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43652阅读:5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发动机内部高速运转会产生发动机的内压力和大气压不平衡,这样就会导致发动机在燃烧爆发做功时内耗损失偏大,为解决该矛盾,通常在发动机的曲轴箱或缸头盖上开一个空气平衡管。但是由于曲轴箱产生的是油气混合气,需要一个能够对油气正常分离的结构,目前一般都采用设置迷宫结构使机油沉淀下来,回到发动机的曲轴箱内,气体与外界大气正常交换。但是由于迷宫结构使机油回流的行程较长,分离出的机油往往会随发动机内腔压力喷出,出现发动机喷油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装置,它能有效地解决发动机喷油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汽缸头盖、油气分离器。所述油气分离器外置固定连接在汽缸头盖上,汽缸头盖与油气分离器相连端接合面内设有混合气出孔和回油孔;所述油气分离器由设有型腔的本体与设有气体排放孔的盖体连接组成,本体的型腔内设有一个间壁,该间壁把型腔分为两个局部相通的分离腔,其中一个分离腔对应汽缸头盖的混合气出孔,另一个分离腔通过通孔与盖体连通。
汽缸头盖的混合气出孔的孔口设有凸缘。
油气分离器本体的型腔内的间壁与本体整体成型为一体,该间壁为弯曲状,把型腔分为上下两个分离腔,两个分离腔通过间壁与型腔侧壁之间的口连通。
分离腔中设有档壁正对通孔孔口。
油气分离器本体与盖体的接合面内设有环形槽,该环形槽通过通孔与分离腔连通。
油气分离器盖体设有型腔,该型腔壁设置气体排放孔。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所述油气分离器外置固定连接在汽缸头盖上,汽缸头盖与油气分离器相连端接合面内设有混合气出孔和回油孔,油气分离器由设有型腔的本体与设有气体排放孔的盖体连接组成,发动机箱内热膨胀的混合有机油分子的混合气从汽缸头盖的混合气出孔喷入油气分离器的型腔内,混合气中的机油分子在型腔内凝结成油粒从回油孔流回发动机箱内,与机油分子分离的气体从油气分离器的气体排放孔排出。所述本体的型腔内设有一个弯曲状间壁,该间壁把型腔分为上下两个分离腔,两个分离腔通过间壁与型腔侧壁之间的口连通,其中一个分离腔对应汽缸头盖的混合气出孔,另一个分离腔通过通孔与盖体连通。由于一个分离腔对应汽缸头盖的混合气出孔,发动机内油气混合气体因压力差从汽缸头盖混合气出孔直接喷到该分离腔中,由于油气混合气体的能量损失,油气混合气体中的部分机油分子凝结后附着于分离腔内壁,并沿着分离腔内壁流至型腔的下部,形成初次油气分离;经初次分离后的混合气体向上进入另一个分离腔后混合气体的能量进一步损失,机油分子凝结后因比重大于气体,沿着分离腔内壁下沉至型腔下部,气体则从通孔进入油气分离器的盖体,形成二次油气分离。因油气分离器本体与盖体的接合面内设有环形槽,该环形槽通过通孔与分离腔连通,油气分离器盖体设有型腔,该型腔壁设置气体排放孔,气体经通孔进入盖体型腔后能量进一步损失,残余的机油分子凝结后附着于型腔及环形槽,形成再次油气分离,经油气分离后的气体从盖体上的气体排放孔排放到大气中,实现压力平衡。由于分离腔中设有档壁正对通孔孔口,使气体在进入通孔时受阻,经在腔内循环后再进入通孔,延长了气体在分离腔内的滞留时间,使其能得到充分的分离。分离出的机油最后通过其岗头盖上的回油孔流回发动机箱用于润滑。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省去了原有分离器中的迷宫结构,模具制造容易,降低了制作成本。其利用气体能量损失原理和油气比重差异,实现气体和油粒的分离,同时因型腔内结构简单,分离出的机油回流快,解决了发动机喷油的现象。而且不用拆开发动机就能进行维修。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向示意图;图3为图1的B-B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3,本装置包括汽缸头盖1、油气分离器2。所述油气分离器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汽缸头盖1上,汽缸头盖1与油气分离器2之间设有密封圈3。汽缸头盖1与油气分离器2相连端接合面内设有混合气出孔9和回油孔10,混合气出孔9的孔口设有凸缘。