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74405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垃圾分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包装品分类为包装材料和内容物的垃圾分类装置,该包装品是将食品等内容物用包装材料包装而成的。
例如,在超市或百货商店等的食品柜台,将鱼类、肉类或蔬菜类等各种各样食品包装后陈列在柜台或冷藏柜中出售。这些经过包装的食品是将每一份按预定量放入盘等容器中,用树脂片等包装后或直接用包装纸包装后出售。
超市出售的食品不一定总能在保质期内售出,很多超市每天都会产生保质期到期而未能售出的物品。
当处理这种未售出物品时,如果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就必须考虑分开处理包装食品的内容物(生垃圾)和盘等由化学制品构成的包装材料。因此,各个超市或垃圾处理从业人员必须对未售出物品进行生垃圾和包装材料的分离作业,因此存在着无法避免的需要花费许多时间或劳力的问题。
本发明的垃圾分类装置通过下述方法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人发现通过对包装材料包装的物品进行磨碎,能够使该包装材料破碎,成为可与内容物分离的状态,然后通过击打呈这种状态的包装品,就可轻易地将其分离为包装材料和内容物,从而完成本发明。
由此,本发明提供如下所述的垃圾分类装置。
(1)一种垃圾分类装置,其特征是具有磨碎部和分离部,该磨碎部通过将使用包装材料包装内容物后得到的包装品磨碎,从而破碎该包装品,分离部将在该磨碎部中被破碎的包装品分离成包装体和内容物;上述磨碎部具备带有网眼状侧面部的筒体,以及两端悬挂在旋转于该筒体内部中的旋转体上的闭合式悬挂体,并将上述包装体在随着上述旋转体的旋转而旋转的该闭合式悬挂体与上述网眼状筒体的间隙中进行破碎;上述分离部具备带有网眼状侧面部的筒体,以及一端悬挂在该筒体内部中旋转着的旋转体上的开放式悬挂体,通过上述开放式悬挂体的旋转,从被上述磨碎部破碎的包装品中击出内容物,由此从包装品中分离出内容物。
(2)如(1)所述的垃圾分类装置,其特征是在上述旋转体的旋转轴方向的长度约1/3的范围内,在上述包装品投入口一侧设置上述磨碎部,同时,在上述旋转体设有上述磨碎部范围以外的范围内设置上述分离部,在上述旋转体的长度中心位置下方还具有将由上述包装品中分离出的内容物排出的排出口,和将由上述包装品分离出的内容物汇集到上述排出口的漏斗部,从上述包装品中分离出的内容物经上述筒体侧面部的网眼落入上述漏斗部。
(3)如(1)或(2)所述的垃圾分类装置,其特征是在覆盖着上述磨碎部及上述分离部的壳体侧面部具有用于投入无包装生垃圾的无包装生垃圾用投入口,使得由上述无包装生垃圾用投入口投入的无包装生垃圾经上述漏斗部直接落入上述内容物用排出口。
(4)如(1)所述的垃圾分类装置,其特征是上述旋转体是圆筒形状的部件,它与上述筒体的轴心相同,并以该轴心为中心旋转,在其外周面上还呈交错状地配置着若干个上述开放式悬挂体。
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垃圾’是指由一般处理场处理的不管业务用还是家庭用的物品的统称。
所谓‘包装材料’包括塑料盘、纸盘、塑料片、包装纸等所有材料和形态。
所谓‘闭合式悬挂体’是两端悬挂在旋转体上的带状体,例如锁链,它通过在随着该旋转体旋转摆动时,弯曲成环状的中心部分与筒体侧面网眼的间隙磨碎包装品,达到破坏包装材料的作用。这样,不管形状如何,只要是具有如下部位的部件即可,即旋转时用该部位与筒体侧面的网眼的间隙磨碎包装品。
所谓‘开放式悬挂体’是一端悬挂在旋转体上的带状体,例如锁链等,在随着该旋转体旋转摆动时,通过在伸展成直线状的带状体前端部分与筒体侧面网眼之间击打包装品,达到从包装材料中分离出内容物的作用。这样,不管形状如何,只要是具有与包装材料相接触的部位的部件即可。
