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焦炭塔预热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139117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焦炭塔预热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焦炭塔预热装置,包括两焦炭塔,在焦炭塔四通阀后到两焦炭塔下锥体环焊缝的管线及下锥体上分别设置加热设备;在两焦炭塔的下锥体环焊缝上部的塔壁外均设有夹套并通过循环管路连通,形成环绕两焦炭塔下部的闭路循环夹套。本实用新型在实现延迟焦化装置节能降耗的同时平稳了装置系统的物料平衡和热量平衡,减小了装置的周期波动;缩短了焦炭塔预热时间,提高装置的液收,减小了加热炉管的结焦速率,减小了系统的气速变化和焦粉携带量的波动,减小或避免了焦炭塔下半部圈板的变形,延长焦炭塔使用寿命;减少或避免了甩油形成,节省了泵的能源消耗,延迟焦化装置间歇式生产的工艺弊端得以突破性的优化。
【专利说明】一种焦炭塔预热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石化延迟焦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焦炭塔预热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石化行业的延迟焦化装置,其焦炭塔的预热的模式都是打开新塔塔顶的球形环阀,生产塔的油气从新塔的塔顶流到塔底,进入甩油罐来给新塔预热到塔壁330°C以上。
[0003]这种给新塔预热的方法因是直接用生产塔的油气来预热新塔,造成热能的不必要损耗,增大了加热炉管的结焦速率,且造成装置的周期性波动,增加了装置稳定操作的难度;由于新塔预热温度只能预热到330°C左右,切塔初期渣油裂解温度不够,液收收率下降,由于进入由于分馏塔内的气速变化,致所述系统的焦粉携带量波动大;还有重要的一点,在为焦炭塔高温、高焦位的条件下,容易造成焦炭塔下锥体环焊缝以上第一、二、三道圈板间的变形,缩短了焦炭塔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工艺技术的缺陷而提供的一种平衡系统的物料平衡和热量平衡、节能降耗、提高液收、优化装置系统工艺操作,并可延长焦炭塔使用寿命的焦炭塔新型预热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焦炭塔预热装置,包括两焦炭塔,在焦炭塔四通阀后到两焦炭塔下锥体环焊缝的管线及下锥体上分别设置加热设备。所述的加热设备加热方式为电磁、远红外线、电加热的至少一种。
[0007]在焦炭塔四通阀后到两焦炭塔下锥体环焊缝的管线设置的加热设备为环管道加热设备。在两焦炭塔下锥体上设置的加热设备为环锥体加热设备。
[0008]所述的环管道加热设备和环锥体加热设备为一体形式或分体形式,分别安装于管道及下锥体外部。
[0009]在所述的两个焦炭塔的下锥体环焊缝上部的塔壁外均设有夹套,并通过循环管路连通,形成密闭环路,在所述的夹套及循环管路内注有导热介质。所述的夹套为至少为一个,设置于焦炭塔的下锥体环焊缝和焦炭塔焦层上沿之间。所述的夹套用钢板与塔壁焊接在一起或用成型金属夹套环绕于所述的塔壁外。所述的加热设备及夹套循环管路上设有液位计、温度计、截止阀、止逆阀及仪表远传和加热设备控制系统。
[0010]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两焦炭塔下锥体底部的管道上增设环管道加热设备和锥体加热设备,通过其加热焦炭塔内预热油给焦炭塔预热;在两焦炭塔的下锥体环焊缝上部的塔壁外均设有夹套并通过循环管路连通,因而实现了通过两焦炭塔闭路循环夹套,用导热介质把生产塔高温石油焦的生产余热给新塔塔壁预热,两套加热设施可单独或同时给焦炭塔预热。
[0011]本实用新型在实现延迟焦化装置节能降耗的同时平稳了装置系统的物料平衡和热量平衡,减小了装置的周期波动;缩短了焦炭塔预热时间,提高装置的液收,减小了加热炉管的结焦速率,减小了系统的气速变化和焦粉携带量的波动,减小或避免了焦炭塔下半部圈板的变形,延长焦炭塔使用寿命;减少或避免了甩油(预热新塔的油)形成,节省了泵的电(蒸汽)耗,减少了人工操作,减少了系统污油的产生量,延迟焦化装置间歇式生产的工艺弊端得以突破性的优化。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焦炭塔预热装置预热设施示意图;
[0013]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焦炭塔预热装置管道预热设施示意图;
[0014]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延迟焦化焦炭塔预热夹套的主视示意图;
[0015]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延迟焦化焦炭塔预热夹套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7]如图1-4所示,一种焦炭塔预热装置,包括在焦炭塔四通阀后到两焦炭塔下锥体环焊缝的管线及下锥体上增设环管道加热设备I和环锥体加热设备2 ;在两焦炭塔下锥体环焊缝上部的塔壁外均设有金属夹套并通过循环管路连通,在所述的夹套及循环管路内注有导热介质,及附属的液位计3、温度计4、加热设备控制系统。环管道和环锥体加热设备可以安装在所述的焦炭塔四通阀后到两焦炭塔下锥体环焊缝的管线及下锥体的局部或全部。所述的夹套设在所述的生产塔及新塔下锥体环焊缝和焦炭塔焦层上沿之间。
[0018]如图2所示,作为一实施例,在所述的环管道加热设备I和环锥体加热设备2其安装形式可以是整体形式,也可以是分体形式安装于管道和锥体外部。所述的环管道加热设备I和环锥体加热设备2上设有液位计3、温度计4。所述的环管道加热设备I和环锥体加热设备2其加热方式为电磁、远红外线、电加热至少一种的外加热方式,其最高加热温度不超过设备允许温度。所述的环管道加热设备I和环锥体加热设备2其安装形式可以是整体形式,也可以是分体形式安装于管道及下锥体外部。
