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控净化冷凝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69230阅读:59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控净化冷凝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放量大、不易发生结冰堵塞的电控净化冷凝器。该电控净化冷凝器包括有散热壳体与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的阀芯匹配设置于阀芯室内,所述阀芯的侧表面上设有侧排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的上端面上设有上排水槽,所述侧排水槽与上排水槽相通。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控净化冷凝器,具有排放量大、不易结冰等优点,与现有技术相比而言,消除了采用电加热器对电磁阀加热防冻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也节省了纯电动汽车上宝贵的电能。
【专利说明】
一种电控净化冷凝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凝器,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采用气制动形式的汽车上(特别适用于纯电动汽车),用于净化制动介质的冷凝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采用气制动形式的汽车的制动介质,是由汽车发动机驱动或者直接与电源连接的空气压缩机产生的压缩空气势能作为唯一的制动能源。压缩空气输出温度一般可达80°C以上,而且空气中饱含着大量的水分与油污等杂质,若不进行处理就直接输入到制动控制元件中,而水分容易使制动系统中的制动管路锈蚀、堵塞,油污等杂质粘附在活动件的表面,如不及时排放,将严重影响密封件和制动元件内部橡胶件的使用功能与工作寿命,给行车带来安全隐患。
[0003]为了克服上述弊端,全面提高汽车行驶安全性能,
【申请人】发明了一种汽车气制动气源油水分离器(即为电控净化冷凝器),并于2007年10月I日就该技术方案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公告号为CN 201098563Y),从该实用新型专利公布的内容可知,该汽车气制动气源油水分尚器包括有壳体与底盘,壳体的周围均布有散热片,在壳体上设有输入口与输出口,空气压缩机产生的压缩空气从输入口进去,经冷凝净化后,干净的空气从输出口出来,并通往干燥器,空气经干燥器干燥后,最后输送给气制动元器件;该油水分离器还包括集液腔与自动排放阀(电磁阀),在两者之间设有过滤网,压缩空气从输入口进入后绕壳体内部的螺旋内腔产生高速螺旋运动,这样压缩空气在不断冷凝,同时与空气中的油污等杂质一起向下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分子量较大的水滴、油污等杂质不断被分离,被净化空气经内腔从输出口流出,较大的颗粒被过滤网过滤,而水分与油污渗透过滤网,流到集液腔内,当汽车每次制动时,该油水分离器就采集制动灯信号,自动排放阀打开,将水分与油污等杂质排放掉。这种汽车气制动气源油水分离器净化效果显著,可全面提高气制动装置的可靠性、使用寿命及整车的安全性。
[0004]如上面所述,油污与水是经自动排放阀排出的,然而目前一般的自动排放阀存在排量过少、易发生结冰堵塞的问题,具体原因是受排放阀自身结构的影响,目前一般排放阀(即电磁阀)采用双面密封结构,如图3所示,该排放阀的阀芯上部具有一个上密封点,阀芯的下部具有一个下密封点,上密封点是通过位于阀芯上部的橡胶垫堵住集液腔的排放通道(即输送通道)形成密封,而下密封点是通过阀芯下部的锥状头堵住底盘的排污通道形成密封。当电磁阀不通电时,阀芯的下部实现密封,而分离出来的水分与油污就存储在阀芯的周围;而当电磁阀通电时,阀芯向上移动,阀芯的上部实现密封,此时水分与油污等杂质就从底盘的排污通道流出,因此,这种排放阀的排放量是很有限的,最多排放掉积满阀芯室的污水,如果长期在湿度较大、污染严重的地方工作,采用这种排放阀的净化冷凝器必然存在问题。
[0005]另外,也正是由于采用这种排放阀的原因以及因这种结构带来的排放量过少的缺陷,在遇到寒冷天气时(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冷凝器往往会出现因污水结冰而无法正常排污的情况,从而影响汽车制动功能,给汽车行驶带来安全隐患。为了解决冰冻问题,目前制造商都会在电磁阀外部套一个电加热圈,通过电加热圈产生的热量来消除冰冻,然而采用电加热圈一来会增加汽车一定的安全隐患,二来需要消耗纯电动汽车宝贵的电能。

【发明内容】

[0006]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创新提供了一种排放量大、不易发生结冰堵塞的电控净化冷凝器。
[0007]该电控净化冷凝器包括有散热壳体与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的阀芯匹配设置于阀芯室内,所述阀芯的侧表面上设有侧排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的上端面上设有上排水槽,所述侧排水槽与上排水槽相通。
[0008]在连接电磁阀的线路上设有延时开关。
[0009]所述阀芯的下端设有可堵住排污通道的密封部。
[0010]所述散热壳体内部具有内腔,所述内腔与输出口及输入口相通。
[0011]所述散热壳体下方设有集液腔,所述散热壳体的内腔与集液腔相通,所述集液腔通过输送通道与阀芯室相通,所述阀芯室与底盘上的排污通道相通。
[0012]所述上排水槽将输送通道与侧排水槽连通,所述侧排水槽可将排污通道与上排水槽连通。
[0013]所述集液腔内安装有棒状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堵在集液腔的出水口。
