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行李传送车发动机引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行李传送车领域,特指一种行李传送车发动机引风结 构。主要应用于行李传送车的侧边安装发动机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行李传送车发动机大多安装在车辆中部,通风良好,不存在发动机散热问题,
为了降低行李传动车皮带机前端高度,采用将发动机侧置,安装在司机室后端,
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就会因为车辆结构问题出现散热能力不足等问题,由于受风扇
驱动方式的限制,车辆液压油散热器必须与发动机的散热器一起安装在冷却风扇
的前端,使冷却空气的流动阻力增大,降低了冷却空气与散热器中的冷却液的热
交换速度,增加了发动机的功率消耗,降低了行李传送车的散热要求。
行李传送车侧边安装的发动机是由冷却风扇供给环境空气冷却发动机水箱。
因此供给和排放所需的冷却空气是发动机可靠运转的先决条件。
行李传送车安装发动机通常要有一个机舱内,这样既能防止雨天的影响,同 时也能降低噪音。但发动机进风道和排风道的设计就十分关键,发动机运转中的 风扇在其进口处造成负压,使空气通过冷却水箱进入发动机机舱,并顺利排出, 如果风道口相互位置及车辆结构布置不当,使排出的热风形成外部回路而再次被 吸入。
行李传送车的侧边安装发动机机舱的进风道和排风道要保证新鲜空气供冷
却和燃烧用,不能有吸入热风和废气的现象。同时进、排风道要尽量避免局部节 流。以防止排出的热风回流到风扇,热风的短路循环更是要绝对避免的。
传统发动机冷却水箱散热器有引风罩、护风带和护风圈等机件。引风罩与护 风圈之间用护风带连接。护风带是用钢丝弹簧或卡箍固定在引风罩和护风圈之间 的。其作用是保证风扇吸入的风量和迎面风全部通过散热水箱进行冷却,使冷却 风量最大,但行李传送车发动机侧置后,车辆司机室挡住的引风口,发动机又安 装在一个密闭舱内,散热性能恶化。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冷却效率高的行李传送车发动机冷 却装置。经检索国内专利,未发现相关技术。
行李传送车发动机引风结构,包括行李传送车发动机冷却水箱散热器的引风 罩、护风带和护风圈机件,其特征在于发动机安装在行李传送车的侧部,发动 机安装在发动机机舱内,按照车辆行进方向,在发动机机舱的前部、上部的中间、 后部的上端和左右两侧的中间开有排风口,以增强和维持散热水箱的冷却强度, 达到热平衡要求;在护风圈上焊有三个支承板,固定在发动机前端,起支承和保 护作用。
车辆工作时,发动机在封闭的机舱内,发动机风扇旋转,开始对发动机冷却, 冷却风经发动机机舱前部档板的风口进入,经散热器、风扇、引风罩、发动机机 体、机舱上部的中间的排风口、机舱后部上端的排风口、机舱两侧面中部的排风 口进入大气。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冷却效率高。
图1侧置安装发动机示意图(俯视)
1.底盘2.引风道3.水箱4.发动机5.发动机机舱6.发动机机舱外侧板 7.发动机机舱上部盖板
图2发动机进气示意图(侧视)
图3发动机进气示意图(俯视)具体实施方式
行李传送车发动机引风结构目前应用于XD4200行李传送车,采用自制底盘, 该车适用于行李舱及散货舱门离地高度1200mm-4200mra之间的各类飞机作业。
行李传送车完成航空客货机装卸、运输行李的车辆,由行李传送机构、行李 装载部分、液压驱动系统及电气控制系统组成。在车体前部构成行李传送机构的 是升降大臂、传送胶带、升降托架、升降油缸、改向装置及双向驱动装置,在车 体后部是装载部分。
车辆工作时,发动机在封闭的机舱内,发动机风扇旋转,开始对发动机冷却, 冷却风经发动机机舱前部档板的风口进入,经散热器、风扇、引风罩、发动机机 体、机舱上板的中间的排风口、机舱后部上侧的排风口、机舱两侧面中部的排风 口进入大气。
发动机安装在行李传送车的侧部,发动机安装在发动机机舱内,行李传送车 发动机引风结构,包括行李传送车发动机冷却水箱散热器的引风罩、护风带和护 风圈机件,在发动机机舱的前部、上部的中间、后部的上端和左右两侧的中间开 有排风口,以增强和维持散热水箱的冷却强度,达到热平衡要求。
权利要求1、行李传送车发动机引风结构,包括行李传送车发动机冷却水箱散热器的引风罩、护风带和护风圈机件,其特征在于发动机安装在行李传送车的侧部,发动机安装在发动机机舱内,按照车辆行进方向,在发动机机舱的前部、上部的中间、后部的上端和左右两侧的中间开有排风口;在护风圈上焊有三个支承板,固定在发动机前端。
专利摘要行李传送车发动机引风结构,涉及行李传送车领域,包括行李传送车发动机冷却水箱散热器的引风罩、护风带和护风圈机件,其特征在于发动机安装在行李传送车的侧部,发动机安装在发动机机舱内,按照车辆行进方向,在发动机机舱的前部、上部的中间、后部的上端和左右两侧的中间开有排风口,以增强和维持散热水箱的冷却强度,达到热平衡要求;在护风圈上焊有三个支承板,固定在发动机前端,起支承和保护作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冷却效率高。
文档编号F01P11/10GK201202524SQ200720041889
公开日2009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27日
发明者英 于, 卫登启, 峰 孟, 殷新锋, 温文辉, 田晋跃 申请人:江苏大学