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色间谍国际象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67333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四色间谍国际象棋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本发明涉及一空气输送系统,尤其是还涉及对输送空气作进一步处理,如清除空气中悬浮微粒和/或静化气体和/或加热或冷却空气等,同时,使用所谓的电离子风或电晕风作为有效地空气输送介质。
借助于所谓的电离子风或电晕风来输送空气是众所周知的。为这一目的建立的系统主要包括一个电晕电极和一个靶电极,这两电极相互隔开并与相应的直流电源终端或电极相连,其中电晕电极的外形、相互电位差以及电晕电极和靶电极之间的距离等都是引起在电晕电极形成电晕放电并产生空气离子的因素。因此,产生的空气离子在电晕电极和靶电极之间的电场作用下,迅速迁移到靶电极,这些离子在靶电极释放它们的电荷。在这些离子沿这一路径运动期间,离子撞击电中性的空气分子并将静电力传给这些分子,还将这些空气分子吸向靶电极,于是以所谓的离子风或电晕风的形式输送空气。这种空气输送系统在国际专利申请PCT/SE85/00538中作了描述和图解说明。
正如从该国际专利申请中所看到的,借助于离子风或电晕风来获得较大的空气流速和空气流通量是可能的。然而,当电晕电极和靶电极相隔很远时,为了能保持电晕放电,必须使电晕电极和靶电极之间有很大的电位差,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才能取得高的效率。引起空气流速提高和空气流通量加大的大电晕电流会产生这样的缺陷,即会在电晕电极的附近增加了化合物(主要是溴氧和氮氧化物)的生成,这些物质会因有严重的刺激性而被人查觉出,它们甚至会危害人类的健康。因此,人们希望能提供大小适度的电晕电流并使电晕电极和靶电极相隔较远。从该国际专利申请中还可以看到,必须仔细遮护该系统的电晕电极,以防止产生的空气离子不朝着靶电极的方向漂移或迁移。虽然人们希望取得较高的体积流通量,但在这种系统不只是用于输送空气,即单纯起一个风机的作用,而且还要处理所输送的空气,即要净化带有污染物的空气和/或改变空气温度的时候,就不必要使通过系统的空气取得很高的流速。实际上,该系统要实现这双重目的,最好采用低的空气流速,这是由于低流速会导致安装在系统中的空气处理装置附近的空气有较长的停留时间,并同样能取得较高的效率,而不必使该装置沿空气流动的方向增大轴向的伸延距离,系统中的靶电极和电晕电极被气流中的放电所包围,系统中的空气处理装置与靶电极放置在一起或放置在靶电极的下游处,这是最普通最常见的系统结构,该系统结构已发现有明显的缺陷。例如,它很难在流动灰尘的整个横截面上获得均匀的速度分布。不均匀的速度分布又将降低空气处理装置的效率。当空气流过灰尘时还很难避免给空气处理装置造成的很大阻力,有了这种阻力就需要增大电晕电极和靶电极之间的电位差,以便加大电晕电流。然而,增加电位差这种补救方式会引起溴氧和NOX生成增多的缺陷。此外,包围电极的灰尘层会对电晕电极产生干扰作用,比如会防碍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进行电晕电极的放电和产生电晕电流。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上面描述过的那种经改进的空气输送和空气处理系统,该系统至少能克服大部分上面论述过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来达到的,即提供一种空气处理系统,它包括一个电晕电极和至少一个与该电晕电极隔开设置,并可透过空气的靶电极,还包括一个直流电源,它的一极接到电晕电极上,另一极接到靶电极上,该系统中,电晕电极的形状,电晕电极和靶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和距离等条件使得在电晕电极处能出现产生电晕放电的空气离子,并且至少有一个靶电极基本对称地设置在电晕电极周围,并围绕排列在一个与该电晕电极同轴的圆上。