因此,如果按照本发明,就可将被包装的物体分类成内容物和包装体,不仅可减轻进行分类作业的从业人员负担,同时,还可提高分类作业的效率。
图2是表示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垃圾分类装置的外观结构的侧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垃圾分类装置的结构的纵剖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垃圾分类装置的旋转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锁链装配状态的侧面图。
图6是表示锁链装配状态的侧面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垃圾分类装置的结构的纵剖面图。


图1和图2是表示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垃圾分类装置结构的立体图和侧面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垃圾分类装置1的整体被长方体形状的壳体2覆盖,在该壳体2上具有用于投入需要分类的包装食品的投入口3,和用于排出在壳体内部与作为包装食品的内容物的食品相分离的包装材料的排出口4。与包装材料分离的食品作为生垃圾从设置在底部的生垃圾排出口(后述)排出。
图3是表示壳体2的内部结构的纵剖面图,用于在壳体内部进行包装食品分类的圆筒形状的筒体11固定在壳体2的框架(未图示)上,使其两端部的开口分别连接投入口3和排出口4。这样,就形成了由投入包装食品41的投入口3,经进行分类处理的筒体11的内部,直到排出包装材料用的排出口4的处理通路。
另外,在筒体11的壁面上,形成横贯壁面部整体的网眼状的小排出孔11a,以便将在筒体内部被分类的食品排出到筒体外部,在筒体11内部与包装材料分离的食品,经排出孔11a排出到筒体外部后,由设置在壳体2底部的漏斗部16被汇集到其中心部的生垃圾排出部17,作为生垃圾排出到壳体外部。
其中,在筒体11内部,以其圆柱形状中心轴作为旋转轴22支撑着可自由旋转的圆柱状旋转体12。在旋转轴22上固定着链齿轮24,可以通过啮合在该链齿轮24上的链将旋转力传递到旋转体12上,以此使旋转体12旋转。此时,通过将旋转体12的旋转中心轴22与筒体11的中心轴线一致地支撑旋转体12,可以在旋转体12的外周面与筒体11内周面间总是保持着一定的间隔的状态下使旋转体12旋转。
图4是表示旋转体12的立体图,在旋转体12的外周面上设有若干条锁链13和14。即,在作为旋转体12的旋转轴22方向上1/3长度范围的外周部分,即在接近包装食品投入口3的部分,将锁链13的两端部固定在以预定间隔相隔的与旋转体12的旋转轴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和在以预定间隔相隔的沿旋转轴四周的位置上。沿旋转体12的旋转方向设有若干条锁链13。
另外,在作为旋转体12接近包装材料排出口4的外周面部分,即未设置锁链13的范围内,分别固定着多条锁链14的某一端。将在旋转体12外周面上的多条锁链14设置成交错状。
其中,对于锁链13,其长度的长短优选为,当该锁链13随着旋转体12的旋转而旋转时,由于离心力而最接近筒体11内周面的部位不与筒体11内周面相接触。另外,对于锁链14,其长度的长短优选为,当该锁链14随着旋转体12的旋转而旋转时,由于离心力而最接近筒体11内周面的部位不与筒体11内周面相接触。因此,此时的旋转锁链13和14最接近筒体11内周面的部位与筒体11内周面的间隔优选为在10mm左右。
图5是表示由投入口3侧看到的筒体11和旋转体12的图,通过固定于壳体2上的支撑部件25支撑着旋转体12的旋转轴22,并使其可自由旋转。
另外,图6是表示由排出口4侧看到的筒体11和旋转体12的图,通过固定于壳体2上的支撑部件26支撑着旋转体12的旋转轴22,并使其可自由旋转。
在图6中,链齿轮32嵌合在作为驱动源的电机(未图示)的输出旋转轴31上,输出旋转轴31的旋转经啮合在该链齿轮32上的链33传递到其它链齿轮34。
