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可变成形体及摩擦力可变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摩擦力可变成形体,包括第一面、第二面、绝缘性部分以及导通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的导电性部分。
【专利说明】摩擦力可变成形体及摩擦力可变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摩擦力可变成形体及摩擦力可变结构。
[0002]本申请要求基于2011年I月27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1-015797号的优先权,并将其内容引用到本申请中。
【背景技术】
[0003]公知的ER流体,通过外加电压表现出表观粘度上升的所谓电流变(以下,称之为“ER”)效果。通过改变外加至ER流体上的电压,能够可逆且自由地改变ER流体的粘度,并且对电压变化的响应性也很优异。
[0004]通常,ER流体的形态是分散相粒子(ER粒子)分散在硅油等电绝缘性分散介质中。因此,将ER流体长时间静置的话,ER粒子会沉淀、凝聚,难以得到稳定的ER效果。
[0005]于是,为防止ER粒子的沉淀、凝聚,已提出一种ER凝胶,其是使分散有ER粒子的电绝缘性分散介质保持在凝胶骨架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0006]ER凝胶在未外加电压时,由于ER粒子浮出至表面,使得接触面积减小,表面处于低摩擦状态,另一方面,电压一经外加,ER粒子沉入凝胶内,表面摩擦力增加。因此,通过在两个电极间配置了片状ER凝胶的ER元件,可以电调节摩擦力。因此,期待着将ER元件应用到利用了摩擦力的装置上,例如,震动吸收装置(减震器等)、冲击吸收装置(缓冲器等)、固定装置(夹具等)等。
[0007]现有技术文献
[0008]专利文献
[0009]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664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0](一)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1]所述ER流体中,存在因随时间变化导致ER粒子易发生沉淀、凝聚,再加上电绝缘性分散介质易渗出,必须给ER粒子设置密封结构等问题。
[0012]所述ER凝胶中还存在形成凝胶的电绝缘性分散介质渗出至ER凝胶表面的问题。
[0013]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没有电绝缘性分散介质渗出问题,能得到可电调节摩擦力效果的摩擦力可变成形体及摩擦力可变结构。
[0014](二)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0015]本发明第一方式的摩擦力可变成形体,包括第一面、第二面、绝缘性部分以及导通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的导电性部分。
[0016]本发明第一方式的摩擦力可变成形体中,优选的是,所述导电性部分的电导率为IX 10_9?IX IO1(SAm),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之间整体的电导率为1X10_14?IXKT1 (S/cm),在所述第一面上露出所述绝缘性部分,以及每一个露出部的面积至少为0.785?7850 ( Um2)的所述导电性部分。[0017]本发明第一方式的摩擦力可变成形体,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二面上露出所述绝缘性部分,以及每一个露出部的面积至少为0.785?7850 ( μ m2)的所述导电性部分。
[0018]本发明第一方式的摩擦力可变成形体,构成所述导电性部分的材料优选为从有机导电性高分子化合物、碳系化合物、金属氧化物、对所述金属氧化物实施了金属掺杂的材料、金属氢氧化物及ER粒子中选择的至少一种材料。
[0019]本发明第一方式的摩擦力可变成形体,露出所述第一面上的导电性部分占所述第一面整体的面积比优选为5?85%的面积。
[0020]本发明第一方式的摩擦力可变成形体,露出所述第二面上的导电性部分占所述第二面整体的面积比优选为5?85%的面积。
[0021]本发明第一方式的摩擦力可变成形体,优选的是露出所述第一面上的导电性部分占所述第一面整体的面积比为5?85%的面积,露出所述第二面上的导电性部分占所述第二面整体的面积比为5?85%的面积。
[0022]本发明第二方式的摩擦力可变结构是在上述第一方式的摩擦力可变成形体的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外加电压,使其产生摩擦力。
