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秸杆转化为液体燃料和有机肥料的方法

文档序号:5139742阅读:5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农作物秸杆转化为液体燃料和有机肥料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利用微生物发酵综合利用秸杆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农作物秸杆转化为液体燃料和有机肥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每年农作物秸杆量达6亿吨,有大量被就地焚烧,其产生的烟雾严重影响铁路和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国家三令五申要求解决此问题。目前推荐的利用手段大致有秸秆气化作农户燃料、秸秆制颗粒饲料、秸秆制板、秸秆制一次性快餐餐具及减压包装材料和秸秆粉碎还田,它们或需要较多设备、投资或实际运作有困难。ZL93118064.3公开了一种《微生物发酵复合菌及其应用于生产家畜秸杆饲料的方法》,利用木质纤维分解菌与厌氧无毒的有机酸发酵菌等复合菌,将其接种在铡短的农作物秸杆上,厌氧下发酵生产出食草家畜粗饲料的方法。该专利尚存有需要接种商品纯菌种,一般农户难于掌握菌种接种技术,作业过程繁琐和发酵时间长(该专利文件叙述需要10~30天)等缺陷。
申请人注意到单胃食草动物中,家兔有其独特的消化器官,兔盲肠特别发达。在所有单胃食草动物中,兔的盲肠比例最大,它是卷曲的锥形体,盲肠基部粗大,向尖端方向缓缓变细,内壁有发达的螺旋形皱襞,行发酵、消化功能。盲肠的末端形成一细长,壁肥厚,色灰白的蚓突,蚓突壁内有丰富的淋巴滤泡,粘膜下层充满淋巴集结;在兔子回肠和盲肠连接处有一个异常发达的圆形球囊组织,球囊主要行使消化吸收功能。兔子的消化生理既不同于结肠酵解的马,也不同于瘤胃酵解的牛、羊。兔盲疡中拥有很庞大的微生物区系。
据《畜禽业》1999年第11期赵义斌等《八种微生物对粗纤维分解能力的比较研究》介绍,在兔盲肠内分离到可能对粗纤维具有分解能力的7种细菌和1种真菌的混合菌群。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的启发,申请人萌生了利用兔子盲肠中的微生物体系分泌的纤维素酶,对农作物秸杆进行工业化加工的想法。其技术方案为研制一种农作物秸杆转化为液体燃料的方法,包括以秸杆为培养基,利用使秸杆发酵的菌种在适宜的温度、湿度下使秸杆发酵转化,秸杆中可利用的纤维素被分解为葡萄糖及挥发性脂肪酸,进一步在酿酒酵母作用下制成混醇类液体燃料,其特征是先制备活化增殖的兔盲肠混合菌群菌液,以秸杆为培养基接种兔盲肠混合菌群和酿酒酵母,再经发酵、蒸馏得到液体燃料。
其中制备活化增殖的兔盲肠混合菌群菌液的步骤是①母液制备 马铃薯泥160~200份、琼脂16~20份和葡萄糖16~20份,加水800~1000份加温制成混悬液,调节至PH5.5~6.5、36~39.5℃备用;②接种活化整个鲜活兔盲肠1份用0~5℃水洗净内容物,置于上述母液中培养1h;③添加营养盐重量配比是母液∶营养盐=1∶0.018~0.020;营养盐组成蛋白胨18~20份、磷酸二氢钾4.5~5.0份、硫酸镁0.8~1.0份、硫胺0.8~1.0份、豆粉45~50份和农作物秸杆粉4500~5000份混匀;④混合菌群增殖培养添加营养盐和兔盲肠接种活化后的母液,于PH5.5~6.5、36~39.5℃搅拌下培养36~60h,制得增殖后的混合菌群菌液备用。
其中秸杆发酵、蒸馏得到液体燃料的步骤是①将农作物秸杆粉碎至20~40目;②接种、发酵的重量配比是秸杆∶水∶混合菌群增殖菌液∶酿酒酵母∶催化剂核苷酸=100∶200~300∶0.01~0.015∶0.0075~0.015∶0.00015~0.0002;③发酵条件是温度36~39℃,搅拌速度50~80rpm,PH4~6,时间48~96h;④蒸馏条件是常压蒸馏,收集馏程76~120℃。
