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气循环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34761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废气循环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废气循环阀(EGR Valve),特别是指一种由油门线所运动的废气循环阀。
背景技术
清新与洁净的空气品质是人类生活之基本要件,也是确保健康的要素之一。然而,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交通工具繁多,排放气体所造成的污染,对空气品质影响甚钜。空气污染随着工业发展而日益严重,尤其在大型都会区,运输工具所排放之废气,使得人们健康遭受极严重危害。这其中,又以车辆为主要的空气污染物质来源。在环保意识抬头下,车辆废气排放所造成之空气污染,已成刻不容缓解决之课题。
参阅图1,习知用于汽车的废气再循环装置1是与汽车的引擎100连接,以减少NOx废气的产生量。
引擎100具有一供空气进入以帮助燃油燃烧的进气管200,及一供燃油燃烧后废气排放的排气管300。
废气再循环装置1包含一电磁阀式的废气循环阀11,一控制废气循环阀11启闭作动之电子控制线(ECU)12、一连通排气管300的第一导气管13,及一与进气管200连通之第二导气管14。
当电子控制线(ECU)12控制废气循环阀11作动开启时,第一导气管13与第二导气管14连通,引擎100中的部分废气便可先由排气管300进入第一导气管13,接着,由第一导气管13进入第二导气管14,最后再进入进气管200,适量的废气与新鲜空气混合后,再送入汽车引擎100中。
相对地,当电子控制线(ECU)12控制废气循环阀11关闭时,第一导气管13与第二导气管14之间并不相互连通。所以,此时引擎100中的废气便无法经由第一、二导气管13、14进入进气管200中,而直接由排气管300排离引擎100。
由于引擎100所排放的废气中,有一部份的废气重新进入进气管200而与新鲜空气混合,再进入引擎中燃烧,而此废气中含有大量不可助燃的惰性气体(如二氧化碳),在燃烧时不会发生氧化作用,但却能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可以抑制引擎100作动时最高温度的降低,进而减少废气中氮氧化物(NOx)的产生量。
但是,上述装设于汽车上的废气再循环装置1,因为排气管300的废气温度过高,容易使电磁式的废气再循环装置1之废气循环阀11作动不良,甚而停止作动,如此一来,便丧失了装设废气再循环装置1的意义。
参阅图2,另一习知的废气再循环装置2,则采用负压控制的方式作动,其包含一分别连通进气管500与排气管之排放道601的废气循环阀3,及一分别连通废气循环阀3与进气管500的转换控制单元4。
废气循环阀3具有一阀体31、一封闭件32,以及一可控制封闭件32作动之膜片单元33。
阀体31界定出一作动空间311、一与作动空间311相连通的连接管312,及一废气流道313,废气流道313导入来自与排气管连通的排放道601的废气。
封闭件32可被膜片单元33作动而带动,以封闭/开启废气流道313。
膜片单元33设置于作动空间311中,包含一可滑移地将该作动空间分隔成两部分的膜片331、一与膜片331相连结的弹性回复件332(在本例图示中以一弹簧为例说明),及一分别连结膜片331与封闭件32的连接杆333。
转换控制单元4包含一分别连通阀体31之连接管312与引擎之进气管500的负压管41,及一设置于负压管41上的压力调节转换器42,压力调节转换器是可以调节补偿进气道的一负压力。
当节流阀700开度变大或变小时,进气管500的负压亦产生大小的变化,此时借助压力调节转换器42补偿负压,而使进气管500的负压大于弹性回复件332的回复力,而使膜片331滑移带动连接杆333,进而带动封闭件32向上位移,使得排离引擎的废气经由排放道601、废气流道313进入进气管500内,而与新鲜空气混合后,再送入引擎中。
由于以负压控制方式作动的废气再循环装置2之废气循环阀3安装在温度极高的引擎周边,因此,膜片331易因高温而损坏,使得废气再循环装置2的使用寿命不符使用需求;也因为负压式的废气循环阀3的工作环境是属于高温的工作环境,而必须选用耐高温的材质制备,也因此增加了生产制造成本。
此外,由于进气管500的负压与膜片单元33之间必须额外加装使用压力调节转换器42调节补偿进气管500的负压力,以配合引擎作动需求,因而造成所需零件以及制造成本的增加。

发明内容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即是提供一种废气循环阀,借助油门线连结控制带动的机械控制式作动,以适时适量的控制预定废气导入引擎中配合引擎作动,以减少排放的Nox废气。
于是,本发明提供一种废气循环阀,其特征在于该废气循环阀具有一阀体,该阀体界定出一设置空间、一连通该设置空间的第一流道,与一连通该设置空间的第二流道;及一封闭单元,可移动地设置在该设置空间中,且该封闭单元连接一与油门线连结的控制线。
所述的废气循环阀,其特征在于该设置空间包含一容置部、一自该容置部顶面向上延伸的设置部,及一自该容置部底面向下延伸的封闭部。
所述的废气循环阀,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流道与该设置空间的该封闭部底面相连通,该第二流道与该设置空间之该容置部侧面相连通。
所述的废气循环阀,其特征在于该封闭部自该容置部底面向下渐缩成锥形。