[0023](三)发明效果
[0024]通过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没有电绝缘性分散介质渗出问题,能得到可电调节摩擦力效果的摩擦力可变成形体及摩擦力可变结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图1A为表示摩擦力可变成形体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平面图。
[0026]图1B为表示摩擦力可变成形体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图,是沿图1A的A-A线的截面图。
[0027]图2A为表示摩擦力可变成形体的其他实施方式,即使用了绝缘性多孔薄膜的摩擦力可变成形体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0028]图2B为表示摩擦力可变成形体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是沿图2A的A-A线的截面图。
[0029]图3A为表示适合与摩擦力可变成形体一同使用的电极的实施方式的图,其是表示形成为鱼骨形图形的电极的平面图。
[0030]图3B为表示适合与摩擦力可变成形体一同使用的电极的实施方式的图,其是表示形成为梯形图形的电极的平面图。
[0031]图3C为表示适合与摩擦力可变成形体一同使用的电极的实施方式的图,其是表示形成为螺旋形图形的电极的平面图。
[0032]图4为说明本实施例中,评价由电压导致的摩擦力变化的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摩擦力可变成形体)
[0034]图1A为表示摩擦力可变成形体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平面图,图1B为沿图1A的A-A线的截面图。
[0035]本实施方式的摩擦力可变成形体10,具备第一面IOa和第二面10b,还具有绝缘性部分11和导通第一面IOa与第二面IOb的导电性部分12。
[0036]本发明中,“绝缘性部分的电导率”、“导电性部分的电导率”分别是指用于绝缘性部分的材料的电导率、用于导电性部分的材料的电导率。
[0037]这里的电导率是指通过以下测定方法定义的值(S/cm)。在进行该测定方法之前,先做成试样。具体来说,是将0.5g用于绝缘性部分或导电性部分的材料分别放入片剂成形夹具(=IOmnu高度为25mm)。然后,在常温且减压的条件下,使用液压手动泵(P_1B,理研计器(株)制),向该材料外加IOMPa的压力10秒钟,成形圆板状的试样。之后,作为测定电导率的方法,测量上述成形好的试样的厚度(所述高度方向的长度)以及圆板状试样上两平面间的电阻值(Q ),根据下面的公式计算电导率。
[0038](绝缘性部分或导电性部分的电导率)=(电阻值的倒数)X(试样的厚度)/ (试样截面(圆形)的面积)
[0039]“第 一面IOa与第二面IOb之间整体的电导率”是测量第一面IOa与第二面IOb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一面IOa与第二面IOb之间的电阻值(Q ),根据下面的公式计算的电导率。
[0040](第一面IOa与第二面IOb之间整体的电导率)=(第一面IOa与第二面IOb之间的电阻值的倒数)X (第一面IOa与第二面IOb之间的距离)/ (试样截面的面积)
[0041]公式中,所谓“试样截面的面积”,是指第一面IOa的面积与第二面IOb的面积的平均值。
[0042]导电性部分12 的电导率为 I X 1(T9 -1XlO1 (S/cm),优选为 I X 1(T6 -1XlO1 (S/cm),更优选为 I X 10 4 ?I X IO0 (S/cm)。
[0043]第一面IOa与第二面IOb之间整体的电导率为1X1(T14?I X KT1 (S/cm),优选为I X 10_1CI ?I X 10—1 (S/cm)。
[0044]第一面IOa与第二面IOb之间整体的电导率的每一个若超过上限值(S卩I X IOlS/cm)),导电性部分12的电阻变小,外加电压时,电极与导电性部分12处于短路状态,无法确保充分的电位差。
[0045]另一方面,在第一面IOa与第二面IOb之间整体的电导率的每一个低于下限值(SPI X 10_14 (S/cm))的情况下,导电性部分12的电阻值变高。因此,靠近露出部12a位置处以及靠近露出部12b位置处的电流值变低,电力线难以分别集中在露出部12a及露出部12b上,难以充分得到可电调节摩擦力的效果(电摩擦效果)。
[0046]作为构成导电性部分12的材料,可以列举聚苯胺、聚吡咯、聚噻吩等有机导电性高分子化合物;炭黑、石墨、石墨烯、碳纳米管(CNT)等碳系化合物;氧化锡、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铁、氧化铟锡等金属氧化物;对这些金属氧化物实施金属掺杂的材料、氢氧化钛等金属氢氧化物、ER粒子等。
