编号】B01L7/00GK205517848SQ201620377096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9日
【发明人】李亦璇
【申请人】李亦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