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袋式过滤离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75317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翻袋式过滤离心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过滤式离心机,特别是一种具有翻转滤袋机构的过滤式离心机。
背景技术
在翻袋式过滤离心机中典型的是德国海因科尔工业离心机有限公司的翻口过滤离心机(专利号91101702.X和专利号91101701.1)。该离心机主要包括一个可转动地支撑于外壳上的转鼓,转鼓内装有一可翻转的滤袋,转筒一端有关闭转鼓的盖子,其中转鼓和盖子借助一个转动的空心传动轴和一个可在空心轴中往返伸缩的支撑轴之间的轴向相对运动,使滤袋翻转。在该翻袋式过滤离心机中,物料的分离过滤完全是通过转鼓及滤袋完成,因此要提高悬浮液过滤的推动力,就要提高转鼓的旋转速度,但转鼓的旋转速度受到加工精度和轴承的极限速度的限制,容易引起转鼓的振动。此外,转速过高会使物料碰撞严重造成颗粒粉碎,反而下降过滤速度。德国海因科尔工业离心机有限公司采取的另外两种方法之一是在转鼓内加入高压气体(专利申请号988073919),要做到这一点,则要增加气泵和高压容器,大大提高机器的成本。方法之二是转鼓内加入高温气体,但这种方法对一些热敏性物料不适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对翻袋式转鼓结构进行改进,使其在离心力分离的同时利用虹吸强化来提高悬浮液过滤的推动力,从而提高翻袋式离心机工作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一个可转动地支承在机壳上的转鼓,转鼓一端有一个可封闭转鼓的转鼓盖,转鼓中装有可翻转的滤袋,一个空心主轴的一端与转鼓的底部固定联接,带动转鼓转动,空心主轴内装有一可相对于主轴滑动的移动轴,移动轴一端与可翻转滤袋的滤袋底固定板固定联接,移动轴相对主轴移动时可将滤袋的滤袋翻转带出或带回转鼓。在转鼓的底部外侧与环形板之间有一密闭的环槽状的虹吸室,环槽的内径尺寸大于转鼓的内径尺寸,虹吸室壁上设有与转鼓滤出液通道相通的虹吸孔,在转鼓离心分离的同时,利用大于转鼓内径的虹吸室的离心虹吸作用,来强化滤液过滤的推动力。
上述转鼓上的虹吸室结构转鼓底端的转鼓壁呈向外扩展的锥形壳体,与转鼓底部外侧形成相对密闭的环槽状的虹吸室,在滤袋与转鼓壁之间装有可将已通过滤袋的滤液导出的竖条衬网,竖条衬网的竖条之间形成滤液通道直接与虹吸室端部的虹吸孔相通,将通道中的滤液经虹吸孔导入到虹吸室。竖条衬网的竖条之间形成滤液通道的截面积之和应满足滤液通过量的要求,所有虹吸孔截面积之和应满足滤液通过量的要求。
上述转鼓上的虹吸室另一结构在转鼓外周罩有与转鼓固定的外壳体,外壳体由转鼓底部沿径向截分为两个相对密闭的空间,即由转鼓外周壁、外壳体内周壁及转鼓底部内侧外缘形成的环状集液室;由外壳体底端与转鼓底部外侧壁形成的虹吸室;在转鼓底部有使集液室与虹吸室相通的虹吸孔,转鼓壁上有径向通孔,滤袋与转鼓壁之间有竖条衬网,已通过滤袋的滤液经过转鼓壁上的径向通孔流到集液室,经过虹吸孔,吸入虹吸室。所有虹吸孔截面积之和应满足滤液通过量的要求。
本发明的效果在滤袋式转鼓上设置的虹吸室结构,使转鼓离心分离的同时,利用大于转鼓内径的虹吸室的离心虹吸作用,在滤袋靠近转鼓壁的一侧形成一定的真空度,有效的强化滤液过滤的推动力,过滤时间可缩短25%。提高了滤袋式过滤离心机的效率,且不需附加任何动力及设备,结构简单,适用的分离物料范围广泛。