[0047]作为ER粒子,可以使用硅胶等无机粒子;纤维素、淀粉、大豆酪蛋白、聚苯乙烯类离子交换树脂等有机粒子;ER流体用复合粒子等。ER流体用复合粒子是由有机高分子微粒子(丙烯酸类微粒、聚苯乙烯类微粒、三聚氰胺类微粒等)或无机微粒子(氧化钛微粒子、玻璃类微粒子等)形成的芯体,与使用具有特定电导率的上述金属氧化物等无机化合物包覆芯体的表层所构成的无机?有机复合粒子或无机复合粒子。
[0048]绝缘性部分11的电导率优选为lX10_12(S/cm)以下,更优选为I X 10_14 (S/cm)以下。绝缘性部分11的电导率若超过上限值(即1X10_12),绝缘性部分11与导电性部分12的电导率之差变小。因此,电力线难以分别集中在露出部12a以及露出部12b上,难以得到充分的电摩擦效果。
[0049]作为构成绝缘性部分11的材料,可以列举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丙烯酸树月旨、聚酯树脂等热塑性树脂;聚酰胺酰亚胺、聚醚酰亚胺、聚酰亚胺、环氧树脂等热固性树脂;聚乙烯醇与烷氧基硅烷的交联聚合物、特氟隆树脂(注册商标)等。
[0050]在第一面IOa上,绝缘性部分11与导电性部分12分别露出,导电性部分12分布为多个露出部12a。
[0051]在本发明中,所谓“一个露出部”与露出部的形状、面积无关,是指露出表面的一个部分。
[0052]所谓“每一个露出部的面积至少为0.785?7850 (μ m2)的所述导电性部分露出”是指,一个露出部的面积为0.785?7850 ( μ m2)的导电性部分露出一个以上,面积在该范围外的导电性部分可以露出,也可以不露出。
[0053]“每一个露出部的面积”是指根据用数字显微镜等测量出的测定值进行定义的值(μπι2)。具体来说,使用数字显微镜(VHX-1000,(株)基恩士公司制),测量具有20mmX20mm以上的面的摩擦力可变成形体中露出部的面积,计算每一个露出部的面积。
[0054]在第一面IOa上,每一个露出部的面积至少为0.785?7850 ( μπι2)的导电性部分12 (露出部12a)露出。并且,每一个露出部的面积优选为1.77?1960 (μπι2),更优选为3.14?707 ( μ m2)的导电性部分12 (露出部12a)露出。
[0055]导电性部分12的每一个露出部的面积若超过上限值(即1960 ( ym2)),在导电性部分12上电荷强烈地移动,电力线难以集中在露出部12a上。
[0056]导电性部分12的每一个露出部的面积若低于下限值(即1.77 (μπι2)),集中在露出部12a上的电力线量不足。
[0057]露出部12a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等多种形状。
[0058]每一个露出部的面积为0.785?7850 (μπι2)的导电性部分12 (露出部12a)的合计占第一面IOa整体的面积比优选为5?85%的面积,更优选为10?85%的面积。
[0059]若低于该面积比的下限值(即0.785 ( μ m2)),由于表现出电摩擦效果的面积变小,难以得到充分的电摩擦效果。若超过该面积比的上限值(即7850 ( μ m2)),则第一面IOa与第二面IOb之间无法产生足够的电位差,难以得到充分的电摩擦效果。
[0060]本实施方式的摩擦力可变成形体10中,在第二面IOb上,与第一面IOa相同,绝缘性部分11与导电性部分12分别露出,导电性部分12分布为多个露出部12b。
[0061]露出第二面IOb的露出部12b的每一个露出部的面积以及每一个露出部的面积为
0.785?7850 ( ym2)的导电性部分12 (露出部12b)的合计占第二面IOb整体的面积比,均与第一面IOa的情况相同。即,每一个露出部的面积为0.785?7850 ( ym2)的导电性部分12 (露出部12a)的合计占第二面IOb整体的面积比优选为5?85%的面积,更优选为10?85%的面积。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面IOa与第二面IOb双方均实现了上述面积比。SP,摩擦力可变成形体10中,第一面IOa与第二面IOb双方都可以分别电调节摩擦力。
[0062]这里,第一面IOa与第二面IOb的其中一面实现上述的面积比即可。[0063]摩擦力可变成形体10的厚度优选为2000 ii m以下,更优选为I?1000 U m,进一步优选为10?500 u m。
[0064]若该厚度超过上限值(即2000 Pm),则必须提高外加电压时的外加电压,因此在外加电压时容易引起绝缘击穿或产生放电。并且,需要价格高昂的大型电源装置。若该厚度低于下限值(即I Pm),则针对在使用中产生的损伤,难以得到足够的材料强度。
[0065](摩擦力可变成形体10的制造方法)
