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冷式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47941阅读:6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冷式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冷式发动机,尤其涉及用于覆盖冷却风扇的风扇 罩的改进。
背景技术
空冷式发动机中的冷却风扇由曲轴驱动以向气缸盖和气缸体传送冷
却空气,从而对它们进行强制冷却。日本已审实用新型申请No.58-19293 中公开了这种空冷式发动机。
日本已审实用新型申请No.58-19293中的空冷式发动机包括发动机 主体、冷却风扇、反冲起动器以及用于覆盖该冷却风扇和反冲起动器的 风扇罩。手动操作该反冲起动器以使发动机主体启动。
风扇罩为大致杯状的元件,其将从冷却风扇传送的冷却空气引导到 气缸盖和气缸体。
风扇罩通常由树脂材料制成,以减轻重量并提高生产率。树脂风扇 罩通过双头螺栓或其他类似紧固件安装在发动机的曲轴箱上。例如,风 扇罩的顶板安装在双头螺栓的远端上,所述双头螺栓在风扇罩内侧的位 置处设置在曲轴箱上。
但是,用于将从冷却风扇传送的冷却空气引导到气缸盖和气缸体的 导管形成在风扇罩的内侧。当双头螺栓设置在该导管内时,必须采取措 施以减少(1 )由于冷却空气撞击双头螺栓而产生的风噪,和(2)由 于双头螺栓阻碍了冷却空气的流动而产生的传送阻力。"风噪"是指由于 冷却空气与双头螺栓或其他类似障碍物之间的摩擦而引起的大的噪音。
鉴于此,需要一种技术,利用该技术能防止在冷却空气流动通过风 扇罩时产生风噪,并能使冷却空气被风扇罩充分引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冷式发动机,该冷却式发动机包括发动机主体、 用于在所述发动机主体被驱动时产生冷却空气的冷却风扇、和用于覆盖 所述冷却风扇的风扇罩,其中所述发动机主体具有壳体;所述壳体具 有横向部分;所述冷却风扇和所述风扇罩布置在所述横向部分上;所述 风扇罩为一体成型制品,并包括风扇罩周壁和顶板,该风扇罩周壁用于 形成所述冷却风扇的外罩,该顶板用于封闭所述风扇罩周壁的位于所述 壳体的相对侧的一端;所述风扇罩周壁具有内置的导管,该导管用于将 从所述冷却风扇传送的冷却空气引导到所述发动机主体中的指定位置; 在所述风扇罩的具有所述导管的部分中,位于所述风扇罩周壁的外表面 上并邻近所述壳体的近端部通过第一紧固件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并且在 所述风扇罩的远离所述导管布置的部分中,所述顶板通过第二紧固件安 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二紧固件从所述壳体向所述顶板延伸并穿过所 述风扇罩周壁的内侧。
因此,在所述风扇罩安装在所述发动机主体的壳体上的情况下,在 所述风扇罩的具有所述导管的部分中,布置在所述风扇罩周壁的外侧并 邻近所述壳体的近端部可借助于所述第一紧固件被安装。因此,用于安 装所述风扇罩的第一紧固件可以布置在所述导管的外侧。结果,没有部 件阻碍冷却空气向所述导管流动。因此,由冷却风扇产生的冷却空气可 被所述风扇罩更顺畅地引导到所述空冷式发动机中的指定位置。结果, 可充分确保用于冷却所述空冷式发动机所需的空气量。而且,可以防止 由于冷却空气撞击障碍物而产生风噪。结果,能进一步抑制在空冷式发 动机的整个系统中产生大的噪音。
在所述风扇罩的远离所述导管布置的部分中,所述顶板能通过第二 紧固件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二紧固件从所述壳体向所述顶板延伸 并穿过所述风扇罩周壁的内侧。可通过将所述顶板安装到所述第二紧固 件的远端上而利用所述第二紧固件将所述风扇罩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因 此,所述风扇罩的顶板能被自由地安装在最佳位置处。而且,所述第二 紧固件能用作所述风扇罩的加强件。相应地,能确保所述风扇罩的充分刚性。