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及其可以设想得到的有利的进一步发展情况将参照附图,根据列举的一些实施例来作详细的说明。


图1和图2分别是本发明系统第一实施例的轴向剖面和径向剖面示意图; 图3、4、5和6是通过具体实例,示意地表示出本发明各种可以设想得到的靶电极结构以及设置在系统中的空气处理装置; 图7、8、9、10和15通过具体实例示意地表示出本发明系统中邻近电晕电极的各种可设想出的装置,这些装置是用于消除电晕电极产生的有害气体; 图11示意地表示出本发明系统第二实施例的径向剖面图。
图12示意地表示出本发明系统第三实施例的轴向剖面图; 图13和14示意地表示出本发明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径向剖面图。
图1和图2实例所示的本发明系统包括有一个电晕电极K,它由延伸在设计良好的电极夹1之间的细导线组成,这些电极夹只是示意地表出。该系统中还包括有一个靶电极M,它呈空心圆柱形并围绕着电晕电极,并与电晕电极同轴延伸。在图示本实施例中,靶电极M由导电材料或半导电材料制作好的宽网眼网板组成,它位于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圆环2(如塑料圆环)之间,该圆环以某种适当的方式支撑着(图中未示出)。电晕电极K和靶电极M连接到各自的直流电源3的终端或电极上。电晕电极和靶电极之间的电压和距离,即靶电极M的直径应选配合适,使得能在电晕电极K处出现电晕放电。电晕放电产生的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向靶电极M漂移或迁移,然后又导致空气流朝靶电极流动。读者可以参考上述国际专利申请中对发生的这种情况所作的详细说明。因此在本发明系统中,是以图1中箭头4所指的方式产生空气流动,即空气流通过中空圆柱形靶电极M的开口的轴端,然后基本上沿径向穿过可透气壁向外流动。
图中所示靶电极M同轴地围绕电晕电极K的这种电极装置具有一些显著的优点。例如,采用这种装置,能使电晕放电对称地出现在整个电晕电极K的周围,因此可获得相当大的总电晕电流;由于电晕电极和靶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和相邻的距离不变,因此能得到在上述国际专利申请中所描述的靶电极和电晕电极的布置方式。另一方面,可以采用小电位差以及不变的电晕电流。还可以看到,空气流在贴近电晕电极K处的流速很慢。由于这样使电晕放电产生的有害气体,如臭氧和氮氧化物(NOX)能很容易变成无害气体,所以这是一个极大的优点。下面将对此作更详细的描述。本发明另一很重要的优点是,例如通过圆柱形靶电极M可以提供很大的流动区域并导致相应的低流速。这种低流速也具有很大优越性,因为低流速能使空气有效地清除掉悬浮微粒污染物和/或气体污染物,或者能借助于设置在气流通道中的合适装置加热或冷却空气,处理空气效果的最佳位置是邻近或紧贴中空圆柱形靶电极M径向外侧的地方,或者是在该电极的开口端处(空气就是以该开口端流入电极的),或者同时在这两个位置处理空气。由于这些位置流通区域很大,所以由空气处理装置造成的阻力就不是很大了。另外,由于电晕电极基本上全部被靶电极所包围,所以下述的这些现象将绝对不会发生,即当电晕电极和靶电极被如一堵墙隔一段距离处设置环状屏蔽电极,这些屏蔽电极最好连接到与电晕电极电位相同的线路上。这种环状屏蔽电极示意地在图1中表示出,参见图中标示S处。
本发明系统的靶电极M表示在图1和2的实例中,假定该靶电极是由导电材料或半导电材料制作的宽网眼网板组成。则应当注意到,此靶电极接收到的电流值是极其小的,而所指的“导电”或“半导电”应当解释为制造靶电极的材料。因此,制造靶电极的材料的导电性实际上可能是很低的。可以理解,靶电极M也可以有其它形状。比如,靶电极可以由轴向延伸的一些杆组成,这些杆相互隔开地排列在电晕电极K的周围并且是与电晕电极同轴的一个圆上。另一方面,靶电极也可以由沿电晕电极K的轴向并与电晕电极平行设置的板状电极元件或者层状电极元件组成,这些元件的侧表面沿径向延伸,即与通过靶电极径向的气流方向平行。靶电极也可以由许多平的环状电极元件组成,这些元件沿轴向相互隔开,排列在电晕电极K的周围,并与电晕电极同轴。靶电极也可以做成用螺旋状导线或薄片,同轴地围绕着电晕电极布置的形式。
