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摩托车发动机缸头机油冷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06401阅读:6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卧式摩托车发动机缸头机油冷却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机油冷却技术,主要涉及一种卧式摩托车发动机缸头机油冷却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卧式摩托车发动机缸头右盖,如图1所示,其本体1是通过三个安装孔2固定在缸头上,本体1内设置有机油通路3,发动机的机油是通过缸头右盖密封形成一个机油回路,使机油通过机油通路3进入发动机缸头凸轮摇臂腔内,这样,在摩托车行驶一段时间后,尤其是在大负荷长时间运转一段时间后,由于该卧式摩托车发动机缸头冷却是依靠自然风冷却,从而就会造成发动机的缸头温度过高,造成发动机的缸头温度过高存在的缺陷是1、发动机内的润滑油变稀,致使润滑性能下降;2、摩托车行驶无力,使其油耗增加,动力性能下降;3、严重时会出现发动机活塞抱缸现象;4、凸轮摇臂磨损严重;5、发动机异响严重,影响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是提出一种卧式摩托车发动机缸头机油冷却机构,使其可有效降低摩托车发动机的缸头温度,以克服上述存在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具有一缸头右盖本体,在本体内设置有机油油道,机油油道由与缸头右盖进油口连通的缸头出油道和与缸头凸轮摇臂腔连通的缸头回油道构成,缸头出油道与设置在摩托车车架上的散热器的进油口连通,散热器的出油口与缸头回油道连通。
本实用新型不改变原有卧式摩托车发动机缸头右盖的主要结构,只是将机油油道出油道的机油引出,通过散热器的进油口进入,经散热器的出油口进入回油道,使原来的自然风冷却方式改为风冷冷却方式,这样,不仅增大了散热面积,而且使缸头内的机油得到了充分的冷却,从而有效降低了发动机缸头的温度,使其润滑性能得到了提高,避免了发动机活塞抱缸现象的发生,减轻了凸轮摇臂的磨损,保证了摩托车的正常行驶,使其油耗减少,并提高了动力性能。


附图1为卧式摩托车发动机缸头冷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本体,2、安装孔,3、机油通路,4、缸头回油道,5、连接管,6、散热器,7、缸头出油道。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进一步说明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缸头右盖本体1和设置在摩托车车架上的散热器6,缸头右盖本体1是通过三个安装孔2固定在缸头上,在本体1内设置有机油油道,机油油道由与缸头右盖进油口连通的缸头出油道7和与缸头凸轮摇臂腔连通的缸头回油道4构成,缸头出油道7与散热器6(散热器6采用现有结构)的进油口通过连接管5连通,散热器6的出油口通过连接管5与缸头回油道4连通。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发动机的机油是从缸头右盖的出油道7引出,从散热器6的进油口进入,经散热器冷却后从散热器的回油口进入回油道4,经回油道4进入发动机缸头凸轮摇臂腔内,从而有效降低发动机缸头的温度。
权利要求1.一种卧式摩托车发动机缸头机油冷却机构,具有一缸头右盖本体(1),缸头右盖本体(1)内设置有机油油道,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一设置在摩托车车架上的散热器(6),机油油道由与缸头右盖进油口连通的缸头出油道(7)和与缸头凸轮摇臂腔连通的缸头回油道(4)构成,缸头出油道(7)与散热器(6)的进油口连通,散热器(6)的出油口与缸头回油道(4)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卧式摩托车发动机缸头机油冷却机构具有一缸头右盖本体(1)和设置在摩托车车架上的散热器(6),缸头右盖本体(1)内设置有机油油道,机油油道由与缸头右盖进油口连通的缸头出油道(7)和与缸头凸轮摇臂腔连通的缸头回油道(4)构成,缸头出油道(7)与散热器(6)的进油口连通,散热器的出油口与缸头回油道(4)连通。本实用新型不改变原有卧式摩托车发动机缸头右盖的主要结构,只是将机油油道出油道的机油引出,通过散热器的进油口进入,经散热器的出油口进入回油道,这样,不仅增大了散热面积,而且使缸头内的机油得到了充分的冷却,从而有效降低了发动机缸头的温度,使其润滑性能得到了提高。
文档编号F02F1/40GK2752450SQ20042007532
公开日2006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6日
发明者李保卫, 李青芬 申请人:李保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