优选的是,所述空冷式发动机还包括用于使所述发动机主体启动的 反冲起动器,以及用于覆盖所述反冲起动器的起动器罩,所述反冲起动 器和所述起动器罩在所述顶板的外侧设置在所述风扇罩上,并且所述起 动器罩通过所述第二紧固件与所述顶板固定在一起。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风扇罩包括用于将所述起动器罩安装在所述 顶板上的第三紧固件,该第三紧固件位于所述第一紧固件的轴线附近。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风扇罩具有一体形成的加强肋,所述加强肋 从所述罩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部分向包括所述第三 紧固件的部分延伸。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空冷式发动机包括用于使所述发动机主体启
动的反冲起动器,以及用于覆盖所述反冲起动器的起动器罩,所述反冲
起动器和所述起动器罩在所述顶板的外侧设置在所述风扇罩上,所述起 动器罩具有突出成沿着所述顶板延伸的支架,所述支架具有容纳将所述
支架安装在所述顶板上的紧固件的安装孔,并且当从所述反冲起动器的 轴向看所述支架时,以所述支架中的所述安装孔的位置为基准,所述冷 却空气的顶部的表面积设置成大于所述冷却空气的底部的表面积。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顶板具有加强肋,以所述安装孔的位置为基 准,所述加强肋在所述冷却空气的顶部中布置成靠近所述支架的安装位 置。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顶板在安装所述支架的位置处具有厚壁部, 并且所述支架通过所述紧固件安装在所述厚壁部上。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厚壁部具有加强肋。


下面将参照附图仅以实施例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特定优选实施方 式,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空冷式发动机的外部视图2是图1中示出的空冷式发动机的分解立体图3是表示图2中示出的冷却风扇、风扇罩、反冲起动器和起动器 罩的组装方式的剖视图4是沿着图1中的线4 - 4剖取的剖视图5是图3中示出的风扇罩和起动器罩的周围区域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图3中示出的第一紧固件和第三紧固件的周围区域的分解立体图7 A和图7B是表示其中冷却空气被引导通过图5中示出的导管 的方式的'图8是图4中示出的起动器罩的安装部分的周围区域的放大视图; 以及
图9A和图9B是表示图5和图8中示出的起动器罩的安装部分的 周围区域的操作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空冷式发动机10包括发动机主体12、冷却风 扇14、用于覆盖冷却风扇14的风扇罩16、反冲起动器18、用于覆盖反 冲起动器18的起动器罩20、燃料箱22、空气滤清器23和消音器24。
如图2所示,发动机主体12为具有摆缸的所谓OHC (顶置凸轮) 单缸发动机,其中气缸(未示出)和用于容纳该气缸的气缸体32向上倾 斜固定角度。发动机主体用作多用途发动机。
发动机主体12的壳体25包括曲轴箱31、在曲轴箱31的横向部分 (图2中的左侧端)中一体形成的气缸体32和布置在气缸体32远端的 气缸盖28。曲轴箱31可旋转地支撑并容纳曲轴33 (参见图3)。气缸体 32容纳用于往复性容纳活塞的气缸。
空冷式发动机10还包括引导罩21 ,用于覆盖气缸盖28和气缸体32 二者的顶部。引导罩21具有沿着气缸体32的顶部对从冷却风扇14传送 的冷却空气Wi进行引导的功能。该罩被螺接到气缸盖28和气缸体32上。
如图2和图3所示,冷却风扇14和风扇罩16布置在曲轴箱31的第 一横向部分31a (壳体25的横向部分31a)中。风扇罩16具有用于容纳反冲起动器18的开口 17。反冲起动器18布置在风扇罩16的外侧并位于面对开口 17的位置处。冷却风扇14和反冲起动器18连接到曲轴33上。
