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硫醇碱液增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99664阅读:8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脱硫醇碱液增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化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脱硫醇碱液增溶剂。
背景技术
随着石化行业炼油产能的扩大,炼油化工一体化已成为石油、天然气、凝析油深加工的重要盈利模式,加工外来高硫、劣质原油的比例在逐年增加,炼厂催化装置产生的液化石油气、汽油中硫化物含量也在不断升闻。硫化物通常有硫化氣、擬基硫、硫醇、硫酿、_■硫化物等,不仅有臭味和腐蚀性 ,而且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硫会形成酸雨,污染环境。目前,液化石油气脱硫醇工艺剂碱抽提,采用含催化剂苛性钠碱液通过抽提塔脱除硫醇,脱后碱液经空气氧化再生并分离出二硫化物后循环使用;轻质油脱硫醇工艺剂碱抽提或氧化脱臭。存在硫醇脱除不彻底、产品总硫高、博士试验通过率低、碱液利用效率低、碱渣排放量大等缺陷。申请号为CN01115579. 5轻质油或液化石油气脱硫醇性硫化合物用制剂及其脱除工艺,使用无机强碱氢氧化钠、有机胺或醇胺、催化剂、水混合制剂用于液化气、汽油脱硫醇,氢氧化钠浓度优选高于35%以上,反应生成的硫醇盐易结晶,系统压降大;脱硫醇催化剂在高浓度碱液中的碱溶性差,易失活,需定期补充,催化剂费用高;高浓度碱液氧化再生时还容易发生碱脆,造成设备腐蚀。申请号为CN201010562902. 6脱硫醇剂组合物采用季胺碱、有机胺、水混合剂进行液化气脱硫醇,不使用无机碱氢氧化钠,无碱渣排放,但季胺碱、有机胺等有机试剂成本费用高远于目前剂碱脱硫醇工艺;有机试剂兼有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在脱硫醇过程中容易携带进入液化石油气、汽油中,影响油品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硫醇碱液增溶剂,以克服现有液化气、轻质油品脱硫醇工艺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脱硫醇碱液增溶剂,由下列物质制成有机胺类或醇胺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无机强碱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无机盐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软化水;其中,有机胺类或醇胺类化合物含量为O. 1%-98% (重量百分比);无机强碱类化合物中的含量0%-20%(重量百分比),无机盐化合物含量O. 1%-1% (重量百分比);余者为软化水,PH值为中性。优选有机胺类或醇胺类化合物为尿素、1,2_丙二胺、一乙醇胺、二乙醇胺以及N甲基二乙醇胺中的一种或几种;无机强碱类化合物优选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中的一种或二种;无机盐类化合物优选为亚硫酸钠和氯化铵中的一种或二种。本发明的脱硫醇碱液增溶剂的制备方法在容器中先加入配比量的软化水,再依次加入无机强碱类化合物、有机胺类化合物或醇胺类化合物、无机盐类化合物,充分搅拌混合即得。本增溶剂常温下为液态。
本发明的脱硫醇碱液增溶剂的使用方法取该增溶剂与脱硫醇碱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作为一种复配碱液使用,复配碱液与含硫醇的液化气、轻质油通过填料塔反应,将液化气、轻质油中的硫醇脱除。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不改变现有脱硫醇工艺的基础上,往在用工业脱硫醇碱液中添加少量该增溶剂,可以增大硫醇在碱液中的溶解度,脱硫醇效率、博士试验通过率大幅提高,降低了产品总硫,同时,提高了现有工艺在用碱液的利用率,减少了碱渣排放量,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明显;硫醇脱除率提高30%以上,油品质量提高,碱渣排放量减少,无环境污染;加入量少,生产成本低,操作简便。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
增溶剂配比1,2-丙二胺30% 重量百分比),亚硫酸钠O. 1% (重量百分比),以及软化水69. 9% (重量百分比);
复配碱液配比增溶剂O. 1% (重量百分比),氢氧化钠10% (重量百分比)按上述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含丙硫醇79. 5ppm的轻汽油原料经复配碱液处理后,丙硫醇含量为5. 7ppm,博士试验通过;
实施例2
增溶剂配比二乙醇胺30% (重量百分比),氢氧化钾5% (重量百分比),亚硫酸钠O. 1%(重量百分比),软化水64. 9% (重量百分比);
复配碱液配比增溶剂O. 5% (重量百分比),氢氧化钠10% (重量百分比);
按上述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含丙硫醇57. 5ppm的轻汽油原料经复配碱液处理后,丙硫醇含量为4. 6ppm,博士试验通过;
实施例3
增溶剂配比N甲基二乙醇胺50% (重量百分比),尿素1% (重量百分比),氢氧化钠10%(重量百分比)亚硫酸钠O. 1% (重量百分比),软化水38. 9% (重量百分比)
复配碱液配比增溶剂O. 5% (重量百分比),氢氧化钠10% (重量百分比)
按上述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含丙硫醇57. 5ppm的轻汽油原料经复配碱液处理后,丙硫醇含量为2. Ippm,博士试验通过;
实施例4
增溶剂配比一乙醇胺30% (重量百分比),尿素10% (重量百分比),氢氧化钠15% (重量百分比),亚硫酸钠O. 15% (重量百分比),软化水44. 85% (重量百分比);
复配碱液配比增溶剂O. 5% (重量百分比),氢氧化钠15% (重量百分比);
按上述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含丙硫醇57. 5ppm的轻汽油原料经复配碱液处理后,丙硫醇含量为2. 3ppm,博士试验通过;
