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振动盘上料式冬枣分拣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冬枣生熟识别及分离设备,具体地说是应用由红色LED、光电池组 成的传感器的夹持识别器,振动上料盘,间歇运动机构等组成的一种可对冬枣进行生熟、大 小识别和自动分离的一种设备,属于农业自动化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种植面积的逐步扩大,冬枣逐步成为人们秋末冬初最常吃的的一种 水果。冬枣的外形特点是圆,熟枣是红色的,生枣是青绿色的。红色的冬枣很甜很脆,而青 绿色的生枣口味则差很多。因此,红枣和青枣在出售价格上往往相差很多。冬枣还有个特 点就是一棵树上的冬枣并不是一起成熟,往往有早晚之分。但冬枣在被摘下树时,一般采用 抽打的方式,将生的和熟的混在一起,这时就需要将生枣和熟枣进行分开,以便出售时获得 更好的经济效益。现在,一般是人工进行生熟挑选,劳动强度很大。迫切需要一种能够进行 自动分拣的设备,但目前没有该类装置。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 一种振动盘上料式冬枣分拣设备。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振动盘上料式冬枣分拣设备,是由振动上料 盘、夹持识别器、转盘、枣箱、电机、电机支架、小槽轮、大槽轮、底座、立柱、控制器、挡板组成 的,振动上料盘、底座、枣箱都放置在地面上,电机支架安装在底座上,电机安装在电机支架 上,间歇机构的小槽轮与电机安装在一起,大槽轮与转盘安装在一起,套装在立柱上,8组夹 持识别器安装在转盘的上面,控制器安装在转盘的上部中央位置,挡板安装在转盘上方,与 夹持识别器间隔安装,小槽轮与大槽轮构成间歇运动机构。
该发明的有益之处是夹持识别器可对振动上料盘输送来的冬枣在夹持的同时也 进行了大小和生熟的识别,然后将冬枣放置在周边相应的枣箱中,从而实现对冬枣的生熟 及大小进行自动分离。
图1为该发明整体结构的正等测图,图2为夹持识别器的结构图。
图中1、振动上料盘,2、夹持识别器,3、转盘,4、枣箱,5、电机,6、电机支架,7、小槽 轮,8、大槽轮,9、底座,10、立柱,11、控制器,12、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振动盘上料式冬枣分拣设备,是由振动上料盘1、夹持识别器2、转盘3、枣箱4、电 机5、电机支架6、小槽轮7、大槽轮8、底座9、立柱10、控制器11、挡板12组成的,振动上料 盘1、底座9、枣箱4都放置在地面上,电机支架6安装在底座9上,电机5安装在电机支架6 上,间歇机构的小槽轮7与电机5安装在一起,大槽轮8与转盘3安装在一起,套装在立柱10上,8组夹持识别器2安装在转盘3的上面,控制器11安装在转盘3的上部中央位置,挡 板12安装在转盘3上方,与夹持识别器2间隔安装,小槽轮7与大槽轮8构成间歇运动机 构。
该设备在工作时,由使用人员将冬枣倾倒在振动上料盘I中,然后打开电源,冬枣 便顺着振动上料盘I的滑道输送下来,此时夹持识别器2张开手爪在振动上料盘I的出料 口等候,到有冬枣进入手爪时,由夹持控制器I的检测信号将信息传送给控制器11,控制器 11便指挥电机5转动,当夹持识别器2转离振动上料盘I下料口时,挡板12将挡住下料口, 使冬枣不至于落下。夹持识别器2由红色LED、光电管、电磁铁、电位器等组成,可识别所夹 持冬枣的生熟、大小信息,夹持识别器2将冬枣信息识别后,发送给控制器11,由控制器11 指挥电磁铁动作,将冬枣放入到相应的枣箱4中,实现冬枣生熟、大小的自动分离,设备使 用间歇机构的原因是可更好地配合振动上料盘I的输送节奏。
权利要求
1.振动盘上料式冬枣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是由振动上料盘、夹持识别器、转盘、枣箱、电机、电机支架、小槽轮、大槽轮、底座、立柱、控制器、挡板组成的,振动上料盘、底座、枣箱都放置在地面上,电机支架安装在底座上,电机安装在电机支架上,间歇机构的小槽轮与电机安装在一起,大槽轮与转盘安装在一起,套装在立柱上,8组夹持识别器安装在转盘的上面,控制器安装在转盘的上部中央位置,挡板安装在转盘上方,与夹持识别器间隔安装, 小槽轮与大槽轮构成间歇运动机构。
全文摘要
振动盘上料式冬枣分拣设备,是由振动上料盘、夹持识别器、转盘、枣箱、电机、电机支架、小槽轮、大槽轮、底座、立柱、控制器、挡板组成的,振动上料盘、底座、枣箱都放置在地面上,电机支架安装在底座上,电机安装在电机支架上,间歇机构的小槽轮与电机安装在一起,大槽轮与转盘安装在一起,套装在立柱上,8组夹持识别器安装在转盘的上面,控制器安装在转盘的上部中央位置,挡板安装在转盘上方,与夹持识别器间隔安装,小槽轮与大槽轮构成间歇运动机构。该发明的有益之处是夹持识别器可对振动上料盘输送来的冬枣在夹持的同时也进行了大小和生熟的识别,然后将冬枣放置在周边相应的枣箱中,从而实现对冬枣的生熟及大小进行自动分离。
文档编号B07C5/02GK102989689SQ20121055333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9日
发明者沈孝芹, 王佩凤, 李涛, 孙中国, 焦彬彬, 吴延超 申请人:吴延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