冷却风扇14具有绕曲轴33沿周向布置的多个叶片15 (螺旋桨),且当发动机主体12被驱动时,风扇产生冷却空气Wi。具体地说,冷却风扇14被曲轴33驱动并旋转,从而风扇从旋转中心吸入外部空气并将 吸入的外部空气径向向外传送。从冷却风扇14传送的外部空气构成冷却 空气Wi。
反冲起动器18用于手动驱动空冷式发动机10并设置有带轮34,起动器绳35围绕该带轮缠绕。带轮34被可旋转地支撑在起动器罩20上并通过棘齿连接到曲轴33上。起动器绳35在远端处具有把手36。为简便 起见,图2将把手36示为从起动器绳35拆下并位于起动器罩20—侧。 可通过手动地转动反冲起动器18而使曲轴33转动。
如图2至图5所示,曲轴箱31包括位于第一横向部分31a上的三个锚固凸台38以及布置在远离这三个锚固凸台38的位置处的一个锚固凸台39。这三个锚固凸台38绕曲轴33沿周向以90度的相等间隔布置在冷 却风扇14的外周上。这三个锚固凸台38的远端具有螺纹孔38a。
在这里使用的术语"三个锚固凸台38"是指(从图2中的左上侧开始沿顺时针方向)第一锚固凸台38、第二锚固凸台38和第三锚固凸台38。术语"一个锚固凸台39"是指第四锚固凸台39。
第四锚固凸台39布置在曲轴箱31的横向部分31a上,在曲轴箱31的下端31b处并处于第一锚固凸台38和第三锚固凸台38之间的位置。第四锚固凸台39的远端具有螺纹孔39a。
风扇罩16为一体成型的树脂制品,其包括用于覆盖冷却风扇14外侧的风扇罩周壁44,以及顶板45 (顶棚45),该顶板用于封闭风扇罩周壁44的位于壳体25相对侧的端部。
风扇罩周壁44具有内置的导管47,该导管将从冷却风扇14传送的 冷却空气Wi引导到发动机主体12中的指定位置,即引导到气缸盖28和气缸体32。因此,冷却空气Wi沿着图2中示出的箭头Da的方向被导管 47引导而流向气缸盖28和气缸体32。
顶板45为平面板,其封闭整个风扇罩周壁44 (包括导管47)并具 有以曲轴33为中心的圆形开口 17、三个安装孔48、单个螺栓52和三个 厚壁部55。如图2所示,导管47在风扇罩周壁44上布置成靠近气缸体 32 (靠近图2中的左侧)而远离开口 17。
三个安装孔48和单个螺栓52绕曲轴33沿周向以90度的相等间隔 布置在开口 17的周边上。这三个安装孔48的位置与从曲轴箱31的横向 部分3la突出的三个锚固凸台38的位置对应。
三个安装孔48包括与第一锚固凸台38对应的第一安装孔48、与第 二锚固凸台38对应的第二安装孔48以及与第三锚固凸台38对应的第三 安装孔48。
螺栓52为从顶板45朝向起动器罩20延伸的起动器紧固件,其用于 安装起动器罩20。该紧固件布置在第一锚固凸台38和第三锚固凸台38 之间的位置处。换句话说,螺栓52布置在第四锚固凸台39占据的位置 附近。结果,螺栓52的轴线53位于螺纹孔39a的中心54附近,如图2 所示。螺栓52可适当地被称为第三螺栓52或第三紧固件52。第三螺栓 52可被构成为经由顶板45中的通孔插入(如图3所示)或嵌入(嵌入成 型)在顶板45中。
所述三个厚壁部55为顶板45的用于加强安装孔48周边的部分。这 三个厚壁部55包括对应于第一安装孔48的第一厚壁部55、对应于第二 安装孔48的第二厚壁部55以及对应于第三安装孔48的第三厚壁部55。 另外,顶板45具有厚壁部56 (第四厚壁部56),其用于加强绕螺栓52 的位置的周边。第三厚壁部55和第四厚壁部56增加了从顶板45朝向起 动器罩20的厚度。
如图2、图3、图4和图6所示,风扇罩周壁44在外表面上包括一 体地形成在近端部44a的支架49,该近端部邻近曲轴箱31的横向部分 31a。支架49为平坦状突起,其从风扇罩周壁44向外突出并具有贯通的 安装孔51。该安装孔51在以下被称为第四安装孔51。
支架49和第四安装孔51的位置对应于第四锚固凸台39的位置(图 2中示出的螺纹孔39a的中心54)。具体地说,支架49在风扇罩周壁44上布置在导管47附近并从近端部44a向外伸出。换句话说,支架49和 第四安装孔51a在风扇罩16的具有导管47的部分上布置在风扇罩周壁 44的外侧。因此,第四安装孔51可设置在位于导管47附近但并不与导 管47千涉的位置。
另外,风扇罩16具有一对加强肋58、 58,该对加强肋沿着风扇罩 周壁44的外表面和顶板45的外表面从支架49延伸至第四厚壁部56。因 此,风扇罩16具有一体地形成并从风扇罩通过螺栓42安装在壳体25上 所在的部分朝向包括第三螺栓52的部分延伸的加强肋58、 58。
风扇罩16通过多个双头螺栓41和螺栓42可拆卸地安装在曲轴箱 31的横向部分31a上。