在与链齿轮34同轴地设置的其它链齿轮上还啮合着其它的链21,链齿轮34的旋转经链21传递到链齿轮24。该链齿轮24的旋转可传递到嵌合着该链齿轮24的旋转体12的旋转轴22上。这样,通过使电机旋转,可使旋转体12旋转。
图7表示垃圾分类装置1的纵剖面图,在垃圾分类装置1中,如果在旋转体12旋转的状态下,从投入口3投入包装食品41,则该包装食品41首先在筒体11的内周面与旋转体12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间部分中,通过与旋转体12的旋转运动相对应而旋转的锁链13进行搅拌。
在此,一边通过较长的锁链13搅拌包装食品41,一边通过该锁链13与筒体11的内周面部进行磨碎,逐渐破坏包装材料。通过由锁链13进行磨碎使得包装材料受到某种程度破坏的包装食品41,立即从旋转着该锁链13的磨碎部移动到旋转着锁链14的分离部。此时,筒体11和旋转体12的装配状态优选为,由投入口3侧向排出口4侧变低地倾斜,这样,从投入口3投入的包装食品41一边在筒体11内部搅拌,一边逐渐移动到排出口4。
这样,包装材料某种程度被破坏的包装食品41一面在旋转着锁链13的磨碎部中被搅拌,一面立即移动到用锁链14搅拌的分离部。在这里,用短锁链14对包装食品41进行更细的击打,使作为其内容物的食品41a与包装材料41b分离。
这里,与包装材料41b分离的食品41a,在通过锁链14的旋转进行更细的磨碎后,通过锁链14的搅拌作用,经形成于筒体11壁面上的网眼状排出孔11a流入底部的漏斗部16,然后从生垃圾排出口17排出到外部。
与此相反,由塑料或纸构成的包装材料41b难以变得比食品41a还细。这种包装材料41b将不通过筒体11的排出孔11a而是从排出口4排出。
因此,在垃圾分类装置1的壳体2侧面部,设有用于将未包装的无包装品、即无包装生垃圾投入垃圾分类装置1内的生垃圾用投入口5,由该生垃圾投入口5投入的无包装生垃圾,不通过由筒体11及旋转体12构成的磨碎分离部,而是直接落入漏斗部16中,从生垃圾排出口17排出。
操作人员可通过使用垃圾分类装置将所有包装食品41分成作为其内容物的食品41a和包装材料41b。在包装食品41中,例如可以举出将鱼肉类放置在盘上用树脂片包裹的包装食品、将牛奶等液状体装入塑料或纸容器中密封的包装食品、或将乌冬(うどん)等面类装入乙烯树脂袋中密封的包装食品等。
在这些包装食品41中,通常,其包装材料41b难以损坏(难以破坏)的可能性小,另外,作为内容物的食品41a容易腐坏的可能性大。垃圾分类装置1利用构成这种包装食品41的材料的性质,使包装材料41b与食品41a分离。
即,一旦将包装食品41从投入口3投入垃圾分类装置1,则首先通过旋转的锁链13与筒体11的间隙而被磨碎,从而破坏包装材料41b。此时,对于两端部固定在旋转体12上的锁链13,由于旋转发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使得其中心部分的旋转轨迹向外侧伸展,在这种状态下,锁链13较长部分变为环状,变得接近筒体11的内周面。因此,通过锁链13的旋转,包装食品41被夹持在该锁链13与筒体11的内周面中,然后被磨碎,包装材料将产生部分龟裂,或者该包装材料被破坏。另外,较长的锁链13比较短的锁链14重,通过一面用这种惯性大的锁链13冲击包装食品41一面搅拌包装食品41的方法,容易破坏包装食品41的包装材料41b。因此,较大的包装食品在这里也可被破碎为某种程度的大小。
通过这样地破坏包装材料,可使内容物变成应该可以由包装材料飞出到外部的状态,或者实际上部分飞出的状态。接着,由旋转锁链14对变为这种状态的包装食品边搅拌边反复击打,这样使内容物飞出到包装材料外部。在此情况下,由于锁链14较短,所以其重量也较轻,惯性也较小,对于由这种锁链14搅拌击打的包装食品41,与其说包装材料41b被破碎,不如说是将作为内容物的食品41a从包装材料41b中击出并被破碎。
因此,对应于锁链14的旋转,从包装材料41b分离并被细碎的食品41a,一面在筒体11内部被搅拌,一面立即通过筒体11壁面的网眼状排出孔11a落入漏斗部16,作为生垃圾排出。与此相反,包装材料41b并未被破碎得太小,并且即使由锁链14搅拌,也由于其较轻的重量而在筒体11内部一面飞舞,一面从排出口4被排出。