图1具有虹吸室转鼓的翻袋式过滤离心机示意图。
图2虹吸室转鼓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另一种虹吸室转鼓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对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翻袋式过滤离心机,包括一个可转动地支承在前机壳21和中机壳24中的转鼓22,转鼓22中有滤袋6(见图2),空心主轴28,可转动地由主轴承27和主轴承31支承于主轴承座30中,主轴28一端与转鼓22的底部11(见图2)固定联接,主轴28通过皮带轮32,皮带33,皮带轮34由电机35驱动,并带动转鼓22转动,电机35固定于电机支撑板36,电机支撑板36固定于底座37。移动轴29随主轴28同速转动,并可相对于主轴28滑动,移动轴29一端与翻转滤袋的滤袋底固定板13(见图2)固定联接,当移动轴29相对主轴28向前机壳21方向移动时可将滤袋6的滤袋翻转并带出转鼓22,当移动轴29相对主轴28向上述的反方向移动时可将滤袋带回转鼓,转鼓盖1(见图2)可将转鼓22封闭。前机壳21中机壳24之间有一起隔离作用的隔板,螺栓23将前机壳21,中机壳24和隔板固定。圆板26将中机壳24和主轴承座30联结定位。在前机壳21的中央有进料管20,在前机壳21的下方是固相出口40。在中机壳24的下方是溢流液出口39。本发明的转鼓包括一在转鼓的底部外侧有一密闭的环槽状的虹吸室18(见图2),环槽的内径尺寸大于转鼓的内径尺寸,虹吸室壁上设有与转鼓滤出液通道相通的虹吸孔10(见图2),在转鼓离心分离的同时,利用大于转鼓内径的虹吸室的离心虹吸作用,在滤袋靠近转鼓壁的一侧形成一定的真空度,来强化滤液过滤的推动力。下面是本发明转鼓虹吸结构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如图2所示,上述转鼓上的虹吸室结构之一转鼓底端的转鼓壁7呈向外扩展的锥形壳体,与转鼓底部11外侧和环形板(12)形成相对密闭的环槽状的虹吸室18,在滤袋6与转鼓壁7之间装有可减少翻转滤袋运动阻力并可将已通过滤袋的滤液导出的竖条衬网17,竖条衬网的竖条之间形成滤液通道直接与虹吸室端部的虹吸孔10相通,将通道中的滤液经虹吸孔吸入虹吸室,滤液由虹吸管25排出。为产生虹吸作用,应有液体由进液管38进入并填充滤布后面条形衬网之间的空间,填充孔10,填充集液室41,填充部分虹吸室.竖条衬网的竖条之间形成滤液通道的截面积之和应满足滤液通过量的要求,所有虹吸孔(10)截面积之和应满足滤液通过量的要求。
转鼓22一端的转鼓盖1,间隔柱16与滤袋底固定圆板13焊接在一起。转鼓盖1边缘处有密封圈2,转鼓盖1压在压环3上,压环3压住滤袋的边缘,螺栓4将压环3与转鼓上沿5固定。滤袋的另一端由滤袋底压环14和螺栓15固定在滤袋底固定圆板13上。转鼓盖1的中心朝向转鼓外侧处由螺栓固定一有孔圆板19,孔圆板19的中心通过进料管。本实施例的分离过滤过程是,物料从转鼓盖1上中心孔的进料管进入,在离心作用下滤液通过滤袋进入装在滤袋6与转鼓壁7之间的竖条衬网17,利用大于转鼓内径的虹吸室的离心虹吸作用,在滤袋靠近转鼓壁的一侧形成一定的真空度,滤液通过竖条衬网17的竖条之间形成滤液通道经虹吸孔10被吸入虹吸室。