双头螺栓41 (也被称为柱螺栓)可适当地被称为第二螺栓41或第 二紧固件41 。螺栓42可适当地被称为第一螺栓42或第一紧固件42。
双头螺栓41为紧固件,其包括具有指定长度的杆部67、形成在杆 部67的近端41a附近的凸缘68、形成在近端41a上的近端螺纹部69、 形成在杆部67的远端(端部)41b附近的头部(六角形部分)71,以及 形成在远端41b上的远端螺纹部72。
起动器罩20为一体成型的树脂制品,其包括尺寸大于开口 17的筒 形周壁61、用于封闭周壁61的与顶板45相对的一端的顶板62,以及布 置在周壁61的面对顶板45侧的一端的凸缘63。
周壁61具有多个第一外部空气入口61a,并具有把手支撑件65。把 手支撑件65支撑反冲起动器18的把手36从而将把手保持在直立状态以 使其可被手抓握。顶板62为包括多个第二外部空气入口62a的平板。第 一外部空气入口 61a和第二外部空气入口 62a为通孔,用于将外部空气 导入起动器罩20中。
凸缘63起到环绕周壁61的外表面的加强环的作用。可以通过凸缘 63增大起动器罩20的刚性。另外,凸缘63包括四个支架64。这四个支 架64为板状突起,它们远离凸缘63的外周表面以径向方式向外突出(沿 着顶板45延伸)。每个支架均具有贯通的安装孔64a。
四个安装孔64a绕曲轴33沿周向以90度的相等间隔布置。这四个安装孔64a的位置与顶板45中的所述三个安装孔48和单个螺栓52的位 置相对应。
四个安装孔64a包括与第一安装孔48对应的第一安装孔64a、与第 二安装孔48对应的第二安装孔64a、与第三安装孔48对应的第三安装孔 64a,以及与第三螺栓52对应的第四安装孔64a。
四个支架64包括与第一安装孔64a对应的第一支架64、与第二安装 孔64a对应的第二支架64、与第三安装孔64a对应的第三支架64,以及 与第四安装孔64a对应的第四支架64。
将风扇罩16和起动器罩20安装在曲轴箱31的横向部分31a上的过 程如下。
首先,将三个双头螺栓41的近端螺纹部69旋入到曲轴箱31的三个 螺纹孔38a中。结果,双头螺栓41相对于横向部分31a向上直立。
接着,在用风扇罩16覆盖冷却风扇14时,将三个双头螺栓41的远 端螺纹部72插入风扇罩16的三个安装孔48中。结果,顶板45被放置 在双头螺栓41的六角形部分71的顶部上。三个双头螺栓41在该状态下 布置在风扇罩16内侧。
与此几乎同时,使风扇罩16中的第四安装孔51的位置与曲轴箱31 中的螺纹孔39a对准。
接着,将起动器罩20放置在反冲起动器18上并叠置在顶板45上。 结果,四个支架64叠置在顶板45上的三个厚壁部55和厚壁部56上。 此时,三个双头螺栓41的远端螺纹部72插入起动器罩20的三个安装孔 43 (仅示出了两个)中。同时,将风扇罩16中的第三螺栓52插入起动 器罩20中的第四安装孔64a内。
接着,将螺母74旋在三个远端螺纹部72和单个螺栓52上。
另外,使第三螺栓52插入穿过风扇罩16的第四安装孔51,且将螺 纹部42a旋入到螺纹孔39a中。
这样,可以将风扇罩16安装到曲轴箱31的横向部分31a上,并可 将起动器罩20安装到风扇罩16上。
在所述罩安装结构中,顶板45和支架64可叠置在双头螺栓41的六
角形部分71上并借助于远端螺纹部72和螺母74紧固。结果,顶板45 和起动器罩20的支架64可被紧固到双头螺栓41的远端41b上。因此, 可以减少用于将起动器罩20安装到风扇罩16上的紧固件的数量。相应 地,能减少部件的数量,简化组装过程,并能减少组装步骤的数量。
下面,将描述通过冷却风扇14的旋转使冷却空气Wi流动的方式。
如图2所示,冷却风扇14通过曲轴33 (参见图3)沿着箭头Ar的 方向旋转。旋转的冷却风扇14通过沿着箭头Ba、 Ca (参见图5)的路径 穿过起动器罩20中的外部空气入口 61a、 62a吸入外部空气而产生被迫 径向向外的冷却空气Wi。导管47将从冷却风扇14传送的冷却空气Wi 引导到气缸盖28和气缸体32,如箭头Da所示。从导管47排出的冷却 空气Wi对空冷式发动机10进行冷却,尤其是对气缸盖28和气缸体32 进行冷却。冷却空气Wi的沿着箭头Da方向移动的部分沿着气缸体32 向上流动,并被引导罩21绕气缸体32引导,从而进一步冷却气缸体。
接着,将参照图7A和图7B描述在具有和不具有紧固件的情况下, 冷却空气Wi通过导管47的流动。
