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公共场所空气污染物活性碳吸附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80798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治公共场所空气污染物活性碳吸附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治公共场所空气污染物活性碳吸附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吸附器箱体,所述箱体前表面设有进风口,所述箱体后表面设有出风口,所述箱体内设有过滤单元及吸附单元,所述吸附单元包括两个并排平行设置的活性碳吸附腔体,两个所述活性碳吸附腔体前端之间设有中部挡板,所述活性碳吸附腔体后端两侧分别设有侧部挡板。针对现有产品的不足,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大面积的过滤单元,加大过滤面积,提高过滤分量;在吸附器箱体侧方设置检修门,以及内部设置检修通道,在不影响结构紧凑的前题下,保证了设备维修维护时便捷、高效、低成本;进料口高度增加到100mm,实际运用中,有效解决了雨水进入吸附器的问题。
【专利说明】
一种防治公共场所空气污染物活性碳吸附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吸附器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公共场所空气污染物活性碳吸附器。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随着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对大风量低浓度废气治理运用了许多活性碳吸附器。
[0003]活性碳吸附器的原理:活性碳表面上存在着未平衡和未饱和的分子引力或化学键力,因此当活性碳表面与气体接触时,就能吸引气体分子,使其浓聚并保持在活性碳表面,此现象称为吸附。利用活性碳表面的吸附能力,使废气与大表面的多孔性活性碳相接触,废气中的污染物被吸附在活性碳表面,使其与气体混合物分离,达到净化目的。
[0004]活性碳吸附器,由吸附器箱体、吸附单元、进出料单元、进出风口、支架、护栏等组成。现有的产品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活性碳易堵塞;2、吸附单元损坏维修不方便;3、吸附器容易进水。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防治公共场所空气污染物活性碳吸附器。
[0006]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种防治公共场所空气污染物活性碳吸附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吸附器箱体,所述箱体前表面设有进风口,所述箱体后表面设有出风口,所述箱体内设有过滤单元及吸附单元,所述吸附单元包括两个并排平行设置的活性碳吸附腔体,两个所述活性碳吸附腔体前端之间设有中部挡板,所述活性碳吸附腔体后端两侧分别设有侧部挡板;
[0008]所述吸附器箱体内,贯穿于每个活性碳吸附腔体设有两个加料通道,所述加料通道位于吸附器箱体顶部设有加料口,所述加料通道位于吸附器箱体底部设有出料口 ;
[0009]所述过滤单元设置在靠近进风口处,所述吸附单元设置在过滤单元后方,靠近出风口处,所述吸附单元设置方向的活性碳吸附腔体与进风口及出风口形成的直线相平行。
[0010]所述过滤单元为PE专用中效过滤棉。
[0011 ] 所述过滤单元厚度为80mm,所述过滤单元的过滤风速为0.5m/s。
[0012]两所述活性碳吸附腔体之间形成中心出风通道。
[0013]所述过滤单元后方,两活性碳吸附腔体与吸附器箱体的侧壁形成侧方吸附通道。
[0014]所述加料口的上顶面高于吸附器箱体的上顶面为100mm。
[0015]所述过滤单元为平面结构。
[0016]所述过滤单元为弧面结构,该弧面结构凹向进风口处。
[0017]所述吸附器箱体侧面设有检修门,所述检修门设置在过滤单元后方。
[0018]所述过滤单元与吸附单元之间间距400mm,所述吸附单元与吸附器箱体侧壁间距400mmο
[0019]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针对现有产品的不足,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大面积的过滤单元,加大过滤面积,提高过滤分量;在吸附器箱体侧方设置检修门,以及内部设置检修通道,在不影响结构紧凑的前题下,保证了设备维修维护时便捷、高效、低成本;进料口高度增加到100_,实际运用中,有效解决了雨水进入吸附器的问题。
[0020]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实施例1的防治公共场所空气污染物活性碳吸附器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实施例1的防治公共场所空气污染物活性碳吸附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实施例1位于图1的A-A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实施例2位于图1的A-A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吸附器箱体,11.进风口,12.出风口,13.检修门,2.过滤单元,21.平面结构,22.弧面结构,3.吸附单元,31.活性碳吸附腔体,32.中部挡板,33.侧部挡板,34.加料通道,35.加料口,36.出料口,4.中心出风通道,5.侧方吸附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实施例1,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治公共场所空气污染物活性碳吸附器,其包括吸附器箱体I,所述箱体前表面设有进风口 11,所述箱体后表面设有出风口 12,所述箱体内设有过滤单元2及吸附单元3,所述过滤单元2为平面结构21的PE专用中效过滤棉,所述过滤单元2厚度为80_,所述过滤单元2的过滤风速为0.5m/ s,所述吸附单元3包括两个并排平行设置的活性碳吸附腔体31,两个所述活性碳吸附腔体31前端之间设有中部挡板32,所述活性碳吸附腔体31后端两侧分别设有侧部挡板33;
