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时净化煤气中的粉尘和hcn的电除尘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同时净化煤气中的粉尘和HCN的电除尘器,属于气体净化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社会对环境质量越来越重视、环境标准越来越高,大气污染控制越来越重要,而工业气体的净化治理对于大气污染控制尤其重要,包括粉尘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质,必须从源头控制。
[0003]我国是煤化工产业最大的国家,从高炉炉顶出来的煤气含有大量粉尘,不能直接使用,因为含尘煤气会堵塞煤气管道、燃烧装置的烧嘴等,同时高温燃烧情况下会软熔粘结在换热装置上,导致热效率降低,损坏设备等,所以,高炉煤气需要经过除尘后才能二次利用。煤气中含有多种气态污染物,其中含有的HCN对煤气净化、回收、储存和输送设备有腐蚀作用,并且HCN属于剧毒气体、污染环境,直接排放会对人类生存和健康造成极大的隐串
■/Ql、Ο
[0004]目前,煤气除尘主要是通过重力除尘、旋风除尘、湿法除尘、布袋除尘或静电除尘。其中重力除尘、旋风除尘只能初步除尘,还需要经过喷淋湿法除尘、布袋除尘或静电除尘精细除尘。喷淋湿法除尘耗水量大,除尘后煤气含水量高。布袋除尘器压力损失大,布袋维护率高。传统电除尘器气流与集尘板平行通过电场,单电场对细微粉尘的除尘效率较低,采用点多电场除尘则导致电除尘器占用空间大。而且普通电除尘器对于HCN的净化效果极其微弱。煤气的利用需要针对HCN设置专用净化设备,处理成本提高。或存在未对HCN进行净化的情况,导致煤气净化和使用过程中损害设备、污染环境。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时净化煤气中的粉尘和HCN的电除尘器,其包括外壳、进气口、阳极、阴极,进气口设置在外壳上,阳极、阴极设置在外壳内,阳极和阴极交替设置,阳极为网孔目数为10-100目的网状极板,阴极由间距300-450mm的极线与极线平行排列而成,外壳上的进气口进气方向与阳极、阴极垂直。
[0006]所述阳极和阴极间的距离为200_250mm。
[0007]所述当煤气的含尘量〈50 g/ m3时,阳极和阴极均设置3-4块,挨近进气口阳极的网孔目数为20-35目,之后阳极网孔目数依次均匀梯度升高,最后一阳极网孔目数为100目;当煤气的含尘量>50 g/ m3时,阳极和阴极均设置为4-5块,挨近进气口阳极的网孔目数〈20目,之后阳极网孔目数依次均匀梯度升高,最后一阳极网孔目数为100目。
[0008]所述阳极板上方设置有喷水器。
[0009]本装置其他结构同常规电除尘器一样。
[0010]所述阴极板中极线为常规电极线,如圆钢极线、芒刺型电极、鱼骨线等。
[0011]本实用新型装置使用时,将煤气生产工艺中的煤气降温冷却至150-200°c后输送到电除尘器中,电除尘器工作电压45-60kV,气流速度为0.6-1.2 m/s,粗煤气气流流向与电除尘器中的阳极、阴极垂直;
[0012]煤气气流垂直通过电除尘器时,依次经过“放电阴极-网状阳极板-放电阴极-网状阳极板……放电阴极-网状阳极板”。电极放电情况下,气流依次通过放电极电晕区,然后继续流向网状阳极板。电除尘器电压为45 kv-60 kv ;在通过的第一层网状阳极板时进行第一次收尘和HCN净化;通过第一网状阳极板后的气流继续前进,再通过下一个放电电晕区流向下一个网状阳极板除尘和HCN净化。
[0013]煤气流经网状阳极板收尘的同时,网状阳极板上方设置的喷水器喷洒水,通过水流作用除去网状阳极板上的粉尘,保持网状阳极板上粉尘厚度〈5 mm,同时水分有助于HCN的净化。
[0014]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0015]1、由于采用气流垂直通过阳极和阴极的方式,含尘气体首先经过电晕区,电晕区电子、自由基密度大,粉尘可以充分荷电、HCN也能够充分氧化分解;
[0016]2、采用网状阳极板,可以根据气流含尘量灵活配置网状阳极板,实现梯度除尘,使除尘效率更高;
[0017]3、气流垂直通过网状阳极板,同时配有喷水器,网状阳极板收集的粉尘与水混合不易被气流带走,同时在电场作用下,气流中的HCN通过附着有粉尘和水的网状阳极板时,被分解及为被分解的HCN在粉尘、水、电场的共同作用下被吸收和深度净化;
[0018]4、设备占用空间小。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_电源;2-阳极;3-阴极;4-喷水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内容。
[0022]实施例1:如图1所示,同时净化煤气中的粉尘和HCN的电除尘器,包括外壳、进气口、阳极、阴极,进气口设置在外壳上,阳极、阴极设置在外壳内,阳极和阴极交替设置,阳极为网孔目数为10-100目的网状极板,阴极由间距400mm的极线与极线平行排列而成,外壳上的进气口方向与阳极、阴极垂直,极线为圆钢极线,阴极与网状阳极板的距离为250mm。
[0023]高炉煤气(含尘量为50_90g/ m3、HCN浓度为1.8 g/ m3)经过降温冷却至160-165°C后输送到电除尘器中,电场内气流速度为0.8m/s ;煤气输入电除尘器,电除尘器进气口设有气流均布板,粗煤气气流流向与电除尘器中的阳极2和阴极3垂直;