图7A是用于说明在对比实施例的空冷式发动机中冷却空气的流动 的图。在图7A所示的对比实施例中,图3中示出的用于将风扇罩16安 装在曲轴箱31上的双头螺栓41也布置在导管47中的位置处。具体地说, 在对比实施例中,双头螺栓41的近端在风扇罩16的导管47中的位置处 旋入到曲轴箱31中,而风扇罩16的顶板45安装在双头螺栓41的远端 41b上。因此,双头螺栓41布置在导管47中。
从冷却风扇14传送的冷却空气Wi如箭头Da所示被风扇罩16的导 管47引导。当冷却空气Wi流动通过导管47时,空气撞击双头螺栓41。 因此,在对比实施例中必须采取措施以减少(1)由于冷却空气Wi撞击 双头螺栓41而引起的风噪,和(2)由于双头螺栓41阻碍冷却空气Wi 的流动而导致的传送阻力。"风噪"是指由于冷却空气Wi与双头螺栓41 或其他类似障碍物之间的摩擦而引起的大的噪音。
与此相比,本发明采用图2和图7B中所示的结构。本质上,利用布 置在风扇罩周壁44内侧上的所有双头螺栓41安装风扇罩16的顶板45,
如图2所示。但是,由于双头螺栓41布置在导管47中的位置处,冷却 空气Wi的流动仍然受阻碍。
鉴于此,在本发明中,将第一螺栓42的轴线54 (螺纹孔39a的中心 54)相对于第三螺栓52的轴线53定位在导管47的外侧,且仅在风扇罩 16的定位有导管47的部分中采用这种布置。
图7B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的空冷式发动机10中冷却空气Wi的流 动的图。在本发明中,如图2和图7B所示,风扇罩16的定位有导管47 的部分被设计成,使得位于风扇罩周壁44的外表面上并邻近曲轴箱31 (壳体25)的近端部44a通过第一螺栓42安装在曲轴箱31上。
因此,在将风扇罩16安装在曲轴箱31上时,在风扇罩16的布置有 导管47的部分中,位于风扇罩周壁44的外表面上并邻近曲轴箱31的近 端部可借助于第一螺栓42进行安装。因此,用于安装风扇罩16的第一 螺栓42可布置在导管47的外侧。换句话说,第一螺栓42布置在导管47 不被阻碍的位置处。
结果,在导管47中没有会阻碍冷却空气Wi流动的部件(例如,双 头螺栓41)。因此,通过冷却风扇14产生的冷却空气Wi能被风扇罩16 更顺畅地引导到空冷式发动机10中的指定位置。结果,能确保冷却空冷 式发动机IO所需的足量空气。而且,能防止由于冷却空气Wi撞击障碍 物而引起的风噪。结果,能进一步抑制空冷式发动机10的整个系统的大 的噪音。
如图5所示,顶板45可借助于位于风扇罩16的距导管47 —定距离 的部分中的双头螺栓41安装在曲轴箱31上。双头螺栓41为从曲轴箱31 开始,穿过风扇罩周壁44的内部而到达顶板45的部件。风扇罩16能经 由双头螺栓41安装在曲轴箱31上。这可以通过将顶板45安装在双头螺 栓41的远端41b上而实现。因此,风扇罩16的顶板45能被自由地安装 在最佳位置处。而且,双头螺栓41能用作风扇罩16的加强件。因此, 能确保风扇罩16的足够刚性。
此外,如图7B所述,风扇罩16在第一螺栓42的轴线54附近具有 用于将起动器罩20安装在顶板45上的第三螺栓52。因此,第三螺栓52 附近的区域能通过螺栓42被恰当地保持在适当位置。因此,当来自冷却空气Wi的气压施加至风扇罩16内侧时,能充分地减少第三螺栓52的移 位。
另外,如图7B所示,风扇罩16具有一对一体形成的加强肋58、 58。 这些肋从风扇罩16通过第一螺栓42安装到曲轴箱31上所在的部分朝向 设置有第三螺栓52的部分延伸。因此,风扇罩16的具有支架49和第四 厚壁部56的区域被所述一对加强肋58、 58加强。
因此,即使在通过第三螺栓52从起动器罩20对第四厚壁部56 (顶 板45)施加较大的载荷时,也能减少第四厚壁部56和顶板45的移位(包 括变形)。具体地说,可以充分地确保风扇罩16具有与其中利用双头螺 栓41安装顶板45的部分(如图3所示)相同的刚性。
在以上说明中,仅将螺栓结构描述为紧固件41、 42、 52。实际上, 第一紧固件42为第一螺栓42和螺纹孔39的组合。第二紧固件41为第 二螺栓41和螺母74的组合。第三紧固件52为第三螺栓52和螺母74的 组合。紧固件41、 42、 52并不限于螺栓和螺母,也可以为例如铆钉。
下面,将描述这样一种结构,其旨在减少当冷却风扇14旋转时在风 扇罩16的顶板45中产生的振动。