所述的废气循环阀,其特征在于该封闭单元包含一滑动件、一自该滑动件底部向下设置的封闭件,及一与该滑动件连结的弹性回复件。
所述的废气循环阀,其特征在于该封闭件包括一与该滑动件相连结的第一封闭体、一自该第一封闭体底面更向下延伸的第二封闭体,及一自该第二封闭体底面更向下延伸的第三封闭体,该第二封闭体的外径自该第一封闭体渐向下渐缩,该第三封闭体的外径自该第二封闭体渐向下渐缩,该第二封闭体周面抵触该容置空间与该第一流道的连通开口,以使该第一流道与该设置空间不相连通。
所述的废气循环阀,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封闭体自该第二封闭体底面向下渐缩成锥形。
所述的废气循环阀,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回复件是一弹簧。
所述的废气循环阀,其特征在于该控制线是一钢线,该控制线与油门线同步连动。
所述的废气循环阀,其特征在于当该控制线不被油门线拉动时,该封闭单元藉该弹性回复件的回复力,令该封闭单元回复至封闭该第一流道。
本发明废气循环阀的功效在于借助油门线连结控制带动控制线,进而带动封闭单元,而适时适量的控制导入引擎的废气,进而减少引擎NOx废气的产生量,同时,也不受引擎排放废气高温的影响,而可提高使用寿命、维持正常作动。

图1是一剖视图,说明习知用于汽车引擎之废气再循环装置;图2是一剖视图,说明习知负压控制方式的废气再循环装置;图3是一剖视图,说明本发明废气循环阀的一较佳实施例,并说明废气循环阀位在一封闭位置之状态;及图4是一剖视图,示意图3之废气循环阀位在一连通位置之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发明之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之一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
在本发明被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3、图4,本发明废气循环阀5的一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以用于把手式车辆之引擎(图未示出)上进行说明,进而减少引擎作动排放之NOx废气的产生量,减少造成空气污染的污染源。
与习知相似,机车等把手式车辆的引擎具有一可提供新鲜空气进入的进气管500、一供燃油燃烧作用后产生之废气排放的排气管(图中未示出)、一与该排气管连接的排放道601,及一设置于进气管500中控制空气进入量的的节流阀700,节流阀700藉与把手800转动控制的油门线900控制调节开度,进而控制自进气管500进入引擎的空气量。
废气循环阀5包含一阀体6、一封闭单元7,及一控制线8。
阀体6略成筒状,界定出一设置空间61、一第一流道62,及一第二流道63。设置空间61包含一成圆孔形状的容置部611、一自容置部611顶面向上延伸的设置部612,及一自容置部611底面向下延伸的封闭部613,设置部612亦呈圆孔形状,且容置部611的轴径大于设置部612的轴径,封闭部613之轴径自容置部611渐向下渐缩而成锥形。第一流道62相反的两开口分别连通进气管500与设置空间61之封闭部613的底面,第二流道63相反的两开口分别连通排气管之排放道601与设置空间61之容置部611的侧面。
封闭单元7可移动地设置在设置空间61中,包含一滑动件71、一自滑动件71底部向下设置的封闭件72,及一与滑动件71连结的弹性回复件73。
滑动件71配合设置空间61的设置部612的形状而呈圆柱状,自其底面向上凹陷形成有一容置槽711,且自容置槽711底部沿着一轴线形成一穿通顶面的穿孔712。
封闭件72包括一自滑动件71底面向下设置连结的第一封闭体721、一自第一封闭体721底面更向下延伸的第二封闭体722,及一自第二封闭体722底面更向下延伸的第三封闭体723,第二封闭体722自第一封闭体721底面渐向下缩成锥形,第三封闭体723自第二封闭体722底面渐向下缩成锥形。
弹性回复件73是一弹簧,可压缩回复地容置在设置空间61之设置部612中,一端与滑动件71相连结。
控制线8是一与油门线900相连结的钢线,相反于与油门线900连结之一端穿过弹性回复件73、滑动件71之穿孔712,而可调整地容设在容置槽711中,而使得转动把手800带动油门线900控制节流阀700的开度时,控制线8因与油门线900连结而可被同步带动而作动,进而带动封闭单元7在一封闭位置及一连通位置间来回移动。
如图3所示,当把手800未转动带动油门线900及控制线8作动时,封闭单元7位于封闭位置,封闭件72之第二封闭体722的周面抵触于设容置空间61与第一流道62的连通开口,使得第一流道62与设置空间61不相连通,此时,废气由排放道601无法经由第二流道63、设置空间61之容置部611、第一流道62,而进入进气管500中。
如图4所示,当转动把手800以带动油门线900进而带动控制线8作动时,封闭单元71由控制线8带动自封闭位置渐向连通位置位移,滑动件71渐向上移动而压缩弹性回复件73,同时,容置空间61与第一流道62的连通开口因封闭件72之第二封闭体722的移动而相通,此时,废气自排放道601经由第二流道63、设置空间61之容置部611、第一流道62,而进入进气管500,再与新鲜空气混合进入引擎中;同时,借助第三封闭体723可以调控废气自容置部611进入第一流道62的量,进而以最佳混合比例的废气与新鲜空气进入引擎中,由于再次进入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CO2)惰性气体,可以抑制引擎内之氧气浓度减低,控制燃烧温度之上升,使该引擎燃烧时之最高温度降低,所以可减少废气中氮氧化物(NOx)的产生量。
