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二轮机动车的二次空气导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轮机动车的二次空气导入装置的改善。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二轮机动车的二次空气导入装置,公知有一种在排气口上连接二次空气导入管的装置(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特开平5-321657号公报下面,对专利文献1的图2进行说明。另外,关于符号,使用了该公报中所记载的符号。
二次空气导入装置是从第2空气净化器50通过二次空气导入管55、二次空气控制阀56、二次空气导入管58、簧片阀59以及二次空气导入管60,至发动机18的排气口的装置。
由于近来强化了对排气排放的限制,为了净化排气,需要增加二次空气向排气系统导入的导入量,如上述那样,在通过在排气口上连接二次空气导入管60来导入二次空气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必要的二次空气导入量,例如有将二次空气导入管60的直径扩大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把口部的导入口尺寸扩大,则增大了排气的返流对燃烧室侧的影响。另外,如果把二次空气导入管连接在排气管上,则在4冲程的发动机中,由于排气管的剖面面积小,所以即使扩大二次空气导入管的直径,也不能使二次空气导入量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改善二轮机动车的二次空气导入装置,来增加二次空气导入量,以确保必要的量而不会造成输出功率下降等的影响。
本发明之1的特征是,在向内燃机的排气通路供给二次空气的二轮机动车中,在所述排气通路上设置多个二次空气导入通路。
从多个二次空气导入通路向排气通路导入二次空气,增加向排气通路的二次空气的导入量,可促进排气通路内的未燃烧气体的氧化。
本发明之2的特征是,在上述的结构中,优选多个二次空气导入通路的所述排气通路的入口沿着排气通路相互分离。
由于二次空气导入通路的通向排气通路的入口沿着排气通路相互分离,所以从各个二次空气导入通路流入排气通路内的二次空气在排气通路内不会形成干扰,从而可顺畅地导入二次空气。
本发明之3的特征是,在上述的结构中,优选二次空气导入通路被设置在排气管上。
容易进行在外部露出的排气管与二次空气导入通路的连接。
本发明之4的特征是,在上述的结构中,优选二次空气导入通路的一个被设置在内燃机的排气口上,另一个被设置在排气管上。
由于利用以往的二次空气导入通路向内燃机的排气口导入二次空气,在排气管上新设二次空气导入通路,所以可抑制因二次空气导入通路的数量的增加而造成的成分的上升。
本发明之5的特征是,在上述的结构中,优选分别设定多个二二次空气导入通路的各自的内径。
通过考虑在排气通路的各个部分所产生的排气压力的脉动的影响,来设定多个二次空气导入通路的各自的内径,可增加各个二次空气导入通路的二次空气导入量。
根据本发明之1,由于在排气通路上设置多个二次空气导入通路,所以,与例如以往的在排气通路的排气口一处设置二次空气导入通路的结构比较,可增加向排气通路的二次空气的导入量,通过确保二次空气导入量的必要的量,可进一步减少排气中所含有的未燃烧成分。
根据本发明之2,由于使多个二次空气导入通路的通向排气通路的入口沿着排气通路相互分离,所以可防止排气通路内的二次空气的干扰,可顺畅地导入二次空气。
另外,由于能够使根据内燃机的转速而设置在排气通路的各部分上的各个二次空气导入通路的二次空气导入量在增加时的内燃机的转速,对应各个二次空气导入通路而不同,所以可在宽范围的转速区域导入二次空气,由此可增加二次空气的导入量。
根据本发明之3,由于把二次空气导入通路设置在排气管上,所以能够容易地在露出在外部的排气管上进行二次空气导入通路配管的连接,可提高生产效率。
根据本发明之4,由于把二次空气导入通路的一个设置在内燃机的排气口,把另一个设置在排气管上,并且由于可利用以往的二次空气导入通路向排气口导入二次空气,所以只需在排气管上新设二次空气导入通路即可,因此可抑制因二次空气导入通路的数量的增加而造成的成本的上升。
根据本发明之5,由于分别设定多个二次空气导入通路的各自的内径,所以可进行最佳条件的设定,以便利利用在排气通路内产生的排气压力的脉动来增加每个二次空气导入通路的二次空气导入量。
图1是具备了本发明的二次空气导入装置(实施方式1)的二轮机动车的侧视图。
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二次空气导入装置(实施方式1)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旋转单元的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二次空气导入装置(实施方式1)的系统图。