上述空气处理装置可以有不同的形式,这些装置最好与靶电极M邻近,或者置于靶电极的径向外侧。例如,空气处理装置可以包括有传统的,用于净化含悬浮微尘污染物的空气的机械过滤器,即微粒、液滴或化学活性过滤器,例如装有活性碳,用于除去空气中的气态污染物,由于伴随气流流出靶电极M的污染悬浮微粒是带电的,所以由于电晕放电就会产生离子,这些带电的污染悬浮微粒可以靠静电从气流中吸引出来。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以采用例如一种透气结构,该透气结构可以采用位于靶电极外侧由驻极体材料制成的薄层形式。由于靶电极所带极性与带电污染悬浮微粒所带极性相反,所以污染物将那样的通流灰尘所包围时,由于墙的内表面灰尘是电绝缘的,而墙的外表面是导电和接地的,这样会给电晕电极K的功能造成严重干扰。
业已发现,当电晕电极K从靶电极M的轴向两端沿轴向伸出时的这种电极长度具有一定优点。与电晕电极K和靶电极M长度相同的装置比较起来,较长的电晕电极能使电晕电极和靶电极之间的电势位降低,同时电晕电流不变,而且还使通过系统的空气总体积流通量增大。本发明系统的电晕电极K和靶电极M之间的径向距离应大于5cm,最好是大于8cm。在图1、4所示的系统中,靶电极M的半径,即电晕电极K和靶电极M之间的距离,可以近似地等于靶电极M的轴向高度。例如,当靶电极M的半径为10cm时,电晕电极K可以超出靶电极M的轴向两端3~4cm。
如图1所示,电晕电极K和靶电极M通过高阻值电阻5与电压源3相连是有利的,这样,在电晕电极K或靶电极M短路的情况下(例如由无意识的接触引起),短路电流的大小会限制在绝对安全值之内。这就是说,该系统不会因接触而发生危险。为了防止人直接接触电晕电极或靶电极,或者为了消除系统出现静电场的可能性,在靶电极M的轴向两开口端的外部设置防护网。这种防护网可以用塑料材料制造,或者在需要静电屏蔽时,用半导电材料或导电材料制造,采用后一种防护网时,最好将它接地,这几种防护网可以放置在离电晕电极K的端部几厘米处(从轴向看),并且可以延伸到塑料圆环2的外缘表面。将电晕电极K连接到一个合适的正电位或负电位(相对于地来说)上,同时将靶电极M连接到极性相反的电位(相对于地来说)上可以防止电晕电流流向防护网。这种布置方式也大大减小了由于高电压(相对于地来说)可能引起的绝缘问题。为了进一步防止电晕电极K的电晕电流向不需要的方向流动,可在与电晕电极K端部轴向相会被吸引到靶电极上,因此,靶电极可以有利地用作静电过滤器装置内的污染物沉积表面。当需要调节气流温度即加热或冷却空气的时候,具有适当结构的换流器可以沿径向设置在圆柱状靶电极的外侧。
图3-6通过实例示意出各种不同靶电极的外部形状以及各种可以采用的空气流通处理装置。
图3所示的靶电极M具有图1和2中所表示的靶电极的外形。在图3的实施例中,靶电极M还有一个沿径向设置的中空圆柱状电极R,它由用导电材料或半导电材料制作的开孔网板组成,并且接地,这样,电极R就带有电位,该电位相对靶电极M的极性来说,具有与电晕电极K相同的极性。如前所述,由于产生离子,空气中的悬浮微粒污染物是带电的,它们力争吸附到具有与其极性相反的靶电极M上。这些污染物不会立即就被吸到靶电极M上,而是先笔直地穿过该靶电极,然后在靶电极M和另一电极R之间的电场作用下又被迫吸回到靶电极M处,并且必然会粘在它上面。因此,必须靠两电极M和R之间的电场作用施加给带电污染物力来克服沿径向和向外穿过电极M和R的气流。由于流通空气的速度低,所以这一点很容易实现。电极R可以被认为是替代了一个反射电极,它改变带电污染物的运动方向并因而有效地将污染物从气流中分离出来。
图4表示一个类似的装置,其中接地的反射电极R沿径向设置在靶电极M的外侧,在这种情况下,靶电极为带有许多环状的平电极元件,这些元件同轴地围绕着电晕电极并沿轴向相互隔开一定距离。靶电极M的电极元件将作为气流中悬浮微粒污染物的静电沉积表面。与上述情况类似,由于靶电极的沉积表面在气流方向具有相当的大延伸空间,因而延长了带电污染物在沉积表面附近的停留时间从而大大增加了向该表面迁移的可能性。这样,便提高了净化效果。
图5表示了一种装置,其中靶电极M与图4的装置类似,包括有许多平的环状电极元件,这些元件同轴地设置在电晕电极周围,并

轴向相互隔开一定距离。在图5的实施例中,在靶电极M的电极元件之间设置有相似的平面环状电极元件6,它们都接地并与靶电极M的电极元件一起构成了已知的那种静电电容分离器。当空气朝靶电极M迁移的时候,带电的悬浮微粒污染物在靶电极M的电极元件与电极元件6之间的电场作用下,被粘牢在该靶电极的电极元件上。由于空气流速低,所以污染物在电极元件M和6之间停留的时间就比较长,使空气净化效率得以提高。
