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液化气及其节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15832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合成液化气及其节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石油液化气领域。
目前家用石油液化气都是从原油提炼出来,其设备投资大,成本高。提炼后的副产品C5及烃类燃料,大多是点“天灯”放空烧掉,这不但浪费能源,也污染环境。关于利用这部份副产品的方法很多,曾用过气泵向液态烃钢瓶中鼓入空气,由于比较麻烦,因此难以推广;有的从改进灶具着手也不容易;有些提出采用添加剂,但至今尚未有很成功的技术。
本发明的目的是研究一种添加剂,溶入到炼油厂、化工厂生产过程出来的副产品中而成为液化气,通过简易节能装置,用于千家万户,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状态。
本发明的合成液化气,是从炼油厂、化工厂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碳五C5、混合碳五C5、烃质油作为原料,其特征在于其原料的比重为0.60~0.64,自然溶入添加剂而成,灌入到家用液化气钢瓶中即可使用。
合成液化气是由每吨原料中溶入添加剂的用量(克)如下二茂铁(C10H10Fe)100~200高锰酸钾(KMnO4) 200~50095%乙醇(CH3CH2OH) 500~1000乙醚(CH3CH2OCH2CH3) 500~1000无水碳酸钠(Na2CO3) 500~1000
松节油(Turpentine oil) 200~500过氧化氢30%溶液(H2O2) 500~1000五水硫酸铜(CuSO4)5H2O 10~20本发明的优点是合成液化气的原料来源广泛,工艺简单,投资小,见效快,是一种无毒、无味、无爆炸,用水即可扑灭的安全可靠的燃料,适用于各种灶具,热值高,易掌握,比现有罐装石油液化气,可节省四分之一的费用。


图1为节能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节能装置与灶头联接第一方案图;图3为节能装置与灶头联接第二方案图。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这样的来自炼油厂、化工厂的副产品,其比重为0.60~0.64烃类燃料,装入原料罐,生产时从原料罐中取出一吨罐入到反应罐里,再自然加入二茂铁150克、高锰酸钾350克,95%乙醇750克、乙醚750克、无水硫酸钠750克、松节油350克、过氧化氢30%溶液750克、五水硫酸铜15克,直至其在反应罐中溶解后,灌入到普通家用液化气钢瓶中即可使用。为使合成液化气燃烧得更充分、更完善,合成液化气在通向灶具使用过程中,若在管路上靠近灶头处,安装一个节能装置,可使燃料更充分地燃烧。使用合成液化气的节能装置,其特点在于灶头6旁加设一节能装置2,节能装置内有一团不锈钢丝7,节能装置与灶头通过管路连接有二方案。钢瓶中的合成液化气先进到输入管路3,节能装置与灶头联接有二方案(1)输入管路3接近火焰盘1处,环绕灶头6的半边转半圈后从顶部进入到节能装置;中段管路4同样环绕灶头6另半边转半圈予热后,一端从顶部进入节能装置,另一端穿过节能装置与输出管路5相联,输出管路5则把合成液化气送入到灶具中;(2)是输入管路3由底部直接进入到节能装置2,中段管路4靠近火焰盘1环绕灶头转一圈,一端从顶部进入节能装置,另一端穿过节能装置与输出管路5相联,输出管路5把合成液化气输到灶具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合成液化气,是从炼油厂、化工厂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碳五C5、混合碳五C5、烃质油作为原料,其特征在于其原料的比重为0.60~0.64,自然溶入添加剂而成,灌入到家用液化气钢瓶中即可使用。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液化气,其特征在于每吨原料中溶入添加剂的用量(克)如下二茂铁(C10H10Fe)100~200高锰酸钾(KMnO4) 200~50095%乙醇(CH3CH2OH) 500~1000乙醚(CH3CH2OCH2CH3) 500~1000无水碳酸钠(Na2CO3) 500~1000松节油(Turpentine oil)200~500过氧化氢30%溶液(H2O2) 500~1000五水硫酸铜(CuSu4)5H2O 10~20
3.一种使用合成液化气的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灶头6旁加设一节能装置2,节能装置内有一团不锈钢丝7,节能装置与灶头通过管路连接。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钢瓶中的合成液化气先进到输入管路3,节能装置与灶头联接有二方案(1)输入管路3接近火焰盘1处,环绕灶头6的半边转半圈后从顶部进入到节能装置;中段管路4同样环绕灶头6另半边转半圈予热后,一端从顶部进入节能装置,另一端穿过节能装置与输出管路5相联,输出管路5则把合成液化气送入到灶具中;(2)是输入管路3由底部直接进入到节能装置2,中段管路4靠近火焰盘1环绕灶头转一圈,一端从顶部进入节能装置,另一端穿过节能装置与输出管路5相联,输出管路5把合成液化气输到灶具中。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石油液化气领域。它是从炼油厂、化工厂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碳五C
文档编号C10L3/12GK1136584SQ9610035
公开日1996年11月27日 申请日期1996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1996年1月15日
发明者李逢春 申请人:李逢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