进一步研制一种农作物秸杆转化为有机肥料的方法,包括发酵和干燥,其特征是利用农作物秸杆经提取液体燃料后的糟粕作为培养基,接种活化增殖后的厌氧菌群,经发酵和干燥后制得有机颗粒肥料。
其中厌氧菌群的制备步骤是①厌氧菌群采集将健康成年人粪便,经800目筛网过滤,滤出物加8~12重量份的0~5℃水稀释得厌氧菌群原液;
②厌氧菌群增殖培养重量配比是厌氧菌群原液∶营养盐=1∶0.1;营养盐组成淀粉80~120份、磷酸二氢钾1.5~3份、豆粉15~25份、复合维生素B0.05~0.1份、糟粕粉800~1200份和水2300~2500份混匀。
在温度36~39℃下经36~48h增殖培养,即得厌氧菌群增殖菌剂。
其中发酵和干燥的步骤是①接种、发酵的重量配比是糟粕∶水∶厌氧菌群增殖菌剂=1∶0.3~0.4∶0.04~0.06;②发酵条件是拌匀后在温度36~38℃,静置48~72h发酵完成;③干燥条件是罐内真空度0.05Mp,夹层蒸汽压力0.1Mp干燥至蒸不出水,内容物呈颗粒状停止。
本发明的优点是应用仿生学原理,对农作物秸秆进行两次发酵处理,同时制得适于农村使用的绿色能源一液体燃料和有机肥料,工艺简化,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农作物秸秆资源,从根本上解决了秸秆加工技术上的局限性。所使用的兔盲肠混合菌群,属于《畜禽业》1999年第11期公开报道的对粗纤维具有分解能力的7种细菌和1种真菌的混合菌群;酿酒酵母是普通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厌氧菌群是文献公开报道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拟杆菌(Bacteroides);都是已有技术的菌种,可以方便地自制。一般农户易于掌握此接种、培养技术,作业过程简易和发酵时间相对较短。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实施例11.制备活化增殖的兔盲肠混合菌群菌液的步骤①母液制备马铃薯泥200份、琼脂20份和葡萄糖20份,加水1000份加温制成混悬液,调节至PH5.5~6.5、36~39.5℃备用;②接种活化整个鲜活兔盲肠1份用0~5℃水洗净内容物,置于上述母液中培养1h;③添加营养盐重量配比是母液∶营养盐=1∶0.018~0.020;营养盐组成蛋白胨20份、磷酸二氢钾5.0份、硫酸镁1.0份、硫胺1.0份、豆粉50份和农作物秸杆粉5000份混匀;④混合菌群增殖培养添加营养盐和兔盲肠接种活化后的母液,于PH5.5~6.5、36~39.5℃搅拌下培养60h,制得增殖后的混合菌群菌液备用。
2.其秸杆发酵、蒸馏得到液体燃料的步骤是①将农作物秸杆粉碎至20~40目;②接种、发酵的重量配比是秸杆∶水∶混合菌群增殖菌液∶酿酒酵母∶催化剂核苷酸=100∶300∶0.015∶0.015∶0.0002;③发酵条件是温度36~39℃,搅拌速度50~80rpm,PH4~6,时间96h;④蒸馏条件是常压蒸馏,收集馏程76~120℃。
制得的液体燃料系混醇与挥发性脂肪酸酯的混合物,可燃性好相当于酒精—煤油,适用于燃油炉灶。
实施例2在兔盲肠混合菌群菌液制备时,用马铃薯泥160份、琼脂16份和葡萄糖16份,加水800份;在添加营养盐时重量配比是母液∶营养盐=1∶0.018;营养盐蛋白胨18份、磷酸二氢钾4.5份、硫酸镁0.8份、硫胺0.8份、豆粉45份和农作物秸杆粉4500份;混合菌群增殖培养搅拌下36h。在接种、发酵时的重量配比是秸杆∶水∶混合菌群增殖菌液∶酿酒酵母∶催化剂核苷酸=100∶200∶0.01∶0.0075∶0.00015;发酵48h;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3混合菌群增殖培养搅拌下36h,发酵96h,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4混合菌群增殖培养搅拌下48h,发酵96h,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5混合菌群增殖培养搅拌下36h,发酵72h,其余同实施例2。