图6中所表示的电极布置与图3的相类似。图6的电极布置包括一个靶电极M和一个沿径向设置在靶电极外侧的反射电极R。靶电极与反射电极共同构成一个静电分离器,其作用是按照图3的方式将悬浮微粒污染物从空气气流中分离出来。图6的装置中还装有一个具有合适外形的换流器7,在本实例中该换流器呈圆柱形,沿径向放置在反射电极R的外侧并包围着反射电极。换流器7能改变气流的温度,也就是说能使空气加热或冷却。由可换流器7具有较大的流通区域,并且由于空气气流的流速低,所以换流器7具有很高的效率。而且构成换流器的方式能确保流过换流器的气流不会形成较大的阻力。因为在靶电极上悬浮微粒污染物会从空气中有效地分离出来,所以换流器7可保持清洁,不需要清洗或更换。但是必须清洗靶电极M,或每隔一定时间就更换电极。如果将连接线接地,换流器7本身也可构成反射电极,这样可取消反射电极R。
图12是本发明系统另一有益的实施例的轴向剖面图。该实施例与上述图1和2中的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其靶电极的一个轴向端由一个不可渗透的平板15所封闭,用以代替塑料环2。圆形板15的中央部位最好装一绝缘材料,用以连接电晕电极K的一端。在离圆形板15中央部位一段径向距离处,有一段导电材料或半导电的材料,或者是这种材料的涂层,该材料最好接地。图12实施例的靶电极M具有图5所示的那种结构,环状的接地电极元件6也以与图5实施例相类似的方式设置。图12中所示系统的气流沿箭头4所指的路线流动。在这种结构系统中,靶电极M的轴向高度近似地等于图1和2中所示系统或装置的靶电极的轴向高度的一半。
如上所述,当采用本发明的系统时,电晕电极K附近的气流速度很慢,这就很容易有效地除去有害或危险气体,并将这些气体变成无害气体,这些危险或有害气体主要是随电晕放电一起产生的臭气和氮氧化物。
例如,借助于图7所示的装置,电晕电极K可以导线的形式沿中空圆柱形靶电极(图7未示出)的中心轴以适当的方式(图未示出)支撑住。小套筒状的元件8固定到电晕电极K的两端,元件8装有化学活性物质(如活性碳)。这些物质能吸收或催化分解上述像臭氧或氮氧化物那样的有害气体。由于在紧靠电晕电极K附近的电流很小,所以这种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如图7所示,这些化学活性吸收元件8可以接到比电晕电极K稍低的电位上,因而,元件8便会起激励电极或激励元件的作用,使电晕电极K保持电晕放电,同时减小电晕电极和靶电极之间的电位差。
图15进一步示意出一种类似的装置,这种装置用于将由于电晕放电而在电晕电极附近产生的有害气体变为无害气体。在本实施例中,有许多沿轴向互相间隔布置的环状板21同轴地围绕着电晕电极K,板21装有化学活性物质或者用化学活性物质涂覆板的表面,这种化学活性物质能吸收或催化分解由于电晕放电而产生的有害气体。由于电晕电极附近的气流很小,所以板21能以非常有效的方式将这些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这些气体没有被气体带走的明显趋势。电晕放电产生的空气离子能够自由迁移到环形板21之间的靶电极(图15未示出)周围。为了防止板21对电晕电极K有屏蔽作用并干扰电晕放电,板21最好通过一个阻值很大的电阻22而接地,以便将板21接收的电荷传走。板21可以由导电、半导电或绝缘材料制成。可以理解,包含或装有能吸收或催化分解有害气体的化学活性物质的其它结构也可以设置在电晕电极K的周围,同时还假设这种结构具有能使离子通过的几何形状,并假设该结构连接在一个不会对电晕电极产生屏蔽的电位上。
图8示意出另一种装置,这种装置用于从电晕电极K的附近除去由电晕电极产生的有害或危险气体。这种装置包括有一个与如风机或气泵等抽风装置(图中未示出)相连的管9,管9的入口9a沿轴向直接对着电晕电极K的一端,因此存在于电晕电极周围,含有上述有害气体的空气层,在抽风的作用下,被不断地通过管9抽出。由于围绕电晕电极K的气流很小,因此,只有小量的气体需要通过管9抽走。由抽风装置通过管9抽走的空气,与伴随的有害气体一同被抽到一个用于净化气体的装置上,或者在某个适当的位置,即该气体不会构成危害的位置将它们排走。如图8所示,与压缩空气源(图中未示出)相连的管10设置在电晕电极K的另一端,以引导气流沿着电晕电极K朝抽风管9的方向运动,然后进入抽风管9。这种用以输送由电晕放电产生的有害气体的方法将更为有效。管9和10也可以用来激励电极,方法是至少要保证管的一端是导电的,然后将上述管子接到比电晕电极的电位稍低的电位上。
