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式粮尘分离卸料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60250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冲击式粮尘分离卸料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粮食加工设备,具体为一种冲击式粮尘分离卸料器。
背景技术
粮、尘的分离卸料装置主要用于粮食加工企业,特别适用于大米或者小麦加工厂。 目前常规标准的粮、尘的分离卸器是流化仓底卸料器,为旋风式的,其外型为三角形,三角形内部设置有铁质的大弯头,其主要缺陷为稻谷加工成大米后破损率十分高,粮、尘分离不彻底等。
发明内容鉴于现有粮食卸料器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冲击式粮尘分离卸料器。为实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依据了如下的技术方案。冲击式粮尘分离卸料器,由分离器壳体,设置在壳体侧面的物料进口、壳体上部的气流出口和设置在壳体底部的卸料口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为圆柱体。进一步可以从物料进口到壳体的中下部,内置塑料弯管。又进一步在壳体的下部连接圆锥体的贮料仓,卸料口设置在圆锥体的锥口处。更进一步在壳体的侧面下部设置可视窗。本实用新型的优越之处在于该装置是集旋风卸料器、三角箱式卸料器和大弯头卸料器等为一体,占地面积小,结构合理,重量轻;该装置效率高、节能、降耗、环保、粮食的破损率非常低;该装置除具有粮尘的分离作用,还兼有部分贮料的功能。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请参照附图1。冲击式粮尘分离卸料器,由分离器壳体1, 设置在壳体侧面的物料进口 2、壳体上部的气流出口 3和设置在壳体底部的卸料口 4组成,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为圆柱体。针对于原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最基本的改动是将原来的三角形的壳体改变为圆柱形的壳体,其结果是粮、尘经分离后的粉尘,在壳体内无死角残留,很容易从壳体内排出,既粮尘的分离效果好。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设置是从料进口 2到壳体的中下部,内置了一根塑料弯管5。 如果壳体内没有这根弯管,从物料进口 2进入到壳体内的物料及粉尘,很容易撞击到物料口对面的壳体面上,导致物料与粉尘较难分离。而在原技术中,只是在三角形的壳体内设置了一块铁板,物料在冲击铁板后及易破碎,而粉尘强冲击铁板后及易产生涡流,导致分离效率较低。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所述的弯管一定要采用有缓冲效果的材料,本实用新型中使用了比较便宜的塑料管。物料在风机的作用下,被吸到分离器的壳体内并且只能沿弯管5的走向,有规律的与粉尘进行分离。由于物料在弯管内受到的是软冲击,因此在重力的作用下能自然沉降到壳体的底中。同样粉尘受到的也是软冲击,出弯管后在下一道工序的风机的吸引下,迅速上扬从气流出口 3排出。采用本装置后,物料的破碎低可以大大的降低,粉尘的分离效果也大大的得到提高。本实用新型还对壳体的底部进行了改进,即在壳体的下部连接圆锥体的贮料仓6, 卸料口 4设置在圆锥体的锥口处。原技术的三角形的卸料器由于没有贮仓,如遇卸料不及时物料呈现堆积,就会造成壳体内空间变小,从而影响的物料与粉尘的分离效果。本实用新型又在壳体的侧面开设了可视窗7,其目的就是能够随时掌握壳体内的物料与粉尘的分离情况。
权利要求1.冲击式粮尘分离卸料器,由分离器壳体(1),设置在壳体侧面的物料进口(2)、壳体上部的气流出口(3)和设置在壳体底部的卸料口(4)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为圆柱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式粮尘分离卸料器,其特征在于从物料进口(2)到壳体的中下部,内置塑料弯管(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式粮尘分离卸料器,其特征在于在壳体的下部连接圆锥体的贮料仓(6 ),卸料口( 4 )设置在圆锥体的锥口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式粮尘分离卸料器,其特征在于在壳体的侧面下部设置可视窗(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为一种冲击式粮尘分离卸料器,由分离器壳体(1),设置在壳体侧面的物料进口(2)、壳体上部的气流出口(3)和设置在壳体底部的卸料口(4)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为圆柱体;从物料进口(2)到壳体的中下部,内置塑料弯管(5)。本实用新型的优越之处在于该装置是集旋风卸料器、三角箱式卸料器和大弯头卸料器等为一体,占地面积小,结构合理,重量轻;该装置效率高、节能、降耗、环保、粮食的破损率非常低;该装置除具有粮尘的分离作用,还兼有部分贮料的功能。
文档编号B04C5/00GK202137062SQ20112019251
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9日
发明者张久超, 杨圣保 申请人:杨圣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