[0019]如图3所示,作为一实施例,在所述的焦炭塔A塔及B塔的塔壁外的设有三个夹套,分别设在所述的生产塔及新塔下锥体环焊缝9和焦炭塔焦层上沿之间。所述的夹套6均为成型的金属夹套,直接套装所述的塔壁外便于拆卸,或是用络钥钢板与塔壁焊接形成夹套。直接焊接在所述的塔壁外。在所述的循环管路8上设有截止阀5、止逆阀7。
[0020]作为另一实施例,设在所述的生产塔及新塔的塔壁外的夹套为N个,分别设在所述的生产塔及新塔下锥体环焊缝和焦炭塔焦层上沿之间。所述的夹套用钢板与所述的塔壁焊接在一起或者成型金属夹套套装所述的塔壁外。所述的在两焦碳塔的金属夹套及连接的管路所形成密闭环路。要保证夹套内导热介质的流量,能满足新老塔之间的热量传递为准。
[002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的焦炭塔四通阀后到两焦炭塔下锥体底部的管道上增设环管道加热设备I和环锥体加热设备2,通过其加热油气给焦炭塔预热。单独给焦炭塔直接预热330°C以上。和生产塔及新塔的下锥体环焊缝上部的塔壁外均设有夹套并通过循环管路连通,因而实现了通过两焦炭塔闭路循环夹套,用导热介质把生产塔高温石油焦的生产余热传递给新焦炭塔预热330°C以上。两套加热设施可单独或同时给焦炭塔预热。
[0022]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0023]1、用加热设备给新焦炭塔预热,节能降耗,在实现延迟焦化装置节能降耗的同时平稳了装置系统的物料平衡和热量平衡,减小了装置的周期波动;缩短了焦炭塔预热时间,提高装置的液收,减小了加热炉管的结焦速率,减小了系统的气速变化和焦粉携带量的波动,装置系统工艺操作得以优化。
[0024]2、节能,用传统的预热法会有330°C左右的热油流到焦炭塔底进入甩油罐成为污油,形成热损。用加热设备给新焦炭塔预热,虽然增加了热供给,但新增热供给的热能100 %利用并减小了加热炉管的结焦速率。
[0025]3、用加热设备给新焦炭塔预热,减少或避免了甩油(预热新塔的油)形成,节省了泵的电(蒸汽)耗,减少了人工操作,减少了系统污油的产生量。
[0026]4、用加热设备给新焦炭塔预热,可以把焦炭塔下部预热到500°C,在切塔投料初期充分保证渣油的热裂解条件。基本避免装置的系统周期波动,在焦炭塔材质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大大缩短焦炭塔预热的时间,为装置高负荷生产提供了条件;同时在新塔投料初期,因保证了渣油适宜的裂解温度,从而提高了新塔投料初期的液收,这点是传统无堵焦阀暖塔无法做到的。特别是对于低负荷生产的装置,在装置热平衡的角度其作用重大。
[0027]5、通过新老塔的夹套用老塔余热给新塔辅助升温,节能降耗的同时达到了老塔内焦炭降温目的,缩短了老塔冷焦时间,减小或避免了焦炭塔下半部圈板的变形,延长焦炭塔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
1.一种焦炭塔预热装置,包括两焦炭塔,其特征在于,在焦炭塔四通阀后到两焦炭塔下锥体环焊缝的管线及下锥体上分别设置加热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炭塔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设备加热方式为电磁、远红外线、电加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炭塔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焦炭塔四通阀后到两焦炭塔下锥体环焊缝的管线设置的加热设备为环管道加热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焦炭塔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两焦炭塔下锥体上设置的加热设备为环锥体加热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焦炭塔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管道加热设备和环锥体加热设备为一体形式或分体形式,分别安装于管道及下锥体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焦炭塔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两个焦炭塔的下锥体环焊缝上部的塔壁外均设有夹套,并通过循环管路连通,形成密闭环路,在所述的夹套及循环管路内注有导热介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焦炭塔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套为至少为一个,设置于焦炭塔的下锥体环焊缝和焦炭塔焦层上沿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焦炭塔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套用钢板与塔壁焊接在一起或用成型金属夹套环绕于所述的塔壁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焦炭塔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设备及夹套循环管路上设有液位计、温度计、截止阀、止逆阀及仪表远传和加热设备控制系统。
【文档编号】C10G9/00GK203487100SQ201320370168
【公开日】2014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26日
【发明者】林永波 申请人:林永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