如图5所示,通过由冷却风扇14产生的冷却空气Wi在风扇罩16 内侧产生气压。冷却风扇14中的叶片15以固定间距布置。因此,由叶 片15传送的冷却空气的流动具有脉动。结果,在施加至风扇罩16内侧 的气压中产生所谓的脉动。相信随着所述脉动会在顶板45中产生振动75, 且该振动沿着从冷却空气Wi的路径的顶侧到底侧的箭头Ea的方向作用。 图5以实线76和虚线77示意地示出了顶板45中的振动75的状态。实 线76表示其中顶板45向外突出的方式,虚线77表示其中顶板45向内 凹的方式。
风扇罩16和起动器罩20为树脂制品。风扇罩16的顶板45由平板 构成。树脂平板具有低的振动共振点,但当受到气压或其他外力时通常 比钢制平板更容易产生变形。换句话说,树脂平板更易于承受振动效应。
鉴于此,本发明的风扇罩16的顶板45和起动器罩20的第四支架64以下述方式得以改进,以降低顶板45中产生的振动75。
如图8所示,当从起动器罩20看时,顶板45的第四厚壁部56形成 为大致五角形形状。具体地说,第四厚壁部56从顶板45朝向起动器罩 20以一定高度增厚。在图8中,第四厚壁部56具有形成为以距离L1相 互平行的前壁56a和后壁56b、形成为以距离L2相互平行的顶壁56c和 底壁56d,以及平坦的前表面56e。
这里将经过第四安装孔64a的中心(参见图3 )和曲轴33的中心(参 见图3)的直线78称为第四安装孔64a的中心线78。以第四安装孔64a 的中心线78为基准,前表面56e被分为顶部气流区域56f和底部气流区 域56g。所述一对加强肋58、 58从底壁56d面对前壁56a和后壁56b的 一侧朝向支架49延伸并以固定距离相互平行。
如图8所示,当从顶板一侧看时,起动器罩20中的整个第四支架 64具有大致人字形的形状,且该人字形形状的顶点形成为弧形。从凸缘 63的周缘63a到第四支架64的远端,即人字形形状的顶点(顶缘81a、 82a)的高度为Hi。人字形顶点的位置设置在其中顶点并不从第四厚壁部 56的前表面56e延伸的范围中。
以第四安装孔64a的中心线78为基准,第四支架64包括顶部气流 区域81和底部气流区域82。顶部气流区域81为气流在中心线78上方的 上半部分。底部气流区域82为气流在中心线78下方的下半部分。当从 顶板62 —侧看第四支架64时,顶部气流区域81的表面积Sl大于底部 气流区域82的表面积S2。顶部气流区域81的顶缘81a的高度和底部气 流区域82的顶缘82a的高度均等于第四支架64的高度H1。
更具体地说,顶部气流区域81的轮廓包括沿着周缘63a形成为弓形 形状的顶缘81a、以一倾度从顶缘81a朝向周缘63a形成的倾斜边缘81b、 在顶缘81a和倾斜边缘81b之间的形成为弓形形状的顶点侧连接边缘 81c,以及在倾斜边缘81b和周缘63a之间形成为弓形形状的近侧连接边 缘81d。从中心线78到顶侧连接边缘81c的距离为Dl。从中心线78到 近侧连接边缘81d的距离为D2。
底部气流区域82的轮廓包括沿着周缘63a形成为弓形形状的顶缘82a、以一倾度从顶缘82a朝向周缘63a形成的倾斜边缘82b、在顶缘82a 和倾斜边缘82b之间的形成为弓形形状的顶点侧连接边缘82c,以及在倾 斜边缘82b和周缘63a之间的形成为弓形形状的近侧连接边缘82b。近侧 连接边缘82d定位在中心线78附近。换句话说,从中心线78到顶点侧 连接边缘82c的距离远小于Dl。从中心线78到近侧连接边缘82d的距 离等于在顶部气流区域81中的该距离,其为D2。因此,如上所述,底 部气流区域82的表面积S2小于顶部气流区域81的表面积SI 。
通过将第三螺栓52插入穿过第四支架64中的第四安装孔64a并将 螺母74紧固到第三螺栓52上,可使第四支架64压靠第四厚壁部56的 前表面56e。
另一种可能性是,将第四支架64叠置在第四厚壁部56的前表面56e 上。如上所述,以中心线78为基准,前表面56e被分为顶部气流区域56f 和底部气流区域56g。
在顶部气流区域56f中的其上叠置顶部气流区域81的区域56f的范 围在图8中用交叉影线表示,且该范围的表面积为S3。换句话说,交叉 影线区域56h处于来自顶部气流区域81的压力作用下。由于顶部气流区 域81被设计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S1,因此可增大处于来自顶部气流区域 81的压力作用下的顶部气流区域56h的表面积S3。因此,螺栓52的顶 部气流区域能承受来自顶部气流区域81的大范围内的压力。
如图1所示,第一至第三支架64不需要形成为与第四支架64相同 的形状。但是,考虑到空冷式发动机10的外观,第一至第三支架64形 成为与第四支架64相同的形状。