[0024]电场内线板式阴极和网状阳极板均设置有4块,网状阳极板上方设置有喷水器4,阳极2与电源1正极连接,阴极3与电源1负极连接,接近进气口处的第一网状阳极板的网孔目数为10目,第二网状阳极板的网孔目数为40目,第三网状阳极板的网孔目数为70目,第四网状阳极板的网孔目数为100目,电除尘器工作电压为50 kv。
[0025]经过处理后,出口煤气含尘量为9 mg/ m3,HCN浓度为0.35 g/ m3。
[0026]实施例2:本同时净化煤气中的粉尘和HCN的电除尘器,包括外壳、进气口、阳极、阴极,进气口设置在外壳上,阳极、阴极设置在外壳内,阳极和阴极交替设置,阳极为网孔目数为10-100目的网状极板,阴极由间距450mm的极线与极线平行排列而成,外壳上的进气口方向与阳极、阴极垂直;极线为芒刺型电极,阴极与网状阳极板的距离为220_。
[0027]焦炉煤气(含尘量为20-40 g/ m3、HCN浓度为2.lg/ m3)经过降温冷却至175-180°C后输送到电除尘器中,电场内气流速度为1.0m/s ;煤气输入电除尘器,电除尘器进气口设有气流均布板,粗煤气气流流向与电除尘器中的阳极和阴极垂直;
[0028]电场内线板式阴极和网状阳极板均设置有3块,网状阳极板上方设置有喷水器,阳极与电源正极连接,阴极与电源负极连接,接近进气口处的第一网状阳极板的网孔目数为35目,第二网状阳极板的网孔目数为70目,第三网状阳极板的网孔目数为100目,电除尘器工作电压为45 kvo
[0029]经过处理后,出口煤气含尘量为7 mg/ m3,HCN浓度为0.45 g/ m3。
[0030]实施例3:本同时净化煤气中的粉尘和HCN的电除尘器,包括外壳、进气口、阳极、阴极,进气口设置在外壳上,阳极、阴极设置在外壳内,阳极和阴极交替设置,阳极为网孔目数为10-100目的网状极板,阴极由间距300mm的极线与极线平行排列而成,外壳上的进气口方向与阳极、阴极垂直;极线为鱼骨线,阴极与网状阳极板的距离为200mm。
[0031]转炉煤气(含尘量为40-50 g/ m3、HCN浓度为1.3 g/ m3)经过降温冷却至150-155°C后输送到电除尘器中,电场内气流速度为0.6m/s ;煤气输入电除尘器,粗煤气气流流向与电除尘器中的阳极和阴极垂直;
[0032]电场内线板式阴极和网状阳极板均设置有4块,网状阳极板上方设置有喷水器,阳极与电源正极连接,阴极与电源负极连接,接近进气口处的第一网状阳极板的网孔目数为30目,第二网状阳极板的网孔目数为55目,第三网状阳极板的网孔目数为80目,第四网状阳极板的网孔目数为100目,电除尘器工作电压为55kv。
[0033]经过处理后,出口煤气含尘量为8 mg/ m3,HCN浓度为0.3 g/ m3。
【主权项】
1.一种同时净化煤气中的粉尘和HCN的电除尘器,包括外壳、进气口、阳极、阴极,进气口设置在外壳上,阳极、阴极设置在外壳内,其特征在于:阳极和阴极交替设置,阳极为网孔目数为10-100目的网状极板,阴极由间距300-450mm的极线与极线平行排列而成,外壳上的进气口进气方向与阳极、阴极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时净化煤气中的粉尘和HCN的电除尘器,其特征在于:阳极和阴极间的距离为200-250m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同时净化煤气中的粉尘和HCN的电除尘器,其特征在于:当煤气的含尘量〈50 g/ m3时,阳极和阴极均设置3-4块,接近进气口阳极的网孔目数为20-35目,之后阳极网孔目数依次均匀梯度升高,最后一阳极网孔目数为100目;当煤气的含尘量>50 g/ m3时,阳极和阴极均设置为4-5块,接近进气口阳极的网孔目数〈20目,之后阳极网孔目数依次均匀梯度升高,最后一阳极网孔目数为100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时净化煤气中的粉尘和HCN的电除尘器,其特征在于:阳极板上方设置有喷水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时净化煤气中的粉尘和HCN的电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极线为圆钢极线、芒刺型电极或鱼骨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同时净化煤气中的粉尘和HCN的电除尘器,其包括外壳、进气口、阳极、阴极,进气口设置在外壳上,阳极、阴极设置在外壳内,阳极和阴极交替设置,阳极为网孔目数为10-100目的网状极板,阴极由间距300-450mm的极线与极线平行排列而成,外壳上的进气口进气方向与阳极、阴极垂直;本装置网状阳极板网孔目数呈梯度设置,依次升高,可以实现对煤气梯度除尘,除尘效率更高;同时净化HCN,并且有效地节约装置需要占用的空间。
【IPC分类】B03C3/47
【公开号】CN204953136
【申请号】CN201520571450
【发明人】宁平, 马懿星, 瞿广飞, 李军燕, 于勇涛, 徐可, 林奕龙
【申请人】昆明理工大学
【公开日】2016年1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8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