[0066]本实施方式的摩擦力可变成形体10,可以通过下述方法制造。例如,在构成绝缘性部分11的材料的熔融物中,分散由构成导电性部分12的材料所形成的粒子,进行热压成形。或者,通过在由构成绝缘性部分11的材料所形成的板状物中,用电子束等设置贯通第一面IOa与第二面IOb的圆筒状通孔,用构成导电性部分12的材料来填充该通孔的方法制造。
[0067](作用效果)
[0068]本实施方式的摩擦力可变成形体10,因未使用像ER流体或ER凝胶这种硅油等的流体或凝胶,所以没有电绝缘性分散介质渗出的问题。
[0069]本实施方式的摩擦力可变成形体10,在外加电压时,通过使露出部12a的每一个露出部的面积设定在规定的露出面积范围,电力线变得易于集中在露出部12a上。
[0070]因此,在摩擦力可变成形体10被配置在一对电极间的情况下,在第一面IOa及与第一面IOa相向的电极(相向电极)之间,与外加电压的大小相应的静电引力产生作用。因此,可以电调节摩擦力可变成形体10与相向电极之间的摩擦力。
[0071]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摩擦 力可变成形体10因其材料强度高,因此能够成形为在ER凝胶等时难以成形的薄片状等,成形性优异。
[0072](其他实施方式)
[0073]本发明的摩擦力可变成形体,不限于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例如,导电性部分可以
露出第二面整体。
[0074]并且,每一个露出部的面积为0.785?7850 ( Um2)的导电性部分的合计占第一面整体的面积比,与每一个露出部的面积为0.785?7850 ( Um2)的导电性部分的合计占第二面整体的面积比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0075]并且,作为本发明的摩擦力可变成形体,还可以向成为绝缘性部分的多孔性板状物或薄膜中,填充电导率为1X10_9?I X IO1 (S/cm)的导电性材料。
[0076]作为制造使用了绝缘性多孔薄膜的摩擦力可变成形体的方法,可以列举下面的方法。即,使苯胺、吡咯、噻吩等单体浸渗在由聚烯烃或聚酰亚胺等形成的多孔性板状物或薄膜中。使该单体聚合后,根据需要进行氨处理、掺杂处理等,调整至规定的电导率,从而可以容易地制作出摩擦力可变成形体。
[0077]在该实施方式的摩擦力可变成形体的制造中,为了提高所述单体相对于所述多孔性板状物或薄膜的润湿性,优选进行等离子处理、底涂处理等表面改性。
[0078]图2A为表示摩擦力可变成形体的其他实施方式,S卩,使用了绝缘性多孔薄膜的摩擦力可变成形体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图2B为沿图2A的A-A线的截面图。
[0079]本实施方式的摩擦力可变成形体20具备由聚乙烯形成的绝缘性部分21及由聚苯胺形成的导电性部分22。第一面20a与第二面20b由导电性部分22导通。[0080]在第一面20a上,分别露出绝缘性部分21与导电性部分22,导电性部分22以多种形状分布为多个露出部22a。
[0081]每一个露出部的面积至少为0.785?7850 ( μπι2)的导电性部分22 (露出部22a)露出到第一面20a上。并且,每一个露出部的面积为0.785?7850 (μπι2)的导电性部分22 (露出部22a)的合计占第一面20a整体的面积比为10?85%的面积。
[0082]摩擦力可变成形体20中,与第一面20a相同,绝缘性部分21及导电性部分22分别露出到第二面20b上,导电性部分22分布为多个露出部22b。在第二面20b上露出的露出部22b的每一个露出部的面积,以及每一个露出部的面积为0.785?7850 ( μ m2)的导电性部分22 (露出部22b)的面积合计占第二面20b整体的面积比,均与第一面20a的情况相同。即,摩擦力可变成形体20在第一面20a与第二面20b的两面可以分别电调节摩擦力。
[0083]本发明的摩擦力可变成形体,根据外加至摩擦力可变成形体的电压大小,可以电调节摩擦力。
[0084]作为使用摩擦力可变成形体的方法,有在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外加电压并使用的方法,也有在第一面或第二面的任意一面上外加电压并使用的方法。
[0085]在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外加电压的情况下,有把导电性电极片分别压接至第一面和第二面的方法,也有把金属平板状电极分别压接至第一面和第二面上,并对压接至各面上的电极外加电压的方法。
[0086]在第一面或第二面的任意一面上外加电压的情况下,适宜使用图3A?图3C所示的电极等。
[0087]图3A?图3C为表示适合与摩擦力可变成形体一同使用的电极的实施方式的平面图。图3A表示在印制电路板31上形成鱼骨形图形32的平板状电极。图3B表示在印制电路板31上形成梯形图形33的 平板状电极。图3C表示在印制电路板31上形成螺旋形图形34的平板状电极。电源35分别连接在各平板状电极上。