[0014]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控净化冷凝器,具有排放量大、不易结冰等优点,与现有技术相比而言,消除了采用电加热器对电磁阀加热防冻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也节省了纯电动汽车上宝贵的电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阀芯的俯视图;
[0017]图3为现有技术中阀芯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所示,该电控净化冷凝器包括有散热壳体1、集液腔3、电磁阀5以及底盘6,除了电磁阀5,该电控净化冷凝器其他部分在【背景技术】部分已详细说明,
【申请人】之前申请的专利文件也已详细公开,这里不再详细现有技术部分,下面具体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创新部分,即电磁阀部分。
[0019]电磁阀5包括有电磁线圈52与阀芯53,电磁线圈52通电后能驱使阀芯53动作,从而实现开阀。阀芯53的侧表面具有侧排水槽531,而阀芯53朝向输送通道4的一面设有上排水槽532,如图2所示,上排水槽532将输送通道4与侧排水槽531连通,侧排水槽531可将底盘6的排污通道60与上排水槽532连通,阀芯53朝向排污通道60的一面具有密封部530,密封部530可对排污通道60进行密封。当电磁阀53未通电时,阀芯53因气压和自身重力,通过下部的密封部530(即为锥状头)对底盘6的排污通道60进行密封,此时,冷凝离析出来的水分与油污等杂质先后在阀芯室51、输送通道4与集液腔3内慢慢累积;当电磁阀5通电后,阀芯53向上移动(输送通道4所在方向),阀芯53下部的密封部530解除了对底盘排污通道60的密封,此时阀芯室51、输送通道4以及集液腔3内的水分与油污等杂质就开始从底盘6的排污通道60排出,这种结构相对以往,排量大大提高;当然由于排量的提高,排放的时间也要相应延长,为此,本实用新型在控制电磁阀5的线路上设有延时开关7,当汽车制动时,延时开关7闭合,电磁阀5通电,电磁阀5打开,经过延时开关7设定的时间后(这段时间足以让冷凝器内的水分油污排空排尽),延时开关7断开,电磁阀5关闭,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电磁阀5处于通电状态的时间延长,从而可以保证水分油污能够排空排尽。
[0020]另外,采用上述结构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有效防止阀芯室51、输送通道4以及集液腔3内的水分结冰,虽然通过延时电磁阀的关闭可以将污水排空排尽,从根本上消除结冰的主体,但仍存在没有排放掉的带有水分的微小颗粒结冰,或者在极端的环境下仍有水分油污没有排尽,或者水分油污离析出来的同时立马结冰,在这几种情况下就要采取防冻措施,尤其是在阀芯室51内。从上面所述的阀芯结构可知,无论电磁阀5处于通电还是断电状态,阀芯室51、输送通道4以及集液腔3三者始终处于相通状态,正由于三者相通,从散热壳体I的螺旋内腔12下来的压缩空气会往下压,有部分可进入集液腔3、阀芯室51以及输送通道4,当然这是在三者都没有冰体或液体的情况下,当三者存在的都是液体,也就不用解冰,当三者都存在冰体,借助上方吹来的热气流,集液腔3内的冰体开始融化,然后是输送通道4,再是阀芯室51,因此,集液腔3最不易结冰,阀芯室51最易结冰,而正是在集液腔3、输送通道4与阀芯室51三者始终保持相通的基础上,通过热传递,使得位于最下面的阀芯室51内的液体也不易结冰,从而保证了冷凝器在特殊天气里也能正常工作。
【主权项】
1.一种电控净化冷凝器,包括有散热壳体(I)与电磁阀(5),所述电磁阀的阀芯(53)匹配设置于阀芯室(51)内,所述阀芯(53)的侧表面上设有侧排水槽(531),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53)的上端面上设有上排水槽(532),所述侧排水槽(531)与上排水槽(532)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控净化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在连接电磁阀(5)的线路上设有延时开关(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控净化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53)的下端设有可堵住排污通道(60)的密封部(530)。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电控净化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壳体(I)内部具有内腔(13),所述内腔(13)与输出口(11)及输入口(10)相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控净化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壳体(I)下方设有集液腔(3),所述散热壳体(I)的内腔(13)与集液腔(3)相通,所述集液腔(3)通过输送通道(4)与阀芯室(51)相通,所述阀芯室(51)与底盘(6)上的排污通道(60)相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控净化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水槽(532)将输送通道(4)与侧排水槽(531)连通,所述侧排水槽(531)可将排污通道(60)与上排水槽(532)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控净化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腔(3)内安装有棒状过滤网(2),所述过滤网(2)堵在集液腔(3)的出水口。
【文档编号】B01D53/26GK205659535SQ201620528580
【公开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请日】2016年6月3日
【发明人】韩振, 孙舒明, 李智亮
【申请人】韩振, 孙舒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