[0027]所述吸附器箱体I内,贯穿于每个活性碳吸附腔体31设有两个加料通道34,所述加料通道34位于吸附器箱体I顶部设有加料口 35,所述加料通道34位于吸附器箱体I底部设有出料口 36;
[0028]所述过滤单元2设置在靠近进风口 11处,所述吸附单元3设置在过滤单元2后方,靠近出风口 12处,所述吸附单元3设置方向的活性碳吸附腔体31与进风口 11及出风口 12形成的直线相平行。
[0029 ] 两所述活性碳吸附腔体31之间形成中心出风通道4 ο所述过滤单元2后方,两活性碳吸附腔体31与吸附器箱体I的侧壁形成侧方吸附通道5。
[0030]所述加料口35的上顶面高于吸附器箱体I的上顶面为100mm。进料口高度增加到100_,实际运用中,有效解决了雨水进入吸附器的问题。
[0031]所述吸附器箱体I侧面设有检修门13,所述检修门13设置在过滤单元2后方。所述过滤单元2与吸附单元3之间间距400mm,所述吸附单元3与吸附器箱体I侧壁间距400mm。本实施例的吸附器箱体I的吸附单元3四周均需保留400_宽的维修通道,并将检修门13加大至600*450mm,在不影响结构紧凑的前提下,保证了设备维修维护时便捷、高效、低成本。
[0032]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治公共场所空气污染物活性碳吸附器通过设置大面积的过滤单元2,加大过滤面积,提高过滤分量;在吸附器箱体I侧方设置检修门13,以及内部设置检修通道,在不影响结构紧凑的前题下,保证了设备维修维护时便捷、高效、低成本;进料口高度增加到100_,实际运用中,有效解决了雨水进入吸附器的问题。
[0033]实施例2,参见图4,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治公共场所空气污染物活性碳吸附器结构基本与实施例1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过滤单元2为弧面结构22,该弧面结构22凹向进风口 11处,弧面结构22的过滤单元2可获得更大的过滤面积,增大单位时间过滤的风量。
[0034]上述实施例中,加料通道的加料口与出料口分别用于把活性碳的装入吸附器的吸附单元和把饱和已失效的活性碳从吸附单元内卸出。
[0035]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采用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结构或装置,而得到的其他用于防治公共场所空气污染物活性碳吸附器,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防治公共场所空气污染物活性碳吸附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吸附器箱体,所述箱体前表面设有进风口,所述箱体后表面设有出风口,所述箱体内设有过滤单元及吸附单元,所述吸附单元包括两个并排平行设置的活性碳吸附腔体,两个所述活性碳吸附腔体前端之间设有中部挡板,所述活性碳吸附腔体后端两侧分别设有侧部挡板; 所述吸附器箱体内,贯穿于每个活性碳吸附腔体设有两个加料通道,所述加料通道位于吸附器箱体顶部设有加料口,所述加料通道位于吸附器箱体底部设有出料口 ; 所述过滤单元设置在靠近进风口处,所述吸附单元设置在过滤单元后方,靠近出风口处,所述吸附单元设置方向的活性碳吸附腔体与进风口及出风口形成的直线相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公共场所空气污染物活性碳吸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单元为PE专用中效过滤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公共场所空气污染物活性碳吸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单元厚度为80_,所述过滤单元的过滤风速为0.5m/s。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公共场所空气污染物活性碳吸附器,其特征在于:两所述活性碳吸附腔体之间形成中心出风通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公共场所空气污染物活性碳吸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单元后方,两活性碳吸附腔体与吸附器箱体的侧壁形成侧方吸附通道。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公共场所空气污染物活性碳吸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口的上顶面高于吸附器箱体的上顶面为100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公共场所空气污染物活性碳吸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单元为平面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公共场所空气污染物活性碳吸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单元为弧面结构,该弧面结构凹向进风口处。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公共场所空气污染物活性碳吸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器箱体侧面设有检修门,所述检修门设置在过滤单元后方。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公共场所空气污染物活性碳吸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单元与吸附单元之间间距400mm,所述吸附单元与吸附器箱体侧壁间距400mm。
【文档编号】B01D53/04GK205672736SQ201620426564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5月11日 公开号201620426564.6, CN 201620426564, CN 205672736 U, CN 205672736U, CN-U-205672736, CN201620426564, CN201620426564.6, CN205672736 U, CN205672736U
【发明人】王炜
【申请人】广东绿深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