图9示意出另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用于相似的目的,它包括有一个沿中空圆柱状靶电极中心轴设置的带孔管11。带孔管11以相似于图8中的管9的方式连接到一个相配的抽风装置(图中未示出)然而在图9的实施例中,管11的端部是封闭的,这样,被抽吸的空气将只通过管壁上的孔,在这种情况下,电晕电极是由许多导线状的电极元件K组成,这些元件围绕着管11并与管11平行设置,这样,电晕电流就从各个方向传给周围的靶电极(图9中未示出)。为了减小电晕电极和靶电极之间所必须的电位差,管11也具有如所述方式激励电晕电极的功能,方法是用导电材料或半导电材料制造管11,并将管11接到比电晕电极K的电位稍低的电位上。
如图10所示,相反的布置方式也可用来除去紧靠在电晕电极附近的臭氧和氮氧化物。在图10的实施例中,围绕着电晕电极K并与电晕电极平行地设置着一些(比如三个或四个)带孔的管16,这些管与一个轴风装置相连,这样可以将紧靠在电晕电极K附近的空气通过带孔管16的壁孔抽走。这些管16也具有能激励电晕电极K的有益功能,其方法也是用导电材料或半导电材料制造这些管,并将这些管接到比电晕电极K的电位稍低的电位上。
从对上述国际专利申请所进行的理论计算中可以得知,电晕电极和靶电极之间的距离,即按图1和2所示系统中靶电极M的直径,是根据电晕电极和靶电极之间的电位差以及所需电晕电流的大小而确定的。因此,如果利用图1和2的装置,只靠增大装置的尺寸和增大靶电极的直径,就不可能增大空气的总体积流通量。若要增加空气的体积流通量就需要有轴向长度较大的装置。但是,如果增加装置的轴向长度,就会减少位于圆柱状靶电极轴向开口端进口处的面积,该面积的减小是相对于上述电极的多孔圆柱表面上的出口面积而言的。进口面积的减小会导致流动阻力的增加,可能还会导致通过靶电极的气流分布不均匀。图11中所述的装置很好地解决了这一困境。这种装置安装有若干空气推进装置12,每一空气推进装置都按上述图1和2实施例中的结构设置,这些装置沿轴向相互隔开一定距离依次排列,这样便在相邻装置12之间形成一空间,空气能按图11中箭头所指的流动方式通过该空间流入装置12内。本发明系统的这一实施例还可以安装一个空气处理装置,如圆柱状换流器和/或化学吸收体13,空气处理装置围绕空气推进装置12设置,并与空气推进装置之间相隔一定距离,这样,流入和流出的空气便都通过换流器13,或者通过按类似方式设置的其它空气处理装置。
图13示意出本发明系统另一实施例的轴向断面图。该实施例具有较大的轴向长度以便增加空气总体积流通量。其靶电极分成几个(本实施例中是两个)弧形电极元件M1和M2它们设置在同轴地围绕电晕电极K的同一圆柱表面上,它们之间互相间隔一段圆弧距离,于是在靶电极元件M1,M2之间形成一个空间14,气流便按图13的箭头所示的方向通过所示系统,也就是基本上是沿径向通过靶电极元件M1,M2之间的空间14,并且基本上沿径向通过这些电极元件而流出。各空间14的流通面积最好等于通过靶电极M1,M2的流通面积。在图13所示的结构中,在中心电晕电极的周围,同轴地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弧形靶电极。如果弧形靶电极的曲率半径小于它到电晕电极的径向距离,即各弧形电极的端部到电晕电极的距离小于该靶电极中央部分到电晕电极的距离时,则是有利的。图14对比已作出示意。已经发现,上述结构将使通过靶电极整个流通面积的气流分布更加均匀。
图14也示意出两个不同的、可设想的弧形靶电极的实施例。表示在图左侧的靶电极M1由许多板状电极元件,或薄片状电极元件组成,这些元件互相平行,并与电晕电极K的轴向成直角设置,这与图4中所示的方式基本相同。在本实施例中,将辅助电极元件接地,这些电极相当于图5实施例中的电极元件6,这些辅助电极元件可以设置在靶电极元件之间。图14右侧所示的靶电极M2由许多板状电极元件或薄片状电极元件组成,它们在绝缘端板17(图中表示其中的一片)之间沿轴向延伸,这些元件基本上是定位于电晕电极R的径向位置上。靶电极元件M2设置在板状电极元件或薄片状电极元件18之间,元件18以类似于靶电极元件M2的方式设置,但要将它们接地。这些电极元件18具有与图5中所述的电极元件6相同的作用,因此,它们与靶电极M2共同构成一个电容分离器。如果这些辅助电极18到电晕电极K的距离稍大于靶电极元件M2到电晕电极K的距离,则是有利的,因为这样电晕电流基本上不会通过电极元件18。
