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自动包裹投递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系统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颖的自动包裹投递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的包裹投递主要还是离不开人工的方式。包裹的传输过程中需要人工进 行分拣及转运,以便最终能顺利抵达接收方。例如,现有的包裹投递系统包括人工 取送、单据处理、车船飞机运输、分拣中心等多个环节,大大制约了包裹的投递速 度,成本也很高。即使在某些局部的领域,已提供了先进的用于分类或转发的自动 化设备,但在最终投递以及转发的某些环节仍需要人为的搬运。
随着技术的发展,通过射频芯片等新技术已能对包裹的数据进行高效采集和 处理。因此,为提供下一代物流系统提供了技术上的基础。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诸多不足以及当前物流技术的发展状态,本实用新型的设计 人提出了一套全新的自动包裹投递系统,以期实现高速、安全、节能的投递,使用 户能够以低廉的费用更快的时间实现包裹投递。
该系统的基本特点在于(1 )发送人放入包裹到系统中,接收人从系统中接 收包裹,中间过程无人工干预,全自动智能操作,(2)采用传送带作为运输介质, 传送带具有对包裹冲击小、包装要求低、空载功耗低、可以在无包裹时自动停止等 优点,(3)抛弃传统的包裹分拣中心,采用分布式转发,即包裹的转发分布在网 络里,从而选用最短的路径进行包裹投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包裹投递系统,该系统包括 多个用户终端;多个转发站,位于不同的地理位置;以及传送带,将每一用户终端 连接到所述多个转发站中的至少一个并将所述多个转发站相互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在上述自动包裹投递系统中,所述转发站中设置有射频识别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在上述自动包裹投递系统中,所述传送带依次 由加速区、高速区和减速区构成。优选地,加速区和减速区中均设置包裹探测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在上述自动包裹投递系统中,所述转发站通过 转发台车将来自与所述转发站连接的 一条传送带的货物传递到与所述转发站连接
的另一条传送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上述自动包裹投递系统,还包括一线路选择装 置,该线路选择装置与所有所述转发站信号连接。
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上的一般性描述和以下的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和说 明性的,并且旨在为如权利要求所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进一步的解释。
包括附图是为提供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理解,它们被收录并构成本申请的 一部分,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本说明书一起起到解释本实用新型
原理的作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自动包裹投递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传送带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转发站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终端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终端接口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现在将详细参考本实用新 型的优选实施例,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在所有附图中 将使用相同的标记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此外,尽管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 的术语是从公知公用的术语中选择的,但是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提及的 一些 术语可能是申请人按他或她的判断来选择的,其详细含义在本文的描述的相关 部分中说明。此外,要求不仅仅通过所使用的实际术语,而是还要通过每个术 语所蕴含的意义来理解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自动包裹投递系统100。 如 图所示,该系统100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即用户终端101、转发站102以及传送带103。其中,传送带103将位于不同位置的每一用户终端101连接到至少一个转发 站102,同时还连接了各转发站102。
在一个实例中,如果希望将一包裹从用户终端101-1传递到用户终端 101-2,则该包裹将通过传送带103-1到达转发站102-1,转发站102-1识别出 目的地为用户终端101-2,将包裹送往传送带103-2,经过传送带103-2到达转 发站102-2,转发站102-2送往传送带103-3,最终到达目的地。
在另一实例中,如果希望将包裹从用户终端101-1传递到用户终端101-3, 包裹通过传送带103-1到达转发站102-1,转发站102-1识别出目的地为用户终 端101-3,将包裹送往传送带103-9,经过传送带103-9到达转发站102-4,转 发站102-4送往传送带103-7,到达目的地。
以下结合各单元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特点在于,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对包裹进行识别。因此, 可以给包裹附着射频芯片,在射频芯片中记录目的地信息及其它相关信息。相 应地,各转发站中均设置有射频识别装置,用以对包裹进行识別转发,从而将 包裹正确的送往目的地。