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控制阀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控制阀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剖面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二次空气导入装置的其它实施方式(实施方式2和实施方式3)的剖面图。
图8是表示把本发明的二次空气导入装置连接到排气装置上的例子的侧视图(实施方式4)。
图中10-二轮机动车,16、191-内燃机(发动机),33、193-排气通路(排气管、排气口),71a、72a-入口(前端),75、76、175、176、181、182-二次空气导入通路。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图中的方向以观察符号时的方向为基准。
图1是具备了本发明的二次空气导入装置(实施方式1)的二轮机动车的侧视图,二轮机动车10是具有车体框架11、通过连结部件12旋转自如地安装在该车体框架11的后部的旋转单元13、和分别越过该旋转单元13和车体框架11而安装的后缓冲单元14的车辆。
旋转单元13由构成前部的发动机16和一体地安装在该发动机16后部的无级变速机17构成,发动机16在其汽缸盖21上连接吸气装置22和排气装置23,为了净化从排气装置23排出的排气,设置了向排气装置23的排气通路导入二次空气的二次空气导入装置24。
吸气装置22由通过吸气管26连接在汽缸盖21上的用于控制吸气和燃料的汽化器27、和通过连接管28与该汽化器27连接的主空气净化器31构成。也可以取代汽化器27而在吸气管内设置喷油器,在其上游设置节气门主体。
排气装置23由从汽缸盖21向车辆后方延伸的排气管33、和连接在该排气管33的后端上的消音器34构成。
这里,41是构成车体框架11的前端的前头管,42是转向自如地安装在前头管41上的下连杆式前叉,43是安装在前叉42的下端的前轮,44是安装在前叉42上部的车把,46是安装在车体框架11的后上部的收纳箱,47是覆盖收纳箱46的上部开口的坐垫,48是位于收纳箱46的后方,且被安装在车体框架11的后部的燃料箱,51是安装在无级变速机17的输出轴上的后轮,52是提手,53是后架,54是车支脚。
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二次空气导入装置(实施方式1)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中的箭头(FRONT)表示车辆的前方。以下相同),二次空气导入装置24由以下各部分构成通过第1拖架61安装在车体框架11的后部的副空气净化器62;控制阀66、66,其通过橡胶制的第1软管(hose)63、63与该副空气净化器62连接,并且通过第2托架64安装在车体框架11的后部;从这些控制阀66、66分别延伸到排气管33一侧的橡胶制的第2软管67、68;各个的一端分别与这些第2软管67、68连接,而另一端分被安装在排气管33上的金属制第1硬管(tube)71和第2硬管72。另外,73是分别把第2软管67与第1硬管71的连接部、和第2软管68与第2硬管72的连接部固定在一起的软管固定圈。
副空气净化器62用于净化向排气管33内导入的二次空气。
控制阀66设有控制向排气管33供给的二次空气的气流的2个阀,具体将在后面说明。
第1硬管71和第2硬管72是如下的部件,即它们的前端71a、72a被分别固定在排气管33上,并在该排气管33的长度方向上相互分离,这样,通过将第1硬管71和第2硬管的在排气管33上的安装位置分离,可消除导入空气的相互干扰,可根据发动机的转速使从第1硬管71和第2硬管72向排气管33导入的二次空气导入量达到最佳化。
即,在排气管33中,通过开闭设置在汽缸盖21上的排气阀,生成反复形成正压和负压的排气压力的脉动,但是根据发动机转速在排气管33内产生的正压和负压的位置不同。因此,只要把第1硬管71或第2硬管72固定在在某一发动机转速下产生负压的位置上,可向排气管33导入更多的二次空气。
如果把第1硬管71和第2硬管72分离地安装在排气管33上,则可以通过与第1硬管71侧对应的发动机转速和与第2硬管72侧对应的发动机转速,以这2个不同的发动机转速导入更多的二次空气。即,能够在宽的发动机转速范围内增加二次空气的导入量。
上述的副空气净化器62、第1软管63、控制阀66、第2软管67、第1硬管71是构成第1空气导入通路75的部件,副空气净化器62、第1软管63、控制阀66、第2软管68、第2硬管72是构成第2空气导入通路76的部件。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旋转单元的剖面图,发动机16的结构是,按顺序安装拼合式曲轴箱81、汽缸主体82、汽缸盖21和盖罩84,由拼合式曲轴箱81旋转自如地支撑曲轴85,由曲轴连杆87将移动自如地插入汽缸主体82内的活塞86与曲轴连结,在汽缸盖21上旋转自如地安装凸轮轴88,在曲轴85侧和凸轮轴88侧上跨接定时链(timing chain)91。另外,93是安装在曲轴85的一端侧上的AC发电机,94是由汽缸盖21和活塞86形成的燃烧室。