所述油气分离器2由设有型腔的本体4与设有气体排放孔8的盖体13凹凸配合后焊接组成,本体4与盖体13通过通孔7连通。本体4的型腔内设有一个弯曲的间壁5,间壁5与本体4整体成型为一体,间壁5从型腔的下壁向上延伸后向一侧横向弯曲,间壁5与型腔的侧壁之间留有以较大的缺口,间壁5靠近型腔下壁处设有一个小口,用于机油回流。该间壁5把型腔分为上下两个分离腔11、12,两个分离腔12、11通过间壁5与型腔侧壁之间的口连通,其中位于下面的分离腔11对应汽缸头盖1的混合气出孔9及回油孔10,位于上面的分离腔12设置通孔7与盖体13连通。分离腔12中设有档壁6正对通孔7孔口,用以阻挡气体对直进入通孔7。油气分离器本体4与盖体13的接合面内设有环形槽15,该环形槽15通过通孔7与分离腔12连通。油气分离器盖体13设有型腔14对应于本体4的环形槽15,该型腔壁设置一个气体排放孔8与大气相通。所述油气分离器2的本体4、盖体13分别为整体成形。
本装置工作时,发动机箱内的热膨胀油气混合气体从汽缸头盖1的混合气出孔9喷入油气分离器2的型腔内,混合气中的机油分子在型腔内凝结成油粒从回油孔10流回发动机箱内,与机油分子分离的气体从油气分离器2的气体排放孔8排放至大气。
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装置,包括汽缸头盖、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器(2)外置固定连接在汽缸头盖(1)上,汽缸头盖(1)与油气分离器(2)相连端接合面内设有混合气出孔(9)和回油孔(10);所述油气分离器(2)由设有型腔的本体(4)与设有气体排放孔(8)的盖体(13)连接组成,本体(4)的型腔内设有一个间壁(5),该间壁(5)把型腔分为两个局部相通的分离腔(11、12),其中一个分离腔(11)对应汽缸头盖(1)的混合气出孔(9),另一个分离腔(12)通过通孔(7)与盖体(13)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汽缸头盖的混合气出孔(9)的孔口设有凸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油气分离器本体(4)的型腔内的间壁(5)与本体(4)整体成型为一体,该间壁(5)为弯曲状,把型腔分为上下两个分离腔(12、11),两个分离腔(12、11)通过间壁(5)与型腔侧壁之间的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分离腔(12)中设有档壁(6)正对通孔(7)孔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油气分离器本体(4)与盖体(13)的接合面内设有环形槽(15),该环形槽(15)通过通孔(7)与分离腔(12)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油气分离器盖体(13)设有型腔(14),该型腔壁设置气体排放孔(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器(2)的本体(4)与盖体(13)采用焊接连为一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装置,所述油气分离器外置固定连接在汽缸头盖上,汽缸头盖与油气分离器相连端接合面内设有混合气出孔和回油孔;所述油气分离器由设有型腔的本体与设有气体排放孔的盖体连接组成,本体的型腔内设有一个间壁,该间壁把型腔分为两个局部相通的分离腔,其中一个分离腔对应汽缸头盖的混合气出孔,另一个分离腔通过通孔与盖体连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省去了原有分离器中的迷宫结构,模具制造容易,降低了制作成本。其利用气体能量损失原理和油气比重差异,实现气体和油粒的分离,同时因型腔内结构简单,分离出的机油回流快,解决了发动机喷油的现象。而且不用拆开发动机就能进行维修。
文档编号F01M13/04GK2861498SQ20052001044
公开日2007年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1日
发明者潘智勇, 张昌明 申请人: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