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油滤芯外移接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91337阅读:5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油滤芯外移接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油滤芯外移接座,特别是指一种以衔接头结合于引擎润滑油路中的机油滤芯位置,以导出并使机油经一油芯转接座固定连通的机油滤芯而形成一过滤循环,而该油芯转接座则可固定于便利操作的位置,以减少更换机油滤芯元件工作不便的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代内燃机系统中,引擎的运转主要靠机油作为润滑,而在润滑过程中,机油会受燃料燃烧未完全的积碳及活塞摩擦产生的金属屑而污染、不洁,致使影响其润滑功效,因此,现代的汽、柴油引擎均会于其引擎的润滑油路中设置一机油滤芯,以过滤机油中的各种杂质,藉以使机油保持洁净并延长机油的使用寿命;然而,受限于引擎室的空间及规划,目前一般汽、柴油引擎的机油滤芯多设置于引擎的底侧或下方旁侧,每当更换机油滤芯时,皆需以工具将车顶高,否则,工作者即必须躺卧而钻至车身(引擎室)下方才可作业,此种作业上的不便,对于目前自己动手(DIY)盛行的风气,实产生极大的困扰。
有鉴于习见的机油滤芯相关结构有上述的缺点,创作人针对该些缺点研究改进之道,终于有本实用新型产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更换机油滤芯的机油滤芯外移接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设计方案一种机油滤芯外移接座,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包括一衔接头,顶侧中央设有一向上延伸的中央凸管,该中央凸管内设有一贯孔,而中央凸管旁侧则环设有一上环绕空间,衔接头的底侧向上设有阶梯状的下环绕空间,而衔接头的旁侧则设有出、入油螺孔分别与该下、上环绕空间连通;一凸塞柱,主要于一凸柱部底侧设有一基部,该凸柱部呈中空,可由下向上贯通前述衔接头中央的贯孔,凸柱部顶侧设有内螺纹,可螺合于引擎本体上固定螺管的外螺纹,而于凸柱部底旁侧设有一侧孔与衔接头的下环绕空间连通;一油芯转接座,顶侧设有一向上凸伸的固定螺管,于该固定螺管中央设有一向下贯通的出油孔,使该出油孔可以一挠性的第一油管与前述衔接头的出油螺孔衔接,固定螺管外周缘设有外螺纹,可供机油滤芯以中央的入油螺孔螺合衔接,而固定螺管旁侧则向外延伸一适当宽度的环绕空间与机油滤芯的复数出油孔连通,该环绕空间的底面并设有一入油孔经一第二油管与衔接头的入油螺孔衔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1、本实用新型机油滤芯外移接座,以一衔接头螺合于原引擎的机油滤芯座上,并以二挠性油管连接至一可螺合机油滤芯的油芯转接座,利用该油芯转接座可依需要而被固定于方便操作的位置,达到便于操作者更换机油滤芯作业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机油滤芯外移接座,其以一可枢转的凸塞柱贯穿伸入衔接头内,并以该凸塞柱上预设的内螺纹与引擎本体原螺合机油滤芯的固定螺管结合,利用该凸塞柱本身可枢转的特性,可使衔接头依需要而旋转至适当的方向,以利于二挠性油管的延伸藉以增进组装效率。
至于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构造、应用原理、作用与功效,则参照下列依附图所作的说明即可得到完全的了解
图1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组合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衔接头及相关元件的构造分解图。
图3本实用新型油芯转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组合示意图,由其参照图2、图3的衔接头、油芯转接座及相关元件的构造图,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衔接头1、凸塞柱2及油芯转接座3等部份,其中衔接头1的顶侧中央设有一向上延伸的中央凸管11,该中央凸管11内设有一贯孔111,而中央凸管11旁侧则环设有一上环绕空间12,上环绕空间12周缘则设有一外环槽16及一内环槽161,可分别供容置一O形垫圈17、171,衔接头1的底侧(如图2圆圈内所示)于贯孔111周缘设有扩张的凹陷部14,由该凹陷部14向上设有阶梯状(半径介于贯孔111与凹陷部14间)的下环绕空间13,而衔接头1的旁侧则设有出油螺孔15、入油螺孔151分别与下环绕空间13、上环绕空间12连通,凸塞柱2主要于一凸柱部21底侧设有一基部22,该凸柱部21呈中空,其顶侧设有内螺纹212,而于底旁侧设有一侧孔211与外连通,而基部22于凸柱部21的周缘设有一环槽221,可供容置一O形垫圈222。
油芯转接座3的顶侧设有一向上凸伸的固定螺管32,于该固定螺管32中央设有一向下贯通的出油孔321,且固定螺管32外周缘设有外螺纹322,而固定螺管32旁侧则向外延伸一适当宽度的环绕空间31,该环绕空间31的底面并设有一入油孔311,而油芯转接座3的外侧边缘则设有复数定位螺孔33。
