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管道式除铁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铁机,特别是一种可消除半液态糊状物质中铁质的管道式除铁机。
有许多化学、食品、药物或陶瓷等物品的原料,其在未成型前均是呈糊状糊的半液态状,由于原料本身及加工过程中各式开采、加工机械铁屑残留等诸多因素,于原料中可能会存在不少铁质或含铁质的矿物质,以陶瓷加工为例,当陶瓷原料中含有铁质或含铁的物质时,在高温烧窑后铁质容易氧化,而使陶瓷外表产生黑点及其他不良现象,而影响到陶瓷的加工质量,产生不良品,同样,若于化学或药物等原料中含有过多的铁质或含铁的矿物质时,亦会影响其产品整体的制造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转动式磁铁的除铁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措施本实用新型主要是于一基座上设置有顶端具入料口的外筒,外筒内设置有一内筒,内筒中设有可沿内筒内侧周缘可转动的磁铁,将糊状原料由入料口倒入,可使糊状原料沿内筒的周缘慢慢下滑,并利用内筒内的磁铁吸附并导引糊状原料中的铁质脱离原料,以提高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如下本实用新型的管道式除铁机,包括一基座,基座上设有一圆筒形的外筒,其特征在于外筒内部设有一与外筒同轴的圆筒形的封闭式内筒;外筒顶端设有一入料口,入料口一侧向内延伸有一抵靠于内筒周缘的隔板;外筒底部设置有一出料口及一铁屑出口,铁屑出口的一侧缘延伸有一抵靠于内筒周缘的导板;由隔板及导板将外筒与内筒之间的空间隔成供原料流通的区域及一封闭区域;内筒内部设有可沿内筒周缘转动的磁铁。
所述的管道式除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中设有一贯穿内筒轴心的转轴,所述磁铁设置在转轴上,并可随转轴转动;所述外筒上设有电动机,电动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与转轴同轴的变速箱。
所述的管道式除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铁为圆环状的永久磁铁,其直接固定于所述转轴上。
所述的管道式除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上设有呈扇形的磁铁固定座,所述磁铁呈弧形排列在各磁铁固定座周缘。
所述的管道式除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口呈漏斗状。
所述的管道式除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及内筒之间的封闭区域的周缘处设置有透气孔。
所述的管道式除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及内筒之间的封闭区域,靠近所述导板处设有排水口。
所述的管道式除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的外周缘设有两外罩。
所述的管道式除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中的内层外罩由低碳钢材料制成。
所述的管道式除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中的外层外罩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积极效果由以上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除铁机10于一外筒14内设置有一内含可转动的磁铁23、25的内筒20,于外筒14上另设置有入料口142、出料口144及铁屑出料口146,并于入料口142及铁屑出料口146上分别延伸形成有抵靠于内筒20周缘的隔板143及导板147,因此可使原料自入料口142倒入后由同一方向沿内筒20周缘向下滑落,同时利用内筒20内的磁铁23、25对原料中含铁杂质形成一种吸附及带动作用,使铁屑能自原料中分离并由铁屑出料口146排出,从而提高原料制造的质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特征。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后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操作状态的侧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如
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管道式除铁机10主要是于一基座12上设置有一圆筒形的封闭式外筒14,于外筒14内设置有一与外筒14同轴且与外筒14内壁相距一定间隔距离的圆筒形封闭式内筒20,外筒14顶缘设置有一略呈漏斗形的入料口142,沿入料口142一侧倾斜边延伸至内筒20内部形成有一抵靠于内筒20外周缘的隔板143,如此可在糊状原料由入料口142倒入时,使原料因隔板143的导引与阻隔而由一定方向沿内筒20的周缘滑落,另外,外筒14底部设置有一与外界连通的斜向出料口144,出料口144异于朝向原料滑落一侧的外筒14底部另设有一铁屑出料口146,铁屑出料口146较靠近隔板143的一端缘向外筒14内部延伸形成有一抵靠于内筒20周缘的弧形导板147,可将外筒14与内筒20间区隔成两部份,其中一部份供原料于其中流动,且与入料口142、出料口144及铁屑出料口146相连通,而另一部份保持封闭,无原料进入其中。
又设置有一同时轴向贯穿外筒14与内筒20轴心的转轴18,内筒20内部的转轴18上设有可随转轴18转动且自由端缘相当靠近内筒20内壁的磁铁23、25,其中磁铁23、25为一直接固设于转轴18上的圆环状永久磁铁,或者于转轴18上先行固设数个可随转轴18转动的扇形磁铁固定座22、24,如
图1、2所示,于每一个磁铁固定座22、24的自由端缘上固设有数个呈弧形排列分布的磁铁23、25,另外于外筒14上设置有一电动机16,如
图1、3所示,电动机16的输出轴上设有一与转轴18同轴的变速箱17,藉此可使电动机16的输出动力通过变速箱17传递至转轴18而使其转动,并通过转轴18带动设置于其上的磁铁固定座22、24及磁铁23、25沿内筒20的内侧周缘转动。