[0088]这样的电极,例如,适宜使用将由铜、铝、镍、铬等金属构成的薄膜(金属薄膜)制成布线图形而形成的电极。
[0089]作为金属薄膜,可以列举通过蒸镀、电镀、溅镀等方法涂敷导电性糊剂然后干燥的方法,及贴付金属箔的方法等成膜的薄膜。
[0090]并且,印制电路板31上金属电极部分的比例期望为印制电路板31面积的19?98%的范围。
[0091]并且,上述摩擦力可变成形体10被用于利用了摩擦力的装置(摩擦力可变结构),例如,震动吸收装置(减震器等)、冲击吸收装置(缓冲器等)、固定装置(夹具等)等。
[0092]这种摩擦力可变结构具备上述摩擦力可变成形体10及连接构成摩擦力可变成形体10的第一面IOa与第二面IOb的电源35。该摩擦力可变结构中,通过电源35向第一面IOa与第二面IOb之间外加电压,在摩擦力可变成形体10与接触到摩擦力可变成形体10的接触部之间产生摩擦力。像这样通过控制外加至第一面IOa与第二面IOb之间的电压,可以电调节摩擦力。
[0093]实施例
[0094]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0095](比较摩擦力可变成形体与ER凝胶的材料强度)[0096]关于摩擦力可变成形体(EF片)与ER凝胶(ERG片),对其材料强度分别进行测定。结果如表I所示。
[0097]作为材料强度测定了拉伸强度。关于拉伸强度(MPa)的测定,使用了拉伸试验机(机器名:TENSIL0N RTC-1210, 0RIENTEC公司制)。在拉伸速度10mm/min、温度25°C、相对湿度60%的条件下测定了拉伸强度。
[0098]试验片分别通过下述方法制作。试验片的形状是拉伸4号形哑铃形状。
[0099][实施例1:制作EF片(基体材料PVA/TEOS)的试验片]
[0100]向烧杯中加入IOOmL去离子水,用电磁式搅拌器一边搅拌去离子水,一边向去离子水中缓慢加入5g聚乙烯醇(PVA ;和光纯药工业公司制,聚合度1500)与6g锑掺杂氧化锡粉(SN-100P,石原产业公司制,电导率lX10°S/cm),通过12小时的搅拌使上述材料完全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向这样得到的水溶液中加入0.5mL四乙氧基硅烷(TEOS),再加入作为水解催化剂的0.lmol/L盐酸,搅拌后,静置上述水溶液直至泡沫消失。之后,在60°C下实施150分钟加热处理,进而,在100°C下实施60分钟加热处理,将水分完全除去,得到EF片(基体材料PVA/TE0S)。把该EF片切成拉伸4号形哑铃状,得到EF片(基体材料PVA/TE0S)的试验片。
[0101]关于所得到的EF片(基体材料PVA/TE0S)的试验片,导电性部分的电导率为
IX 10° (S/cm),EF片的其中一面(第一面)与另一面(第二面)之间整体的电导率为I X 10_8(S/cm)。
[0102]在第一面上,分别露出基体材料部分(绝缘性部分)和氧化锡部分(导电性部分),每一个露出部的面积为0.785?7850 ( u m2)的该导电性部分露出。每一个露出部的面积是使用数字显微镜(VHX-1000,(株)基恩士公司制)测定的(以下相同)。
[0103]在第二面上也分别露出基体材料部分(绝缘性部分)和氧化锡部分(导电性部分)。
[0104][实施例2:EF片(基体材料PS)的试验片制作]
[0105]20g聚苯乙烯(PS日本制,聚合度300)与6g锑掺杂氧化锡粉(SN-100P,石原产业公司制,电导率lX10°S/cm)混合,加热至130。。,在130°C下施加压力(IOMPa) —分钟。然后,为了排出气体而解除加压状态后,再次向上述混合材料施加压力(30MPa),保持5分钟。之后,在施加了压力(30MPa)的状态下冷却上述混合材料,从而得到EF片(基体材料PS)。把该EF片切成拉伸4号形哑铃状,得到EF片(基体材料PS)的试验片。
[0106]关于所得到的EF片(基体材料PS)的试验片,导电性部分的电导率为1X10° CS/cm),EF片的其中一面(第一面)和另一面(第二面)之间整体的电导率为IXKTki (S/cm)。
[0107]在第一面上,分别露出基体材料部分(绝缘性部分)和氧化锡部分(导电性部分),每一个露出部的面积为0.785?7850 ( u m2)的该导电性部分露出。
[0108]在第二面上也分别露出基体材料部分(绝缘性部分)和氧化锡部分(导电性部分)。
[0109][比较例1:制作ERG片的试验片]
[0110]首先,按下述方法制造用于ERG片的ER粒子。
[0111]将30g锑掺杂氧化锡粉(SN-100P,石原产业公司制,电导率lX10°S/cm)、10g氢氧化钛(石原产业公司制,俗名:含水钛,C-1I,电导率9.lX10_6S/cm)、300g丙烯酸丁酯、IOOgl, 3-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及2g聚合引发剂(偶氮二异戊腈)混合,得到混合物。