实施例6混合菌群增殖培养搅拌下48h,发酵72h,其余同实施例2。
实施例7在兔盲肠混合菌群菌液制备时,用马铃薯泥180份、琼脂18份和葡萄糖18份,加水900份;在添加营养盐时重量配比是母液∶营养盐=1∶0.019;营养盐蛋白胨19份、磷酸二氢钾4.8份、硫酸镁0.9份、硫胺0.9份、豆粉48份和农作物秸杆粉4800份;混合菌群增殖培养搅拌下48h。在接种、发酵时的重量比是秸杆∶水∶混合菌群增殖菌液∶酿酒酵母∶催化剂核苷酸=100∶250∶0.012∶0.01∶0.00017;发酵72h;余同例1。
实施例8混合菌群增殖培养搅拌下36h,发酵48h,其余同实施例7。
实施例9混合菌群增殖培养搅拌下48h,发酵48h,其余同实施例7。
实施例10混合菌群增殖培养搅拌下36h,发酵96h,其余同实施例7。
实施例11混合菌群增殖培养搅拌下48h,发酵96h,其余同实施例7。
实施例12一种农作物秸杆转化为有机肥料的方法,包括发酵和干燥,其特征是利用上述农作物秸杆经提取液体燃料后的糟粕作为培养基,接种活化增殖后的厌氧菌群,经发酵和干燥后制得有机颗粒肥料。其中厌氧菌群的制备步骤是①厌氧菌群采集将健康成年人粪便,经800目筛网过滤,滤出物加12重量份的0~5℃水稀释得厌氧菌群原液;②厌氧菌群增殖培养重量配比是厌氧菌群原液∶营养盐=1∶0.1;营养盐组成淀粉120份、磷酸二氢钾3份、豆粉25份、复合维生素B 0.1份、糟粕粉1200份和水2500份混匀。在温度36~39℃下经48h增殖培养,即得厌氧菌群增殖菌剂。
其中发酵和干燥的步骤是①接种、发酵的重量配比是糟粕∶水∶厌氧菌群增殖菌剂=1∶0.4∶0.06;②发酵条件是拌匀后在温度36~38℃,静置72h发酵完成;③干燥条件是罐内真空度0.05Mp,夹层蒸汽压力0.1Mp干燥至蒸不出水,内容物呈颗粒状停止。出料,包装,入库。
实施例13厌氧菌群采集粪便滤出物加8重量份的0~5℃水稀释得厌氧菌群原液;在厌氧菌群增殖培养时营养盐组成淀粉80份、磷酸二氢钾1.5份、豆粉15份、复合维生素B 0.05份、糟粕粉800份和水2300份混匀。在温度36~39℃下经36h增殖培养,即得厌氧菌群增殖菌剂。其发酵和干燥的步骤是接种、发酵的重量配比是糟粕∶水∶厌氧菌群增殖菌剂=1∶0.3∶0.04;发酵条件是拌匀后在温度36~38℃,静置48h发酵完成;其余同实施例12。
实施例14厌氧菌群增殖培养48h;静置发酵48h;其余同实施例12。
实施例15厌氧菌群增殖培养36h;静置发酵60h;其余同实施例12。
实施例16厌氧菌群增殖培养48h;静置发酵48h;其余同实施例13。
实施例17厌氧菌群增殖培养36h;静置发酵60h;其余同实施例13实施例18厌氧菌群采集粪便滤出物加10重量份的0~5℃水稀释得厌氧菌群原液;在厌氧菌群增殖培养时营养盐组成淀粉100份、磷酸二氢钾2.2份、豆粉20份、复合维生素B0.08份、糟粕粉1000份和水2400份混匀。在温度36~39℃下经36h增殖培养,即得厌氧菌群增殖菌剂。其发酵和干燥的步骤是接种、发酵的重量配比是糟粕∶水∶厌氧菌群增殖菌剂=1∶0.3∶0.04;发酵条件是拌匀后在温度36~38℃,静置60h发酵完成;其余同实施例12。
实施例19厌氧菌群增殖培养48h;静置72h;其余同实施例12。
实施例20厌氧菌群增殖培养36h;静置48h;其余同实施例12。
实施例21厌氧菌群增殖培养48h;静置72h;其余同实施例13。
实施例22厌氧菌群增殖培养36h;静置48h;其余同实施例13。
权利要求