这样,在垃圾分类装置1中,利用食品41a与包装材料41b损坏难易程度不同或重量差来使它们分离。因此,对于各种包装食品41,操作人员可以不管食品种类或包装材料种类,都能将它们分成食品和包装材料。
因此,在垃圾分类装置1中,作为用于将包装食品41分离成食品41a和包装材料41b的悬挂体,通过使用具有足以破碎包装食品41的重量的并能容易地装配在旋转体12上的锁链13和14,就能构成简单且坚固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描述了使用锁链13、14作为包装食品41的磨碎分离手段的情况,但本发明不限于此,还可以使用由较重的某种线等构成的绳状悬挂体,重要的是,只要是能破坏包装材料41b并击出食品并破碎的手段就可以。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描述了将包装食品41分成食品41a和包装材料41b的垃圾分类装置1,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将食品以外的物品作为分类对象使其与包装体分离的情况下,也可适用于本发明。
权利要求
1.一种垃圾分类装置,其特征是具有磨碎部和分离部,该磨碎部通过将使用包装材料包装内容物后得到的包装品磨碎,从而破碎该包装品,分离部将在该磨碎部中被破碎的包装品分离成包装体和内容物;上述磨碎部具备带有网眼状侧面部的筒体,以及两端悬挂在旋转于该筒体内部中的旋转体上的闭合式悬挂体,并将上述包装体在随着上述旋转体的旋转而旋转的该闭合式悬挂体与上述网眼状筒体的间隙进行破碎;上述分离部具备带有网眼状侧面部的筒体,以及一端悬挂在旋转于该筒体内部中的旋转体上的开放式悬挂体,通过上述开放式悬挂体的旋转,从被上述磨碎部破碎的包装品中击出内容物,由此从包装品中分离出内容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分类装置,其特征是在上述旋转体的旋转轴方向的长度约1/3范围内,在上述包装品投入口一侧设置上述磨碎部,同时,在上述旋转体设有上述磨碎部范围以外的范围内设置上述分离部,在上述旋转体的长度中心位置下方还具有将由上述包装品中分离出的内容物排出的排出口,和将由上述包装品分离出的内容物汇集到上述排出口的漏斗部,从上述包装品中分离出的内容物经上述筒体侧面部的网眼落入上述漏斗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垃圾分类装置,其特征是在覆盖着上述磨碎部及上述分离部的壳体侧面部具有用于投入无包装生垃圾的无包装生垃圾用投入口,使得由上述无包装生垃圾用投入口投入的无包装生垃圾经上述漏斗部直接落入上述内容物用排出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分类装置,其特征是上述旋转体是圆筒形状的部件,它与上述筒体的轴心相同,并以该轴心为中心旋转,在其外周面上还呈交错状地配置着若干个上述开放式悬挂体。
全文摘要
一种垃圾分类装置,它将以包装材料包装着内容物而构成的物品分离成包装材料和内容物,其中,设置了用于破坏包装材料(41b)的磨碎部,和从破坏的包装材料(41b)中分离内容物(41a)的分离部,它通过磨碎引起包装材料(41b)破碎的作用和击打产生的分离作用使包装材料(41b)与内容物(41a)分离。这样,这种垃圾分类装置,通过不用人手分离包装材料和内容物的方法,可实现分类处理的效率化。
文档编号B07B1/18GK1446169SQ01814049
公开日2003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01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2000年8月11日
发明者远藤岩雄 申请人:远藤岩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