如图3所示,当把手800回复至未转动之原始位置时,封闭单元7借助弹性回复件73的弹性回复力推动滑动件71,进而带动封闭单元7回复至封闭位置,以封闭第一流道62。
由上述说明可知,本发明废气循环阀5是利用机械式的构造,以把手800转动控制可以调节节流阀700开度的油门线900作动,而同步控制与油门线900连结的控制线8,进而带动封闭单元7启闭第一流道62,而适时适量的控制导入引擎的废气量,进而减少引擎NOx废气的产生量,同时,废气循环阀5也较不受引擎排放废气高温的影响,而可提高使用寿命、维持正常作动,确实改善习知装设于汽车上的废气再循环装置1之电磁式的废气循环阀11,易因排放的废气温度过高,而致作动不良,甚而停止作动的缺点,以及负压控制方式作动的废气再循环装置2,其废气循环阀3因安装在温度极高的引擎周边,除必须使用较昂贵之耐高温材质制作,也易使膜片331因高温而损坏,而使得废气再循环装置2的使用寿命不符使用需求的缺点。
综上所述,清新与洁净的空气品质是人类生活之基本要件,也是确保健康的要素之一。本发明废气循环阀5,借助机械式的构造,以油门线900控制作动控制线8,进而带动封闭单元7以适时适量地控制混合进入引擎的废气量,因此可以有效减少排放废气中之氮氧化物(NOx)的产生量,减少造成空气污染的污染源,确实能达到本发明之目的。
但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即凡依本发明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废气循环阀,其特征在于该废气循环阀具有一阀体,该阀体界定出一设置空间、一连通该设置空间的第一流道,与一连通该设置空间的第二流道;及一封闭单元,可移动地设置在该设置空间中,且该封闭单元连接一与油门线连结的控制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循环阀,其特征在于该设置空间包含一容置部、一自该容置部顶面向上延伸的设置部,及一自该容置部底面向下延伸的封闭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气循环阀,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流道与该设置空间的该封闭部底面相连通,该第二流道与该设置空间之该容置部侧面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气循环阀,其特征在于该封闭部自该容置部底面向下渐缩成锥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循环阀,其特征在于该封闭单元包含一滑动件、一自该滑动件底部向下设置的封闭件,及一与该滑动件连结的弹性回复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废气循环阀,其特征在于该封闭件包括一与该滑动件相连结的第一封闭体、一自该第一封闭体底面更向下延伸的第二封闭体,及一自该第二封闭体底面更向下延伸的第三封闭体,该第二封闭体的外径自该第一封闭体渐向下渐缩,该第三封闭体的外径自该第二封闭体渐向下渐缩,该第二封闭体周面抵触该容置空间与该第一流道的连通开口,以使该第一流道与该设置空间不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废气循环阀,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封闭体自该第二封闭体底面向下渐缩成锥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废气循环阀,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回复件是一弹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循环阀,其特征在于该控制线是一钢线,该控制线与油门线同步连动。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废气循环阀,其特征在于当该控制线不被油门线拉动时,该封闭单元藉该弹性回复件的回复力,令该封闭单元回复至封闭该第一流道。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废气循环阀,其特征在于该废气循环阀具有一阀体,该阀体界定出一设置空间、一连通该设置空间的第一流道,与一连通该设置空间的第二流道;及一封闭单元,可移动地设置在该设置空间中,且该封闭单元连接一与油门线连结的控制线,利用机械式的构造,控制节流阀油门线操作带动控制线,进而带动封闭单元以适时适量的控制导入引擎的废气量,与空气及燃油混合后燃烧使用,进而减少引擎NOx废气的排放量,同时,也较不受引擎排放废气高温的影响,而可提高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F02D21/08GK1789691SQ200410100778
公开日2006年6月2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14日
发明者赖玟全, 陈俊清 申请人: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