接着,将参照图5、图8、图9A和图9B描述在风扇罩16的顶板45 中产生的振动75的影响。图9A是与图5对应的图。图9B是与图8对 应的图。
如图9A所示,通过由冷却风扇14产生的冷却空气Wi在风扇罩16 内侧形成气压。该气压在顶板45中沿着箭头Ea的方向从冷却空气Wi 的顶部向底部形成振动75。该振动75从顶板45的前侧到后侧(沿厚度 方向)周期重复。
如图2所示,风扇罩16在四个部位安装在曲轴箱31上。在这四个 部位中,只有安装第一螺栓42的部位相对于其中安装其他三个双头螺栓 41的部位倾斜。起动器罩20在四个部位安装在风扇罩16的顶板45上, 这四个部位以相等间隔沿着以曲轴33为中心的同一圆的周向布置(参见 图3)。因此,其中安装有第三螺栓52的部位相对于其中安装有第一螺栓 42的部位错开。
结果,作用于顶板45和第四支架64的利用第三螺栓52紧固的部分 上的重复载荷比其他部分上的更大。因此,优选的是,第四支架64具有 更大的抗振性且能减小第三螺栓52和螺母74的反冲。
因此,图9B所示,第四厚壁部56和第四支架64通过第三螺栓52 及螺母74紧固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第四厚壁部56和第四支架64在 交叉影线范围内叠置。
在本发明中,通过增大从第三螺栓52的位置(第四支架64的位置) 到顶点侧连接边缘81c的距离Dl,可将顶部气流区域81的表面积Sl设 置成大于底部气流区域82的表面积S2,如图8所示。结果,交叉影线范 围的表面积S3成比例地增大。因此,第四厚壁部56在第三螺栓52上方 的区域56f能承受来自顶部气流区域81的大范围的压力。
因此,能进一步提高第四支架64的顶部气流区域81的耐用性。另 外,当沿箭头Ea的方向从冷却空气Wi的顶部向底部产生振动75时,可 减少在顶部气流区域81中产生的振动75并防止该振动传播到螺栓52和 螺母74。因此,能防止在顶板45中产生的振动75传播到螺栓52,并能 防止螺母74由于振动而松动。这可以通过其中仅使顶部气流区域81具 有较大的表面积Sl的简单结构来实现。
而且,由于底部气流区域82的表面积S2没有增大,因此能降低起 动器罩20的尺寸和重量。
另外,顶板45在其中安装有第四支架64的部位处具有第四厚壁部 56,且第四支架64利用第三螺栓52安装在第四厚壁部56上,如图9B 所示。而且,利用在第三、第四厚壁部56与通过螺栓42安装在曲轴箱 31上的支架49之间的加强肋58、 58加强(连接)风扇罩16。加强肋58、58设置在冷却空气Wi的顶部处并位于第四安装孔64a的部位上方。
因此,即使在通过起动器罩20和第四厚壁部56 (顶板45)之间的
第三螺栓52施加了大的载荷的情况下,也可减少第四厚壁部56或顶板
45的移位(包括变形)。具体地说,能充分地确保风扇罩16具有与其中
利用双头螺栓41安装顶板45的部分(如图3所示)相同的刚性。而且,
能防止在顶板45中产生的振动75传播到螺栓52。
另外,第四支架64可形成为关于中心线78大致线对称的形状,从
而可保持令人满意的外观。
在本发明中,所用的螺栓41、 42、 52的数量是任意的。
而且,厚壁部55、 56、加强肋58以及支架49、 64采用任意的形状
和尺寸。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可适当地应用于其中由冷却风扇吹送的冷却空气被风扇罩引 导到气缸体的空冷式发动机。
权利要求
1、一种空冷式发动机,该发动机包括发动机主体;用于在所述发动机主体被驱动时产生冷却空气的冷却风扇;和用于覆盖所述冷却风扇的风扇罩;所述空冷式发动机的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主体具有壳体;所述壳体具有横向部分;所述冷却风扇和所述风扇罩布置在所述横向部分上;所述风扇罩为一体成型制品,并包括风扇罩周壁,该风扇罩周壁用于形成所述冷却风扇的外罩;和顶板,该顶板用于封闭所述风扇罩周壁的位于所述壳体的相对侧的一端;所述风扇罩周壁具有内置的导管,该导管用于将从所述冷却风扇传送的冷却空气引导到所述发动机主体中的指定位置;在所述风扇罩的具有所述导管的部分中,位于所述风扇罩周壁的外表面上并邻近所述壳体的近端部通过第一紧固件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并且在所述风扇罩的远离所述导管布置的部分中,所述顶板通过第二紧固件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二紧固件从所述壳体向所述顶板延伸并穿过所述风扇罩周壁的内侧。