实施例5
增溶剂配比:1,2_丙二胺30% (重量百分比),尿素10% (重量百分比),氯化铵O. 1% (重量百分比),软化水59. 9% (重量百分比);
复配碱液配比增溶剂1% (重量百分比),氢氧化钠15% (重量百分比);
按上述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含丙硫醇99. 5ppm的轻汽油原料经复配碱液处理后,丙硫醇含量为3. Ippm,博士试验通过;
实施例6
增溶剂配比一乙醇胺60% (重量百分比),氯化铵O. 1% (重量百分比),软化水39. 9%(重量百分比);
复配碱液配比增溶剂1% (重量百分比),氢氧化钠20% (重量百分比),硫醇钠O. 05%(重量百分比),磺化酞菁钴150ppm
按上述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含丙硫醇99. 5ppm的轻汽油原料经复配碱液处理后,丙硫醇含量为2. 7ppm,博士试验通过;
实施例7
增溶剂配比二乙醇胺90% (重量百分比),尿素O. 5% (重量百分比),亚硫酸钠O. 1% (重量百分比),软化水9. 4% (重量百分比);
复配碱液配比增溶剂I. 5% (重量百分比),氢氧化钠15% (重量百分比),硫醇钠O. 05%(重量百分比),磺化酞菁钴150ppm ;
按上述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含丙硫醇141. Ippm的轻汽油原料经复配碱液处理后,丙硫醇含量为3. Oppm,博士试验通过;
实施例8
增溶剂配比二乙醇胺90% (重量百分比),尿素1% (重量百分比),亚硫酸钠O. 1% (重量百分比),软化水8. 9% (重量百分比);
复配碱液配比增溶剂2% (重量百分比),氢氧化钠15% (重量百分比),硫醇钠O. 1% (重量百分比);
按上述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含丙硫醇141. Ippm的轻汽油原料经复配碱液处理后,丙硫醇含量为3. 7ppm,博士试验通过;
实施例9
增溶剂配比二乙醇胺90% (重量百分比),亚硫酸钠O. 1% (重量百分比),软化水9. 9%(重量百分比);
复配碱液配比增溶剂2% (重量百分比),氢氧化钠20% (重量百分比),硫醇钠O. 2% (重量百分比),磺化酞菁钴150ppm
按上述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含丙硫醇141. Ippm的轻汽油原料经复配碱液处理后,丙硫醇含量为4. Ippm,博士试验通过;
对比例I
工业脱硫醇碱液氢氧化钠12% (重量百分比),硫醇钠O. 04% (重量百分比),磺化酞菁钴 150ppm ;
按上述使用方法,含丙硫醇141. Ippm的轻汽油原料经复配碱液处理后,丙硫醇含量为17. 5ppm,博士试验不通过;
对比例2
工业脱硫醇碱液氢氧化钠17. 8% (重量百分比),硫醇钠O. 5% (重量百分比);
按上述使用方法,含丙硫醇141. Ippm的轻汽油原料经复配碱液处理后,丙硫醇含量为
10.7ppm,博士试验不通过。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脱硫醇碱液增溶剂,其特征在于,其由下列物质制成有机胺类或醇胺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含量为O. 1%-98% (重量百分比);无机强碱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含量0%-20% (重量百分比);无机盐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含量O. 1%-1% (重量百分比);以及余者为软化水。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脱硫醇碱液增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胺类或醇胺类化合物为选自以下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尿素、1,2_丙二胺、一乙醇胺、二乙醇胺、N甲基二乙醇胺。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脱硫醇碱液增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强碱类化合物为选自以下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氢氧化钠、氢氧化钾。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脱硫醇碱液增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盐类化合物为选自以下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亚硫酸钠、氯化铵。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脱硫醇碱液增溶剂,由下列物质制成有机胺类或醇胺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无机强碱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无机盐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软化水;其中,有机胺类或醇胺类化合物含量为0.1%-98%(重量百分比);无机强碱类化合物中的含量0%-20%(重量百分比),无机盐化合物含量0.1%-1%(重量百分比);余者为软化水,pH值为中性。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硫醇脱除率提高30%以上,油品质量提高,碱渣排放量减少,无环境污染;加入量少,生产成本低,操作简便。
文档编号C10G29/00GK102618342SQ20121006495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3日
发明者喻武钢, 夏桂友, 施景, 梁玮, 王铭, 祁永生, 童仁可, 聂通元, 蔡喜洋, 贺立明 申请人:宁波中一石化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