操作时,可利用控制装置使磁铁23、25先对准外筒14的入料口142,当糊状原料由入料口142倒入后,请配合参看
图1、4,可因隔板143的阻隔与引导使原料由隔板143导引的方向沿内筒20周缘向下滑落,在此同时,启动电动机16,使电动机16的输出动力藉变速箱17及转轴18带动磁铁23、25转动,这样可利用磁铁23、25所产生的吸力将原料内的铁质及含铁的矿物质吸附于内筒20的外壁上,并且使其含铁的杂质随磁铁23、25的转动而逐渐朝向内筒20底部移动,此时因原料呈糊状,故原料会因其本身粘滞力的影响而使其以一定的慢速沿内筒20周缘滑落,同时可利用控制电动机16的转速及变速箱17内的齿轮配速,使磁铁23、25的转速数倍于原料滑落的速度,使原料中含铁的杂质会以较快的速度朝向内筒20底端移动,而使其与原料分离。
当原料逐渐滑落至内筒20底部时,因重力的影响,使原料自然向下掉落,而由外筒14底端的出料口144排出,此时含铁的杂质因磁铁23、25吸附作用,而使其持续沿内筒20周缘移动,不致受重力影响,不会随原料由出料口144排出,当铁屑持续移动而与铁屑出料口146上的导板147相接触时,可利用导板147将吸附于内筒20周缘上的铁屑刮落,使铁屑由铁屑出料口146排出,藉此便可使含铁的杂质与原料分离,以提高原料制造成型后的质量。
又因糊状原料通常均具有一定的高温,所以可于外筒14及内筒20上位于隔板143及导板147间非供原料流通的位置上开设有透气孔148、202,藉此可利用透气孔148、202提供一定的排热与散热效果,避免各构件因原料的高温而影响到其正常操作,此时因透气孔148、202是设置于非供原料流通的位置,所以原料及铁屑等均不会移动至该区域,故透气孔148、202的开设并不会影响到除铁机10的正常操作。
其次外筒14位于非供原料流动区域近导板147处设置有排水口149,如图3、5所示,如此当使用者欲清洗除铁机10时,可使外筒14与内筒20间非供原料流动封闭区间内的水份由排水口149排出,而供原料流动区间内的水份由出料口144及铁屑出料口146排出,以维护除铁机10内部的整洁,同时可避免原料残留于内筒20的外壁上,而使两种不同的原料相互混合。
另外,外筒14的外周缘可设置两外罩30、32,其中内层的外罩30可由低碳钢制成,而外层的外罩32可由不锈钢制成,可利用两外罩30、32将磁铁23、25通出外筒14的磁力线反射回外筒14内,而达到一种磁力回收的效果,避免漏磁现象产生,以保持磁铁23、25对原料中铁屑的吸附与排除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管道式除铁机,包括一基座,基座上设有一圆筒形的外筒,其特征在于外筒内部设有一与外筒同轴的圆筒形的封闭式内筒;外筒顶端设置有一入料口,入料口一侧向内延伸有一抵靠于内筒周缘的隔板;外筒底部设有一出料口及一铁屑出口,铁屑出口的一侧缘延伸有一抵靠于内筒周缘的导板;由隔板及导板将外筒与内筒之间的空间隔成供原料流通的区域及一封闭区域;内筒内部设有可沿内筒周缘转动的磁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式除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中设有一贯穿内筒轴心的转轴,所述磁铁设在转轴上,并可随转轴转动所述外筒上设有电动机,电动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与转轴同轴的变速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式除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铁为圆环状的永久磁铁,其直接固定于所述转轴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式除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上设有呈扇形的磁铁固定座,所述磁铁呈弧形排列在各磁铁固定座周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式除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口呈漏斗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式除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及内筒之间的封闭区域的周缘处设有透气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式除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及内筒之间的封闭区域,靠近所述导板处设有排水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式除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的外周缘设有两外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道式除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中的内层外罩由低碳钢材料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道式除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中的外层外罩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专利摘要一种管道式除铁机,包括一基座,基座上设有一外筒,外筒内部设有一与外筒同轴的内筒;外筒顶端设有一入料口,入料口一侧向内延伸一抵靠于内筒周缘的隔板;外筒底部设有一出料口及一铁屑出口,铁屑出口的一侧缘延伸一抵靠于内筒周缘的导板;由隔板及导板将外筒与内筒之间的空间隔成供原料流通区域及一封闭区域;内筒内部设有可沿内筒周缘转动的磁铁;内筒中设有一贯穿内筒的转轴,磁铁设置在转轴上;驱动转轴的电动机固定在外筒上。
文档编号B03C1/00GK2339304SQ9820681
公开日1999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1998年7月9日 优先权日1998年7月9日
发明者叶张碇, 颜春夏 申请人:叶张碇, 颜春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