无级变速机17的结构是,在曲轴85的另一端侧安装主动轮95,在拼合式曲轴箱81的后部旋转自如地安装驱动轴96和主减速齿轮轴97,在驱动轴96的中间部安装从动轴98,在这些主动轮95和从动轴98上跨接驱动皮带101,从驱动轴96通过多个减速齿轮把动力传递到主减速齿轮轴97,在主减速齿轮轴97上安装了后轮。另外,34a是设置在消音器34内的触媒,103是曲轴箱罩,104是安装在驱动轴96前端的离心式离合器,105a、105b是护罩,105c是开口。
排气管33和消音器34能够在连接部23A处分离,通过使用固定圈部件106连接。在更换轮胎时,不需要拆下排气管33,只需要拆下消音器34即可。
第1硬管71的前端部71a位于排气管33的汽缸盖21的附近,第2硬管72的前端部72a位于离开第1硬管71的前端部71a的靠近消音器34侧的位置。
图4是本发明的二次空气导入装置(实施方式1)的系统图,副空气净化器62通过第1软管63与控制阀66A、66B(这里,把控制阀的符号66、66变更为66A、66B。)连接,控制阀66A通过第2软管67和第1硬管71与靠近汽缸盖21处的排气管33连接,并且与吸气管26连接,控制阀66B通过第2软管68和第2硬管72与靠近消音器34处的排气管33连接,并且与吸气管26连接。
图5(a)、(b)是说明本发明的控制阀的剖面图。
在图5(a)中,控制阀66由以下各部分构成,即设有呈大致L字形的主通路109的阀室(housing)111;通过轴套112移动自如地安装在该阀室111内的轴113;安装在该轴113的一端上的流量调整阀114;安装在轴113的另一端的并被2片盘片116、116夹在中间的膜片117(diaphragm);压缩螺旋弹簧118,其被压缩配置在流量调整阀114和阀室111侧的各自之间,用于把流量调整阀114推向开方向;设置在阀室111的流量调整阀114侧的吸入侧盖体121;膜片罩122,其罩住膜片117,并且把膜片117的周围压在阀室111上进行固定;设置在主通路109的出口处的簧片阀123,其用于根据排气管33(参照图2)内的压力来开闭主通路109;用于限制该簧片阀123的开度的挡板(stopper)126;和安装在阀室111上的排出侧罩体127,其用于罩住这些簧片阀123和挡板126。
这里,121a是设置在吸气侧罩体121上的吸气口,127a是设置在排出侧罩体127上的排出口,131是设置在流量控制阀114上的橡胶制密封部件,其用于使流量控制阀114坐落在被设置在阀室111中的阀座部111a上,132是保持压缩弹簧118的阀室111侧的端面的护圈,133、134是把阀室111与膜片罩122之间的空间由膜片117隔开而形成的第1室和第2室,136是安装在第1室133内的盘片116上的衬垫,137是为了用软管连接吸气管26(参照图2)而设置在膜片罩122上的吸气侧连接口,138是为了减少在吸气侧连接口137内流动的空气流量而设置在吸气侧连接口137内的流出孔(orifice),141是为了使簧片阀123落座而设置在主通路109的出口的缘部上的阀座,142是用于密封阀室111与排出侧罩127之间的O形密封圈,143是为了连通主通路109与第1室133而设置在阀室111上的连通孔。
图5(b)是图5(a)的b-b线剖面图,表示把簧片阀123和挡板126用小螺钉连结并安装在阀室111中的情况。另外,146是把排出侧罩体127安装在阀室111上的小螺钉(只表示了多个中的1个)。
下面,对以上说明的控制阀66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图5(a)中,把吸入侧罩121的吸入口121a连接到副空气净化器侧,把排出侧罩体127的排出口127a连接到排气管侧,把吸气侧连接口137连接到吸气装置的吸气管上,在此状态下,在膜片罩122的第2室134内无负压或负压作用或作用的负压小的情况下,在压缩螺旋弹簧118的弹性力作用下,使流量调整阀114成为开状态(图示的状态),二次空气如箭头A所示,从副空气净化器进入吸入口121a,经过主通路109,推开簧片阀123,如箭头B所示从排出口127a流向排气管侧。
另外,如箭头C所示,当第2室134内的空气被引导至吸气管侧,第2室134内被作用了抵抗压缩螺旋弹簧118的弹性力的大的负压时,膜片117产生移动,以使第2室134内的容积减小,与此同时,通过轴113使流量调整阀114向图中的右方移动,从而形成关状态。
这样,流向排气管的二次空气气流停止。