[0112]把得到的混合物分散至含有作为分散稳定剂的25g磷酸三钙的1800mL水中,在60°C下搅拌I小时同时进行悬浮聚合,对所得到的生成物进行酸处理,水洗后,脱水干燥,得到无机?有机复合粒子。向200g该粒子中加入1.5g酞菁铁(山阳色素公司制,“P-26”),通过球磨机进行50小时复合化处理,然后,使用喷射气流处理机(三井矿山公司制,“MechanoHybrid ( J力V" 1J F),,)以周向速度IOOm/秒对其进行30分钟的喷射气流处理,得到ER复合粒子。
[0113]随后,向具备氮气导入管、温度计、搅拌装置的2L可分离型烧瓶中,装入400g 二甲基硅油(东RAY.道康宁公司(東> ?夕' 々- 一二 >夕'')制,“SH-200(100)”,室温(25°C)下的动粘度为100mm2/S,比重0.97/25°C,折射率1.402/25°C ),将600g之前得到的ER复合粒子分散,在氮气流下加热至110?120°C,搅拌3小时,使ER复合粒子脱水。将得到的脱水ER复合粒子的溶液作为混合溶液(A)。
[0114]一边搅拌所得到的混合溶液(A),一边在室温下进行5分钟的减压脱气,之后,将下面式(1-1)所示化合物、式(2-1)所示化合物、钼催化剂A、固化速度调节剂(东RAY.道康宁社制,LTV用固化延迟剂)用叶片式搅拌器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B)。
[0115]这里,所谓钼催化剂A是指将钼浓度为12.0质量%的钼二乙烯四甲基二硅氧烷配合物用SH-200 (10)(东RAY.道康宁社制,室温(25°C)下的动粘度为10mm2/s的二甲基聚硅氧烷)稀释至钼浓度0.3质量%所得到的催化剂。
[0116][化I]
[0117]
【权利要求】
1.一种摩擦力可变成形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面、第二面、绝缘性部分以及导通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的导电性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力可变成形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性部分的电导率为 I X I (T9 -1XlO1 (S/cm); 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之间整体的电导率为IX 10_14?IX KT1 (S/cm); 在所述第一面上露出所述绝缘性部分,以及每一个露出部的面积至少为0.785?7850( μ m2)的所述导电性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擦力可变成形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面上露出所述绝缘性部分,以及每一个露出部的面积至少为0.785?7850 ( μ m2)的所述导电性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摩擦力可变成形体,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导电性部分的材料是从有机导电性高分子化合物、碳系化合物、金属氧化物、在所述金属氧化物中实施了金属掺杂的材料、金属氢氧化物及ER粒子中选择的至少一种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摩擦力可变成形体,其特征在于,露出所述第一面上的导电性部分占所述第一面整体的面积比为5?85%的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摩擦力可变成形体,其特征在于,露出所述第二面上的导电性部分占所述第二面整体的面积比为5?85%的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摩擦力可变成形体,其特征在于,露出所述第一面上的导电性部分占所述第一面整体的面积比为5?85%的面积,露出所述第二面上的导电性部分占所述第二面整体的面积比为5?85%的面积。
8.—种摩擦力可变结构,其特征在于,向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摩擦力可变成形体的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外加电压,使其产生摩擦力。
【文档编号】C10M149/10GK103429723SQ201280006165
【公开日】2013年12月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7日
【发明者】安齐秀伸, 櫻井宏治, 黑田真一 申请人:藤仓化成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