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分离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处理领域,特别是一种垃圾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城市垃圾处理问题已经成为中国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及时清理和处理城市垃圾是建设优美、整洁、文明的现代化城市不可缺少的条件。如何解决垃圾问题,已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0003]城市垃圾主要分为食品垃圾、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清扫垃圾和污水等。我国居民现在还没有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往往是将所有的垃圾集中装在一个塑料袋中,然后投掷到垃圾箱中,这会给垃圾回收利用时造成很大的不便,特别是垃圾中的纸张、塑料等废弃物可以再回收利用,我国目前垃圾处理时对废弃的塑料袋、纸张等回收工作主要是靠人工分拣,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处理效率低下。
[0004]为了克服现有垃圾对废气的塑料袋、纸张分拣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能机械分拣纸张、塑料袋的分离装置,本分离装置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适宜大规模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垃圾分离装置,包含鼓风机、滚筒、连接口、轻质垃圾运输带及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一端为垃圾进料口,进料口一端设有鼓风机,滚筒另一端为出料口,滚筒出料口与轻质垃圾运输带之间有间隙,从滚筒出料口出来的垃圾通过滚筒出料口与轻质垃圾运输带之间的间隙掉落在位于间隙下方的垃圾收集装置中,滚筒内壁设有螺旋结构的推进叶片。
[0006]进一步的,便于轻质垃圾的收集,在轻质垃圾运输带上方设有防护罩,防护罩与连接口焊接固定,连接口一端与滚筒出料口相对。
[000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08]1.本设备构造紧凑、布局合理,不仅占用空间小而且处理能力大。
[0009]2.本设备处理垃圾的过程中,不需要操作人员在设备周围,很好的保护了操作人员。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垃圾分离装置示意图。
[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推进叶片示意图。
[0012]在图中,1.鼓风机,2.进料口,3.动力轮,4.支撑轮,5.滚筒,6.连接口,7.轻质垃圾运输带,8.防护罩,9.推进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给出的实施例拟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内容】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14]如图1、图2所示,一种垃圾分离装置具体包括:1.鼓风机,2.进料口,3.动力轮,
4.支撑轮,5.滚筒,6.连接口,7.轻质垃圾运输带,8.防护罩,9.推进叶片。
[0015]选取直径2米,长度4米的管状材料制作滚筒5,在管状材料内部设有内螺旋结构的推进叶片9,将制作好的滚筒5横置于动力轮3及支撑轮4上,滚筒5 —端置于进料口 2内,滚筒5外壁与进料口 2连接紧凑,但不影响滚筒5的自由转动,进料口 2另一端与鼓风机I相连并焊接牢固,在滚筒5的出口处设置有连接口 6,在滚筒5出口的正前方I米处设有轻质垃圾运输带7,为便于垃圾收集工作,在轻质垃圾运输带7上设有防护罩8,防护罩8靠近滚筒5出口的一端与连接口 6—端通过焊接固定。
[0016]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垃圾的处理效率,在连接口 6的正下方设有垃圾收集装置。
[0017]使用时,先将轻质垃圾运输带7打开电源,正常运转后,打开滚筒5上动力轮3的电源,待滚筒5稳定运转后,打开鼓风机I。
[0018]将垃圾从进料口 2中投入,垃圾进入滚筒5后,由于鼓风机I的吹力作用将垃圾中的轻质物品(如废纸、塑料袋等)直接吹至连接口 6中,并通过防护罩8对垃圾的收集作用,垃圾随后落在轻质垃圾运输带7上运至下一个垃圾处理工序。质量较大的垃圾则随滚筒5一起转动,由于重力作用及推送叶片9的作用,将垃圾推至滚筒5出料口,掉落至滚筒5出料口与轻质垃圾运输带7之间间隙下方的垃圾收集装置中。
【主权项】
1.一种垃圾分离装置,包含鼓风机(I)、滚筒(5)、连接口(6)、轻质垃圾运输带(7)及防护罩(8),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5)—端为垃圾进料口(2),进料口(2) —端设有鼓风机(I),滚筒(5 )另一端为出料口,滚筒(5 )出料口与轻质垃圾运输带(7 )之间有间隙,滚筒(5 )内壁设有螺旋结构的推进叶片(9),轻质垃圾运输带(7)上方设有防护罩(8),防护罩(8)与连接口(6)焊接固定,连接口(6) —端与滚筒(5)出料口相对。
【专利摘要】为了克服传统垃圾分离方式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垃圾分离装置,布局合理,结构简单紧凑,能快速、大量的将垃圾初步分选。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垃圾分离装置,包含鼓风机、滚筒、连接口、轻质垃圾运输带及防护罩。本实用新型可以广泛应用于生活垃圾处理领域。
【IPC分类】B07B4-06
【公开号】CN204544738
【申请号】CN201520209725
【发明人】曹登林
【申请人】曹登林
【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
【申请日】2015年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