在簧片阀123为开状态的期间,如果从排气管向排出侧罩体127内传递了排气压力的正压的脉动,则簧片阀123关闭。从而可防止排气返流到主通路109内。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控制阀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剖面图,对于与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采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控制阀151由以下各部分构成,即设置了由单路通路152和2个分支通路153、153构成的主通路154的阀室156;通过轴套112A移动自如地安装在该阀室156中的轴157;安装在该轴157的一端上的流量调整阀114;膜片117;压缩配置在流量调整阀114和阀室111侧各自之间的压缩螺旋弹簧118A,其用于把流量调整阀114推向开方向;吸入侧罩体121;膜片罩122;设置在分支通路153、153的出口上的簧片阀123、123,其在排气管33(参照图2)内的压力作用下,分别开闭2个分支通路153、153;限制这些簧片阀123、123的开度的挡板126、126;和罩住这些簧片阀123、123和挡板126、126的安装在阀室156上的排出侧罩体158。另外,158a、158a是设置在排出侧罩体158上的排出口。
图7(a)、(b)是表示本发明的二次空气导入装置的其它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对于与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采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7(a)所示的二次空气导入装置170(实施方式2)由以下各部分构成,即副空气净化器62;第1软管63;控制阀66;从该控制阀66延伸到排气管33(参照图2)侧的中间软管171;连接在该中间软管171的前端的T字形管172;与该T字形管172的2个连接部连接的第2软管67、68;上述第1硬管71(参照图2)和第2硬管72(参照图2)。
上述的副空气净化器62、第1软管63、控制阀66、中间软管171、T字形管172、第2软管67和第1硬管71是构成第1空气导入通路175的部件,副空气净化器62、第1软管63、控制阀66、中间软管171、T字形管172、第2软管68和第2硬管72是构成第2空气导入通路176的部件。
这样,二次空气导入装置170通过具备一个控制阀66,可在2个二次空气导入通路(第1空气导入通路175和第2空气导入通路176)中共用一个簧片阀,从而可抑制成本的上升。
图7(b)所示的二次空气导入装置180(实施方式3)由以下各部分构成,即副空气净化器62;第1软管63;与该第1软管63的前端连接的控制阀151;从该控制阀151延伸到排气管33(参照图2)侧的第2软管67、68;上述的第1硬管71(参照图2)和第2硬管72(参照图2)。
上述的副空气净化器62、第1软管63、控制阀151、第2软管67和第1硬管71是构成第1空气导入通路181的部件,副空气净化器62、第1软管63、控制阀151、第2软管68和第2硬管72是构成第2空气导入通路182的部件。
这样,二次空气导入装置180通过具备一个控制阀151,与实施方式1同样,能够在2个二次空气导入通路(第1空气导入通路181和第2空气导入通路182)中分别开闭2个簧片阀123,对每个二次空气导入通路可防止例如在不同的发动机转速时的排气的返流。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二次空气导入装置与排气装置的连接例(实施方式4)的侧视图(其中一部分是剖面图),图中表示把二次空气导入装置24的第1硬管71的前端71a安装在发动机191的汽缸盖192上,使设置在汽缸盖192上的排气口193和第1硬管71与设置在汽缸盖192上的通孔194连通,把第2硬管72的前端72a与安装在汽缸盖192上的排气管196连接的状态。此外,197是吸气口,198是与吸气口197连通的吸气管,201是开闭排气口193的通向燃烧室的开口部的排气阀,202是开闭吸气口197的通向燃烧室的开口部的吸气阀。
这样,通过把第1空气导入通路75与排气口193连通,把第2空气导入通路76与排气管196连通,对于在发动机191上附设了以往的第1空气导入通路75的结构,通过改装来追加第2空气导入通路76,由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来增加供给发动机191的排气系统的二次空气导入量,从而可抑制成本的上升。
如以上的图2所示,本发明的第1特征是,在以向发动机(内燃机)16的排气通路供给二次空气的方式进行工作二轮机动车10(参照图1)中,在作为排气通路的排气管33上设置了多个作为二次空气导入通路的第1空气导入通路75和第2空气导入通路76。