实施例2如图3所示,上述转鼓上的虹吸室结构之二在转鼓外周罩有与转鼓固定的外壳体9,外壳体由转鼓底部11沿径向截分为两个相对密闭的空间,即由转鼓外周壁7、外壳体内周壁及转鼓底部11内侧外缘形成的环状集液室41;由外壳体9底端与转鼓底部11外侧壁与环形板(12)之间形成的虹吸室18;在转鼓底部有使集液室与虹吸室相通的虹吸孔10,转鼓壁上有径向通孔8,滤袋6与转鼓壁7之间有竖条衬网17,已通过滤袋的滤液经过转鼓壁上的径向通孔8流到集液室41,经过虹吸孔10吸入虹吸室。所有虹吸孔(10)截面积之和应满足滤液通过量的要求。
权利要求
1.一种翻袋式过滤离心机,包括一个可转动地支承在机壳上的转鼓(22),转鼓一端有一个可封闭转鼓的转鼓盖(1),转鼓中装有可翻转的滤袋(6),一个空心主轴(28)的一端与转鼓的底部(11)固定联接,带动转鼓转动,空心主轴内装有一可相对于主轴滑动的移动轴(29),移动轴一端与可翻转滤袋的滤袋底固定板(13)固定联接,移动轴相对主轴移动时可将滤袋翻转带出或带回转鼓,其特征在于在转鼓的底部外侧与环形板(12)之间有一密闭的环槽状的虹吸室(18),环槽的内径尺寸大于转鼓的内径尺寸,虹吸室壁上设有与转鼓滤出液通道相通的虹吸孔(10),在滤袋(6)与转鼓壁(7)之间装有可减少翻转滤袋运动阻力竖条衬网(17)。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翻袋式过滤离心机,其特征在于转鼓底部外侧上的虹吸室的结构是转鼓底端的转鼓壁(7)呈向外扩展的——锥形壳体,与转鼓底部外侧形成相对密闭的环槽状的虹吸室(18),在滤袋(6)与转鼓壁(7)之间装有可将已通过滤袋的滤液导出的竖条衬网(17),竖条衬网的竖条之间形成滤液通道直接与虹吸室端部的虹吸孔(10)相通,将通道中的滤液经虹吸孔导入到虹吸室。竖条衬网的竖条之间形成滤液通道的截面积之和应满足滤液通过量的要求,所有虹吸孔(10)截面积之和应满足滤液通过量的要求。
3.根据权利要求1的翻袋式过滤离心机,其特征在于转鼓底部外侧上的虹吸室结构是在转鼓外周罩有与转鼓固定的外壳体(9),外壳体由转鼓底部沿径向截分为两个相对密闭的空间,即由转鼓(22)外周壁、外壳体(9)内周壁及转鼓底部(11)内侧外缘形成的环状集液室(41);由外壳体(9)底端与转鼓底部(11)外侧壁形成的虹吸室(18);在转鼓底部有使集液室与虹吸室相通的虹吸孔(10),转鼓壁上有径向通孔(8),滤袋与转鼓壁之间有竖条衬网(17),已通过滤袋的滤液经过转鼓壁上的径向通孔(8)流到集液室(41),经过虹吸孔(10)吸入虹吸室(18),所有虹吸孔(10)截面积之和应满足滤液通过量的要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翻袋式过滤离心机,包括一个可转动地支承在机壳上的转鼓,转鼓一端有一个可封闭转鼓的转鼓盖,转鼓中装有可翻转的滤袋,一个空心主轴的一端与转鼓的底部固定联接,带动转鼓转动,空心主轴内装有一可相对于主轴滑动的移动轴,移动轴一端与可翻转滤袋的滤袋底固定板固定联接,移动轴相对主轴移动时可将滤袋的滤袋翻转带出或带回转鼓。在转鼓的底部外侧有一密闭的环槽状的虹吸室,虹吸室壁上设有与转鼓滤出液通道相通的虹吸孔,在转鼓离心分离的同时,利用大于转鼓内径的虹吸室的离心虹吸作用,来强化滤液过滤的推动力。
文档编号B04B15/06GK1485141SQ0213132
公开日2004年3月31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27日
发明者范德顺, 高金吉, 张连凯, 钱才富, 崔文勇, 徐鸿, 黄钟 申请人:北京化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