组装时,以凸塞柱2的凸柱部21由下伸入衔接头1的贯孔111内,然后以内螺纹212螺合于引擎本体4上固定螺管42(原用于螺合机油滤芯5)的外螺纹422,此时凸柱部21与中央凸管11的贯孔111呈紧密配合,且基部22以O形垫圈222而可保持与凹陷部14底面密封,使凸柱部21内部经由侧孔211而可与衔接头1的下环绕空间13连通,而衔接头1的顶面则通过O形垫圈17、171保持与引擎本体4的入油孔41(设于固定螺管42周缘)外侧密封,使该入油孔41与衔接头1的上环绕空间12连通,而该油芯转接座3的定位螺孔33则可供螺固适当支架而将该油芯转接座3固定在易于接触的位置,再以机油滤芯5中央的入油螺孔52螺合于油芯转接座3的固定螺管32上外螺纹322,并使机油滤芯5的入油螺孔52周缘复数出油孔51与油芯转接座3的环绕空间31形成连通,最后,使衔接头1的出油螺孔15、入油螺孔151以挠性的第一油管6、第二油管61分别与油芯转接座3的出油孔321、入油孔311衔接,使该引擎本体4的润滑机油可由固定螺管42的出油孔421经凸塞柱2的凸柱部21内而由侧孔211流至衔接头1的下环绕空间13,再经出油螺孔15、第一油管6、油芯转接座3的固定螺管32上出油孔321而由入油螺孔52流入机油滤芯5,该机油于机油滤芯5内经过滤杂质后,可由出油孔51流出至油芯转接座3的环绕空间31内,经入油孔311至第二油管61,再由入油螺孔151经衔接头1的上环绕空间12流回引擎本体4的入油孔41内,藉以形成一润滑机油的过滤循环。
本实用新型上述结构中,其可视使用者的需求而于第二油管61的中段设置一机油冷却器,以将过滤杂质后的机油加以适当的冷却,以避免机油因高温变质,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由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机油滤芯外移接座确实具有便于操作者更换机油滤芯的功效,确已具有产业上的利用性、新颖性及进步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涵盖。
权利要求1.一种机油滤芯外移接座,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包括一衔接头,顶侧中央设有一向上延伸的中央凸管,该中央凸管内设有一贯孔,而中央凸管旁侧则环设有一上环绕空间,衔接头的底侧向上设有阶梯状的下环绕空间,而衔接头的旁侧则设有出、入油螺孔分别与该下、上环绕空间连通;一凸塞柱,主要于一凸柱部底侧设有一基部,该凸柱部呈中空,可由下向上贯通前述衔接头中央的贯孔,凸柱部顶侧设有内螺纹,可螺合于引擎本体上固定螺管的外螺纹,而于凸柱部底旁侧设有一侧孔与衔接头的下环绕空间连通;一油芯转接座,顶侧设有一向上凸伸的固定螺管,于该固定螺管中央设有一向下贯通的出油孔,使该出油孔可以一挠性的第一油管与前述衔接头的出油螺孔衔接,固定螺管外周缘设有外螺纹,可供机油滤芯以中央的入油螺孔螺合衔接,而固定螺管旁侧则向外延伸一适当宽度的环绕空间与机油滤芯的复数出油孔连通,该环绕空间的底面并设有一入油孔经一第二油管与衔接头的入油螺孔衔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滤芯外移接座,其特征在于衔接头的底侧于贯孔周缘设有扩张的凹陷部,以供容置该凸塞柱的基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油滤芯外移接座,其特征在于该衔接头的上环绕空间周缘则设有至少一环槽,可容置O形垫圈,而使衔接头顶面与引擎本体的入油孔周缘形成密封。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油滤芯外移接座,其特征在于凸塞柱的基部于凸柱部的周缘设有至少一环槽,可供容置O形垫圈;而使该基部与衔接头的凹陷部底面形成密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滤芯外移接座,其特征在于该油芯转接座的外侧边缘则设有复数定位螺孔,可供螺固适当支架而将该油芯转接座固定在易于接触的位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油滤芯外移接座,其至少包括衔接头,顶侧设有中央凸管,中央凸管内设有贯孔,中央凸管旁侧设有上环绕空间,衔接头底侧设有下环绕空间,旁侧设有出、入油螺孔;凸塞柱,该凸柱部呈中空,凸柱部顶可螺合于引擎本体上,而于凸柱部底旁侧设有一侧孔与衔接头的下环绕空间连通;一油芯转接座,顶侧设有一固定螺管,固定螺管中央设有出油孔,出油孔以一挠性第一油管与衔接头的出油螺孔衔接,固定螺管可供机油滤芯入油螺孔螺合衔接,而固定螺管旁侧则向外延伸一适当宽度的环绕空间与机油滤芯的复数出油孔连通,环绕空间的底面设有入油孔经一第二油管与衔接头的入油螺孔衔接。本实用新型便于操作者更换机油滤芯的作业。
文档编号F01M11/03GK2613596SQ0324295
公开日2004年4月28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31日
发明者李志昱 申请人:李志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