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冷式发动机,该空冷式发动机还包括-用于使所述发动机主体启动的反冲起动器,以及用于覆盖所述反冲起动器的起动器罩,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冲起动器和所述起动器罩在所述顶板的外侧设置在所述风扇 罩上,并且所述起动器罩通过所述第二紧固件与所述顶板固定在一起。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冷式发动机,其中所述风扇罩包括用于将所述起动器罩安装到所述顶板上的第三紧固 件,该第三紧固件位于所述第一紧固件的轴线附近。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冷式发动机,其中所述风扇罩具有一体形成的加强肋,所述加强肋从所述罩通过所述 第一紧固件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部分向包括所述第三紧固件的部分延 伸。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冷式发动机,该空冷式发动机还包括 用于使所述发动机主体启动的反冲起动器,以及用于覆盖所述反冲起动器的起动器罩;所述空冷式发动机的特征在于-所述反冲起动器和所述起动器罩在所述顶板的外侧设置在所述风扇 罩上;所述起动器罩具有突出成沿着所述顶板延伸的支架; 所述支架具有容纳将该支架安装在所述顶板上的紧固件的安装孔;并且当从所述反冲起动器的轴向看所述支架时,以所述支架中的所述安 装孔的位置为基准,所述冷却空气的顶部的表面积设置成大于所述冷却 空气的底部的表面积。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冷式发动机,其中 所述顶板具有加强肋,以所述安装孔的位置为基准,所述加强肋在所述冷却空气的顶部中布置成靠近所述支架的安装位置。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冷式发动机,其中 所述顶板在安装所述支架的位置处具有厚壁部;并且 所述支架通过所述紧固件安装在所述厚壁部上。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冷式发动机,其中 所述顶板具有加强肋,以所述安装孔的位置为基准,所述加强肋在所述冷却空气的顶部中布置成靠近所述支架的安装位置。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冷式发动机,其中 所述厚壁部具有加强肋。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冷式发动机,其中以所述安装孔的位置为基准,所述加强肋设置在所述冷却空气的顶 部中。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冷式发动机(10),其具有用于覆盖冷却风扇(14)的风扇罩(16)。该罩(16)包括风扇罩周壁(44),其用于覆盖冷却风扇(14)的外部;和顶板(45),其用于封闭风扇罩周壁(44)的一端。风扇罩周壁(44)具有内置的导管(47),该导管用于将从冷却风扇(14)传送的冷却空气(Wi)引导到发动机主体(12)。第一紧固件(42)将风扇罩周壁(44)的靠近导管(47)的外侧部分固定到发动机主体(12)的壳体(25)上。第二紧固件(41)从壳体(25)延伸并穿过风扇罩周壁(44),从而将顶板(45)固定在与导管(47)距一定距离的部分中。
文档编号F01P1/02GK101203665SQ20068002243
公开日2008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16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23日
发明者久保义彦, 坂本一弘, 小山浩史, 小川和久, 本田宗平, 篠田明久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