1.一种农作物秸杆转化为液体燃料的方法,包括以秸杆为培养基,利用使秸杆发酵的菌种在适宜的温度、湿度下使秸杆发酵转化,秸杆中可利用的纤维素被分解为葡萄糖及挥发性脂肪酸,进一步在酿酒酵母作用下制成混醇类液体燃料,其特征是先制备活化增殖的兔盲肠混合菌群菌液,以秸杆为培养基接种兔盲肠混合菌群和酿酒酵母,再经发酵、蒸馏得到液体燃料。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作物秸杆转化为液体燃料的方法,其中制备活化增殖的兔盲肠混合菌群菌液的步骤是①母液制备 马铃薯泥160~200份、琼脂16~20份和葡萄糖16~20份,加水800~1000份加温制成混悬液,调节至PH5.5~6.5、36~39.5℃备用;②接种活化整个鲜活兔盲肠1份用0~5℃水洗净内容物,置于上述母液中培养1h;③添加营养盐重量配比是母液∶营养盐=1∶0.018~0.020;营养盐组成蛋白胨18~20份、磷酸二氢钾4.5~5.0份、硫酸镁0.8~1.0份、硫胺0.8~1.0份、豆粉45~50份和农作物秸杆粉4500~5000份混匀;④混合菌群增殖培养添加营养盐和兔盲肠接种活化后的母液,于PH5.5~6.5、36~39.5℃搅拌下培养36~60h,制得增殖后的混合菌群菌液备用。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作物秸杆转化为液体燃料的方法,其中秸杆发酵、蒸馏得到液体燃料的步骤是①将农作物秸杆粉碎至20~40目;②接种、发酵的重量配比是秸杆∶水∶混合菌群增殖菌液∶酿酒酵母∶催化剂核苷酸=100∶200~300∶0.01~0.015∶0.0075~0.015∶0.00015~0.0002;③发酵条件是温度36~39℃,搅拌速度50~80rpm,PH4~6,时间48~96h;④蒸馏条件是常压蒸馏,收集馏程76~120℃。
4.一种农作物秸杆转化为有机肥料的方法,包括发酵和干燥,其特征是利用农作物秸杆经提取液体燃料后的糟粕作为培养基,接种活化增殖后的厌氧菌群,经发酵和干燥后制得有机颗粒肥料。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农作物秸杆转化为有机肥料的方法,其中厌氧菌群的制备步骤是①厌氧菌群采集将健康成年人粪便,经800目筛网过滤,滤出物加8~12重量份的0~5℃水稀释得厌氧菌群原液;②厌氧菌群增殖培养重量配比是厌氧菌群原液∶营养盐=1∶0.1;营养盐组成淀粉80~120份、磷酸二氢钾1.5~3份、豆粉15~25份、复合维生素B0.05~0.1份、糟粕粉800~1200份和水2300~2500份混匀。在温度36~39℃下经36~48h增殖培养,即得厌氧菌群增殖菌剂。
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农作物秸杆转化为有机肥料的方法,其中发酵和干燥的步骤是①接种、发酵的重量配比是糟粕∶水∶厌氧菌群增殖菌剂=1∶0.3~0.4∶0.04~0.06;②发酵条件是拌匀后在温度36~38℃,静置48~72h发酵完成;③干燥条件是罐内真空度0.05Mp,夹层蒸汽压力0.1Mp干燥至蒸不出水,内容物呈颗粒状停止。
全文摘要
农作物秸杆转化为液体燃料和有机肥料的方法,系利用微生物发酵综合利用秸杆的方法。包括以秸杆为培养基,利用使秸杆发酵的菌种在适宜的温度、湿度下使秸杆发酵转化,秸杆中可利用的纤维素被分解为葡萄糖及挥发性脂肪酸,进一步在酿酒酵母作用下制成混醇类液体燃料,其特征是先制备活化增殖的兔盲肠混合菌群菌液,以秸杆为培养基接种兔盲肠混合菌群和酿酒酵母,再经发酵、蒸馏得到液体燃料。进一步利用农作物秸杆经提取液体燃料后的糟粕作为培养基,接种活化增殖后的厌氧菌群,经发酵和干燥后制得有机颗粒肥料。所用兔盲肠混合菌群、酿酒酵母、大肠杆菌和拟杆菌都是已知菌种,农户易于掌握此接种、培养技术,过程简易和发酵时间较短。
文档编号C10L1/02GK1407068SQ0112734
公开日2003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01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01年8月23日
发明者耿庆祥 申请人:耿庆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