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粒子分选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098408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粒子分选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钻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粒子分选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深部硬地层勘探开发的需要,粒子冲击钻井作为一项有效技术手段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为了进一步增强粒子冲击钻井技术的可行性,提高其经济性,开展了粒子分离系统的相关研究。
[0003]粒子分离系统的作用是将粒子从返出的钻井液、岩肩及粒子混合液中分离出来,实现粒子的回收利用,以便重新注入到井底,节约粒子使用量。
[0004]然而,由于粒子在冲击地层过程易受损,而破损的粒子由于质量及体积的变化,将使其产生的冲击力变弱,严重影响破岩的效率,而传统的粒子分离技术无法将完好粒子与破损粒子进行分离,往往不进行粒子的分选,直接将完好粒子与破损粒子一起重新注入井底,使得粒子冲击钻井技术的现场应用效果大打折扣,也极大的制约了该技术的发展前景。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传统的粒子分离技术直接将完好粒子与破损粒子一起重新注入井底致使冲击力变弱而严重影响破岩效率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粒子分选装置,该粒子分选装置,利用完好粒子与破损粒子质量的区别进行分离,提高了完好粒子的使用率,降低了由于破损粒子带来的负面效果,提升粒子冲击地层的效率。
[000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问题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达到:该粒子分选装置,包括完好粒子罐、破损粒子罐、锥形旋转体;所述锥形旋转体上部通过进料管连接粒子加料漏斗,锥形旋转体一侧上部通过完好粒子排出管连接完好粒子罐,另一侧底部通过破损粒子排出管连接-破损粒子罐,锥形旋转体底部通过旋转轴连接电机。
[0007]本实用新型与上述【背景技术】相比较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粒子分选装置由于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完好粒子与破损粒子之间的质量差异,导致的离心力不同,达到两者精确分离的目的,避免了传统的“粗放”性的粒子冲击,提高井下完好粒子的含量,从而提升粒子冲击地层的效率,实现粒子的“精细”分离,使得粒子冲击钻井技术的现场使用更具可操作性。
【附图说明】
[0008]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中:1_粒子加料漏斗;2_进料管;3_完好粒子排出管;4_完好粒子罐;5_旋转轴;6_电机;7_破损粒子罐;8_破损粒子排出管;9_锥形旋转体。
[0010]【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将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2]如附图1所示,该粒子分选装置,包括完好粒子罐4、破损粒子罐7、锥形旋转体9 ;所述锥形旋转体9上部通过进料管2连接粒子加料漏斗1,锥形旋转体9 一侧上部通过完好粒子排出管3连接完好粒子罐4,另一侧底部通过破损粒子排出管8连接-破损粒子罐7,锥形旋转体9底部通过旋转轴5连接电机6。
[0013]该粒子分选装置运行时,待完好粒子与破损粒子经过脱磁处理后,到达粒子加料漏斗,通过进料管进入锥形旋转体。此时,启动电机,电机带动旋转轴旋转,锥形旋转体在旋转轴的驱动下以一定的速度进行旋转。由于破损粒子与完好粒子的质量差异,根据离心力公式可知,当两个粒子均处于一个斜面上时,同样的旋转半径下,角速度一定时,质量大的粒子离心力大。因此,质量大的完好粒子会顺着锥形旋转体上移,经过完好粒子排出管存储到完好粒子罐,而质量小的破损粒子由于离心力小,则会顺着锥形旋转体下移,从而通过破损粒子排出管回收到破损粒子罐中。
[0014]该粒子分选装置通过控制中心进行自动控制,并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使整个装置始终处于高效运行,实现完好粒子与破损粒子的精确分离,保证井下作业的连续性,满足钻井现场作业的需求。
【主权项】
1.一种粒子分选装置,包括完好粒子罐(4)、破损粒子罐(7)、锥形旋转体(9),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旋转体(9)上部通过进料管(2)连接粒子加料漏斗(1),锥形旋转体(9) 一侧上部通过完好粒子排出管(3)连接完好粒子罐(4),另一侧底部通过破损粒子排出管(8)连接破损粒子罐(7),锥形旋转体(9)底部通过旋转轴(5)连接电机(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粒子分选装置。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传统粒子分离技术直接将完好粒子与破损粒子一起重新注入井底致使冲击力变弱而严重影响破岩效率的问题。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旋转体(9)上部通过进料管(2)连接粒子加料漏斗(1),锥形旋转体(9)一侧上部通过完好粒子排出管(3)连接完好粒子罐(4),另一侧底部通过破损粒子排出管(8)连接破损粒子罐(7),锥形旋转体(9)底部通过旋转轴(5)连接电机(6)。该粒子分选装置,利用完好粒子与破损粒子质量的区别进行分离,提高了完好粒子的使用率,降低了由于破损粒子带来的负面效果,提升粒子冲击地层的效率。
【IPC分类】B07B13/11
【公开号】CN205008245
【申请号】CN201520781723
【发明人】谢从辉, 刘林红, 马晓伟, 于成龙, 田玉栋, 白晓捷, 段立俊, 窦金勇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大庆石油管理局
【公开日】2016年2月3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1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