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浮式湍动混合烟气脱硫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悬浮式湍动混合烟气脱硫装置,依次包括入口烟道、下部吸收塔体、透气床、悬浮湍动混合反应塔体、上部吸收塔体和出口烟道,在所述悬浮湍动混合反应塔体一侧设有吸收剂入口通道和阀门,所述透气床底部设有脱硫产物出口通道和阀门。本实用新型利用透气床将喷入吸收塔内的吸收剂悬浮在吸收塔内,烟气通过透气床形成稳定的悬浮流化反应床,流化反应床不受系统烟气量的变化而影响,吸收剂喷入量根据脱硫效率调整,实现高效脱硫和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专利说明】
一种悬浮式湍动混合烟气脱硫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烟气脱硫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悬浮式湍动混合烟气脱硫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燃煤炉窑烟气脱硫中,以消石灰为吸收剂,利用罗茨风机喷入吸收塔,烟气从入口烟道进入吸收塔,通过吸收塔下部的文丘里管加速,气固两相充分接触,烟气在上升的过程中,不断形成絮状物料向下返回,而絮状物料在高速烟气的带动下又不断解体重新被气流提升,形成循环流化床状态。烟气在循环流化床里与消石灰颗粒充分混合,SO2、SO3及其他有害气体与消石灰反应,生成CaS03、l/2H20、CaS04、l/2H20和CaCO3等主要脱硫产物,脱硫产物由烟气从吸收塔上部携带出去,经除尘器分离,脱硫净化后的烟气排入大气,分离下来的固体灰渣部分送回吸收塔循环使用,多余的灰渣利用仓栗外排,烟道中的积灰定期从塔底排出。但现有这种循环流化床存在以下技术缺陷:循环流化床的脆弱性,即塌床;当系统内烟气量变化时就需要调整吸收剂的喷入量来寻求新的平衡,这种平衡往往需要很多次的调试、试验来实现,而且当吸收剂喷入量减少时脱硫效率也随之降低,不利于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悬浮式湍动混合烟气脱硫装置及其脱硫方法,利用透气床将喷入吸收塔内的吸收剂悬浮在吸收塔内,烟气通过透气床形成稳定的悬浮流化反应床,流化反应床不受系统烟气量的变化而影响,吸收剂喷入量根据脱硫效率调整,实现高效脱硫和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悬浮式湍动混合烟气脱硫装置,依次包括入口烟道、下部吸收塔体、透气床、悬浮湍动混合反应塔体、上部吸收塔体和出口烟道,在所述悬浮湍动混合反应塔体一侧设有吸收剂入口通道和阀门,所述透气床底部设有脱硫产物出口通道和阀门。
[0005]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入口烟道下部设有出灰口通道和阀门。
[0006]—种上述的悬浮式湍动混合烟气脱硫装置用于烟气脱硫的方法,所述烟气从入口烟道进入后,吸收剂从悬浮湍动混合反应塔体的吸收剂入口通道切向进入,此时烟气通过透气床上升,并与旋切方向进入的吸收剂激烈交锋,形成湍动悬浮混合状态,烟气在上升过程中,固体颗粒物一部分随烟气从出口烟道被带出,另一部分因自重重新回流到透气床内,进一步增加了床层颗粒浓度和延长吸收剂的反应时间,S02、S03及其他有害气体与吸收剂充分反应,生成CaS03、l/2H20、CaS04、l/2H20和Ca⑶3等主要脱硫产物,所述脱硫产物一部分从透气床下部的脱硫产物出口通道排出,另一部分随烟气从出口烟道携带出去,经除尘器分离后,脱硫净化后的烟气排入大气,被分离下来的固体灰渣与透气床下部的脱硫产物出口通道排出的灰渣汇合,部分从吸收剂入口通道送回循环使用,剩余的灰渣从出灰口通道定期排出。其中所述吸收剂为消石灰。
[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透气床将喷入吸收塔内的吸收剂悬浮在吸收塔内,烟气通过透气床形成稳定的悬浮流化反应床,流化反应床不受系统烟气量的变化而影响,吸收剂喷入量根据脱硫效率调整,实现高效脱硫和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中的A向视图。
[00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如附图1、图2所示,一种悬浮式湍动混合烟气脱硫装置,依次包括入口烟道1、下部吸收塔体6、透气床7、悬浮湍动混合反应塔体8、上部吸收塔体9和出口烟道10,在所述悬浮湍动混合反应塔体8—侧设有吸收剂入口通道11和阀门12,所述透气床7底部设有脱硫产物出口通道4和阀门5,所述入口烟道I下部设有出灰口通道2和阀门3。
【主权项】
1.一种悬浮式湍动混合烟气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入口烟道(I)、下部吸收塔体(6 )、透气床(7 )、悬浮湍动混合反应塔体(8 )、上部吸收塔体(9 )和出口烟道(1 ),在所述悬浮湍动混合反应塔体(8)—侧设有吸收剂入口通道(11)和阀门(12),所述透气床(7)底部设有脱硫产物出口通道(4)和阀门(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式湍动混合烟气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烟道(I)下部设有出灰口通道(2)和阀门(3)。
【文档编号】B01D53/83GK205598955SQ201620403005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6年5月6日
【发明人】王北平, 周柯锦, 邱乾胜, 钱怡松
【申请人】洁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