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支点压簧式调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96814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中支点压簧式调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柴油机用的调速器,特别是一种适用于高速直喷式柴油机的具有负校正调速支架的机械调速器。
现有的中支点机械调速器有日本洋马公司CL喷油泵和国内BQ喷油泵上采用的拉簧式调速器,特点是依靠改变弹簧力的作用角得到不同的弹簧当量刚度,以同时适应高速和低速的要求,缺点是无法分别选择高速弹簧和怠速弹簧的刚度,以得到最佳的匹配参数。现有的所有机械调速器均带有独立的由停车手柄、停车摇臂和停车转轴等零件组成的停车机构,在调速器壳体上必须加工出安装停车转轴的孔,并采取密封措施,这样的结构既消耗成本,又占据空间。
现有技术中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是机械工业部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申请的中国专利87 2 16146柴油机离心调速器负校正装置。该专利所述的负校正装置中,其调速杆的运动支点直接被滑套带动,无减速销,而且运动支点距离作为固定支点的下支承轴太近,将运动支点的行程大幅度放大成油泵拉杆行程,这两个因素使负校正杠杆比太大,滑套行程的微小变化会引起齿杆行程较大变化。一方面难以对本来就很小的负校正齿杆行程进行精确调整,另一方面容易造成发动机扭矩或转速波动。该专利的另一缺点是负校正行程的调整与负校正弹簧预紧力的调整互相干涉。调整负校正行程时,负校正弹簧预紧力也被改变,引起负校正行程的作用转速区域变化。调整负校正弹簧预紧力时,必须拆出负校正行程调整螺钉,然后必须重新调整负校正行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具有负校正调速支架和独立的怠速弹簧的中支点压簧式调速器。调速器的负校正杠杆比较小,负校正行程和负校正弹簧预紧力可以单独调整,互不干涉。独立的怠速弹簧可以满足柴油机低速稳定性的要求。
其主要技术方案包括安装于调速器壳体内的支承轴、调速弹簧与怠速弹簧,在凸轮轴伸入壳体内的端部连接飞块与飞块座,在支承轴上连接张力杆,其特征是在支承轴上连接停车摇臂。利用支承轴兼做停车转轴,扳动停车手柄可以通过支承轴带动停车摇臂,将拉杆支架和拉杆推向停油位置。
在壳体内安装有负校正调速支架,在该负校正调速支架中,滚轮支架的中部铰接在支承轴上,拉杆支架利用减速销与滚轮支架铰接,在滚轮支架上有滚轮销,拉杆支架套在支承轴及滚轮销上,并且,在其套合部位有较大的间隙,在滚轮销上有滚轮,拉杆支架的上端与调节喷油泵供油量的拉杆连接,下端有下支承轴,复位扭簧套装在下支承轴上。
调速弹簧和怠速弹簧并联套装在安装于壳体上的导向销上,在调速弹簧与弹簧座之间有一个在调速手柄处于小油门位置时、使调速弹簧处于自由状态的间隙。调速手柄松开时,弹簧座只压住怠速弹簧,调速手柄拉紧时,弹簧座同时压住调速弹簧和怠速弹簧。
调速弹簧和怠速弹簧均采用压簧。张力杆上装有负校正总行程调节螺钉。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这种新的中支点压簧式机械调速器具有独立的怠速弹簧,可取得更好的低速稳定性;支承轴兼作停车转轴,可节省成本和空间;负校正杠杆比较小,有利于负校正段的稳定性和调整精度,负校正行程和负校正弹簧预紧力可以单独调整,互不干涉。


图1本实用新型的纵剖视图。
图2是
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负校正调速支架组件图。
图4是拉杆位置X随转速N变化的调速特性图。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图1、图2所示由飞块座1和飞块2组成的飞块部件套装在油泵凸轮轴上,张力杆11、停车摇臂29以及由拉杆支架24和滚轮支架23等零件组成的负校正调速支架通过支承轴21铰接在调速器壳体9上。调速弹簧7和怠速弹簧8并联,一头套装在共同的导向销4上,另一头顶住张力杆11,调速手柄28松开时,弹簧座5只压住怠速弹簧8,调速弹簧7与弹簧座5之间有间隙K,调速手柄28拉紧时,弹簧座5同时压住调速弹簧7和怠速弹簧8。调速弹簧7和怠速弹簧8的合力通过张力杆11与飞块2的离心力相平衡。负校正调速支架由拉杆支架24和滚轮支架23、滚轮13、滚轮销22、减速销12、下支承轴26、复位扭簧25等件组成,拉杆支架24和滚轮支架23由减速销12铰接,专利87 2 16146柴油机离心调速器负校正装置无上述减速销12,而是铰接在下支承轴26上。滚轮支架23铰接在支承轴21上,拉杆支架24与支承轴21和滚轮销22之间有较大的间隙,见图2,因此两支架可在一定范围内绕减速销12相对转动。拉杆支架24上端与调节喷油泵供油量的拉杆6连接,下端装有下支承轴26。复位弹簧25套装在下支承轴26上,一只脚插入拉杆支架24下端的孔中,另一只脚别住滚轮支架23,维持拉杆支架24和滚轮支架23之间相对转动的弹力。张力杆11的下部装有调节螺钉18,可以调节负校正总行程X1,见图4,所对应的滑套行程S1,见图3,中部装有由负校正螺套14、负校正顶杆15、预紧力调整螺杆16和负校正弹簧17等组成的负校正器部件。预紧力调整螺杆16用于调整负校正弹簧17的预紧力,从而改变图3中E点的转速。