如果采用图13和14所示的装置,能非常有效地将臭氧和氮氧化物除去,其方法是将来自在压缩空气源的空气通过一个与之相连的狭缝形风道19,然后从电晕电极K的一侧吹过电晕电极K,与此同时,通过一个与抽风装置相连的类似狭缝形风道20,把空气抽至电晕电极K的另一侧,因此,风道19和20上分别设有风口19a和20a,这些风口正对着电晕电极K,其形状为狭缝形,并且沿垂直于图示平面的方向延伸,延伸的长度大体上是电晕电极K的整个长度。风道19、20不会明显干扰电晕电极K处的电晕放电,因而也不会明显地改变电晕电极和靶电极之间所需的电位差。风道19和20对电晕电极K也可以起到激励电极的作用。激励电极的方式与前面所述的相同,即风道19、20至少要在最接近电晕电极K的部分用导电材料或半导电材料制造,并将该部分接到比电晕电极K的电位稍低的电位上。
图13和14所示的结构与图1、2或图12所示的结构具有大体上相同的优点。
可以理解,所设置的弧形靶电极的数量可以不止两个,比如可以三个或四个。另一方面还可以理解,靶电极也可以相互不同的方法构成并可与空气处理装置组合(如前所述)。例如图13所示实施例的靶电极M1,M2可分别与反射电极元件R1和R2组合(参看图3)。还可以理解,空气处理装置还可以设置在作为气流入口的空间14内其邻近处。在以图13或14所示方式构成的系统中,最好是封闭系统的轴向端部,以防止空气通过该端部流入。
权利要求
1、一种空气处理系统,包括一个电晕电极(K)和至少一个与该电晕电极隔开设置,并可透过空气的靶电极(M),还包括一个直流电源(3),它的一极接到电晕电极上,另一极接到靶电极上,该系统中,电晕电极的形状、电晕电极和靶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和距离等条件使得在电晕电极处能出现产生电晕放电的空气离子,其特征是,至少有一个靶电极(1)基本对称地设置在电晕电极(K)周围,并围绕排列在一个与该电晕电极同轴的圆上。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至少有一个靶电极(1)在所述圆的整个圆周上延伸。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至少有一个靶电极(1)有一个大体上呈圆柱形的扩展范围。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确靶电极包括有几个相互独立的部件(M1,M2),这些部件相互间具有相同的电位,并围绕着所述圆的圆周相互隔开设置。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靶电极部件(M1,M2)是圆弧形的并有一圆周方向延伸部分,该延伸部分与围绕所述圆的靶电极相邻部分之间的空间(14)的圆周方向延伸部分大致相等。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靶电极部件(M1,M2)具有大体上是局部圆柱形的延伸部分。
7、按照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靶电极部件(M1,M2)的曲率半径小于靶电极到电晕电极(K)的径向距离。
8、按照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电晕电极(K)呈导线的形式,并定位在与所述圆的中心轴线大致相重合的位置。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导线形的电晕电极(K)的长度大于靶电极(M)的轴向延伸长度。
10、按照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借助于设置在靠近电晕电极(K)处,并装有化学活性物质的元件(8、21)能吸收或催化分解电晕放电产生的有害气体物质。
11、按照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通过装置将紧靠电晕电极(K)附近的空气分离排走并同时排走由电晕放电产生的有害气体物质,还可回收排走的空气和混在该空气中的有害气体物质。