由于在排气通路上设置了多个空气导入通路,即第1空气导入通路75和第2空气导入通路76,所以与例如以往那样的在排气通路的排气口一处设置二次空气导入通路的结构相比,本发明的结构可增加向排气通路的二次空气的导入量,可确保必要的二次空气的导入量,可进一步降低排气中未燃烧成分的含量。
本发明的第2特征是,使被安装在排气管33上的多个空气导入通路,即第1空气导入通路75和第2空气导入通路76的各自前端71a、72a沿着排气管33相互分离。
由于把作为第1空气导入通路75和第2空气导入通路76在排气管33上的固定部的前端71a、72a沿着排气管33相互分离配置,所以,可防止在排气管33内的二次空气的干扰,可顺畅地导入二次空气。
本发明的第3特征是,在排气管33上设置第1空气导入通路75和第2空气导入通路76。
由于在排气管33上设置第1空气导入通路75和第2空气导入通路76,所以可容易地把第1空气导入通路75和第2空气导入通路76与在外部露出的排气管33连接,由此可提高生产效率。
本发明的第4特征是,如图8所示,把第1空气导入通路75和第2空气导入通路76中的一个设置在发动机191的排气口193上,把另一个设置在排气管196上。
由于把第1空气导入通路75和第2空气导入通路76中的一个连接在发动机191的排气口193上,把另一个连接在排气管33上,并且由于可以利用以往那样的第1空气导入通路75向排气口193导入二次空气,所以只需在排气管33上另外设置第2空气导入通路76即可,因此可抑制因二次空气导入通路的数量的增加而造成的成本的上升。
本发明的第5特征是,如图2和图5(a)、(b)所示,分别设定第1空气导入通路75和第2空气导入通路76各自的内径。
由于分别设定第1空气导入通路75和第2空气导入通路76各自的内径(具体是,第1软管63、第2软管67、68、第1硬管71和第2硬管72的内径、主通路109的内径、吸入口121a、排出口127a的内径),所以可以设定最佳的条件,以便利用在排气管33内产生的排气压力的脉动,增加向第1空气导入通路75和第2空气导入通路76的各自的通路导入的二次空气导入量。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排气管33上连接了2根二次空气导入通路,或如图8所示,把二次空气导入通路的一根连接在排气口193上,另~根连接在排气管196上,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在排气口193上连接一根,在排气管196上连接多根。
本发明的二次空气导入装置适用于二轮机动车。
权利要求
1.一种二轮机动车的二次空气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向内燃机的排气通路供给二次空气的二轮机动车中,在所述排气通路上设置多个二次空气导入通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轮机动车的二次空气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空气导入通路的通向所述排气通路的入口沿着所述排气通路相互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轮机动车的二次空气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空气导入通路被设置在排气管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轮机动车的二次空气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空气导入通路的一个被设置在所述内燃机的排气口上,另一个被设置在排气管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二轮机动车的二次空气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二次空气导入通路的各自的内径分别设定。
全文摘要
一种二轮机动车的二次空气导入装置。在向发动机(16)的排气通路供给二次空气的二轮机动车中,在作为排气通路的排气管(33)上设置多个作为二次空气导入通路的第1空气导入通路(75)和第2空气导入通路(76),从第1空气导入通路(75)和第2空气导入通路(76)向排气管(33)导入二次空气,通过增加向排气管(33)的二次空气导入量,可促进排气管(33)内的未燃烧气体的氧化。通过改善二轮机动车的二次空气导入装置,来增加二次空气导入量,以确保必要的量而不会造成输出功率下降等的影响。
文档编号F01N3/22GK1796736SQ20051013811
公开日2006年7月5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27日
发明者草野拓平, 岛田信弘, 杉谷启安, 古波成行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