图2示出了传送带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传送带103依次由加速区 201、高速区202和减速区203构成。加速区201优选采用速度逐渐增加的滚 轴,使包裹逐渐加速。高速区202优选采用高速传送皮带,也是整个传送带系 统中距离最长的部分。高速区202可以由多节拼接而成, 一来便于生产安装, 二来出于节能考虑,在包裹量少的时候,无载荷区域可以停止。减速区203可 以采用速度逐渐递减的滚轴构成。这里的滚轴属于阻尼滚轴,在保证包裹速度 的情况下,可以从高速移动的包裹上获得能量输出电能。可以使用梯形滚轴实 现拐弯,安装时使用倾斜来克服离心力的问题,避免包裹滑向传送带一侧。特 别是,可以在加速区201和减速区201处设置包裹探测装置204和205用于监 测传送带中的包裹,从而监测控制传送带的运行,也可在中间区域安装探测装 置,满足更多需求。
如图l所示,在传送带结点处设置有转发站,用以将包裹从一个传送带转 到另一个传送带。图3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转发站的示意图。转发站102 通过转发台车(未示出)将来自与转发站连接的一条传送带的货物传递到与转 发站连接的另一条传送带。
例如,当入口传送带有包裹到达,转发台车传送带同速旋转,将包裹转移至转发台车上,射频识别单元读取包裹信息,由计算出想要的出口传送带,然 后移动对接到该出口传送带位置,转发台车传送带旋转,将包裹转移到出口传 送带上。根据优选的实施例,转发站安置在标准建筑里,带有标准底座,可拆 卸重装,可以很方便的进行替换。
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包裹投递系统还可以包括一线路选 择装置,该线路选择装置与所有转发站信号连接,用以灵活实现路径选择。例 如,选择路径时可以参照繁忙程度,路径快慢等参数或者从包裹的射频芯片中 采集的有关参数。
对于大楼,例如图4所示的大楼401,可以通过一台升降台车402连接各 楼层的用户终端,升降台车402也可通过射频装置读取包裹信息,自动在各楼 层终端和传送带103之间传递包裹。也可以通过轨道连接多个大楼,台车402 可以在多个大楼之间移动。也可以直接将传送带103的一端作为 一个简易终端。 终端也可以是一个智能仓库,通过智能仓库,实现远距离自动售货。
关于终端接口,如图5所示,操作面板504可以安装在墙壁上,也可以直 接安装在外门502上,这是因为在打开门放入或取出包裹时并不需要面板操作。 载物平台503是一个传送带滑动平台,方便用户放置取出重物,载物平台503 也会由机械带动,用于接收和发送包裹。设置里门501和外门502的目的,一 是放置重物时里门可以防止物体掉落,二是两道门不会同时打开,符合人性化 目的,免得看到一个深邃的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用户操作示例。在发送包裹时,用户可选择发送包 裹,将包裹放入终端自动进行重量尺寸识别,识别通过后可提示用户设置目的 地,震动、坡度等要求可作为可选高级设置,然后等待接收人确认(接收人可 设定自动允许地址列表,密码确认,手机确认等多种方式,确认要求是出于安 全考虑,防止陌生危险包裹),确认发送后包裹通过系统传送给接收人。在接 收包裹时,包裹到达提示(语音,指示灯等多种方式,甚至可以提示发件人信 息),从终端取出包裹。用户终端可以直接安装在私宅中,也可配备用户登陆、 费用支付等界面安置在公共场合。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显见,可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示例性实施例进行各种修 改和变型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旨在使本实用新型覆盖落 在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技术方案范围内的对本实用新型的修改和变型。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包裹投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用户终端;多个转发站,位于不同的地理位置;以及传送带,将每一用户终端连接到所述多个转发站中的至少一个并将所述多个转发站相互连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包裹投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发站中设置 有射频识别装置。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包裹投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依次由 加速区、高速区和减速区构成。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包裹投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发站通过转 发台车将来自与所述转发站连接的一条传送带的货物传递到与所述转发站连接的另 一条传送带。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包裹投递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线路选择 装置,该线路选择装置与所有所述转发站信号连接。
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包裹投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速区和减速 区中均设置包裹探测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包裹投递系统,该系统包括多个用户终端;多个转发站,位于不同的地理位置;以及传送带,将每一用户终端连接到所述多个转发站中的至少一个并将所述多个转发站相互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包裹投递系统可以实现无人工干预的全自动智能操作。
文档编号B07C3/08GK201389527SQ200920068009
公开日2010年1月27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24日
发明者朱迎春 申请人:朱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