12、按照权利要求8和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装置包括有一根与抽风装置相连的管(9),管的一端对着导线形电晕电极(K)一端的轴向延伸处。
1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系统还包括有一根管(10),它与一个压缩空气源相连,管(10)的一端沿轴向对着所述电晕电极(K)的另一端,以这种方式引导气流或空气沿电晕电极流动。
14、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装置包括有一个壁上带孔的管(11),该管与一抽风装置相连,并且与所述圆的中心轴线同轴延伸,该系统的特征还在于,其电晕电极包括有若干导线式的电极元件(K),它们与所述管(11)平行,并排列在管(11)的周围。
15、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装置包括有若干壁上有孔的管(16),它们连接到一个抽风装置上,并与电晕电极(K)平行地排列在电晕电极周围。
16、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装置包括有装置(19),用于将空气从垂直于电极纵向位置的一侧吹过电晕电极(K),该系统还包括有装置(20),用于在电晕电极(K)的另一侧以大体上垂直于电晕电极纵向的方向将吸引的空气排走。
17、按照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通过邻近于靶电极(M)并位于靶电极径向外侧的处理装置,以处理大体上从靶电极径向吹出的空气。
18、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通过一个位于圆柱状靶电极(M)相应轴向开口端处的空气处理装置处理大体上沿轴向通过该开口端而进入靶电极的气流。
19、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通过设置在靶电极各部件(M1,M2)之间的空间(14)内的空气处理装置,处理基本上沿径向通过这些空间而流入的空气。
20、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该系统包括有若干具有辅助电晕电极的圆柱状靶电极(12),它们围绕一个公共轴设置并沿轴向相互隔开,这样便在相邻靶电极之间形成一环状空间,该系统中的空气处理装置(13)设置在各现状空间内,用于处理基本上沿径向通过所述空间的气流。
21、按照权利要求17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靠机械、静电或化学等手段净化气流和/或改变空气的温度。
22、按照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其电晕电极(K)和靶电极(M)之间的径向距离至少是5cm,最好是至少8cm。
23、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其圆柱状靶电极(M)的两个轴向端是开口的;靶电极的轴向长度与电晕电极(K)和靶电极(M)之间的距离基本相等。
2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柱状靶电极(M)的一个轴向端部是以气密方式封闭的;靶电极的轴向长度与电晕电极(K)和靶电极(M)之间的径向距离的一半基本相等。
全文摘要
四色间谍国际象棋是文娱品。本棋四方作战、四方四色各异,每方含有16枚两面两色各异,两面都具有同一国际象棋的各种棋名的棋子,棋盘由混战区、四个单边国际象棋棋盘组合而成。外形呈不规则“+”字型。本棋不仅有敌、我两方,而且还存在敌之友、我之友两方,还可以用“间谍”方式变敌为我,指挥对方棋子袭击对方重点目标,也可俘获对方棋子变敌为我。需多方位协同作战,本棋变化多端,对局能产生特殊的兴趣。
文档编号B03C3/40GK1038414SQ8810365
公开日1990年1月3日 申请日期1988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1988年6月17日
发明者邓骏 申请人:邓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