更换不同刚度的负校正弹簧,可以改变图3中E-F段的斜率。拧入或拧出负校正螺套14可以调整负校正有效行程X2,见图4,所对应的滑套行程S2,见图3。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调速器可供柴油机直列式喷油泵应用,喷油泵凸轮轴带动飞块座1和飞块2一起旋转。起动时,在起动弹簧19推力的作用下,滑套20将飞块2压在完全合拢的位置,拉杆6位于最大油量位置,图4中的A点。起动后转速上升到图4中A点所对应的转速后,飞块2的推力克服起动弹簧19的推力,并通过滑套20、滚轮13经滚轮销22推动滚轮支架23和拉杆支架24一起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直到下支承轴26与调节螺钉18接触。这时拉杆6移动到图4中B点的位置,滚轮13与张力杆11之间的间隙为S1。
如果调速手柄28松开在怠速位置,弹簧座5与调速弹簧7之间有间隙K,调速弹簧7不起作用,张力杆11只受到怠速弹簧8的较小的推力,转速上升到图4中怠速点L对应的转速,飞块2对张力杆11的推力已经超过怠速弹簧8的推力,张力杆11离开正校正器10向逆时针方向转动,滚轮支架23和拉杆支架24也一起转动,拉杆运动到图4中L点的怠速位置。此转速下飞块力随转速的改变而变动的幅度很小,但由于怠速弹簧刚度也较小,随转速的变化可以产生足够的拉杆行程变化,即图4中怠速的调速特性曲线L-M的斜率与高速的调速特性曲线I-J基本相近,以维持转速稳定。
如果调速手柄28拉紧到标定位置,弹簧座5同时压住调速弹簧7和怠速弹簧8,在转速低于图4中L点对应的标定转速时,张力杆11始终靠在校正器10上。转速上升到C点后,飞锤2的推力超过复位扭簧25的预紧力,滚轮13通过滚轮销22和滚轮支架23带动减速销12绕支承轴21逆时针转动,减速销12的运动行程小于滚轮销22的运动行程。此时下支承轴26被调节螺钉18顶住不能运动,拉杆支架24在减速销12的带动下绕下支承轴26顺时针转动,并带动拉杆6向加大供油量的方向移动,直至滚轮13碰到负校正顶杆15的端面为止。这时拉杆6停在D点的位置上,滚轮13与张力杆11之间的间隙为S2。
转速上升到E点后,飞锤2的推力超过负校正弹簧17的预紧力,滚轮13向右推动负校正顶杆15,负校正调速支架部件上的所有零件的运动与C-D段相同,这时拉杆6又一次向加大供油量方向移动。直至滚轮13碰到张力杆11,拉杆6的位置到达F点。
在负校正段C-D-E-F,由于拉杆支架24绕下支承轴26的转动不是象专利87 2 16146柴油机离心调速器负校正装置那样直接由滚轮13(专利87 216146中为球面T型销)带动,而是由运动行程小于滚轮运动行程的减速销12带动,又由于减速销12到下支承轴26的距离大于滚轮13到下支承轴26的距离,使拉杆支架24绕下支承轴26的转动角度大幅度减小,因此拉杆行程X与滑套行程S之比,即负校正杠杆比大大小于专利87 2 16146的负校正杠杆比。
权利要求1.一种中支点压簧式调速器,包括安装于调速器壳体(9)内的支承轴(21)、调速弹簧(7)与怠速弹簧(8),在凸轮轴伸入壳体(9)内的端部连接飞块(2)与飞块座(1),在支承轴(21)上连接张力杆(11),其特征是在支承轴(21)上连接停车摇臂(2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速器,其特征是在壳体(9)内安装有负校正调速支架,在该负校正调速支架中,滚轮支架(23)的中部铰接在支承轴(21)上,拉杆支架(24)利用减速销(12)与滚轮支架(23)铰接,在滚轮支架(23)上有滚轮销(22),拉杆支架(24)套在支承轴(21)及滚轮销(22)上,并且,在其套合部位有较大的间隙,在滚轮销(22)上有滚轮(13),拉杆支架(24)的上端与调节喷油泵供油量的拉杆(6)连接,下端有下支承轴(26),复位扭簧(25)套装在下支承轴(26)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速器,其特征是调速弹簧(7)和怠速弹簧(8)并联套装在安装于壳体(9)上的导向销(4)上,在调速弹簧(7)与弹簧座(5)之间有一个在调速手柄(27)处于小油门位置时、使调速弹簧(7)处于自由状态的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速器,其特征是调速弹簧(7)和怠速弹簧(8)均采用压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速器,其特征是张力杆(11)上装有负校正总行程调节螺钉(1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柴油机用的调速器,特别是一种适用于高速直喷式柴油机的具有负校正调速支架的机械调速器。该装置包括安装于调速器壳体内的支承轴、调速弹簧与怠速弹簧,在凸轮轴伸入壳体内的端部利用滑套连接飞块与飞块座,在支承轴上连接张力杆,其特征是在支承轴上连接停车摇臂。本调速器的优点是转速稳定性好,负校正行程和负校正弹簧预紧力可以单独调整,互不干涉。
文档编号F02D1/04GK2499588SQ0022152
公开日2002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00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00年8月23日
发明者王亚伟 申请人:无锡威孚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